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沒有佛的一切智慧
首先看《中阿含經》第十一卷第六二經所記載的經文,經上說:有一次,迦葉尊者對佛說:“世尊,佛是我的師父,我是佛的弟子,佛有一切智慧,我沒有一切智慧。”
佛陀回答說:“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有一切智慧,你沒有一切智慧。”
這一段經文,是身爲俱解脫阿羅漢的迦葉尊者,因爲景仰佛的廣大智慧,同時感歎自己的智慧不如佛,而對佛的廣大智慧贊美的話。
在《雜阿含經》卷四十一(一一四二、一一四四)也有同樣的記載,如經文說:“爾時尊者摩诃迦葉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師,我是佛弟子。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爲大師,汝是弟子……。”
乙、佛的解脫與慧解脫有何差別?
在《雜阿含經》卷二十六(六八四)亦有分辨佛的正覺解脫與阿羅漢慧解脫有種種別異的經文,如經中說:“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爲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聽善思,當爲汝說。如來應等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覺知,現法身知,得叁菩提,于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未得法能得,未製梵行能製,能善知道、善說道,爲衆將導,然後聲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誡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這是說明如來的智慧比慧解脫者殊勝,何以證明?如經上說:“佛所以稱爲正覺者,是因爲在“無師教導下”,能自己覺知諸法,證果、解脫,又在成佛後,能說法、教化聲聞弟子及慧解脫者。然而慧解脫者在成爲慧解脫前,必須在佛度化下才能“因聞法、悟法”而頓斷“貪嗔癡叁毒”,雖未完全斷除“叁毒”,但是自知不受後有,成爲慧解脫者,並且“不能對如來說法、教化。”
所以我們必須明白,如佛的解脫和俱解脫阿羅漢,還有慧解脫阿羅漢,他們叁種解脫如果沒有什麼差別,爲什麼會在《雜阿含》及《中阿含經》的經文上又要區分出來,有佛的解脫、慧解脫阿羅漢和俱解脫阿羅漢這叁種不同的解脫聖人呢?而佛與俱解脫阿羅漢有何差別?(後續自明)並且我們必須明白,解脫的意義,只是用修行的方法,在徹底利益自己後,就證入涅槃,但是並不能用解脫的智慧去實際廣泛的利益別人。佛的解脫爲什麼和阿羅漢的解脫不一樣,就是在這利益衆生行爲的重點上區分出相當大的差別。
如《增一阿含》卷四十(七)說:“如來以四等之心(四無量心),覆護一切,無量無限不可稱計。”
利益衆生,度化衆生,要有相當大的慈悲心和廣大的智慧條件,同時還要長期、實際的付諸行動的去做各種教化衆生的利生工作,才能做得到。而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就是《阿含經》上所說叁種解脫聖人所證的菩提智慧中最大的差別所在。何以證明?
丙、舍利弗不知佛心中所有諸法
如《雜阿含經》卷十八(四九八)說:“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羅揵陀賣衣者庵羅園。爾時,舍利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深信世尊智慧超越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複過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所說,第一之說,能于衆中作師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過去、當來、今現在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佛菩提等者,況複過上!
佛問舍利弗:汝能審知過去叁藐叁佛陀所有增上戒?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
世尊複問:舍利弗,知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複知未來叁藐叁佛陀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複能知今現在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過去、未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中所有諸法,雲何如是贊歎,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說言:我深信世尊,過去當來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複過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之分齊,然我能知諸佛法之分齊……。”
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證”。俱解脫阿羅漢如舍利弗者白佛言:他不知叁世諸佛的所有增上誡法、不知叁世諸佛所證的一切法、一切智慧、一切明達、神通之法一切解脫智慧之法,即經文所說:“舍利弗不知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
既然舍利弗不知叁世諸佛所證一切諸法,佛在世時所有俱解脫者及慧解脫者當然亦不知叁世諸佛心中所有諸法。舍利弗又說:我雖然不知叁世諸佛“心中所有諸法”,但是我能覺知諸佛“法之分齊”(諸佛所證法的一部分)。即知“諸佛”總相法則。何謂諸佛“總相法則”,以下經文自明。
丁、舍利弗只知如來總相法則
如《長阿含經》卷十二(一八)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那難陀城波波利庵婆林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時長老舍利弗于閑靜處默自念言,我心決定知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
時舍利弗從靜室起,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向于靜室默自思念: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能于佛前說如是語,一向受持,正師子吼,余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雲何舍利弗:汝能知過去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對曰:不知。
雲何舍利弗:汝能知當來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答曰:不知。
雲何舍利弗?如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汝能知不?
答曰:不知。
又告舍利弗,過去、未來、現在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汝不能知,何故決定作是念,因何事生是念,一向堅持而師子吼,余沙門婆羅門若聞汝言,我決定知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當不信汝言。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總相法我則能知。如來爲我說法轉高轉妙,說黑白法、緣無緣法、照無照法,如來所說轉高轉妙,我聞法已,知一一法于法究竟,信如來至真等正覺,信如來法善可分別,信如來衆苦滅成就,諸善法中此爲最上,世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雜阿含》亦約略說明舍利弗所知、所證諸佛“總相法則”的內容。如卷十八又說:“舍利弗言:世尊,我不能知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心之分齊,然我能知諸佛世尊法之分齊。(何謂能知諸佛世尊法之分齊?)如下所說:我聞世尊說法,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我聞世尊說法,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于法、于大師所得淨信,心得淨。世尊,是等正覺世尊,譬如國王有邊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堅密,唯有一門,無第二門,立守門者,人民入出皆從此門,若入若出,其守門者雖複不知人數多少,要知人民唯從此門更無他處,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贏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贏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贏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慧力贏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說是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二段經文明白開示說,舍利弗贊歎佛的智慧無上、神通無上,世間所有修道人的智慧、神足通、功德、道力,皆不如叁世諸佛的智慧、神足通、功德、道力。舍利弗只知諸佛“總相法則”,即只知、只證佛所說的:“黑白法(十善法、十惡法),緣、無緣法(因緣果報法),照、無照法(覺照法、無明法),衆苦滅法(即四聖谛義)、四念處法、七覺支等義。雖然諸佛與聲聞弟子同依四念處、七覺支修學成就而成等正覺,然而聲聞弟子卻不知叁世諸佛所證一切智慧內涵及所證一切神通極限之法。這二段亦在《阿含》中是“非常重要的“經證””。
戊、阿難說無有一比丘知見與世尊齊等
如《中阿含經》卷叁十六(一四五)又說:“……阿難即坐彼座,梵志瞿默目犍連與尊者阿難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阿難,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阿難報曰:目犍連,汝便可問,我聞當思。
則便問曰:阿難,頗有一比丘與沙門瞿昙等耶?
尊者阿難與梵志瞿默目犍連共論此事時,爾時摩竭陀大臣雨勢,慰勞田作人,往詣梵志瞿默目犍連田作人所,摩竭陀大臣雨勢,遙見尊者阿難坐在梵志瞿默目犍連田作人中,往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問曰:阿難,與梵志瞿默目犍連共論何事,以何事故共會此耶?
尊者阿難答曰:雨勢,梵志瞿默目犍連問我。阿難,頗有一比丘與沙門瞿昙等耶?
摩竭陀大臣雨勢複問曰:阿難,雲何答彼?尊者阿難答曰:雨勢,都無一比丘與世尊等等。
摩竭陀大臣雨勢複問曰:唯然阿難,無一比丘與世尊等等,頗有一比丘,爲沙門瞿昙在時所立,…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