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P27

  ..續本文上一頁相的情形,如《增一阿含》卷十八(九)說:“……爾時尊者舍利弗,遊于摩瘦本生之處,身遇疾病極爲苦痛,唯有均頭沙彌供養,目下除去不淨、供給清淨……。時天帝釋提桓因躬自爲舍利弗除糞,不辭謙苦……。”

  已、舍利弗被大力鬼打頭

  《雜阿含》卷五說:“舍利弗住耆阇崛山中,新剃須發(入金剛叁昧),被鬼打頭……,雖複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體素無患,唯苦頭痛、《增一阿含》卷四十五)。然而此鬼有大力,若用手打耆阇崛山,能令此山碎如糠糟,何況打人而不苦痛?試問:舍利弗被大力鬼打頭,猶能不大苦痛?就如佛贊歎說:“其心如剛石,堅住不傾動,染著心已離,嗔者不反報(冤親平等),若如此修心,何有苦痛處””?又如舍利弗對目連說:“我身忍受,都無苦痛,亦不散壞。”(《增一阿含》卷四十五(五)、卷四十六)。但是爲何舍利弗在涅槃前卻會出現病苦之相?(後續自明)

  庚、目犍連被外道用亂石打殺身大痛的經文

  《增一阿含》卷十八、十九(九)經亦記述俱解脫目連尊者涅槃前,爲外道、以亂石砸殺的情形說:“……是時執杖梵志遙見目連來,各各相謂曰:此是沙門瞿昙弟子,無有出此人上,我等盡共圍已而取打殺。是時彼梵志便共圍捉,各以瓦石打殺而便舍去。身體無處不遍骨肉爛盡,酷痛苦惱,不可稱計。是時大目犍連而作是念:此諸梵志圍我取打,骨肉爛盡,舍我而去。我今身體無處不痛(無處不破),極患疼痛,又無氣力可還至國(園),我今可以神足還至精舍。是時目連即以神足還至精舍,到舍利弗所在一面坐。是時尊者大目連語舍利弗言:此執杖梵志圍我取打骨肉爛盡,身體疼痛實不可堪,我今欲取般涅槃,故來辭汝。時舍利弗言:世尊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何故不以神足而避乎?目連報言:我本所造行極爲深重,要索受報,終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報。然我今日身體極患疼痛,故來辭汝取般涅槃……,又我不忍見世尊取般涅槃,然我身體極爲疼痛,欲取般涅槃。”

  辛、須菩提病苦經文

  又《增一阿含》卷六(六)亦記述俱解脫阿羅漢須菩提尊者身患病苦的情形,如經文說:“……爾時須菩提亦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側,別作屋廬(靜屋),而自禅思。爾時尊者須菩提,身得苦患,甚爲沈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爲從何生?複從何滅?爲至何所?爾時須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專精一心結跏趺而坐,思惟諸入欲害苦痛……。”

  壬、比丘病苦甚劇,執刀自殺及修不淨觀以刀自殺、他殺經文

  又《雜阿含》卷四十七(一二六五)(一二六六)皆說:“佛住世時,有一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師精舍,身患重病……,對世尊說: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欲求刀自殺,不樂苦生。……,之後即執刀自殺。但此尊者已于死前受佛開示,心善解脫,乃至以不住識神而以刀自殺,死後“有遠離色現”,無有闇冥之相,故不同“凡夫自殺情形”,(此是特例),《增一阿含》卷十九(一○)、卷四十九(八)亦類同。然而既然已證阿羅漢,便能以“定力持身”緩和身苦,此尊者爲何不做?應是“宿障現前”,“甘願受苦,安受苦忍”,但身苦、心不迷,仍然因“不敵業障病苦之報而結束生命”,末法中非證阿羅漢之出家人不可學。

  另《雜阿含》卷二十九(八○九)亦有比丘因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岩自殺,或令余比丘殺,次第乃至殺六十人的經文,自是以後,佛教比丘修安那般那念……,善內思,善于身、受、心、貪憂滅舍(八一叁)經,由“安般念”配合四念處、七覺支修習滿足,明解脫滿足。以上是因“修不淨觀,照見體內五髒六腑……,察覺色身極其髒穢、不淨,而萬分厭患其身,以刀自殺、傷害生命的另一種負面的修行歧路,絕不同于前述證阿羅漢者,因“宿障病苦現前”而終因不敵病痛之苦“不住識神”而以刀自殺的特殊情形。

  癸、佛涅槃前生病經文

  又《長阿含》卷叁(二)記述佛涅槃前生病的情形說:“佛于周那食已(食用周那所施栴檀樹耳),如來患病甚笃,壽行今將訖,雖食栴檀耳,而患猶更增,抱病而涉路,漸向拘夷城……。”

  子、一分佛學者以“人間佛陀的實況”定位佛與凡夫身無異

  一般人看到以上所說經文,便會認爲佛及阿羅漢與凡夫無異,皆躲不過仇家的追殺與病痛之苦,看不出“出世聖人”在生、老、病、死的顯相上有什麼“異于常人之處”!

  更誤會佛是吃了“有毒的栴檀耳”才身患重病而死,佛尚不能扭轉其病苦折磨之身,僅活了八十歲就因重病而辭世,似乎佛尚系縛于煩惱凡夫生死之身,無怪乎一分佛學者要以“現實人間的佛陀的實況”來加以定位釋迦牟尼佛爲“人間的佛陀”,如此說來,佛與凡夫四大之身並無別異之處,相對的,俱解脫阿羅漢也會生病,亦受病痛之苦,不禁令人懷疑佛身與阿羅漢之生身又有何異同之處呢!

  

  2.提出幾個問題說明佛陀的生病不同于凡夫病苦的理由:

  于此提出幾個問題:

  (1)佛不是吃了有毒的食物突然死去的

  首先必須明白,佛不是吃了有毒的栴檀耳而突然死去的。佛在臨滅前數個月就已經身患重病,而且已經有要在何時舍壽的決定,食用栴檀耳只不過臨滅前接受的最後供養,佛猶預記“施此栴檀耳的施主,來世得大福報。”

  如《長阿含》卷叁說:“阿難白佛言:周那設供無有福利,所以然者,如來最後于其舍食便取涅槃。佛告阿難:勿作是言,勿作是念:今者周那爲獲大利,爲得壽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譽、生多財寶,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臨滅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

  汝今可往語彼周那,我親從佛聞,親受佛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

  時阿難承佛教旨,即詣彼所,告周那曰:我親從佛聞,親從佛受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所以然者?佛初得道能飯食者,及臨滅度能飯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

  周那善信雖施栴檀耳而不知其有毒,乃是以平常心、歡喜心、恭敬心供養佛陀而獲佛咒願,得大果報,此正顯示佛(不願呵責施主)的悲湣衆生之心。

  (2)目連涅槃前將要遭遇重大“災難”爲何不避?

  佛陀六種神通具足,焉不知“此食有毒嗎?”而且在接受此食時,告知周那說:“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辄與。故知只有佛食毒物,其他比丘大衆並沒有食用。

  佛當然知道“此食有毒”又爲何要接受“供養”?這個問題,就與前述目連尊者臨滅前遭受外道用瓦石打殺、圍歐一樣令人質疑!目連亦是六種神通具足的大阿羅漢,這麼重大的將會危害生命的突發事件將要發生,難道尊者事先沒有用“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觀察出來嗎?就如舍利弗事後質問目連說:“你爲何不用神足通飛舉避難呢?”目連回答說:“我宿世曾經造下非常深重的罪業,現在因緣聚會應該受報,不可逃避。”縱然今生避過此難,來世還是要報。故目連從容受報,但是“身大痛而心不迷”,目連猶能在“身體被亂石砸得稀爛”後,已經沒有氣力走回居住之處,但是卻能運用神足通飛到舍利弗住處向其訣別。這就證明目連當然預知將有大難發生而不躲避,必是有因有緣。更因爲遭遇大難時,身體大痛而心智清醒、不迷、不亂,而完全不同凡夫受報的情形。

  同樣的,佛陀當然預知“此食有毒”絕對不是“誤食有毒之物”,而與凡夫一般地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因此身患重症”,突然死去。既然預知“有毒”爲何又要接受供養?當然有其“宿世因緣”,而且此“宿緣”必須在此時“了結”、“得度”,故接受供養,令施者得大利益。

  (3)佛示病苦卻顔貌祥和、瑩淨是何道理?

  佛既然預知“此食有毒”,食後爲何仍然與凡夫一樣在“誤食毒物”後“大病不起”?與凡夫何異?而前述經文亦有記載佛平素亦曾有食用毒物的情形,而並沒有食後痛苦、生病現象,如經文說:“並無大礙。”而爲何卻于“臨終前食用毒物後,示現病苦情形?由此可知,當然是有因有緣。”當知佛在“受食後”雖然“病苦更甚”,此證說明既然有“四大和合之身”,便必然會因“飲食不慎而生病”,是極其自然的道理,而且此是“最後的示教”,故示病苦。佛雖然“重病”但是在“重病間”猶能保持“心智清晰”,不受病痛影響,猶能對信衆說法示教。並且顔貌祥和、瑩淨,完全沒有病容之相,如《長阿含》卷叁所說:“爾時世尊顔貌從容,威光熾盛,諸根清淨,面色和悅。阿難見已,默自思念: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面色光澤發明如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光如金,不審何緣,願聞其意?”

  佛告阿難:“有二因緣,如來光色有殊于常:一者佛初得道成無上正真覺時,二者臨欲滅度舍于性命般涅槃時。阿難,以此二緣,光色殊常。”

  由此經文說明,佛雖“食此有毒之物”而其“顔貌、心智、說話、舉止、利生之行”完全不受影響。而且在臨滅時猶能從其“身內出叁昧真火自焚”,火化後,舍利子無數,豈能以凡夫“身患重症”來看佛陀及阿羅漢的“生病”情形。雖然現代有人質疑佛教所說“舍利子”是體內結石,但是佛死後燒出“八斛四鬥”舍利子,即八十四鬥重量的舍利子(見《長阿含》),比其身體還重,按理來說,此人在身即已“病入膏肓,不能走動,但是佛尚能在涅槃前叁個月到處走動,爲無數衆弟子說法,毫無倦容,並且神彩奕奕”,豈是“全身滿是結晶的重病老者所能相比?”

  (4)佛的八十歲壽命爲何不如現今人瑞一百余歲者?

  佛陀只有八十歲就涅槃了,如其自言:“吾已老矣且八十。”爲何佛的壽命不及弟子與一般凡夫長壽者,如此佛壽與凡夫壽命何異?甚至不如人瑞一百至一百二十歲之間的人瑞者?

  先從《長阿含經…

《略談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說 上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