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老僧自有安閑法。八苦交煎總不妨。汝當觀察。病是假緣。從業有故。業從妄起。妄從心生。心既無生。病將安寄。眱。
示袁夫人
嗟此閻浮極惡世界。無一可樂。縱有樂者。皆無常苦空。畢竟無我。有智之者。豈肯坐視百年。不求出離乎。當知。諸佛有入道康衢八萬四千法門。唯末後拈花示衆。乃指出教外別傳之旨。是徑中之徑。故唐宋以來叁千七百祖師。非此門而無出路。良以。此門貴發真信。信自己淨白心。與諸佛同體。圓同太虛。無欠無余。無男無女。無勝劣想。發起猛利。頓明此心。不從外得。于十二時中。將一句沒意味公案。蘊在八識田中。爲入道種子。如看萬法歸一。畢竟一歸何處。行裏坐裏。著衣吃飯裏。念念提撕。如坐在銀山鐵壁之中。只求出離。不隨第二念故。不起思惟故。不生度量故。不將經書引證。不求人說破。但恁麼參去。只教一念純真。只欲迸破。時節到來。磕著撞著。千了百當。日用中。當以此自勉。偈曰。一念純真處。大方獨蹈時。機微宜密運。古道貴親知。白雪盛銀碗。清風品玉篪。通身都是眼。旋見始爲奇。
示不畏禅人
閻浮惡世。大可畏人。五陰覆心。食啖慧命。有識者皆憚之。子獨號不畏可乎。但能以金剛杵。碎煩惱窟。以智慧火。燒無明薪。單提一句本參話頭。拶破疑團。通身是眼。橫行叁界。無敢當其鋒者。始不負此號也。不然。動步則荊棘滿地。塵埃亘天。謂無有所畏。是自欺耳。又不可不驚也。偈曰。不從諸聖求真谛。畏向凡情雜道心。直使兩頭都坐斷。袈裟角上水泥深。渾無一物可當情。寶屑金沙礙眼睛。鐵壁銀山親迸出。來時古路坦然平。
示何惺谷居士
古德雲。門裏出身陽。身裏出門難。以此觀之。直下無身。那容住足。向空植種。終沒收成。只須坐斷兩頭。向威音那畔翻身。十字街頭。進取一步。方可吃博山痛棒。若論宗門大意。總不出古人行徑。但向本參話頭上著切。不可以蔔度猶豫之心。自障道眼。如一生不了悟。縱百劫千生。只向外打之繞。遊遍閻浮世界。腳跟下厚得幾重皮。亦濟得甚麼邊事。若待修了無明去沙澄水。直饒到澄潭月影。夜靜鍾聲。未免猶是生死岸頭事耳。偈曰。大丈夫。須自了。學道不學文。做癡莫做巧。讀盡百王書。未免受拷[打-丁+老]。無義味話頭。宗門第一要。豎起白汗流。藏身孤月皎。鐵壁與銀山。只教都靠倒。會者則逐浪隨流。不會則白頻芳草。清高不上古人墳。昂藏何似而□好。
示惟嶽禅人
祖師雲。毫厘系念。叁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羁鎖。既不許別生異念。則單提一句話頭。頓發疑情。疑情果發得起。則千萬人中鬧市叢裏。孤曆曆。峭巍巍。只此話頭上。疑情不解。始是工夫得力。忽朝撞破疑團。摸著鼻孔。始可與博山話會。偈曰。話頭一句如弦直。譬如調象須全力。倒跨橫趨任所之。不與禅門存軌則。堂堂大路坦然行。大海淵溟徹底清。拗折骊龍頭上角。珠光閃爍不關情。
示量如禅人
如來一大藏教。是個切腳。且道。切個甚麼字。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既然切不出。當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將此一句子。如持金剛王寶劍。誰敢當其鋒者。又如臨大敵。毋容眨眼。只欲決勝。始能破生死之牢關。斷根塵之識浪也。不然。豈但一生空過。即百劫千生。未有了底日子。有志之人。豈甘心自棄。六祖只是個挑柴漢。放下柴擔。便乃知歸。彼既丈夫。我胡不爾。但在自之肯心。非幹人利鈍也。當知。肯之一字。如換骨靈丹。其猛利究心者。可不勉乎。偈曰。話頭一句如弦直。脫死超生過反仄。不于此際見根源。只待當來問彌勒。去處不知肯自休。水冷霜枯迸出頭。贏得腰纏十萬貫。忻然騎鶴上楊州。
博山和尚參禅警語
首座 成正 集
示初心做工夫警語
做工夫最初要發個破生死心堅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緣。無實主宰。若不發明本具底大理。則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卻如何排遣。將此一念作個敲門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亂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別生一念不得。望別人救不得。當恁麼時。只須不顧猛火。不顧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別念。不肯暫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做工夫。貴在起疑情。何謂疑情。如生不知何來。不得不疑來處。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處。生死關竅不破。則疑情頓發。結在眉睫上。放亦不下。趁亦不去。忽朝樸破疑團。生死二字是甚麼閑家具。古德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做工夫。把個死字貼在額頭上。將血肉身心如死去一般。只有要究明底這一念子。現前這一念子如倚天長劍。若觸其鋒者。了不可得。若淘滯磨鈍。則劍去久矣。
做工夫。最怕耽著靜境。使人困于枯寂。不覺不知。動境人厭。靜境多不生厭。良以行人一向處乎喧鬧之場。一與靜境相應。如食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安得自知耶。
外道使身心斷滅。化爲頑石。亦從靜境而入。良以歲久月深。枯之又枯。寂之又寂。墮于無知。與木石何異。吾人或處于靜境。只要發明衣線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靜境始得。于大事中求其靜相了不可得。斯爲得也。
做工夫。要中正勁挺。不近人情。苟循情應對。則工夫做不上。不但做不上。日久月深。則隨流俗阿師無疑也。
做工夫人。擡頭不見天。低頭不見地。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萬人之中。不見有一人。通身內外只是一個疑團。可謂攪渾世界疑團。不破誓不休心。此爲工夫緊要。
何謂攪渾世界。無量劫來本具的大理。沈沈寂寂。未嘗動著。要在當人抖擻精神。天旋地轉。自有波翻浪湧一段受用。
做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果與疑情厮結在一處。動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淨而自淨。六根門頭自然虛豁地。點著即到。呼著即應。何愁不活耶。
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擔子。放亦不下。如覓要緊的失物相似。若覓不著。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執生著生計。執成病。著成魔。計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覓失物相似。則叁種泮然沒交涉。所謂生心動念。即乖法體矣。
做工夫。舉起話頭時要曆曆明明。如貓捕鼠相似。古所謂不斬黎奴誓不休。不然則坐在鬼窟裏昏昏沈沈過了一生。有何所益。
貓捕鼠。睜開兩眼。四腳撐撐。只要拿鼠到口始得。縱有雞犬在傍。亦不暇顧。參禅者亦複如是。只是憤然要明此理。縱八境交錯于前。亦不暇顧。才有別念。非但鼠。兼走卻貓兒。
做工夫一日。要見一日工夫。若因因循循。百劫千生。未有了的日子。博山當時插一枝香。見香了便雲。工夫如前。無有損益。一日幾枝香耶。一年若幹許香耶。又雲。光景易過。時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由此痛惜。更多加策勵。
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蔔度。妄加解釋。縱一一領略得過。與自己沒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語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觸之不得。何況坐臥其中耶。更于其間分大分小。論上論下。不喪身失命者幾希。
此事不與教乘合。故久修習大乘業者不知不識。何況聲聞緣覺諸小乘耶。叁賢十聖豈不通教。說此一事。叁乘膽戰。十地魂驚。等覺菩薩說法如雲如雨。度不可思議衆生。入無生法忍。尚喚作所知愚。與道全乖。又何況其余耶。蓋此事從凡夫地。頓同佛體。人所難信。信者器。不信非器。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從信而入。信之一字。有淺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辯。淺者。凡入法門。誰雲不信。但信法門。非信自心。深者。諸大乘菩薩尚不具信。如華嚴疏雲。見有能說法者。有所聽法衆。尚未入乎信門。如雲即心即佛。誰雲不信。及乎問汝是佛耶。則支梧排遣。承當不下。法華雲。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何以有盡思度量之心。蓋信不具耳。
邪正者。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親履實踐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颟顸儱侗猜叁枚相似。但雲心即佛。實不識自心。即名邪信。
古人摘桃便定去。鋤地便定去。作務時亦定。豈是坐久遏捺令心不起然後爲定耶。若如此。即名邪定。非禅者正意。
六祖雲。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須徹見本體。方與此定相應。釋迦老子下兜率。降皇宮。入雪山。睹明星。開幻衆。未出此定。不然則被動境漂溺。孰名爲定。
動境中求起處不可得。靜境中亦求起處不可得。動靜既無起處。將何爲境耶。會得此意。總是一個定體。充塞彌亘。無余蘊也。
做工夫。不得沾著世法。佛法中尚沾著一點也不得。何況世法耶。若真正話頭現前。履冰不見寒。蹈火不見熱。荊棘林中橫身直過。不見有挂礙。始可在世法中橫行直撞。不然盡被境緣轉將去。欲得工夫成一片。驢年也未夢見在。
做工夫人。不可尋文逐句。記言記語。不但無益。與工夫作障礙。真實工夫返成緣慮。欲得心行處絕。豈可得乎。
做工夫。最怕比量。將心湊泊。與道轉遠。做到彌勒下生去。管取沒交涉。若是疑情頓發的漢子。逼塞虛空。不知有虛空名字。如坐在銀山鐵壁之中。祗要得個活路。若不得個活路。如何得安穩去。但恁麼做去。時節到來。自有個倒斷。
近時有等邪師。教學者不在工夫上。又雲古人未嘗做工夫。此語最毒。迷誤後生。入地獄如箭射。
大義禅師坐禅銘雲。切莫信道不須參。古聖孜孜爲指南。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嬴來得也未。若不須參究。便雲得理。此是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此輩名爲可憐憫者。蓋自己不曾參究。或見古人一問一答便領悟去。遂將識情解將去。便诳妄于人。或得一場熱病。叫苦連天。生平解的用不著。或到臨命終時。如螃蟹入湯鍋。手忙腳亂。悔之何及。
黃檗禅師雲。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翻寒徹骨。爭得梅花醭鼻香。此語最親切。若將此偈時時警策。工夫自然做得上。如百裏程途。行一步則少一步。不行。祗住在這裏。縱說得鄉裏事業了了明明。終不到家。當得甚麼邊事。
做工…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