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没有佛的一切智慧
首先看《中阿含经》第十一卷第六二经所记载的经文,经上说:有一次,迦叶尊者对佛说:“世尊,佛是我的师父,我是佛的弟子,佛有一切智慧,我没有一切智慧。”
佛陀回答说:“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有一切智慧,你没有一切智慧。”
这一段经文,是身为俱解脱阿罗汉的迦叶尊者,因为景仰佛的广大智慧,同时感叹自己的智慧不如佛,而对佛的广大智慧赞美的话。
在《杂阿含经》卷四十一(一一四二、一一四四)也有同样的记载,如经文说:“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佛告迦叶:如是如是,我为大师,汝是弟子……。”
乙、佛的解脱与慧解脱有何差别?
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六八四)亦有分辨佛的正觉解脱与阿罗汉慧解脱有种种别异的经文,如经中说:“诸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有何种种别异?”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者,先未闻法,能自觉知,现法身知,得三菩提,于未来世,能说正法,觉诸声闻,所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说道,为众将导,然后声闻成就随法随道,乐奉大师教诫教授,善于正法,是名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种种别异。”
这是说明如来的智慧比慧解脱者殊胜,何以证明?如经上说:“佛所以称为正觉者,是因为在“无师教导下”,能自己觉知诸法,证果、解脱,又在成佛后,能说法、教化声闻弟子及慧解脱者。然而慧解脱者在成为慧解脱前,必须在佛度化下才能“因闻法、悟法”而顿断“贪嗔痴三毒”,虽未完全断除“三毒”,但是自知不受后有,成为慧解脱者,并且“不能对如来说法、教化。”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如佛的解脱和俱解脱阿罗汉,还有慧解脱阿罗汉,他们三种解脱如果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在《杂阿含》及《中阿含经》的经文上又要区分出来,有佛的解脱、慧解脱阿罗汉和俱解脱阿罗汉这三种不同的解脱圣人呢?而佛与俱解脱阿罗汉有何差别?(后续自明)并且我们必须明白,解脱的意义,只是用修行的方法,在彻底利益自己后,就证入涅槃,但是并不能用解脱的智慧去实际广泛的利益别人。佛的解脱为什么和阿罗汉的解脱不一样,就是在这利益众生行为的重点上区分出相当大的差别。
如《增一阿含》卷四十(七)说:“如来以四等之心(四无量心),覆护一切,无量无限不可称计。”
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要有相当大的慈悲心和广大的智慧条件,同时还要长期、实际的付诸行动的去做各种教化众生的利生工作,才能做得到。而佛的大慈悲和大智慧,就是《阿含经》上所说三种解脱圣人所证的菩提智慧中最大的差别所在。何以证明?
丙、舍利弗不知佛心中所有诸法
如《杂阿含经》卷十八(四九八)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那罗揵陀卖衣者庵罗园。尔时,舍利弗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深信世尊智慧超越过去、当来、今现在诸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所说,第一之说,能于众中作师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过去、当来、今现在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佛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佛问舍利弗:汝能审知过去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
世尊复问:舍利弗,知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复知未来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复能知今现在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过去、未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中所有诸法,云何如是赞叹,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说言:我深信世尊,过去当来诸沙门、婆罗门所有智慧,无有与世尊菩提等者,况复过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世尊心之分齐,然我能知诸佛法之分齐……。”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证”。俱解脱阿罗汉如舍利弗者白佛言:他不知三世诸佛的所有增上诫法、不知三世诸佛所证的一切法、一切智慧、一切明达、神通之法一切解脱智慧之法,即经文所说:“舍利弗不知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脱。”
既然舍利弗不知三世诸佛所证一切诸法,佛在世时所有俱解脱者及慧解脱者当然亦不知三世诸佛心中所有诸法。舍利弗又说:我虽然不知三世诸佛“心中所有诸法”,但是我能觉知诸佛“法之分齐”(诸佛所证法的一部分)。即知“诸佛”总相法则。何谓诸佛“总相法则”,以下经文自明。
丁、舍利弗只知如来总相法则
如《长阿含经》卷十二(一八)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波利庵婆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长老舍利弗于闲静处默自念言,我心决定知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
时舍利弗从静室起,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向于静室默自思念: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道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能于佛前说如是语,一向受持,正师子吼,余沙门婆罗门无及汝者。云何舍利弗:汝能知过去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不?
对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汝能知当来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不?
答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如我今如来至真等正觉心中所念,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汝能知不?
答曰:不知。
又告舍利弗,过去、未来、现在如来至真等正觉心中所念,汝不能知,何故决定作是念,因何事生是念,一向坚持而师子吼,余沙门婆罗门若闻汝言,我决定知过去、未来、现在沙门、婆罗门智慧神足功德道力无有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等者,当不信汝言。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总相法我则能知。如来为我说法转高转妙,说黑白法、缘无缘法、照无照法,如来所说转高转妙,我闻法已,知一一法于法究竟,信如来至真等正觉,信如来法善可分别,信如来众苦灭成就,诸善法中此为最上,世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无有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杂阿含》亦约略说明舍利弗所知、所证诸佛“总相法则”的内容。如卷十八又说:“舍利弗言:世尊,我不能知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心之分齐,然我能知诸佛世尊法之分齐。(何谓能知诸佛世尊法之分齐?)如下所说:我闻世尊说法,转转深、转转胜、转转上,转转妙,我闻世尊说法,知一法即断一法,知一法即证一法,知一法即修习一法,究竟于法、于大师所得净信,心得净。世尊,是等正觉世尊,譬如国王有边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坚密,唯有一门,无第二门,立守门者,人民入出皆从此门,若入若出,其守门者虽复不知人数多少,要知人民唯从此门更无他处,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赢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赢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赢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过去、未来、今现在佛,悉断五盖恼心,慧力赢堕障碍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是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二段经文明白开示说,舍利弗赞叹佛的智慧无上、神通无上,世间所有修道人的智慧、神足通、功德、道力,皆不如三世诸佛的智慧、神足通、功德、道力。舍利弗只知诸佛“总相法则”,即只知、只证佛所说的:“黑白法(十善法、十恶法),缘、无缘法(因缘果报法),照、无照法(觉照法、无明法),众苦灭法(即四圣谛义)、四念处法、七觉支等义。虽然诸佛与声闻弟子同依四念处、七觉支修学成就而成等正觉,然而声闻弟子却不知三世诸佛所证一切智慧内涵及所证一切神通极限之法。这二段亦在《阿含》中是“非常重要的“经证””。
戊、阿难说无有一比丘知见与世尊齐等
如《中阿含经》卷三十六(一四五)又说:“……阿难即坐彼座,梵志瞿默目犍连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却坐一面,白曰:阿难,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阿难报曰:目犍连,汝便可问,我闻当思。
则便问曰:阿难,颇有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耶?
尊者阿难与梵志瞿默目犍连共论此事时,尔时摩竭陀大臣雨势,慰劳田作人,往诣梵志瞿默目犍连田作人所,摩竭陀大臣雨势,遥见尊者阿难坐在梵志瞿默目犍连田作人中,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问曰:阿难,与梵志瞿默目犍连共论何事,以何事故共会此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梵志瞿默目犍连问我。阿难,颇有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耶?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云何答彼?尊者阿难答曰:雨势,都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唯然阿难,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颇有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