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先請孝眷整裝。
將牌位供奉在案桌上。
若告別式場的靈桌尚未拆除,可幫忙拆除。
除靈法語:
接引先靈到西方,紅蓮臺畔禮法王,
仰仗叁寶加持力,往生淨土應萬邦。
安位程序:
清涼地菩薩摩诃薩(叁遍)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叁稱)
大悲咒
變食真言
回向
四、附錄
1奠儀
一般社會人士,遇親友往生,往往以奠儀、花圈、花車等表達哀思之情,其作法
如下:
香儀:即白禮袋內裝禮金,又稱"奠儀"。禮袋正面書寫:
┌─────────────────┐
│ 恭悼藍公○○居士上生佛國 │
│ │
│ 奠 儀 │
│ │
│ 晚 宋○○ 敬挽 │
└─────────────────┘
┌─────────────────┐
│ 林母李夫人歸西 │
│ │
│ 香 儀 │
│ │
│ 弟李○○ 敬悼 │
└─────────────────┘
禮券:各地郵局皆有流通,電信局的交際電報附有禮金。
花圈:贈送者大都是機關團體。
花籃:贈送者與內容均和花圈相同,對數不宜多,太多反而浪費。
花車:以轎車前挂一小花圈或車上懸挂兩條白長布參加殡葬行列。
果盤:通常用水果、罐頭、食品、飲料等物品包裝而成,通常是成對地排列靈堂兩側,其上書寫:
○公○○居士生西
奠 德 重 如 山
姻弟洪○○敬悼
佛教徒則以助念爲最佳的結緣。
1謝帖範例
宜用黃色或白色紙,勿使用粉紅色或其它顔色。
謝帖上不必將家族名單全部印上,只須印上家族中有社交關系之人即可。
範例一
先夫君○○○之喪 渥蒙
○○○先生惠賜
花車○輛 儀仗○隊 香儀○元
花籃○對 旌旗○幀 唁電○通
花圈○只 奠品○付 奠文○通
孤子○○
妻○○○率 鞠躬
孤女○○
謹擇于中華民國○年○月○日○時假○地舉行奠禮
範例二
哀啓者先慈○母○○○女士之喪荷蒙惠賜厚儀奠品盛情幽明殁榮存感因守製期中未克踵府致謝謹具寸楮聊申謝悃端此 鳴
謝
厚儀○元
挽軸○幀
花圈○只
花車○輛
花籃○對
哀子 ○○ ○○ ○○
○○ ○○ ○○ 鞠躬
範例叁
先考○公諱○○府君之喪于民國○年○月○日在○市○街○號之○喪宅
舉行奠禮渥蒙
○○先生 花車 ○ 輛 果盆 ○ 托
惠賜 花籃 ○ 對 奠儀 ○ 元 尚容 敬
○○公司 花圈 ○ 只 挽軸 ○ 幀
謝
1謝啓範例
範例一
謝 啓
本山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九世佛光堂上 第二代住持
心平和尚圓寂 仰荷
總統 副總統 特頒挽額褒揚各界人士 諸山長老大德
世界各國佛教團體 護法檀那 親臨拈香 惠賜
祭文隆情厚誼 謹申謝悃 伏維
矜鑒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謹啓
範例二
先夫○公○○之喪辱蒙
長官親友贲臨吊唁殁榮存感謹申謝悃 伏維
矜鑒
未亡人○○○率子女 泣叩
範例叁
先嚴○公諱○○府君之喪 渥蒙
總統 副總統 五院院長賜頒挽額長官親友躬臨吊唁 寵錫厚儀雲天高誼殁榮存感謹申謝悃 伏維
矜鑒
子 ○○ ○○ ○○ ○○
女 ○○ ○○ 叩啓
1挽幛範例
挽帳(軸)乃各界貴賓所饋贈的挽詞,一般皆用白布(或黃布或其它顔色布匹)
所寫成。分橫式與直式寫法。
範例
○○居士生西(往西) (上款)
○○○○ (中款)
○○寺 敬挽 (下款)
年老者:
○母老太夫人生西
○公老先生往西
中款詞句:
得大自在 悲願宏深 入佛聖域 法性不壞
乘願再來 垂範人間 大德可風 痛失法將
解脫無礙 花開見佛 慧炬長明 入如來地
高登蓮品 往生蓮邦 化滿西歸 心無罣礙
上品上生 澤在人間 永居安養 往生淨土
上生佛國 淨土可期 華枝春滿 蓮華化生
功德圓滿 般若清淨 蓮池海會
1挽聯範例
挽聯是將對亡者的追思感懷,藉由詩句聯對寫在白布或黃布上以表哀慞。
範例一
敬愛的母親大人
曆經民國締造北伐統一國共戰爭吾母即爲現代史
走遍大陸河山遊行美日終歸淨土慈親好似活地圖
國華
不孝男 星雲 拜挽
國民
範例二
代挽傅斯年 (張齡)
讀先生文章能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論名賢節概足令親者信疏者無間言
範例叁
代挽戴季陶
河汾承一貫心傳緬志業辛勤問禮亭邊遺事在
京阙黯萬方兵氣想精魂依戀紫金山畔墓雲封
範例四
代挽陳太夫人
垂範繼歐柳郝鍾言爲當世法行爲當世則
教子作臯夔伊呂其生天下榮其沒天下哀
範例五
代挽陳太夫人
曠代仰偉烈豐功豈知機杼當年大本原從慈孝出
百世作女宗阃範曆數古今賢母高風已並孟歐傳
範例六
挽劉泳闿
簿書長是損宵眠早知神瘁形勞滴雨定穿檐下石
膏潤何曾豐儉太息揚清激濁從今莫覓火中蓮
範例七
挽劉慕曾
交誼在相忘濡呴之間病榻傾談許我片言能證道
勳勤踐盡瘁勞謙之實中途竟蹶撫棺一恸更何辭
範例八
代挽曾琦
道援天下志在斯民即論名世文章萬古江河知不廢
夢斷關山心萦邦國緬想平生懷抱 年風節最堪師
其它
童真入道六十余年龍善寺 創實業利行旅重望稱賢德
茹苦含辛八十二歲殿堂樓 行善爭廣交遊歸去見如來
教子愛民無愧賢者母 救貧救難德澤親和稱鄰裏
慈善修心歸去見如來 教忠教孝慈悲仁愛有家聲
八十有七母儀賢德世間少 樂善好施叁從四德成家業
百余遺春忠忱孝悌節義多 茹苦含辛教子疼孫無盡恩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無愧稱賢母 娑婆少了慈悲母
修福修德世緣已滿有願見如來 淨土多一善女人
榮總長庚陽明多年義工稱賢德 淨土華開報說我母西方去
禅淨慈悲喜舍長久修持見如來 娑婆道場祈請慈親乘願來
八十年歲月心中有佛 舐犢愛難亡對境時憂心益痛
千萬人入道爾乃因緣 箧書香乍散傷情處血唳何窮
泰山俄頹萬壑悲雲添別恨 椿樹忽凋芝萼雙雙歸大覺
東床發歎千秋暗雨續離音 蓮花正茂金渠朵朵現全身
秋色滿林巒誰謂椿容暗改
愁雲彌院落頓令桂子深悲
1祭文範例
意義:奠禮儀式進行當中,在靈帏之前,對亡者因懷念而誦讀的追悼文詞,統稱
爲"奠文"。依內容不同可分成二類:
家奠文:即在家祭奠禮當中,由家族在靈前所讀誦的懷恩文章。 公奠文:即在公祭奠禮當中,由親友及機關團體在靈前所讀誦的追悼文章的統
稱。
範例一
維元佑八年,歲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蘇轼,謹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靈。嗚呼!昔通義君,沒不待年,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既修,母儀甚敦,叁子如一,愛出于天。從我南行,菽水欣然,湯沐兩郡,喜不見顔。我曰歸哉,行返丘園,曾不少頃,棄我而先。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柰何!淚盡目幹,旅殡國門。我實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嗚呼哀哉!尚飨!
範例二
維萬曆四十四年,歲次丙辰,十一月庚子朔,越十有九日丙戌,前海印沙門辱教德清謹陳香積之供,致祭于紫柏尊者達觀大師之靈曰:嗚呼!惟師之生也不生,乘願力而來;師之死也不死,順解脫而去。去來不落常情,生死豈同世谛?以師之住世也,秉金剛心,踞堅固地,叁十余年家常茶飯,脊骨純鋼,千七百則陳爛葛藤,鼻孔殘涕,推倒彌勒、釋迦,不讓德山、臨濟。爲人極盡慈悲,臨機絕無忌諱,誓護法若惜眼睛,求大事如喪考妣,不與世情和合,便是真實行履。晏坐水月光中,獨步空華影裏。初訪予于東海也,頓脫形骸;既再晤于西山也,搜窮骨髓。當予禍之未形也,備告之以隱微;及予難之既發也,將爲我以雪洗。且酬夙約于曹溪,將扣阍于帝裏,冒炎蒸于道路兮,望影響而進止,乃設法以多方,冀出予于九死。
嗚呼!師之爲法門也,實抱程嬰、杵臼之心;師之爲知己也,殆非管鮑、陳雷之比。予荷皇仁之薄罰兮,師之心猶未已;予被放嶺表兮,師伫候于江沚,一見歡若更生兮,如九原之複起。予與師作永訣兮,甘爲炎方之厲鬼。師囑予以甯志兮,冀幽之再啓。予揮涕以臨長路兮,師執手含悲而不語。維時關山一別兮,日月若矢。心知師之不我忘兮,每叮咛其無以。師以願力所持兮,誓不負其本始,乃斂太阿之光焰兮,不顧放身于塵滓,冀和璧之必信兮,不惜隋珠之輕抵。
將扣君門兮九重,倏遇飙風兮四起,陸海波騰,龍蛇披靡,玉石俱焚,法幢傾圮。師登八道之康衢兮,忽遇長蛇與封豕。皇天實鑒其衷兮,唯見逞于庸鄙。幸此心之白兮,聊以發其蘊底。師實曠然,何憂何喜?逆順隨宜,死生遊戲,何夙負之相尋兮,信前緣之固爾。師悲五濁之不堪,直一行之可恃,乃盥漱以趺坐兮,遂寂然而長往矣。
嗚呼痛哉!師既不以禍患撄甯,又何以去來爲事?故撒手便行,全無擬議。惟師以金剛爲心,故留不壞之體,有予弟子奉師以南旋兮,就雙徑以歸止。予聞訃以摧心兮,望長空而殒涕,欲親禮于龛室兮,奈業系之羁縻;擬生還以慰師靈兮,忽星霜之踰紀。匪此心之暫安兮,第因緣之不我與。頃幸遂其本懷兮,始得陳辭而致诔。嗚呼痛哉!師何死兮我何生,我不來兮師不甯,形骸異兮共此心,幽冥隔兮終合並,誓同歸兮踐深盟,寂光朗兮師安住。我頂禮兮展哀慕,陳香積兮灑甘…
《喪葬禮儀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