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傳禅觀遺珍集▪P15

  ..續本文上一頁客義斯成  計果求菩提  

  是名顛倒見  見性元周遍  物體本虛無  斯見與見緣  悉妙淨明體

  雲何于是中  有是及非是  因緣和合非  皆成戲論想  識藏如來藏  

  真性了然故  毫端寶王刹  微塵轉*輪  是名報佛恩  豈待僧祇劫  

  欲究祖師禅  當提一句話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切上更加切  

  疑上更加疑  如坐鐵壁間  只欲親迸出  一朝疑團破  捉賊驗真贓

  雨打石人頭  剝剝論實事  世間出世間  如紅爐片雪  便好放癡憨  

  更不多饒舌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弘傳禅人

  夫爲學者。發大信心。成大力勢。于大乘圓頓法門。成辦大事。如覓諸味先飲醍醐。複得余食。知苦澀故。不然。于衆味中而生足想。聞醍醐味。不生好樂之心也。大涅槃經雲。我今當令一切衆生。悉皆安住秘密藏中。入于涅槃。何等名爲秘密之藏。具叁德故。如[、/(、*、)]字叁點。若並則不成[、/(、*、)]。縱亦不成。乃至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叁法。爲諸衆生。名入涅槃。以此則知。如來涅槃即衆生心是。佛說我者。即是覺義。以自心覺故。常樂淨義。悉備自心故。爲衆生安住。非爲佛安住也。如觀一微無體。真如性遍。觀者即般若。無體即解脫。性遍即法身。一塵中即具叁德。即入涅槃。非縱非橫。圓融無礙。以此則知。一事一行。一一皆入法界。具無邊德。是無盡宗趣性起法門。無礙圓通。實不思議。清涼大師雲。凡聖交徹。即凡心而見佛心。理事雙修。依本智而求佛智。或執理而迷事。或執事而迷理。而不知。約圓明之智。成此事緣。又不知。起行布之緣。求此理佛。當知。即事之理。念念果成。即理之事。心心行起。不明斯旨。俱墮偏枯。約理始曰圓修。融事方成圓行。如亡情則染分自淨。真體自明。無事則淨分自清。妙用斯起。如刹那際亡情。則刹那際染分淨。則叁祇染分俱淨也。豈刹那際。忽染忽淨。忽修忽不修耶。非比禅門失意之徒。縱情恣意。以染作淨。認妄爲真。以不修爲不修也。故曰道人者。不可須臾失照。若須臾動念。即受群魔。真尚不爲。況諸穢行者乎。若不達此意。不谙圓修。以不谙圓修。不陷于修證。則計無修無證。俱落斷常。永沈邪見。故雲。修與不修。自知時節矣。又當知。曠劫圓于刹邢際。刹那際證即曠劫證。刹那修即曠劫修。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修一切修。故雲。彈指圓成八萬門。刹那滅卻阿鼻業。非與執叁祇而輕一念。執一念而廢叁祇者。同日而語也。當知。吾祖師門下。一語中須見血。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果知去處。則叁祗果滿。萬德因圓。穿過荊棘林。打破琉璃碗。說因說果。說修說證。說成佛不成佛。叁十棒趁出叁門外。何以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

  欲究圓頓教  須發大信心  譬如飲醍醐  更不思余食  無上大涅槃  

  一切衆生入  如來有密語  決定無密藏  叁德一心具  縱橫悉不成  

  解脫即法身  法身即般若  圓融互無礙  即入涅槃城  如觀一微空  

  叁德悉具足  一事與一行  不離法界性  悉具無邊德  亦名無盡藏

  凡聖交互通  事事融無礙  亡情染分淨  一念即叁祗  修與不修行  

  俱是兩頭語  惟吾祖師門  一語須見血  何妨荊棘林  不貴琉璃碗  

  二途俱不涉  弘揚深妙法  頓入不思議  傳燈永不絕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夢西禅人

  夫爲學者。看如來一大藏教。爲了生死大事故。譬如入海取寶。先求如意之珠。如上山采藥。首得阿伽陀。能療衆疾。如來一大藏教。唯說一心。若得一心。一切佛法。無不具足。馬大師雲。佛語心爲宗。無門爲法門。知無門爲門者。運大悲心。說法無盡。楞伽經雲。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又雲。一切法如幻。遠離于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據此二偈。五法叁自牲皆空。八識二無我都遣。何以故。謂生滅之法。如空華故。謂心識之緣。如幻化故。圭峰亦雲。識如幻夢。但是一心。知如夢者。夢不實故。知如幻者。幻性離故。知如花者。捏目成故。亦不可诘夢之有無。幻之真假。華之生緣。何以故。若將妄窮妄。無有了期故。我世尊于楞伽會上。以一非字法門。酬一百八問。于此修學。頓悟自心。何待劬勞。肯綮修證。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亦如金莊嚴具。非異非不異。知是泥團。即了微塵性故。知是真金。即了莊嚴性故。真心識藏。亦複如是。何以故。一切妄想。性自離故。經雲。若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闼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僞。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于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果知七種喻中見離自性。生死涅槃。豈但平等。等如空華。雲何不成無上寶覺。如知自覺聖智知一切虛妄法者。即得如幻叁昧。以一切法無我故。若知緣生無性。破常見故。無性緣生。破斷見故。即此二句。超出外道一切見故。良以。末法邪魔熾盛。正法澆漓。用識心。妄擬禅宗。縱無明。鹹稱悟道。如吹水尋火。掘地覓天。坑陷無知。墮無間獄。當知。宗門妙悟。悉合聖經。不落言诠。離諸名相。不了斯旨。謂宗是別傳。非關于教。殊不知。拈花微笑。是四十九年吐露不出底。一大事因緣也。一大藏教。是宗門中一條徑路。貴在直到故。不打之繞耳。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一朝打破疑團。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況如來親行親到親證法門也。

  如來一藏教  爲了于生死  譬如入海者  先求如意珠  藥得阿伽陀  

  能療衆生病  若了唯心法  具足亦如是  心宗無盡藏  更不向他求  

  世間生滅法  猶如空中華  如幻亦如夢  智不得有無  如人夢村落  

  亦不識方隅  夢醒醒然故  不作東西想  何于夢境中  分別夢中事

  一非字法門  百八問俱息  如疑團微塵  非異非不異  又如金莊嚴  

  瓶盤钗钏等  但了金性故  一切悉假名  大悲巧方便  如七種喻說  

  得自覺聖智  入如幻叁昧  緣生無自性  超諸外道見  宗是教之極  

  滿口吐不出  一條最徑路  更不打之繞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迸破疑團者  世間法常住  無有世間法  無出世寂滅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有文禅人

  夫爲學者。知諸佛立教有無量法門。惟參禅及修淨土。是兩條徑路。亦不可兼之。良以。行人力量微薄。若兼之則心意雜亂。當求一門深入。譬如射的不施余藝也。若修淨土。先當發菩提心。然菩提心。以大悲爲種子。故雲我今發心。不爲自求。惟依最上乘。願與法界衆生。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又如上品上生章中。一者至誠心。起信論曰直心。謂直質無謟。此心乃萬行之本。二者深心。謂樹心種德。深固難拔。叁者回向發願。起信論曰大乘心。謂兼載天下。不遺一人。此之叁心。乃修行初心之要行。經雲。不發菩提心。修行一切善法。悉是魔所攝持。然菩提心豈但一發。要念念發。數數發。一切時念佛回向。即當發此心也。彌陀經雲。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即得往生極樂國土。當知。此娑婆世界。人心濁惡。身口意業。念念發生。如單持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似明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所以雲棲師翁謂換骨靈丹者。不亦宜乎。若修此念佛法門。亦不必重于理觀。如修理觀。心稍動念。則觀不成。只將一句彌陀。流水念去。念教不念自念。究竟到一心不亂。則理淨土得矣。正當發願往生。十萬億刹。不在一心之外。又雲。其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當知。生此一土。即生無量土。念此一佛。即念無量佛。何以故。理無分劑故。若達此義。即會圓修。一心念佛。初中後善。念念增長。念空真念。則生佛道交。純是一心。則佛生俱泯。知一心具足萬德。是名初善。具行萬善。是名中善。即圓萬果。是名後善。以此則知。彌陀國土。去此不遠。彈指即生。何妨願往也。豈但不遠。即衆生心中。念念有佛出世。念念有佛涅槃。出世涅槃。悉是假名。知是假名。即當體離念。若離念者。即見常住法身。則土佛斯顯矣。涅槃經雲。若有衆生。謂佛常住不變不異者。當知是家則爲有佛。何以故。佛者覺義。覺知此理性清淨故。一切衆惡。無能壞者。故名極樂。體無生滅。故雲無量壽。此土此佛。深生信向。速願往生。克期而入。不可緩也。若雲淨土之旨。已蒙開發。參禅妙訣。其意雲何。曰先不雲乎。但求一門深入。孰與較其優劣也。若論禅之一字。叁世諸佛。滿口道不出。況毫楮能罄之。待汝向淨土中打個筋鬥來。即問汝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才生擬議。則古佛過去久矣。麻叁斤。幹屎橛。商量不著便。且留待別時。另爲道破。未爲晚也。

  無量妙法門  禅淨最徑路  求一門深入  而得速成就  先發菩提心  

  潤大悲種子  自他俱兼利  端不爲己求  不發此大心  是魔攝持故  

  專持彌陀佛  萬德之洪名  譬如投明珠  能清于濁水  又如換骨丹  

  轉凡而入聖  果一心不亂  是名理淨土  圓融互無礙  光明照十方

  一土一切土  一佛一切佛  初中並後善  念念圓增長  彈指即往生  

  當體離諸念  即見常住佛  是名生佛家  性本清淨故  衆惡無能壞  

  至體離生滅  是名無量壽  永離惡道名  往生極樂國  更問祖師禅  

  滿口道不出  有禅有淨土  猶如帶角虎  文字及語言  莫能宣少分

  才雲向上路  便爾唇齒結  待了本因緣  再爲仁者說

  示無遷禅人

  性海本無際。淨穢交互通。但隨業用見。各得自受用。彌陀因地中。廣發大願力。現清淨土相。化彼念佛人。若人專意念。如子憶其母。想念心不移。分得心境淨。或觀妙色像。種種莊嚴具。憶觀悉成就。而得生安養。或于一刹那。即得念不退。念空得見佛。彈指即往生…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