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拜訪恒寂禅師,天氣酷熱,卻見恒寂禅師在沈寂的房間內,很安靜的坐在那裏。

  李白就說:“禅師!這裏好熱哦!怎不換個清涼的地方?”

  恒寂禅師說:“我覺得這裏很涼快啊!”

  李白深受感動,于是作了一首詩: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禅師不出房;

  非是禅房無熱到,爲人心靜身即涼。”

  所謂“心靜自然涼”,參禅也是一樣的心境,“參禅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沒有心頭火的地方,不就是淨土嗎?

  二.淨土的種類 

  念藥師佛的人,就會知道藥師佛有東方琉璃淨土。東方琉璃淨土裏面,那種生活的美好,物質的豐富,人民的安樂,都在藥師如來的法身裏面、願力之下,人人都過著豐衣足食,安和樂利的生活。

  念阿彌陀佛的人,就會知道西方有一個極樂淨土。在極樂淨土裏,所有的民衆,都是蓮花化生,他們不需要爲生活操勞,爲經濟去占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他們也沒有交通的事故發生,因爲他們飛行自在來去自如。他們沒有任何汙染,他們的社會到處都是清淨的流水和盛開的百花,更有所謂七重行樹、七重羅網,非常的清潔、美好、整齊。

  在極樂淨土之中,沒有男女的問題産生,所以減少了許多煩惱。淨土之中沒有煩惱的憂患,沒有惡道的恐怖,沒有壞人,沒有壞語,沒有經濟的匮乏,這就是西方淨土的情況。

  另外,彌勒菩薩有其兜率天的兜率淨土。要到東方琉璃淨土,要到西方彌陀淨土,必須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不可以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但是,像彌勒菩薩的彌勒淨土,就不必完全斷除那麼多煩惱,距離娑婆世界也比較近,而且出家、在家都可以上生彌勒淨土。彌勒淨土的情景,《彌勒上生經》有詳細記載。過去的太虛大師、慈航法師都大力提倡這個彌勒淨土。

  說起彌勒淨土,與我們娑婆世界比起來,祂有非常殊勝的地方:

  1.壽命很長。

  2.欲樂很殊勝。

  3.身體很高大。

  4.定力很安樂。

  還有華嚴淨土,祂是法身佛的淨土,以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爲教主,具足無量相海功德所莊嚴的妙境。叁世諸佛同爲一際,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無盡,甚深廣大。能體會這種淨土,一刹那就是永恒,微小裏包含廣大無邊。所以在華嚴淨土中,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小中有大,穢中有淨,暫時亦能長久,動中不失其靜。

  而最殊勝的淨土,應該是人間淨土,現世社會的人間淨土中,應該具備那些基本條件呢?

  第一、沒有殺戮--也就是說沒有無故的殺害。

  第二、沒有竊盜--我的生命不受人的侵犯,我的財富也不會有人來竊取。

  第叁、沒有邪淫--我的身體、我的名節,不受他人的侮辱破壞。

  第四、沒有毀謗--我的名譽,沒有人隨便來毀謗誣蔑。人際之間沒有詐欺,彼此真誠,相互尊重。

  各位想想:假如我們現在的社會裏,沒有人侵犯我的身體,沒有人侵占我的財産,沒有人毀謗我的名譽,也沒有人侵犯我的自由,這不是很美滿的人間淨土嗎?

  假如世人不能共同努力使人間成爲淨土,我們信仰佛教的人,只有自己以信仰來實踐我們的唯心淨土。

  有人問趙州禅師:

  “師父平時修福修慧,人格道德至爲完美,百年之後,不知會到哪裏裏去呢?”

  “到地獄去!”

  “以師父您的修持德行,百年以後,怎麼會去地獄呢?”

  “我若不去地獄,你所犯的殺、盜、淫、妄罪業,誰去度你呢?”

  趙州禅師到地獄去,和地藏菩薩的精神一樣,懷著無限的慈悲,帶著廣大的行願,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難怪慈航法師也說:“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只要心中有佛,性淨意純,哪裏裏都是淨土,地獄就是天堂。

  我們現在的人有地毯、有冷氣,坐的是沙發,睡的是彈簧床,可是住在裏面的人有煩惱、有壓力,睡覺也睡不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能自由,不能自在。而古代有許多禅門大德,因爲有了禅心,不僅在燠熱中可以安坐,連在苦難中都能自在,所以,唯心的淨土能使我們任意逍遙自在。

  有一位地方官拜訪白隱禅師,請示佛門常說的地獄與極樂,是真實的呢?還是一種理想?並希望禅師能帶他參觀到真實的地獄與極樂。

  白隱禅師立刻用能想出的最惡毒的話辱罵他,使得這位長官十分驚訝。剛開始時基于禮貌,長官都沒有回嘴。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隨手拿起一根木棍,大喝:“你算什麼禅師?簡直是個狂妄無禮的家夥!”說著木棍就往禅師身上打去,白隱跑到大殿木柱後,對著面露凶相追趕過來的長官說:

  “你不是要我帶你去參觀地獄嗎?你看你!這就是地獄!”

  那個長官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急忙跪地道歉,請禅師原諒他的魯莽。

  白隱禅師笑著說:“你看,這就是極樂!”

  天堂地獄在哪裏裏?這有叁說:

  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

  第二、天堂地獄就在人間。

  第叁、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心上。

  我們的心,每天從天堂地獄不知來回多少次,要想常住天堂,只有虔修唯心淨土。

  叁.淨土的情況 

  第一、在淨土裏的人際關系是不疑惑、不嫉妒、不欺、不侮、不妄語、不騙人、不打、不鬥,沒有煩惱是非--淨土裏的人與人相處,會給你信心,給你歡喜,給你力量,給你方便。

  第二、淨土中的生活是安樂的生活--不局限于物質,也不必占有金錢,但是一切都能隨其所需、隨心所欲。因爲他過去都已經與人結緣、播種,所以今後淨土的生活,一切資源都會自然而來,他們每天在法喜裏生活,在真理中過著歡喜的生活,在禅悅中生活,過著禅定、安靜、愉快的生活,在智能般若海中享受快樂幸福。

  第叁、在建設上很有成就--有所謂的黃金鋪地,七寶樓閣、八功德水,物質建設上不但像現代都市的富麗堂皇,自然界更像公園那樣的美好整潔,尤其是淨土的建設,每一個大衆都把慈悲的福田耕種得很好,每一個人的品格道德也都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四.淨土與我們的關系 

  我們需要一個怎麼樣的淨土呢?我們要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能像藥師如來的淨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彌勒淨土一樣,不論是哪裏一樣淨土,我們總要使人間也成爲一個淨土,我們如何建設人間的淨土呢?

  第一、要有美好的環境--這美好的環境,道路,如極樂世界一樣的平坦;建築房屋、樹木花草,像極樂淨土一樣的整齊。環境非常幹淨,公共設施非常美好,社會中只有公益,沒有公害;只有美好,沒有髒亂。

  第二、要有安全的居所--我們希望能有一個安全的居所,沒有壞人的侵犯迫害,沒有臺風、洪水、地震等天災,鄰居都是有道德的善友,我們旅行很方便而自由,看到的都是慈祥的面孔,聽到的都是美好的音聲,我們家庭的四周都是公園、學校、圖書館、文化中心,並且到處都是樹木花草。

  第叁、要有善良的親友--彷佛極樂世界一樣,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我們的親戚朋友都是正直高尚人士,不以金錢相結合,不以酒肉享樂相交往,大家以論道做朋友,以知識來做朋友,以修行來做朋友,我們以服務、喜舍、布施來做朋友。

  第四、要有自由的生活--我們在家庭也好,在社會也好,在路上也好,都不感到有危險有迫害,叁更半夜走在黑暗的陋巷中也沒有危險。人人都有自由,也不侵犯別人的自由。政治,人人有自由參與的權利;商業,人人有自由經營的權利;正當的娛樂活動,大家都可以自由參加。尊重別人的自由,就是尊重自己的自由。

  第五、要有淨化的感情--人又稱爲有情衆生,也就是說:人的生存從情愛而來,感情是少不了的。可是感情最容易被汙染,像盲人瞎馬,我們必需以智能來淨化感情,以慈悲來引導感情。

  要實現生活中的淨土,必須改變我們的觀念,改變我們的心理。如果我們的心不改,每天在貪、瞋、癡裏打轉,走遍天下,即使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也不是我們的淨土。

  過去,有一只烏鴉,因在當地不受歡迎,決定換個地方,飛到半路上遇到一只喜鵲,喜鵲就問他:“烏鴉,你要飛到哪裏裏去呀?”烏鴉就說:“這個地方很討厭,他們一直責怪我、罵我,我也討厭這裏,所以我要飛走。”

  喜鵲對烏鴉說:“你不用搬家,你要知道這裏的人所以討厭你,因爲你的聲音不好聽,“烏鴉!烏鴉!”如果搬到別處聲音仍然不改,那地方的人還是會討厭你的。”我們的觀念不改,惡習不去,到哪裏裏也不會有我們的淨土。

  永平寺裏,有一位八十多歲駝背的老禅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師看到以後,心有不忍,就說:“長老!您年紀這麼老了,爲什麼還要吃力做這種事呢?請老人家不必這麼辛苦!我可以找個人爲你代勞呀!”

  老禅師毫不猶豫的說:“老了不做,甚麼時候再做?何況別人並不是我啊!”

  道元說:“話是不錯!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這種大太陽的時候呀!”

  老禅師說:“大太陽不曬香菇,難道要等陰天或雨天再來曬嗎?”

  道元禅師是一寺之主,指導萬方,可是遇到這位老禅師,終于認了輸。

  禅者的生活,無論什麼事,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惟有自修自證,及時而行,才能學有所成。

  我們要在世間建設人間的淨土,一定要每個人先建設唯心的淨土。爲了共同建設我們的人間淨土,我們每個人都應在生活中祈求:

  “請給我一塊清淨的國土,沒有黑煙,沒有穢氣,呼吸的都是新鮮的空氣。

  請給我一塊清淨的國土,沒有喧囂,沒有噪音,聽到的只是枝頭的鳥叫。

  請給我一片清淨的國土,沒有髒亂,沒有汙染,只有清淨的河流從腳下流過。

  請給我一片清淨的國土,不要隨便砍伐林木,放眼都是綠樹、紅花、青草。

  請給我一片清淨的國土,使我的生活自由自在,使我的生存平安逍遙。”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