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面前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將此隱隱地疑來疑去。樁定個前境。便自謂入得法身理。見得法界性。不知此等捏目所成。通身是病。非禅也。若真個入理之人。世界[澗-日+活]一丈。古鏡[澗-日+活]一丈。橫身當宇宙。求其根塵器界了不可得。又將何爲身。將何爲境。將何爲物。將何爲隱隱地。雲門亦指出此病。尚有多文。若明得此一種病。則下之叁種病渙然冰釋矣。博山嘗謂學者曰。法身中病最多。只須大病一場。始識得病根。假饒盡大地人參禅。未有一個不受法身病者。惟除盲聾喑啞者不在此限。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見古人道盡大地是沙門一只眼。盡大地是自己一點靈光。盡大地在自己一點靈光裏。又引教中道一塵中含無邊法界真理。便向這裏領略去。不肯求進益。生不得。死不得。將此解路謂之悟門。通身是病。非禅也。殊不知縱與理相應。若打不脫。全是理障。墮在法身邊。何況被解心牽引。不能入理之深。這個猕猴子捏不死。既死不去。又安得絕後再蘇耶。當知最初發疑情。便要與理相應。既與理相應。要得個深入。既得個深入。須向萬仞岩頭翻觔鬥。打將下來。擺手出漳江。始是大人用心也。不然盡是掠虛漢。非當家種草也。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行住坐臥如在日色裏。如在燈影裏。淡淡地沒滋味。或更全身放下。坐到水澄珠瑩之際。風清月白之時。正恁麼時。依正報中都成一片境去。清清淨淨。伶伶俐俐。自謂之究竟。不得轉身吐氣。不得入廛垂手。又不肯求人決擇。或向淨白界中別生出異念。謂之悟門。通身是病。非禅也。天童所謂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轉身猶墮位。良以清光照眼。豈非水澄珠瑩。風清月白乎。明白轉身。更進得一步。只消似迷墮位四個字一印印定。行人到此。又作麼生區處。只須有大轉變。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未爲分外。不然是釘樁搖橹。漁父棲巢。喚作沒血氣漢。打死千個萬個有甚麼罪過。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于法身邊生奇特想。見光見華。見種種異相。便作聖解。將此殊異之事炫惑于人。自謂得大悟門。殊不知通身是病。非禅也。當知此等殊異境像。或是自己妄心凝結而成。或是魔境乘隙而入。或是帝釋天人變化試現。妄心凝結者。如修淨土人。觀想不移念。忽見佛像.菩薩像等。如十六觀經中說。悉與淨土理合。非參禅要門。乘隙而入者。如楞嚴經中五蘊空時。行人心有所著。魔即隨意而現。變化試現者。如菩薩修行時。帝釋化身現無頭鬼.無五髒鬼。菩薩無怖畏心。複現美女身。菩薩無愛染心。複現帝釋身禮拜雲。太山可崩。海水可竭。彼上人者難動其心。故雲野人伎倆有盡。老僧不見不聞無窮。若真參學人。縱白刃交加于前。無暇動念。何況靜定中不實境相耶。既與理相應。則心外無境。能觀心.所現境。又安在甚麼處。
做工夫。疑情發得起。與法身理相應。覺得身心輕安。動轉施爲不相留礙。此是正偏道交。四大調適。瞥爾如是。非究竟耶。彼無知者。便放下疑情。不肯參究。自謂得大悟門。殊不知命根不斷。縱能入理。全是識心。以識心蔔度。通身是病。非禅也。爲入理不深。轉身太早。雖有深知。不得實用。縱得活句。正好向水邊林下保養含蓄。切不可躁進便欲爲人。妄自尊大。當知最初用心。疑情發得起。結任一團時。只待渠自己迸開。始得受用。不然。稍有理致。便放下疑情。這裏定是死不去。定是打不徹。一生虛過。有參禅之名。無參禅之實。只饒入廛垂手。不妨更見大善知識。彼善知識者。是大醫王。能療重病。是大施主。能施如意。切不可生自足想。不欲見人。當知不肯見人。爲執己見。禅中大病。無過此者。
答六雪關主問參公案行人話頭真切不落楞嚴五蘊魔外
細觀楞嚴五十種魔事。不出一個著字。如色陰明白。銷落諸念。乃至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爲其本。即此堅固妄想。便不能融化。于妄想中精研。見希奇之事便作聖解。豈非著耶。如不作聖解。名善境界。不作即不著耳。又五蘊中總以妄想二字結之。最初一著便不能破。即此妄想便是魔之根蒂。其根本不除。挫其枝葉。令其不生。可乎。甚乃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悉妄想牽合。非魔從外來。苟涉于慎護。正所謂雪上加霜。火上益油耳。如受陰中虛明妄想。虛明亦妄想。蓋最初未到求心不有之地。非妄而何。
如想陰中融通妄想。最初章雲心愛圓明。即前妄根與境融通。便生愛著十種。悉雲心愛等。蓋天魔從圓境中來。與愛心偶含。作無邊魔業。安可救也。良以行人最先坐斷此一念。無心即無愛。無愛則著之一字何有耶。只如第九章雲心愛入滅。貪求深空等。悉是魔業。亦最初妄心不破。正所謂蒸沙作飯。沙非飯本耶。
如行陰中幽隱妄想。蓋行陰乃遷流不止爲性。故雲生滅根元。從此披露。爲想陰盡。徹見行陰中根元。悉是生滅念念不停。行人不隨生滅遷流。故得凝明正心。爾時天魔不得其便。但于圓元中起計度。故窮其始末。有因無因等。既有計度。亡正遍知。計之一字。從幽隱中來。文雲觀彼幽清。不能徹見源底也。
如識陰中顛倒妄想。謂同分生機。倏然隳裂。六根虛靜。無複馳逸。虛靜爲不馳逸。不馳逸爲行陰盡耳。行陰既盡。見聞通鄰。互用清淨。故雲窮諸行空。尚依識元。乃至精妙未圓。便生勝解。此十種悉以識心而生勝解。既作勝解。違遠圓通。生諸種類矣。禅門中善用心者。俱不相涉。
思大雲。十方諸佛被我一口吞盡。何處更有衆生可度。此是佛祖位中留渠不住。邪魔外種其奈爾何。欲得不受其蝕。但全身入理。不待遣。不待護。妄想念盡。則魔業自盡矣。古德雲。便好和根下一斧。免教節外又生枝。
答不執修證不廢修證問
吾宗門下毋論利鈍賢愚。但以信而入。既發起猛利心。如坐在鐵壁銀山。只求迸出諸妄想心。悉不能入觀照。功行安將寄乎。果得一念迸開。如披雲見天。如獲故物。觀照功行亦何所施。只貴參究之念甚切。其參究亦涉于功行。但不以功行立名。如看破世緣。切究至道。亦涉于觀照。但不以觀照立名。如圓覺雲。惟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若以觀照爲事。則有能觀能照之心。必有所觀所照之境。能所對立。非妄而何。
所以禅宗雲。獨蹈大方。心外無境。將十方世界洎父母身心融成一個。坐斷兩頭。始得個入門。向上一路。更須自看。不然盡是鬼家活計。安可以修證同日而語耶。果颟顸不到此地。即名自欺。此輩名爲可憐愍者。甯堪齒錄也。南嶽雲。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即此不汙染之修。可謂圓修。還著得個修字麼。即此不汙染之證。可謂圓證。還著得個證字麼。如此則終日修而無修。埽地焚香悉無量之佛事。又安可廢。但不著修證耳。九地尚無功用行。況十地乎。乃至等覺說法。如雨如雲。猶被南泉呵斥。與道全乖。況十地觀照。與宗門而較其優劣。可乎。
示參禅偈十首
參禅須鐵漢 毋論期與限 咬定牙齒關 只教大事辦 猛火熱油铛
虛空都煮爛 忽朝撲轉過 放下千斤擔 參禅莫論久 不與塵緣偶
剔起兩莖眉 虛空顛倒走 須彌碾成末 當下追本有 生紩金汁流
始免從前咎 參禅莫莽鹵 行誼要稽古 一條弦宜心 不遭岐路苦
拶碎黃龍關 拈卻雲門普 這個破落僧 從來不出戶 參禅沒主宰
只要心不改 萬彙及塵勞 旋坌誰偢睬 堅硬可擎天 勇決堪抒海
雖然未徹頭 管取前程在 參禅須審細 莫把工程計 有條便扳條
無條即扳例 不親佛與祖 管甚經和偈 都來一口吞 心空始及第
參禅發正信 信正魔宮震 片雪入紅爐 赤身遊白刃 只尋活路上
莫教死水浸 大散關忽開 倒[馬*誇]毗盧印 參禅休把玩 倏忽時光換
至理及玄奧 秦時鍍铄鑽 咄哉丈夫心 著手還自判 百年能幾何
莫待臨行亂 參禅無巧拙 一念貴超越 識得指上影 直探天邊月
劈開胸見心 刮去毛有血 分明舉似君 不會向誰說 參禅須趁早
莫待年紀老 耳聩眼朦胧 朝在夕難保 生平最樂事 到此都潦倒
佛法本無多 只要今時了 參禅莫治妄 治妄仍成障 譬欲得華鯨
管甚波濤漾 至體絕纖塵 妄心是何狀 謹白參禅者 斯門真可尚
蓮池大師選集
禅關策進序
禅曷爲有關乎。道無內外。無出入。而人之爲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識關吏。不得不時其啓閉。慎其鎖鑰。嚴其勘核。俾異言服私越度者。無所售其奸。而關之不易透。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間。曰禅門佛祖綱目。中所載多古尊宿。自敘其參學時始之難入。中之做工夫。經曆勞苦次第。與終之廓爾神悟。心愛之慕之願學焉。既而此書于他處更不再見。乃續閱五燈諸語錄雜傳。無論缁素。但實參實悟者並入前帙。刪繁取要彙之成編。易名曰禅關策進。居則置案。行則攜囊。一覽之則心志激勵。神采煥發。勢自鞭逼前進。或曰。是編也爲未過關者設也。已過關者長往矣。將安用之。雖然關之外有重關焉。托僞于雞聲。暫離于虎口。得少爲足。是爲增上慢人。水未窮。山未盡。警策在手。疾驅而長馳。破最後之幽關。徐而作罷參齋。
未晚也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孟春日雲棲袾宏識
禅關策進
後學雲棲寺沙門袾宏輯
前集二門
△諸祖法語節要第一
諸祖法語。今不取向上玄談。唯取做工夫吃緊處。又節其要略。以便時時省覽。激勵身心。次二諸祖苦功。後集諸經引證。俱仿此。
筠州黃檗運禅師示衆
預前若打不徹。臘月叁十日到來。管取爾熱亂。有般外道。才見人做工夫。便冷笑。猶有這個在。我且問爾。忽然臨命終時。爾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閑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疊。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平日只學口頭叁昧。說禅說道。呵佛罵祖。到這裏都用不著。只管瞞人。爭知今日自瞞了也。勸爾兄弟…
《漢傳禅觀遺珍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