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P2

  ..續本文上一頁,例如:自己身上害了垢穢的膿瘡,因爲在自己身上,所以會細心愛護,並爲它治療。把別人身上的膿瘡,當作是長在自己身上,也就會同樣細心地爲他治療了。

  四、安住禅心是我們的淨土

  禅心,是清淨自在而無所挂礙的淨土。把我們自己安住在“禅”的裏面,禅就是我的淨土。所謂“心頭無事一:寬”,假如心裏沒有事,縱然是一個小小的:,也好象是叁千大千世界一樣的寬廣。

  有一個在牢獄裏的犯人,住在很小的牢房裏,每天生活的圈子很狹窄,他感到非常委屈。有一天,牢房飛來了一只蒼蠅,他就撲打這只蒼蠅,蒼蠅飛到東邊,他向東邊一撲;蒼蠅飛到西邊,他又往西邊一撲,就這樣在牢房裏打來打去,居然打不到這只蒼蠅。這時,他才覺得:呀!我這牢房不小啊,居然連只蒼蠅都捉不到,可見蠻大的嘛!有了禅心以後,對一切外境的大小就能無所挂礙。所以,禅心即是無心,也就是不動心。

  盡管是花紅柳綠的社會,或是冷暖無常的人間,只要你對它不動心,日子就會很好過。有兩句禅詩寫得很好;“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寒潭水無痕”,風吹竹子,竹影隨風掃著臺階,可是臺階上的灰塵並未移動;天上的月亮照在水裏,月色穿入潭水,可是潭水沒有波痕。不管世間的變化如何,禅者的心,是不會爲外境所動的。正如無門禅師所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有一位做官的陸亘大夫,他問南泉禅師:“有一個人,在一個玻璃瓶子裏養了一只小鵝,鵝慢慢長大了,蹲在瓶中無法出來,請問如何不把瓶子打破,又能讓鵝出來?”

  南泉禅師聽了以後,就喊道:

  “陸大夫!”

  “嗯!下官在。”

  “啊!這不是出來了嗎?”

  我們的心不應該被任何東西拘束,如果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不是很好嗎?有很多人被關在牢獄裏面,也有不少人把自己囚在心的牢中。我們爲什麼不從心的牢獄中解脫出來呢?剛才我叫你,你不是已經在外面嗎?何必把自己縛在那裏頭呢?心能解脫出來就好了。

  在這種動蕩不安的時代裏,社會給予我們各種人情世故的束縛,種種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如果我們自己不能安住在禅心裏面,不從我們的內心求解脫,不從心理上去建設淨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 

  在群體生活中,無論是讀書、做人、做事,爲社會爲國家,都需要有無量的方便作爲我們的淨土。

  有一座寺院,安裝了一尊非常莊嚴的阿彌陀佛聖像,請慧空老禅師去開光。尚未開光之前,他進了大雄寶殿,不誦經也不拜佛,就在大殿裏躺下來睡覺。當家師看了就上前去:“喂!禅師!這裏是大雄寶殿,阿彌陀佛供在那裏,你這樣子不莊嚴、不威儀,不好看啦!”

  老禅師回答說:“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父母啊!我今天來到這裏,是回到了家,當然可以隨便自由了;你們這樣子,不像正式兒子,倒像個義子,不把阿彌陀佛當親父母。我如果不是親生的兒子,怎麼會這麼自在呢?好!不睡就不睡。”老禅師就把阿彌陀佛從中間請了下來,他跟佛像一起坐在窗子口。

  當家師終于忍不住了:“喂!佛祖放在大殿中間,你把祂放在窗邊作什麼呢?”

  “窗口清風徐來,十分清涼,佛祖應該在這裏呀!你們把祂放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日子不好過啊!”這時候,老禅師發現很多人在旁邊看熱鬧。就問:

  “喂!你們看什麼呀?”

  “這佛像很好看啊!”

  “好,這帽子上的寶珠給你,頸項上的念珠給你。”老禅師把佛像的飾品拆下來,給你給他,都給別人了。

  當家師看了,實在忍不住,就說:“哎!老禅師,你怎麼能這樣呢?”

  “你不是找我替佛像開光嗎?這佛祖的光要給人啊!像佛祖過去割肉餵鷹、舍身飼虎,連頭腦、眼睛都要挖出來布施給人。今天來了這麼多信徒,這點東西,當然也應該布施給人,這種布施不是最好的開光嗎?既然你們這樣不喜歡,我就把佛像帶回去。”

  說著,慧空老禅師就把佛祖請回去了。也有不少信徒跟著,一路稱念阿彌陀佛。

  忽然間,起了大風大雨,船在大浪中搖動得要翻倒似的。大家不念阿彌陀佛了,爲了活命,轉拜媽祖:“媽祖!趕快來救我哦!救我哦!”慧空老禅師抱緊阿彌陀佛睡著了。臺風過去後,大家走出來一看,這老和尚真不知死活,竟然抱著佛像還在睡覺。“老和尚!老和尚!你還睡得著啊!”老和尚醒來,一看:“唉呀!這是哪裏裏呀?喲!還在娑婆世界啊!我還以爲和阿彌陀佛已經到了西方淨土呢!”

  慧空老禅師並不是在遊戲,而是大乘方便的法門。又如末利夫人,她本是受過戒,不能飲酒的,但爲了救一個廚師,竟也喝酒,這是大乘的方便利用,也是它的淨土。玄奘大師爲了度窺基法師出家,甚至准許他出門帶叁車:一車美女,一車的酒,一車的書,當時的人都稱窺基法師爲叁車和尚。佛門是禁色、禁酒的,玄奘大師如此作爲,也是一種大乘方便的利用,沒有這種方便,怎麼會有後來的一代慈恩大師呢?

  我們的佛法要灑脫,要高人一等,就要用超越的智能,來看大乘方便法門。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們的淨土。

  六、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 

  有一位老師父,在路上遇到一個年輕人騎車掉到水溝裏。老師父趕快過去把他扶起來,並幫他清洗滿身的汙泥。因爲水溝很臭,老師父幫他洗的時候臭氣難聞。旁邊的徒弟就說:“師父!那個水溝那麼臭,你爲什麼要幫他洗呢?”老師父很不客氣的說:“他,身體很髒;你,心裏更髒。”

  怎樣消除我們內心的汙染,成爲清淨的淨土呢?早上起來,看到報童送報紙,這時心裏就想:如果我也能和報童一樣,送一份什麼東西給人,那多好呢!天還沒亮,就有清道夫在清掃垃圾,那時心裏就想:假如我也能和清道夫一樣,清除心理的汙垢,不知該有多好!上班的時候,看到警察在那裏指揮交通,那時你就想:假如我也能作個警察多好,不但維護社會的交通秩序,也可以用來規範自我的身心。

  有一個中國小孩,在美國喝可樂,吃完後把罐子隨地一丟,後面立刻有一位老太太叫了起來:“喂!小朋友,把那個罐子撿起來!”小孩看了看她,說:“關你什麼事?”老太太道:“怎麼不關我的事情?你亂丟垃圾製造髒亂,破壞這裏的環境,我的房子就跌價不值錢,怎麼與我沒有關系?”

  人人自己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會的警察,共同來維持秩序,我們心裏的淨土才能實現。

  七、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在這現實的社會,別人對我們的侮辱,不必認爲可恥;工作卑微,不要以爲自己下賤;艱難困苦,也不必視爲挫折失敗;事業順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過分志得意滿;我們爲人服務,度化衆生,也不要認爲是負擔麻煩。心中有了勤奮的願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會越來越深,淨土也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道謙禅師與好友宗圓結伴參訪行腳,途中宗圓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叁番幾次鬧著要回去。道謙就安慰他說:“我們已發心出來參學,而且也走了這麼遠的路,現在半途放棄回去,實在可惜。這樣吧,從現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旳事,我一定爲你代勞,但只有五件事我幫不上忙。”

  宗圓問道:“哪裏五件事呢?”

  道謙非常自然的說道:“穿衣、吃飯、屙屎、撒尿、走路。”

  宗圓終于言下大悟,從此再也不敢說辛苦了。

  諺語說:“黃金隨著潮水流來,你也應該早早把它撈起來!”世間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萬丈高樓平地起,萬裏路程一步始,生死煩惱,別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淨土要有信、願、行叁資糧才能達到,所以,勤奮的願力,加上虔誠的信仰與實踐,必定能實現我們的淨土。

  八、智能靈巧是我們的淨土 

  要想實現淨土,要有智能,要有靈巧。用智能、靈巧來生活,地獄都是他的淨土;沒有智能靈巧,容易讓人牽著鼻子走,東風吹東邊倒,西風吹西邊倒。有這麼一段趣事:

  父子兩個牽了一頭小驢上街,小兒子騎在驢子上,爸爸牽著驢子走。路人看了,就說:“這個不孝兒子,自己坐在驢背上,讓老頭子牽著驢子走,真是不孝!”兒子一聽就趕緊下來,請老爸騎在驢子上,自己牽著驢子走。路人看了又說:“你看!這個老頭子心好狠哦!讓小孩子牽著驢子,自己倒騎著驢子舒服。”這父親聽了,又趕快下來走路。街上路人看了很好笑:“你看,這兩個傻瓜,有驢子不騎,只知走路,好可惜哦!”爲了不做大笨驢,父子倆一起騎在驢背上面,路人又批評說:“唷!這麼一頭小驢子,竟然騎兩個人,簡直是虐待動物,好狠的人哦!”父子兩人趕快下來,最後沒有辦法,只好把驢子擡起來走路。

  一個人沒有智能,沒有靈巧,真是比驢子還笨。我們生活在世間,無論養育兒女或是教導學生,都必須訓練他們學習智能靈巧,才能創造人間淨土。

  有一個禅師在佛殿裏打坐,小偷進來想偷東西,這裏找、那裏找,什麼東西也沒有。要出門的時候,坐在佛殿裏的禅師講話了:

  “喂!你出去時替我把門關好!”

  小偷一聽,嚇了一跳,他勇敢的說:“這麼懶惰,難怪沒有東西讓我偷,連關門也要叫我來關。”

  老禅師說:“嘿!你這家夥沒有良心,難道要我老和尚去辛苦,存了錢再讓你來偷嗎?”

  事實上,老和尚財富很多,不是小偷能偷得到的。我們心裏的淨土,是什麼人也偷不去的。智能、靈巧是我們的淨土,也是無價之寶。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