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教中是以“依律爲師”爲當權派”,大衆比丘所結集的經典,可看做是古印度佛教中依法爲師的“次佛教團體”。
然而佛法與世間曆史的記錄及一般哲學思想不一樣,佛教是以修證的“法”爲根本,不是以“人”的領導爲崇拜,曆史是由強人而寫,而佛教徒信仰的佛法,則是由證法的聖人所弘揚,其間“經典的弘揚的方式、時間,尚牽涉到“因時、因地、契理、契機”等許多複雜問題,乃至說法、弘法的“時機成熟先後問題”。”因而形成“南傳佛教國家”重“聲聞經律”及“北傳佛教國家”重“菩薩經戒”的“弘法內容上”的明顯差異。
所以如何找到證法的覺者-佛,所修證法義的源頭,也就是“原始佛法”的完整意義,應該從前述所說的四次結集的經典中,與從證法中獲得大智慧的佛弟子多次的結集的經典內容中,也就是從《大乘經典》和《阿含經》所記載法的內涵的異同點來做分辨,就可以了解原始佛法的根本精神是什麼!而不是以“凡夫背誦的原理”、“限定句數”來看“經典的結集”。
4.佛涅槃後經典結集的經過
(1)何謂窟內結集?
首先來了解佛涅槃後“五百阿羅漢”結集經典的過程,便更可明白“聲聞藏”的緣起經過。
佛涅槃後,結集經典的緣起,是由大迦葉所發起的。而《摩诃僧祇律》、《五分律》等均說爲五百羅漢隨大迦葉結集經典,只有《大智度論》說爲千阿羅漢結集經典。如《摩诃僧祇律》卷叁十二與《五分律卷》叁十及《大智度論》卷一等,皆有記載經典結集的緣起。
甲、佛經內如是我聞的由來
首先依《摩诃僧祇律》卷叁十二說明結集經典的經過,如論上說:
(甲)佛涅槃時大迦葉不在佛側
佛住王舍城……乃至世尊在毗舍離于放弓杖塔邊舍壽,向拘屍那竭城熙連禅河側、力士生地堅固林中,雙樹間般泥洹,于天冠塔邊阇維,乃至諸天使火不然,待尊者大迦葉故。時尊者大迦葉在耆阇崛山、賓缽羅山窟中坐禅,時尊者大迦葉作是念:世尊已舍壽,欲何處般泥洹,今在何處,少病少惱安樂住不?作是念已,即入正受叁昧,以天眼觀一切世界,見世尊在拘屍那竭城熙連河側力士生地堅固林中雙樹間天冠塔邊阇維,乃至火不燃,見已慘然不悅,複作是念:及世尊舍利未散;當往禮敬。尋複念言:我今往見世尊最後身,不宜乘神足往,宜應步詣。
時尊者大迦葉語諸比丘言:諸長老,世尊已般泥洹,各持衣缽共詣拘屍那竭,禮觀世尊。諸比丘聞已皆言:善哉。
時尊者摩诃迦葉,即與衆多比丘俱詣拘屍那竭,路經一聚落,聚落中有一摩诃羅比丘,先在中住。
尊者摩诃迦葉告摩诃羅言:持衣缽來,共汝詣拘屍那竭城禮觀世尊。摩诃羅言:長老大迦葉,且待前食後食訖,然後當去。
迦葉答言:不宜待食,摩诃羅勤勤至叁,迦葉故言不宜待。
時摩诃羅恚言:沙門有何急事忽忽乃爾,如死鳥不直一錢,且待須臾,食已當去。
尊者大迦葉複言:宜且置食,世尊今已泥洹,及未阇維宜應速往。
時摩诃羅聞佛已般泥洹,語尊者摩诃迦葉言:我今永得解脫,所以者何?彼阿羅诃在時常言,是應行是不應行,今已泥洹,應行不應行自在隨意。時大迦葉聞此語已慘然不悅,即彈右指火出,右足蹈地,摩诃羅見已大怖而走。
(乙)大迦葉到佛所、佛現兩足從棺出
乃至大迦葉往詣佛所,世尊即現兩足,從棺雙出。
時尊者大迦葉見佛足已,偏袒右肩頭面作禮,說此偈言:
如來足踝滿,千輻相輪現;
指纖長柔軟,合缦網文成。
是故我今日,頂禮最勝足;
最勝柔軟足,曾遊行世間。
大悲濟群生,從今永不會;
是故我今日,稽首如來足。
如來救濟我,解脫得應真;
我今最後見,永已不複觐。
斷世衆疑惑,離欲中最上;
利益一切衆,無不得歡喜。
是故我今日,頂禮最勝足;
佛有如是德,善答決衆疑。
今日時已過,慈慧光永滅;
是故我今日,稽首最勝足。
我證四真谛,說佛功德寶;
偈贊禮敬訖,還攝雙足入。(按《長阿含》卷四亦有記載佛涅槃時,大迦葉不在佛旁,率領五百弟子趕回佛側荼毗。而佛出叁昧真火自焚,八王分舍利供養的經文)。
諸比丘各議言:誰應阇維?
時尊者大迦葉言:我是世尊長子,我應阇維。是時大衆皆言:善哉。即便阇維。
(丙)大迦葉等討論何處結集法藏?
阇維已,迦葉憶聚落中。摩诃羅比丘語:乃至欲行便行,不行則止。即語諸比丘言:長老世尊舍利非我等事,國王長者婆羅門居士衆求福之人自當供養,我等事者宜應先結集法藏,勿令佛法速滅。
尋複議言:我等宜應何處結集法藏。時有言,向舍衛者,有言向沙只,有言向瞻婆,有言向毗舍離,有言向迦維羅衛。時大迦葉作是言:應向王舍城結集法藏。所以者何,世尊記王舍城韋提希子阿阇世王聲聞優婆塞無根信中最爲第一,又彼王有五百人床臥供具,應當詣彼。皆言:爾。世尊先語尊者阿那律言,如來般泥洹。汝應守舍利,勿使諸天持去。所以然者?過去世時如來般泥洹,諸天持舍利去,世人不能得往,失諸功德,諸天能來人間供養,世人不能往彼,除其神足,是故應好守護。侍者阿難複以供養故不去。
(丁)大迦葉率領千比丘至王舍城結集法藏
時大迦葉即與千比丘俱。詣王舍城至刹帝山窟。敷置床褥莊嚴世尊座,世尊座左面敷尊者舍利弗座,右面敷尊者大目連座,次敷大迦葉座,如是次第安置床褥已辦四月供具,結集法藏故悉斷外緣。大衆集已,中有叁明六通德力自在者,于中有從世尊面受誦一部比尼者,有從聲聞受誦一部比尼者,有從世尊面受誦二部比尼者,有從聲聞受誦二部比尼者,衆共論言:此中應集叁明六通德力自在從世尊面受二部比尼者。從聲聞受二部比尼者,集已數少二人不滿五百,複議言:應滿五百。長老阿那律後到猶少一人。時尊者大迦葉爲第一上座,第二上座名那頭盧,第叁上座名優波那頭盧。時尊者大迦葉自升己座,唯留尊者舍利弗、目連、阿難座已,諸比丘各隨次而坐。
(戊)諸阿羅漢聞佛已涅槃皆隨佛滅度不願受僧所請再出人間結集法藏
時尊者大迦葉告尊者目連共行弟子梨婆提長老:汝至叁十叁天呼提那比丘來,世尊已般涅槃,比丘僧集欲結集法藏。即受命往叁十叁天白長老,世尊已般泥洹,比丘僧集欲結集法藏故來相呼。比丘聞已,慘然不悅曰:世尊已般泥洹耶,答言爾。便言:世尊在閻浮提者當往,世尊已般泥洹世間眼滅,即以神足上升虛空,入火光叁昧以自阇維。見已即還,來入僧中具說上事,乃至言入火光叁昧。複遣至叁十叁天屍利沙翅宮,呼憍梵波提,次長老善見在香山,長老頗頭洗那在遊戲山,長老拔佉梨在瞻婆山,複有長老爵多羅在淨山,尊者目連弟子名大光在光山,尊者舍利弗弟子摩薮盧在慢陀山,尊者羅杜在摩羅山,如是等乃至聞喚,皆般泥洹。複遣使往毗沙門天宮喚修蜜哆,使至已作是言:長老,世尊已般泥洹,比丘僧集欲結集法藏,故來相喚,比丘聞已慘然不悅言,世尊已般泥洹耶?答言爾,便言:世尊在閻浮提者我當詣彼,世尊般泥洹後世間眼滅,即以神足上升虛空,入火光叁昧以自阇維,入于般泥洹。使還僧中具白僧如上。
大迦葉言:諸長老且止勿複喚余,諸聞喚者便自泥洹,若更喚者複當般泥洹,如是世間便空無有福田。
(己)大迦葉最初不要阿難參與結集
有比丘言:諸長老,尊者阿難是佛侍者親受法教,又複世尊記阿難有叁事,第一宜應喚來。大迦葉言:不爾,如此學人入無學德力自在衆中,猶如疥瘙野幹入師子群中。時尊者阿難料理供養訖,來到一聚落中作是言:我今此中宿,明日當往王舍城。時有天來語阿難言:大迦葉言:尊者是疥瘙野幹,阿難作是念:世尊已泥洹,我今正欲依附,雲何持我作疥瘙野幹,心生不悅。複作是念:是大迦葉,足知我眷屬姓字,正當以我結使未盡故作是言耳。時尊者阿難勤加精進經行不懈欲盡有漏,時尊者阿難以行道疲苦,又複世尊泥洹憂惱纏心,先所聞持不複通徹,尋作是念,世尊記我,于現法中心不放逸,得盡有漏用太苦爲,心不舍定傾身欲臥,頭未至枕得盡有漏,叁明六通德力自在,即以神足乘空而去,到刹帝窟戶外,而說偈言:
多聞有辯才,給侍世尊者;
瞿昙子阿難,今在門外立,
由不與開門。
又複說偈言:
多聞利辯才,給侍世尊者;
已舍結使擔,瞿昙子在外。
爾時大迦葉而說偈言:
汝舍煩惱擔,自說言得證;
未入瞿昙子,來入瞿昙子。
(庚)阿難漏盡以神足通飛至窟內參加結集
阿難入已,禮世尊座訖次禮上座,到己座處便坐。時大迦葉語阿難言:我不自高,亦不輕慢于汝,故作是言,但汝求道不進,欲使精勤盡諸有漏故,說此言耳。
阿難言:我亦知,但以我結使未盡,欲使勤進斷諸有漏。
時尊者大迦葉問衆坐言:今欲先集何藏?
衆人鹹言:先集法藏。
複問言:誰應集者?
比丘言:長老阿難。
阿難言,不爾,更有余長老比丘。
又言:雖有余長老比丘,但世尊記汝多聞第一,汝應結集。
阿難言:諸長老若使我集者,如法者隨喜,不如法者應遮,若不相應應遮,勿見尊重而不遮,是義非義願見告語。
衆皆言:長老阿難,汝但集法藏。如法者隨喜,非法者臨時當知。
(辛)阿難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五百阿羅漢上升虛空鹹歎,我等亦聞佛如是說
時尊者阿難即作是念:我今雲何結集法藏?作是思惟已,便說經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爵毗羅尼連河側菩提曼陀羅,尊者阿難適說是語,五百阿羅漢德力自在者,上升虛空鹹皆喟歎,我等目見世尊,今已言聞,悉稱南無佛已,還複本座。爾時阿難說此偈言:
勤修習正受,見詣法生滅;
知法從緣起,離癡滅煩惱。
勤修習正受,見諸法生滅;…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