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漢傳禅觀遺珍集▪P16

  ..續本文上一頁。稱此一佛名。叁根皆普利。譬如摩尼珠。能雨一切寶。一佛名如是。成就一切慧。心淨即土淨。佛生了然故。一佛一切佛。一切土一土。心外本無土。刹刹唯心現。若了唯心土。生彼即生此。無生無不生。無不生生生。無不生不生。無生生不生。若了無生者。緣起互無礙。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淨土妙蓮花。皆從自心有。淨心即是佛。不可得思議。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附或問 示壁如禅人

  或問。華嚴是毗盧根本佛門。理事行相。輪圓具足。顯佛果位中智悲德相。具足無量乘故。無量乘者。無不收盡。不知。禅宗稱頓悟者。何教所攝。豈非清涼判頓教攝欤。抑亦未及圓教者欤。曰華嚴具無量乘者。以佛果德相。普示衆生。用成因位。使大心衆生。繇此頓入。如水一滴即同大海。頓發圓機。即衆生心中。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此是教家極則。非比禅宗悟門也。如教家所能攝者。吾佛四十九年所說妙法。判教者。無不攝盡。何故複于靈山會上。拈花示衆。百萬人天。悉皆罔措。人天會中。豈無圓頓之機。又何待迦葉一人破顔微笑者欤。故世尊印定以教外別傳之旨。付囑摩诃迦葉。以此則知。五教所不能攝。唯禅門能攝五教。如淨因禅師一喝中能分五教。豈但一喝。即一語一偈。一動一靜。皆純圓之旨。非悟入者。可能仿佛萬一也。或禅宗稱頓者。是頓悟之頓。非判教之頓也。良以。教者貴在衆生以期悟入。如獲悟者。豈教之能攝也。當知宗門中。別有長處。古德雲。此事不與教乘合。惟到者乃能知之。非诤言也。

  或問。華嚴乃性起法門。衆生悟入者。于一塵中。徹見無邊法界。知心體合。達本忘情。徹諸佛之本源。洞衆生之本際。故華嚴論雲。其爲本者。不可以功成。其爲源者。不可以行得。如生在王家。天然之貴。豈禅宗稱頓悟。曰教外別傳者。過此而別有長處耶。不涉此大教。而別有長處耶。曰是何言欤。經中分明向汝道。如來顯此果位德相。使大心衆生。以期悟入。其悟入二字。與言說之相。何啻霄壤之遠也。如言說之相即是。而不期妙悟者。經不雲乎。如貧數他寶。自無半錢分。縱知如來無邊法寶之藏。還如窮子。猶在門外。止宿草庵。非己有分也。只饒頓入圓明。入不思議法界。未稱悟門。須知。法身向上。更有事在。所以雲。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如疏山仁禅師問沩山雲。法身之理。理絕玄微。不奪是非之境。猶是法身邊事。如何是法身向上事。沩豎起拂子。師曰。此猶是法身邊事。沩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奪拂子。折折擲向地上。便歸衆。沩曰。龍蛇易辯。衲子難瞞。此猶是未悟底時節。便有如是作略。非跳出教家窠臼。何能得此利便耶。後問明招。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招曰。卻使沩山笑轉新。師于言下大悟。曰原來沩山笑裏有刀。當知宗門中句。不落言诠。只此一句子。一大藏教注不破。不與教乘合者愈明。所以稱別傳長處者。不亦宜乎。

  或問。禅宗中。以悟入二字。超出教乘。法華經中。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已具悟入。何待宗門以悟入爲標的耶。曰法華經中。世尊入無量義定。放白毫相光。繇是天雨四花。已印證說法華竟。其會中大衆。不解不知。豈但悟入之者。如予淨土緣起中謂。法華是開示中一大事因緣。拈花微笑。是悟入中一大事因緣也。故世尊從叁昧安詳而起。及乎叁請。複雲。吾今爲汝分別說法。始說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文雲。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良以。教乘非思量分別。則無可言說。是以。釋迦掩室于摩竭。淨名杜口于毗耶。智不能知。識不能識。非大悟門。無繇契會。故吾宗門中。妙悟不在言诠。其悟之一字。如龍得水。似虎靠山。又如海船稍遇順風。則倏忽千裏。非比教家終日說悟入。而不求妙悟者哉。果能思經中深義。以思入于無思。而悟入者。此人叁乘圓極教網。所不能羁。複從自心中。能演出一大藏教。如天臺智者。圭峰大師。即是宗門。非教家人也。于法華中豁然大悟。向圓覺經一言之下。心地開通。妙悟者。在法華圓覺。非在叁大部及大小疏鈔者也。吾宗門中人。豈但圓覺法華。即犬吠雞鳴。鳥啼花笑。觸處逢緣。皆能悟入。如臨濟大師問黃蘖。佛法的的大意。叁次俱不領會。複于大愚灘頭。看破黃蘖用處。便雲。原來黃蘖佛法無多子者。便是宗門中長處。非教乘所能載也。

  或問。如師所雲知無明無體。便雲本無。又指非作故無。本性無故。複引知幻即離等語。便不假修證。如楞嚴謂。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何以雲一入理者。便不用修耶。曰若如此說。豈但楞嚴。圓覺即雲。以幻修幻。汝豈不聞。中峰大師曰。文殊普賢二章。宛有衲僧氣象。如楞嚴經七處征心。心不可得。乃至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圓融之旨。根根塵塵。皆發明妙明真體。有志丈夫。向者裏全身擔荷。又何待劬勞。肯綮修證。故吾祖師雲。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又雲。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即此不汙染。是諸佛之所護念。不比教家楷定法則。真發明大理。悟之一字。亦須吐卻。況其修之與證。還留得纖毫蹤迹也無。此與大理已明者說。若不能離見超情。盡是墮坑落塹。故雲。大理已明。如喪考妣。中峰大師頌雲。大地山河平似掌。一條官路直如弦。時人不會融通意。鐵壁銀山在面前。只此一個悟字。如鐵壁銀山。若說修與不修。大似無系縳中。自尋個系縳。所以宗門中長處。豈與教家而較其優劣。若真是悟徹底人。不妨裝香掃地。成就種種行門。善念尚不起。況諸惡念者乎。

  或問。離心意識參。絕凡聖路學。心意識作麼生離。識之一字。亦不惡。如教中說。小乘滅識取證。深密經。第八種子識。爲如來藏。若說業種恒真。生怖難信。皆爲凡愚而不開演。如楞伽經說。第八業識。即如來藏。維摩亦雲。塵勞之俦。爲如來種。又雲。未具佛性。亦不滅受而取證也。受既不滅。想識亦然。如楞嚴識性周遍。華嚴以大悲行。從無作根本智起。不屬五位之內。行相因果。專以佛果示悟衆生。明佛果無二愚也。何心意識而可離乎。雖設行相法門。佛不說之。總令當位菩薩自說。佛但放光表之。然安立佛果行位。爲悟大根衆生。故將佛果直授爲因。因即以果爲因。果即以因爲果。故不離本處。而充法界。一一身相及身毛孔。國刹重重。菩薩佛身互相攝入。雜類衆生。身土相入。悉皆無礙。以此則知。佛果決無二愚可斷。大根衆生。以果爲因。無愚可斷愈明。況滅識耶。宗門中人。參究向上一路。更超出此根本法門一步。何雲離心意識耶。曰宗門中說離心意識。理極深玄。非滅識也。謂單提句話頭。大理不明。如臨大敵。心意識要起。起不得。以此曰離。非斷離之離。如圓覺雲。知幻即離。亦非有可離之離也。只此一句話頭。能超教中無數方便。如天臺一心叁觀。性惡即真。全性起修。乃至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若非妙悟。盡屬識情。如黃葉止啼。終無得理。縱觀理成就。未免楷定六即是非。只如智者大師。頓發圓機。止獲五品。況諸未悟者乎。故吾宗門長處。才初發意。便不落階級。只此一法門。最捷最徑。便不與教中比論。況絕後再蘇。而發明大理。更跳出理之窠臼者。故雲。如好堅樹。一出土而迥壓群陰。如頻伽鳥。雖在[穀-禾+卵]中。音聲已逾衆鳥矣。所以宗門說法者。一語一言。雷轟電掣。叁乘膽顫。十地魂驚。是真語者。實語者。如洞山大師偈雲。如荎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雙舉。又雲。通宗通塗。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可謂悟之一字。亦沾染不得。況叁乘教理。肯留些子朕迹。故宗門入處。掀翻世界。掉轉乾坤。最極深玄。所以雲。一大藏注不破。法眼大師雲。理極亡情謂。如何有喻齊。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當知初心即能超過一切法門。諸悟入者長處。豈毫楮。能罄之者哉。

  佛指生因心  是諸佛果德  複示佛果德  是衆生因心  因果交互通  

  佛生了然故  法界性緣起  頓入不思議  不以此爲因  安得常住果  

  縱修于多劫  不名生佛家  故說妙蓮花  開示佛知見  執果德行相  

  不能曉了此  凡聖懸隔故  自生優劣想  唯吾祖師禅  以此期悟入

  教乘不能攝  能攝于教乘  超出法界量  迥離言說想  叁千七百祖  

  展轉相授受  傳燈永不滅  行于異類中  頭角灼然露  咳[口*敕]與掉臂  

  應機無等倫  是宗門長處  智者求妙悟  慎勿懷遲疑

  示蔣月船居士

  若人欲出于生死。淨土法門爲第一。彼佛厥號阿彌陀。廣發四十八大願。若能稱其名號者。決定往生安樂國。彼土莊嚴最清淨。水鳥樹林皆念佛。七寶池開四色花。八功德水隨意樂。七重寶閣迥諸天。寶楯寶網光交映。行樹鹹敷衆寶花。天諸音樂無間然。得生彼土何因緣。自心具足佛種子。彼佛願力能加持。使我行人易成就。彼佛如母憶念子。子若逃逝母何爲。子若憶母便相見。即得往生安樂土。

  示等健行者

  若人誦般若。智慧如金剛。最勝最堅利。能斷扳緣苦。光焰爍世間。破諸無明暗。廣度群生類。實無滅度者。六塵本清淨。不以塵生心。根蘊亦複然。亦不依識住。應知住無所。智慧了然故。聞經不驚怖。四相皆遠離。初中並後善。漸入漸增長。不即亦不離。不常亦不斷。叁心不可得。萬行悉圓滿。世界非世界。衆生非衆生。莊嚴非莊嚴。果知非非者。成就種種名。不住相布施。如日光普照。不久獲佛智。成就大悲心。

  示呐然上座

  性天清徹。塵雲而逐于陰晴。慧月孤明。識雨而遷于朗昧。所以情生智隔。想變體殊。示寂毗耶。沈痾馬祖。夫病者萬異。略而有叁。何謂叁。有不病而病。病中病。病中不病。不病者。謂世欲籠罩。苦樂憂煎。侵優淨體者是也。病中病者。謂汝現所染。更懼生死者是也。病中不病者。謂徹理知命。出生死者是也。昔有僧。問古德雲。和尚今日病。還有不病者麼。曰有。僧雲。不病者還來看和尚否。曰老僧看他有分者。便是病中不病底樣也。又雲。病後始知身是苦。健時多爲別人忙…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