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成就的清净世界,如天人世界及他方净土世界。这是《杂阿含经》所说,根本佛法所说业力与因果相契相摄,众生业力与界相合相应,不变的原则与真理。
2.阿弥陀佛在净土世界度众生就是有佛在他方世界出世说法的最好代表
在《阿含经》里,除了《长阿含经》、《中阿含》和《增一阿含经》谈到“弥勒净土”的情形外,并没有另外特别详细的介绍“十方净土世界”的情形。但是从《阿含经》中所谈到的“众生界与界俱”,“业力与因果”的事实,就可以肯定,净土世界的形成与转变,也绝对不会违背“众生界由业力的造作”,而产生无量三世中广大因果业报的事实。
我们也不能因为在《阿含经》上没有看到无数尊佛的名号,就断言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在无尽的宇宙世界中没有其他的佛在十方世界中说法度众生。
在《阿含经》上,虽然没有像“大乘佛经”中有无数佛的“名号”出现的经文,但是已经有在《杂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及《长阿含经》上,有用“今现在诸佛”和“在过去、现在、未来无尽的三世时空中,必然有无量无数的佛出世”为代表,就可以证明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肯定还有无数尊佛出现在十方世界中度众生。就像《杂阿含经》中的佛开示比丘们所说的“弟子们,你们应当知道,在太空宇宙中,因为众生千差万别的业力,一定会产生各种众生生存的时空,这种适合不同众生业力居住的世界,在宇宙太空中太多太多了。譬如说“欲界”,就是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深重的众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说“光界”,就是有因为修禅定成就而使色身放射光明的众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说“净界”,就是有因“净业所成”而令身心清净的众生居住的世界。譬如说“灭界”,就是有了脱生死的圣人归属的境界。”经上还讲了“很多不同性质的众生依止的境界。”
由《杂阿含经》这段话,更可以证明,因为众生业力的造作,一定会在多度、复度重叠的宇宙时空中,产生千差万别的众生种类居住的世界,而无数的佛就出现在与他有缘众生居住的世界,广度众生。现在就有一尊阿弥陀佛出世在西方极乐世界度众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阿含经》与净土思想的关系就是在众生业力的造作上而产生的因果事实证明出来
在《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六(三四七)更具体的说明了在他方世界中,一定有众生居住的经文,而且现在非常的快乐、安稳的生存在无数世界上,如经上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国,尔时佛告诸比丘,死生长远,如上所说。复告比丘:天雨密致如缚扫彗,东西南北及以四维间无空处,东方无量世界众生炽盛安乐,无量世界悉皆碎坏,无量世界众生满中,无量世界悉皆空虚,无有众生在中居止,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生死无始,余如上说。是故比丘,当勤方便断离诸有,应作是学。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在《增一阿含经》的第二十一卷,也有一段更重要说明十方宇宙中,有无量佛国、世界的经文,经上说:“宇宙中有四件事情不可思议,不是凡夫众生的知识所能预知的,第一:宇宙中无量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第二、由无量众生业力的造作而形成宇宙中无量世界的体性、性质不可思议,不可预知。第三,宇宙中无量三恶道世界中的龙,龙的种类、数量、寿命不可思议(按龙有“天龙”、“山龙”、“海龙”之分,其中“天龙”业力福德似天,又区分为“鬼道”或畜生道所摄,“山龙”、“海龙”亦皆福德广大,有神通变化,非人类所知,故说“龙世界、龙业力不可思议”)。第四、宇宙中无量有佛出世的净土世界净土境界不可思议,不是我们人类可以预知、可以想像的。)
这是在《增一阿含经》里,明确的说明他方世界中有无量众生存在的经文。换句话说,《阿含经》与净土思想、净土世界的关系,就是在众生业力的造作而产生的因果事实上证明出来。
也就是说,业力的推动,是构成净土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4.三界初意
现在我们是生存在财欲、色欲、名利、食欲、睡欲这五种贪欲炽盛的生存空间,在佛经上,称之为欲界。界,就是种类、境界、范围的意思。地球人类的每一个人都是具备了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也就是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所以会共同生存在同样的世界里,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才会“物以类聚”的生存在同一个时空中。
我们看在这个世界里,也有很多人,因为已经觉悟了今生的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是短暂、无常的,而想要追求灵性的生活,想要跳出这个地球世界“欲望”的陷阱,未来生存在另一种与地球人类不同的清净时空中,就必须“制心一处”,修禅定。在现在世界各地,修禅定的人很多,在台湾的几处佛寺道场,近几年来经常举办禅七,参加的人越来越多,“阿含禅法”,近几年亦愈来愈盛,而且台湾已经有几处大禅林道场(如中台山等)。修禅定,并不是佛教专有的,像中国道家、印度瑜珈、密宗和中国禅宗,还有很多外道修禅者,都隐居在世界各地的山中或者在自己家里隐居修禅定。如果在禅定的修养过程中,即在行、住、坐、卧之间,已经渐渐可以淡薄,控制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但是他们未来投生,所转换的身心仍然生存在另一种有色物质的时空束缚范围、境界里,就称这一类众生的生存时空为色界。如果修禅的人,进一步在禅修的积极努力下,将他的身心意识已经超脱有色物质和形色的约束境界和范围,完全进入深妙禅定的精神修养状态中,就称这一类众生的生存空间为无色界。
这是解释《阿含经》上所说三界的初意。三界的意思,就是将各种不同众生的业力,产生各种不同的生存时空,初步划分为三种境界和范围。如果细分,又可以分成二十八种生存的时空,再细分,更可以分成无量无数的众生生存的时空,故说众生界无量。
而在这里构成众生无数无量不同生存时间和空间的源动力,就是一再提到的业力的思想。什么是业?就是指每一个众生由自己身、口、意三业所造作出来的善良的行为与恶劣的行为,都称之为“业”。
今天我们会共同生存在这个大染缸的世界上,就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超出“杀、盗、淫、妄、贪、嗔、痴、慢、疑”等这十种恶业的业力与行为,如果这个世界的人类,其中有一个人士从今天开始依行善、修定的方法,改变了自己不好行为、习气,已经脱离了地球人类这十种恶业力量的束缚范围,来世就不会再到这个世界中来投生,自然有你的超升之处,来世生存的时间和空间,绝对和地球人类所感受的生存时空不一样,譬如说天人的世界,来世你一定和你有共同清净业力的众生,共同生活在一起,你相信吗?如《增一阿含》卷三十五(九)说:“能摄心意,使不移动,便生天上。”由此亦说明,“念佛至一心不乱,至少能生天上”。反过来说,如果现在于台湾,有一群人正在造恶多端,来生也自然有他的堕落之处,一定会投生到与他的业力相应的共业世界去,形成另一类众生的生存空间,譬如鬼类世界、畜生世界和地狱世界,你相信吗?这里所说的世界的意思,是指我们一定会和我们有共同形状、相貌、心性、习气、行为、业力的众生共同生存在同一种所看见的、所听到的相同的时间里和相同的自然环境里生活,就是此处所说世界的意思,故说众生界无量。
5.净土业报与三界人天业报有何不同?
由以上所述,可以证明一件事情,就是当某一个世界的每一个众生不杀生、不偷、不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贪、不嗔、不痴,彻底实行十善行,共业所感,那个世界就不会有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当某一个世界的众生力行十善业时,自然便不会堕落三恶道去。譬如说极乐世界的每一个众生,就都是力行十善业的修行人,由行十善而形成另一类净业众生生存的时空,当然不会堕入恶道去。如《无量寿经》卷下说:“净土之中无有刑罚,乃至一念恶事行为。”因为净土中的每一个众生的内心,都没有造作恶业的念头,所以业感关系,净土世界只会有天人众生,连人道众生都没有。为什么净土没有像我们这种人道众生呢?因为人道众生的业行,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无记性),乃是上天界、下恶道的根本。而且净土天人世界的业行,绝对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六道轮回中天人的业行。譬如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界众生,除了欲界第三天兜率天的弥勒内院及少数天界有大菩萨弘法外,绝大多数的天人都不能听闻佛法,不是尽情享乐,就是深修无想空定。(除四禅天的“五不烦天”,依《杂阿含》及《增一阿含》所说)。而且投生天界众生的业力非常复杂,有外道修善修定而去者,有普通人行善修福而去者,有佛教中修福修定而去者……,形成大染缸的共业、别业、杂业聚集处,当然不同于极乐世界天人众生的业力。极乐世界的天人业力,是乘著「弥陀本愿度生因缘”及其有缘众生精进念佛、修行所感,而共同庄严的另一类共业因缘所形成的清净世界,不似三界天界修因复杂的业力所感报。并且像极乐世界这一类的清净世界,或不同形类的清净世界,在十方复度、多度交织、重叠的虚空中太多太多了(如“大乘经典”所说)。纵然众生在往生前宿世所带来的业力种子(业种)各有不同,但到了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以及天然闻法的环境的引导下,每一个众生的心性、习气都会从此得到净化……,当然没有像我们这个世界人道众生,虽得人身,仍不断的制造堕落三恶道业因的行为,也不同欲界天人,还会造作欲行、贪行、嗔行、痴行等业行;也就是说,净土众生彻底从“心”做起,从“心”下手修行,唯有将“心”修正、净化了,才能彻底斩除堕落三恶道的业因。当每一个世界的众生都去除了三恶道的业因,自然…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