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P6

  ..续本文上一页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都无一比丘为世尊所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唯然,无一比丘与沙门瞿昙等等,亦无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者,颇有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唯然,无一比丘与沙门瞿云等等,亦无一比丘为沙门瞿昙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汝等今所依者。阿难,若尔者汝等无所依,共和合不诤安稳,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乐游行,如沙门瞿昙在时耶?

  尊者阿难告曰:雨势,汝莫作是说,言我等无所依所以者何?我等有所依耳。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前后所说何不相应,阿难向如是说,无一比丘与世尊等等,亦无一比丘为世尊所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难,何因何缘今说我有所依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我等不依于人而依于法。雨势,我等若依村邑游行,十五日说从解脱时集坐一一处,若有比丘知法者,我等请彼比丘为我等说法,若彼众清净者,我等一切欢喜奉行彼比丘所说,若彼众不清净者,随法所说我等教作是。

  摩竭陀大臣雨势白曰:阿难,非汝等教作是,但法教作是,阿难,如是少法多法可得久住者,如是阿难,等共和合不诤安稳,同一一教,合一水乳,快乐游行,如沙门瞿昙在时。

  摩竭陀大臣雨势复问曰:阿难,颇有可尊敬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有可尊敬。

  雨势白曰:阿难,前后所说何不相应,阿难向如是说,无一比丘与世尊共等等。亦无一比丘为世尊在时所立,此比丘我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亦无一比丘与众共和集拜此比丘。世尊般涅槃后为诸比丘所依,谓令我等今所依者阿难,汝何因何缘今说有可尊敬耶?

  尊者阿难答曰:雨势,世尊知见,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见,比丘有此十法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由此可知,不仅舍利弗对佛说自己智慧不如佛、神通不如佛,阿难亦在回答外道梵志问题时,答辩说:佛在世时及佛灭度后,随佛出家的比丘没有一位比丘的知见、智慧、德行是与佛陀平等平等的。这段经文亦明示,不论佛在世时及佛涅槃后,佛弟子不以崇拜比丘个人为所依,诚如阿难所言:我等不依于人而依于法。若当世比丘及后世比丘有十种德行,则为僧团大众所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第一、比丘修习禁戒。第二、比丘广学多闻。第三、比丘作善知识。第四、比丘乐住远离。第五、比丘乐于宴坐(禅修),增长空行。第六、比丘知足。第七、比丘常行于念,成就正念。第八、比丘常行精进。第九、比丘修行智慧观。第十、比丘诸漏已尽。若有比丘成就以上十法,则必得当世及后世佛弟子所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己、目连的神通不如佛

  如《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六又说:“佛言:我尔时告目连曰:诸地中:蠕动之虫,欲安处何所?

  目连白言:当化一手似此地形,又以一手反此地肥,使蠕动之虫各安其所。

  我尔时复告目连曰:汝当有何心识欲反此地?

  目连白言:我今反此地形,犹如力人反一树叶而无疑难也。

  我尔时复语目连曰:止止目连,不须反此地肥。所以然者?众生

  此当怀恐怖衣毛皆

  ,诸佛神寺亦当毁坏。

  是时目连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听许圣众诣郁单越乞食。

  佛告目连:此大众中无神足者,当云何诣彼乞食?

  目连白佛言:其无神足者,我当接诣彼土。

  佛告目连:止止目连,何须圣众诣彼乞食。所以然者?将来之世亦当如是饥俭,乞求难得人无颜色。

  尔时诸长者婆罗门当语比丘言:汝等何不诣

  单越乞食,昔日释种弟子有大神足,遇此饥俭皆共诣

  单越乞食,而自存济,今日释迦弟子无有神足,亦无威神沙门之行,便轻易比丘,使彼长者居士普怀憍慢之心受罪无量。目连当知,以此因缘,诸比丘众不宜尽往诣彼乞食。诸童子当知,目连神足其德如是,计目连神足之力,遍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不如世尊神足之力,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神足,其德不可量也。”

  这段经文说明目连见当世正处饥馑之际,诸比丘乞食难得,而欲以神足通飞到离娑婆世界不远的另一个世界(

  单越)乞食,而为佛所制止,其实“郁单越州”不离娑婆世界而存在,因地球世界本是多度、复度时空交织而存在,只是世人不知而已。虽然目连神通之力可遍及三千大千刹土,但是远远不如佛的神足之力。

  庚、舍利弗的智慧不如佛

  《增一阿含》卷三十六又说:“诸童子白佛言:如来智慧力者,何者是乎?

  世尊告曰:我昔亦有弟子名舍利弗,智慧之中最为第一,如大海水纵横八万四千由旬,水满其中,又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如是,然阎浮里地,南北二万一千由旬,东西七千由旬,今取较之,以四大海水为墨,以须弥山为树皮,现阎浮地草木作笔,复使三千大千刹土人民尽能书,欲写舍利弗比丘智慧之业,然童子,当知四大海水墨笔人之渐渐命终,不能使舍利弗比丘智慧竭尽,如是童子,我弟子之中智慧第一,不出舍利弗智慧之上,计此舍利弗比丘,遍满三千大千刹土无空缺处,欲比如来之智慧,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如来智慧力者,其事如是。

  是时童子复白佛言:颇更有力出此力者乎?

  世尊告曰:亦有此力出诸力之上,何者是;所谓无常力是今日如来夜半在双树间,为无常力所牵当取灭度。”

  这段经文说明佛在世时,舍利弗是所有随佛出家的弟子中智慧最第一的,舍利弗的智慧就如三千大千世界那么的广大无边,但是却远远不及佛的智慧力。

  辛、佛并没有说此世界有六尊佛出世

  由此证明阿罗汉的智慧不如佛、神通不如佛,但是为什么在《增一阿含经》卷十四第五经中提到,佛自称已经成就阿罗汉果,而且在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也证得阿罗汉果后,接著说,从现在开始,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已经有六尊阿罗汉出世呢?我们必须听清楚,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这个世界上现在已经有六尊佛出世了。而且当时的五位比丘,也没有一个敢自称他们自己已经成佛,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关键经文,不仅这五位比丘不敢自称他们自己就是佛,而且佛在世时,所有的阿罗汉,也没有一个敢自称自己已经成佛。

  佛自称是阿罗汉,是佛自述经过阿罗汉的过程,以阿罗汉的身分与“五比丘”行同事摄,就好像佛以一个得到博士学位身份的人,来对正在学习学士学位的人上课,说明佛自己已经拿到学士学位,但是我们不能拿博士指导的学生(就是已经得过学士学位者)来反证学士就是博士的身份一样。同理,我们说“佛是阿罗汉”,并不等于“阿罗汉就是佛。”

  壬、佛未说法如大林叶

  《杂阿含经》卷十五(四○四)更说:“……尔时世尊,手把树叶,告诸比丘,此手中叶为多耶,大林树叶为多?比丘白佛:世尊,手中树叶甚少,彼大林中树叶无量,百千亿万倍,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自所见法,为人定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槃,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明慧正觉,正向涅槃故。是故诸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这段经文说得很清楚,佛在世时为诸声闻比丘所说法如手中拿著的树叶一样的少,如仅为诸比丘说四圣谛等令其今生能趣向解脱的涅槃法。然而佛却自述:“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亦即说明了佛尚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如大林叶。而此“自知正法”所不说者即“涅槃法”如大林树叶。为何不为声闻弟子说“涅槃法”,因为“涅槃当体”不可说、不可思议,非言语所能宣说。

  但是换另一个角度说:在《阿含经》中舍利弗自述不知佛心中所有诸法,指的就是“佛的成佛之法及无上涅槃法”。而佛所知正法,未完全在《阿含经》中为诸弟子说者,不仅是“涅槃法”,尚有“佛心中所证一切诸法”,非声闻弟子根器所知、所行,亦即“成佛之法”。

  (3)一世界无二佛出世的经文

  甲、辟支佛于小劫出世、佛于大劫出世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问题,就是《阿含经》中均有提到“一世界无二佛出世”的经文。

  如《中阿含》卷四十七(一八一)亦说:“……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是处,知如真,见非处、是处、非处知如真。阿难,若世中有二转轮王并治者,终无是处;若世中有一轮王治者,必有是处。阿难,若世中有二如来者,终无是处,若世中有一如来者,必有是处……。”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一○)亦说:“……比丘,当以方便知,劫有衰尽,不可称计,然劫有二种大劫、小劫,若于劫中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此名为小劫。若如来于劫中出世,尔时彼劫中无有辟支佛出现于世,此名为大劫。”

  乙、一世界为何无二佛出世?

  《长阿含》卷十二(一八)亦说:“佛告舍利弗:若有外道异学来问汝言:过去沙门、婆罗门与沙门瞿昙如来等不?汝当云何答?彼复问言:未来沙门、婆罗门与沙门瞿昙等不?汝当云何答…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