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下集▪P18

  ..續本文上一頁所成就的清淨世界,如天人世界及他方淨土世界。這是《雜阿含經》所說,根本佛法所說業力與因果相契相攝,衆生業力與界相合相應,不變的原則與真理。

  2.阿彌陀佛在淨土世界度衆生就是有佛在他方世界出世說法的最好代表

  在《阿含經》裏,除了《長阿含經》、《中阿含》和《增一阿含經》談到“彌勒淨土”的情形外,並沒有另外特別詳細的介紹“十方淨土世界”的情形。但是從《阿含經》中所談到的“衆生界與界俱”,“業力與因果”的事實,就可以肯定,淨土世界的形成與轉變,也絕對不會違背“衆生界由業力的造作”,而産生無量叁世中廣大因果業報的事實。

  我們也不能因爲在《阿含經》上沒有看到無數尊佛的名號,就斷言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在無盡的宇宙世界中沒有其他的佛在十方世界中說法度衆生。

  在《阿含經》上,雖然沒有像“大乘佛經”中有無數佛的“名號”出現的經文,但是已經有在《雜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及《長阿含經》上,有用“今現在諸佛”和“在過去、現在、未來無盡的叁世時空中,必然有無量無數的佛出世”爲代表,就可以證明除了釋迦牟尼佛之外,肯定還有無數尊佛出現在十方世界中度衆生。就像《雜阿含經》中的佛開示比丘們所說的“弟子們,你們應當知道,在太空宇宙中,因爲衆生千差萬別的業力,一定會産生各種衆生生存的時空,這種適合不同衆生業力居住的世界,在宇宙太空中太多太多了。譬如說“欲界”,就是財、色、名、食、睡等五欲深重的衆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說“光界”,就是有因爲修禅定成就而使色身放射光明的衆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說“淨界”,就是有因“淨業所成”而令身心清淨的衆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說“滅界”,就是有了脫生死的聖人歸屬的境界。”經上還講了“很多不同性質的衆生依止的境界。”

  由《雜阿含經》這段話,更可以證明,因爲衆生業力的造作,一定會在多度、複度重疊的宇宙時空中,産生千差萬別的衆生種類居住的世界,而無數的佛就出現在與他有緣衆生居住的世界,廣度衆生。現在就有一尊阿彌陀佛出世在西方極樂世界度衆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阿含經》與淨土思想的關系就是在衆生業力的造作上而産生的因果事實證明出來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十六(叁四七)更具體的說明了在他方世界中,一定有衆生居住的經文,而且現在非常的快樂、安穩的生存在無數世界上,如經上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國,爾時佛告諸比丘,死生長遠,如上所說。複告比丘:天雨密致如縛掃彗,東西南北及以四維間無空處,東方無量世界衆生熾盛安樂,無量世界悉皆碎壞,無量世界衆生滿中,無量世界悉皆空虛,無有衆生在中居止,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生死無始,余如上說。是故比丘,當勤方便斷離諸有,應作是學。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在《增一阿含經》的第二十一卷,也有一段更重要說明十方宇宙中,有無量佛國、世界的經文,經上說:“宇宙中有四件事情不可思議,不是凡夫衆生的知識所能預知的,第一:宇宙中無量衆生的業力不可思議。第二、由無量衆生業力的造作而形成宇宙中無量世界的體性、性質不可思議,不可預知。第叁,宇宙中無量叁惡道世界中的龍,龍的種類、數量、壽命不可思議(按龍有“天龍”、“山龍”、“海龍”之分,其中“天龍”業力福德似天,又區分爲“鬼道”或畜生道所攝,“山龍”、“海龍”亦皆福德廣大,有神通變化,非人類所知,故說“龍世界、龍業力不可思議”)。第四、宇宙中無量有佛出世的淨土世界淨土境界不可思議,不是我們人類可以預知、可以想像的。)

  這是在《增一阿含經》裏,明確的說明他方世界中有無量衆生存在的經文。換句話說,《阿含經》與淨土思想、淨土世界的關系,就是在衆生業力的造作而産生的因果事實上證明出來。

  也就是說,業力的推動,是構成淨土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4.叁界初意

  現在我們是生存在財欲、色欲、名利、食欲、睡欲這五種貪欲熾盛的生存空間,在佛經上,稱之爲欲界。界,就是種類、境界、範圍的意思。地球人類的每一個人都是具備了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只是輕、重不同而已。也就是說明了,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會共同生存在同樣的世界裏,就是因爲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了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才會“物以類聚”的生存在同一個時空中。

  我們看在這個世界裏,也有很多人,因爲已經覺悟了今生的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是短暫、無常的,而想要追求靈性的生活,想要跳出這個地球世界“欲望”的陷阱,未來生存在另一種與地球人類不同的清淨時空中,就必須“製心一處”,修禅定。在現在世界各地,修禅定的人很多,在臺灣的幾處佛寺道場,近幾年來經常舉辦禅七,參加的人越來越多,“阿含禅法”,近幾年亦愈來愈盛,而且臺灣已經有幾處大禅林道場(如中臺山等)。修禅定,並不是佛教專有的,像中國道家、印度瑜珈、密宗和中國禅宗,還有很多外道修禅者,都隱居在世界各地的山中或者在自己家裏隱居修禅定。如果在禅定的修養過程中,即在行、住、坐、臥之間,已經漸漸可以淡薄,控製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但是他們未來投生,所轉換的身心仍然生存在另一種有色物質的時空束縛範圍、境界裏,就稱這一類衆生的生存時空爲色界。如果修禅的人,進一步在禅修的積極努力下,將他的身心意識已經超脫有色物質和形色的約束境界和範圍,完全進入深妙禅定的精神修養狀態中,就稱這一類衆生的生存空間爲無色界。

  這是解釋《阿含經》上所說叁界的初意。叁界的意思,就是將各種不同衆生的業力,産生各種不同的生存時空,初步劃分爲叁種境界和範圍。如果細分,又可以分成二十八種生存的時空,再細分,更可以分成無量無數的衆生生存的時空,故說衆生界無量。

  而在這裏構成衆生無數無量不同生存時間和空間的源動力,就是一再提到的業力的思想。什麼是業?就是指每一個衆生由自己身、口、意叁業所造作出來的善良的行爲與惡劣的行爲,都稱之爲“業”。

  今天我們會共同生存在這個大染缸的世界上,就是因爲大家都沒有超出“殺、盜、淫、妄、貪、嗔、癡、慢、疑”等這十種惡業的業力與行爲,如果這個世界的人類,其中有一個人士從今天開始依行善、修定的方法,改變了自己不好行爲、習氣,已經脫離了地球人類這十種惡業力量的束縛範圍,來世就不會再到這個世界中來投生,自然有你的超升之處,來世生存的時間和空間,絕對和地球人類所感受的生存時空不一樣,譬如說天人的世界,來世你一定和你有共同清淨業力的衆生,共同生活在一起,你相信嗎?如《增一阿含》卷叁十五(九)說:“能攝心意,使不移動,便生天上。”由此亦說明,“念佛至一心不亂,至少能生天上”。反過來說,如果現在于臺灣,有一群人正在造惡多端,來生也自然有他的墮落之處,一定會投生到與他的業力相應的共業世界去,形成另一類衆生的生存空間,譬如鬼類世界、畜生世界和地獄世界,你相信嗎?這裏所說的世界的意思,是指我們一定會和我們有共同形狀、相貌、心性、習氣、行爲、業力的衆生共同生存在同一種所看見的、所聽到的相同的時間裏和相同的自然環境裏生活,就是此處所說世界的意思,故說衆生界無量。

  5.淨土業報與叁界人天業報有何不同?

  由以上所述,可以證明一件事情,就是當某一個世界的每一個衆生不殺生、不偷、不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貪、不嗔、不癡,徹底實行十善行,共業所感,那個世界就不會有畜生、餓鬼、地獄叁惡道;當某一個世界的衆生力行十善業時,自然便不會墮落叁惡道去。譬如說極樂世界的每一個衆生,就都是力行十善業的修行人,由行十善而形成另一類淨業衆生生存的時空,當然不會墮入惡道去。如《無量壽經》卷下說:“淨土之中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行爲。”因爲淨土中的每一個衆生的內心,都沒有造作惡業的念頭,所以業感關系,淨土世界只會有天人衆生,連人道衆生都沒有。爲什麼淨土沒有像我們這種人道衆生呢?因爲人道衆生的業行,善惡交雜,不是純善,也不是純惡(無記性),乃是上天界、下惡道的根本。而且淨土天人世界的業行,絕對不同于我們這個世界六道輪回中天人的業行。譬如說我們這個世界的天界衆生,除了欲界第叁天兜率天的彌勒內院及少數天界有大菩薩弘法外,絕大多數的天人都不能聽聞佛法,不是盡情享樂,就是深修無想空定。(除四禅天的“五不煩天”,依《雜阿含》及《增一阿含》所說)。而且投生天界衆生的業力非常複雜,有外道修善修定而去者,有普通人行善修福而去者,有佛教中修福修定而去者……,形成大染缸的共業、別業、雜業聚集處,當然不同于極樂世界天人衆生的業力。極樂世界的天人業力,是乘著「彌陀本願度生因緣”及其有緣衆生精進念佛、修行所感,而共同莊嚴的另一類共業因緣所形成的清淨世界,不似叁界天界修因複雜的業力所感報。並且像極樂世界這一類的清淨世界,或不同形類的清淨世界,在十方複度、多度交織、重疊的虛空中太多太多了(如“大乘經典”所說)。縱然衆生在往生前宿世所帶來的業力種子(業種)各有不同,但到了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與諸大菩薩以及天然聞法的環境的引導下,每一個衆生的心性、習氣都會從此得到淨化……,當然沒有像我們這個世界人道衆生,雖得人身,仍不斷的製造墮落叁惡道業因的行爲,也不同欲界天人,還會造作欲行、貪行、嗔行、癡行等業行;也就是說,淨土衆生徹底從“心”做起,從“心”下手修行,唯有將“心”修正、淨化了,才能徹底斬除墮落叁惡道的業因。當每一個世界的衆生都去除了叁惡道的業因,自然…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