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汉传禅观遗珍集▪P17

  ..续本文上一页。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汝当观察。病是假缘。从业有故。业从妄起。妄从心生。心既无生。病将安寄。眱。

  示袁夫人

  嗟此阎浮极恶世界。无一可乐。纵有乐者。皆无常苦空。毕竟无我。有智之者。岂肯坐视百年。不求出离乎。当知。诸佛有入道康衢八万四千法门。唯末后拈花示众。乃指出教外别传之旨。是径中之径。故唐宋以来三千七百祖师。非此门而无出路。良以。此门贵发真信。信自己净白心。与诸佛同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无男无女。无胜劣想。发起猛利。顿明此心。不从外得。于十二时中。将一句没意味公案。蕴在八识田中。为入道种子。如看万法归一。毕竟一归何处。行里坐里。著衣吃饭里。念念提撕。如坐在银山铁壁之中。只求出离。不随第二念故。不起思惟故。不生度量故。不将经书引证。不求人说破。但恁么参去。只教一念纯真。只欲迸破。时节到来。磕著撞著。千了百当。日用中。当以此自勉。偈曰。一念纯真处。大方独蹈时。机微宜密运。古道贵亲知。白雪盛银碗。清风品玉篪。通身都是眼。旋见始为奇。

  示不畏禅人

  阎浮恶世。大可畏人。五阴覆心。食啖慧命。有识者皆惮之。子独号不畏可乎。但能以金刚杵。碎烦恼窟。以智慧火。烧无明薪。单提一句本参话头。拶破疑团。通身是眼。横行三界。无敢当其锋者。始不负此号也。不然。动步则荆棘满地。尘埃亘天。谓无有所畏。是自欺耳。又不可不惊也。偈曰。不从诸圣求真谛。畏向凡情杂道心。直使两头都坐断。袈裟角上水泥深。浑无一物可当情。宝屑金沙碍眼睛。铁壁银山亲迸出。来时古路坦然平。

  示何惺谷居士

  古德云。门里出身阳。身里出门难。以此观之。直下无身。那容住足。向空植种。终没收成。只须坐断两头。向威音那畔翻身。十字街头。进取一步。方可吃博山痛棒。若论宗门大意。总不出古人行径。但向本参话头上著切。不可以卜度犹豫之心。自障道眼。如一生不了悟。纵百劫千生。只向外打之绕。游遍阎浮世界。脚跟下厚得几重皮。亦济得甚么边事。若待修了无明去沙澄水。直饶到澄潭月影。夜静钟声。未免犹是生死岸头事耳。偈曰。大丈夫。须自了。学道不学文。做痴莫做巧。读尽百王书。未免受拷[打-丁+老]。无义味话头。宗门第一要。竖起白汗流。藏身孤月皎。铁壁与银山。只教都靠倒。会者则逐浪随流。不会则白频芳草。清高不上古人坟。昂藏何似而□好。

  示惟岳禅人

  祖师云。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既不许别生异念。则单提一句话头。顿发疑情。疑情果发得起。则千万人中闹市丛里。孤历历。峭巍巍。只此话头上。疑情不解。始是工夫得力。忽朝撞破疑团。摸著鼻孔。始可与博山话会。偈曰。话头一句如弦直。譬如调象须全力。倒跨横趋任所之。不与禅门存轨则。堂堂大路坦然行。大海渊溟彻底清。拗折骊龙头上角。珠光闪烁不关情。

  示量如禅人

  如来一大藏教。是个切脚。且道。切个甚么字。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既然切不出。当看一口气不来。毕竟向甚么处去。将此一句子。如持金刚王宝剑。谁敢当其锋者。又如临大敌。毋容眨眼。只欲决胜。始能破生死之牢关。断根尘之识浪也。不然。岂但一生空过。即百劫千生。未有了底日子。有志之人。岂甘心自弃。六祖只是个挑柴汉。放下柴担。便乃知归。彼既丈夫。我胡不尔。但在自之肯心。非干人利钝也。当知。肯之一字。如换骨灵丹。其猛利究心者。可不勉乎。偈曰。话头一句如弦直。脱死超生过反仄。不于此际见根源。只待当来问弥勒。去处不知肯自休。水冷霜枯迸出头。赢得腰缠十万贯。忻然骑鹤上杨州。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首座 成正 集

  示初心做工夫警语

  做工夫最初要发个破生死心坚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缘。无实主宰。若不发明本具底大理。则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却如何排遣。将此一念作个敲门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乱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别生一念不得。望别人救不得。当恁么时。只须不顾猛火。不顾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别念。不肯暂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做工夫。贵在起疑情。何谓疑情。如生不知何来。不得不疑来处。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处。生死关窍不破。则疑情顿发。结在眉睫上。放亦不下。趁亦不去。忽朝朴破疑团。生死二字是甚么闲家具。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做工夫。把个死字贴在额头上。将血肉身心如死去一般。只有要究明底这一念子。现前这一念子如倚天长剑。若触其锋者。了不可得。若淘滞磨钝。则剑去久矣。

  做工夫。最怕耽著静境。使人困于枯寂。不觉不知。动境人厌。静境多不生厌。良以行人一向处乎喧闹之场。一与静境相应。如食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安得自知耶。

  外道使身心断灭。化为顽石。亦从静境而入。良以岁久月深。枯之又枯。寂之又寂。堕于无知。与木石何异。吾人或处于静境。只要发明衣线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静境始得。于大事中求其静相了不可得。斯为得也。

  做工夫。要中正劲挺。不近人情。苟循情应对。则工夫做不上。不但做不上。日久月深。则随流俗阿师无疑也。

  做工夫人。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万人之中。不见有一人。通身内外只是一个疑团。可谓搅浑世界疑团。不破誓不休心。此为工夫紧要。

  何谓搅浑世界。无量劫来本具的大理。沉沉寂寂。未尝动著。要在当人抖擞精神。天旋地转。自有波翻浪涌一段受用。

  做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果与疑情厮结在一处。动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净而自净。六根门头自然虚豁地。点著即到。呼著即应。何愁不活耶。

  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担子。放亦不下。如觅要紧的失物相似。若觅不著。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执生著生计。执成病。著成魔。计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觅失物相似。则三种泮然没交涉。所谓生心动念。即乖法体矣。

  做工夫。举起话头时要历历明明。如猫捕鼠相似。古所谓不斩黎奴誓不休。不然则坐在鬼窟里昏昏沉沉过了一生。有何所益。

  猫捕鼠。睁开两眼。四脚撑撑。只要拿鼠到口始得。纵有鸡犬在傍。亦不暇顾。参禅者亦复如是。只是愤然要明此理。纵八境交错于前。亦不暇顾。才有别念。非但鼠。兼走却猫儿。

  做工夫一日。要见一日工夫。若因因循循。百劫千生。未有了的日子。博山当时插一枝香。见香了便云。工夫如前。无有损益。一日几枝香耶。一年若干许香耶。又云。光景易过。时不待人。大事未明。何日是了。由此痛惜。更多加策励。

  做工夫。不可在古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释。纵一一领略得过。与自己没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语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触之不得。何况坐卧其中耶。更于其间分大分小。论上论下。不丧身失命者几希。

  此事不与教乘合。故久修习大乘业者不知不识。何况声闻缘觉诸小乘耶。三贤十圣岂不通教。说此一事。三乘胆战。十地魂惊。等觉菩萨说法如云如雨。度不可思议众生。入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与道全乖。又何况其余耶。盖此事从凡夫地。顿同佛体。人所难信。信者器。不信非器。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从信而入。信之一字。有浅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辩。浅者。凡入法门。谁云不信。但信法门。非信自心。深者。诸大乘菩萨尚不具信。如华严疏云。见有能说法者。有所听法众。尚未入乎信门。如云即心即佛。谁云不信。及乎问汝是佛耶。则支梧排遣。承当不下。法华云。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何以有尽思度量之心。盖信不具耳。

  邪正者。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亲履实践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颟顸儱侗猜三枚相似。但云心即佛。实不识自心。即名邪信。

  古人摘桃便定去。锄地便定去。作务时亦定。岂是坐久遏捺令心不起然后为定耶。若如此。即名邪定。非禅者正意。

  六祖云。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须彻见本体。方与此定相应。释迦老子下兜率。降皇宫。入雪山。睹明星。开幻众。未出此定。不然则被动境漂溺。孰名为定。

  动境中求起处不可得。静境中亦求起处不可得。动静既无起处。将何为境耶。会得此意。总是一个定体。充塞弥亘。无余蕴也。

  做工夫。不得沾著世法。佛法中尚沾著一点也不得。何况世法耶。若真正话头现前。履冰不见寒。蹈火不见热。荆棘林中横身直过。不见有挂碍。始可在世法中横行直撞。不然尽被境缘转将去。欲得工夫成一片。驴年也未梦见在。

  做工夫人。不可寻文逐句。记言记语。不但无益。与工夫作障碍。真实工夫返成缘虑。欲得心行处绝。岂可得乎。

  做工夫。最怕比量。将心凑泊。与道转远。做到弥勒下生去。管取没交涉。若是疑情顿发的汉子。逼塞虚空。不知有虚空名字。如坐在银山铁壁之中。祗要得个活路。若不得个活路。如何得安稳去。但恁么做去。时节到来。自有个倒断。

  近时有等邪师。教学者不在工夫上。又云古人未尝做工夫。此语最毒。迷误后生。入地狱如箭射。

  大义禅师坐禅铭云。切莫信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嬴来得也未。若不须参究。便云得理。此是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此辈名为可怜悯者。盖自己不曾参究。或见古人一问一答便领悟去。遂将识情解将去。便诳妄于人。或得一场热病。叫苦连天。生平解的用不著。或到临命终时。如螃蟹入汤锅。手忙脚乱。悔之何及。

  黄檗禅师云。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翻寒彻骨。争得梅花醭鼻香。此语最亲切。若将此偈时时警策。工夫自然做得上。如百里程途。行一步则少一步。不行。祗住在这里。纵说得乡里事业了了明明。终不到家。当得甚么边事。

  做工…

《汉传禅观遗珍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