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姉子既生,七日之後,裹以白氈,以示其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爲「憂婆提舍」(憂波秦言「迎」,提舍星名),是爲父母作字,衆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爲「舍利弗」。(弗秦言「子」)複次舍利弗世世本願:于釋迦文尼佛所,作智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爲本願因緣名字,以是故名「舍利弗」。
問雲:若爾者,何不言憂波提舍,而言舍利弗?
答雲:時人貴重其母,于衆女人中聰明第一,以是因緣,故稱舍利弗。(已上)
大目犍連者,《小經貝本》……《維摩義記》雲:「目連姓,字拘律陀,父先無子,從拘律陀樹神求得,因與立稱名律陀,是王舍城輔相之子。」(文)《華嚴疏鈔》第十六雲:「此雲采菽氏,上古仙人山居食豆,尊者母是彼種,從外氏立名。」《鈔》雲:「新梵語雲摩诃沒特伽羅,若從父稱之名俱利迦,亦名俱灑多,亦雲俱律陀,此雲吉占。」(文)《文句》雲:「大目犍連,姓也,此翻『贊誦』。(《法華祥疏》同之)《文殊問經》翻『菜茯根』,真谛雲『勿伽羅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文)
劫賓那,《法華文句》雲:「此雲『房宿』,(慈恩亦同)因父母禱房星感子,以房宿爲名。」(是一)又「初出家向佛所,寄宿陶師房中,得見法身。」從得道處名。(《會疏》一廿叁《中阿含》四十二及《萍沙王五願經》)又《增一阿含》雲:「我佛法中,善知星宿者劫賓那第一也。」(是二)又《苑音》叁(十二)雲:「此雲『黃色』者,謂此尊者上祖是黃頭仙人,因爲族。」此則氏族爲名耳。(《華嚴疏鈔》六十亦同之)《探玄》十八雲:「金毗羅者,正雲『劫比羅』,此雲『黃頭』,上古有黃頭仙,因以爲姓。」亦從姓爲名。
大住者,《漢》、《吳》、《唐》、《宋》並雲「摩诃迦旃延」,同異難知。有雲《唐》「上首正住彼岸」,《名義集》一雲:邬波離,此翻「上首正住」,應是大住彼岸,未可知也。按《小經貝本》(悉陀二合)薛籁,此雲「住位」,寄歸傳滿十夏名「悉佗薜呙」,譯爲「住位」。《四分律》〈受戒犍度〉雲:製戒聽十歲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等。准之今應雲……此雲大住,大和上位也。《興疏》雲:「梵雲『摩诃迦多衍那』,此雲『大剪剃種男』,即婆羅門姓,上古多仙,山中靜處,年既掩久,須發稍長,無人爲剃,婆羅門法斥剃發故。一仙有于兄弟二人,俱來觐父,小者乃爲諸仙剃發,諸仙願護,後成仙貴。爾來此種皆稱『剪剃』,身是男子,威德特尊,簡余此種故雲『大剪剃種男』。古『迦旃延』此雲『繩扇』訛也。今雲『大住』者,亦襲昔之名,母戀此子,不肯改嫁,如繩系扇,可謂『住』故。」(文)《會疏》雲:「撿之經中未得其說,暫依古師,如憬興說乎?私雲:『摩诃拘絺羅』,此雲『大膝』,蓋今言之欤?」《梵響》同之。
大淨志,(《祥疏》淨作靜)《唐》缺之。興雲:「則說《本起》中『賴吒和羅』,更無所樂,志于清白法樂,閑居第一,故名『大靜志』。」(《會疏》一廿叁左雲:主羅歐吒國長者子雲雲,其說見于《賴吒和羅經》及《中阿含》叁十一)《渧記》雲:「賴吒和羅者,或雲音樂之名也。《止觀》雲:『馬鳴造賴吒和羅伎音,演無常、苦、空,聞者悟道。』(文)由之,此尊者即聞伎樂音聲,而更不爲樂,只志乎清淨大道,而以閑居爲之樂也。或雲人名也,《德光太子經》雲『佛告賴吒和羅』等。」
摩诃周那,《唐本》雲「摩诃注那」,《宋》雲「摩诃鄭那」,祥雲「周那雲離香」,《會疏》雲:「摩诃周那,出于《中阿含》第二,佛對之說七世間福。又《寶積經》百十四有周那沙彌浣衣緣,依《長阿含》少年沙彌也。」興雲:「周那般特,此雲『路生』,路生有大小,故以『摩诃』簡小。」(文)《渧記》、《音義》從之,未詳也。
滿願子,《唐本》「滿慈子」,《宋》雲「彌多羅尼子」,《吳》曰「邠提文陀弗」,《應音》叁(十右):「彌窒尼子,或作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正言『富啰拏梅低黎夜富多羅』,富啰拏,此雲『滿』,是名也;梅低黎夜,此雲『慈』,是其母姓;富多羅者,『子』也,兼從母姓爲名,故雲『滿慈子』,或譯雲『滿願子』,皆一義也,與佛同日而生。」天臺《文句》雲:「父于滿江禱梵天求子,正值江滿,又夢七寶器盛滿中寶入母懷,母懷子,父願獲滿,從請遂願故言『滿願』,母名『彌多羅尼』,此翻『慈行』,亦雲『知識』,《四韋陀》有此品,其母誦之,以之爲名。」《會疏》依《本行集經》明得道之因緣雲雲。
離障者,《唐》「阿泥樓馱」,《漢》雲「多睡」,《吳》、《宋》雲「阿難律」,祥、興同雲「那律」,修天眼,徹見障外,故從爲名。阿難律亦阿泥盧豆,亦阿樓馱,亦言摩尼婁陀。《文句》雲:「阿那律,精進七日七夜,眼睫不交,眠是眼食,既七日不眠,眼則衰精,失肉眼已,佛令求天眼,系念在緣,四大淨色半頭而發,徹障內外,明暗悉睹,對梵王曰:吾見釋迦大千世界如觀掌果。蓋佛之從弟斛飯王之次子也。」或雲白飯王之子。又《大論》雲:「甘露飯王有二子:摩诃男、阿泥盧豆。」不知何是也。
流灌者,興雲:「梵雲孫達羅難陀,此雲豔喜,喜即自名,豔是妻號,欲簡牧牛難陀故,因妻以表其名,(《本行集》:婦即孫陀利,貌極端正也雲雲)即佛親弟大聖主之所生也,維衛佛世,施煗浴浴室,故端正,大勢見之無厭,今言流灌者亦襲彼之名也。(《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難提品〉雲:「昔維衛佛世,我施煖浴室,洗比丘僧,便自發願雲:令我與是等,尊衆共集會,世世得清淨,離欲無垢塵,端正常徐好,清淨若妙華。乃至于是最後世生釋氏王家,使爲佛之弟,我身自然有大人之相好。)《宋》雲「喜」,《漢》雲「多欲」,《吳》雲「難提」,《唐》雲「有光」者是人乎。《分別功德論》雲:「阿難二十相,難陀叁十相,難陀金色,阿難銀色。」「有光」之翻本于茲乎?
堅伏,(梵、漢難知)《漢》雲「賢者了深定」,興雲「即應說《本起》中樹提」,(《會疏》引〈樹提品〉雲堅精進定意無爲不動故)《增一》〈弟子品〉:「清淨閑居,不樂人中,堅牢比丘是。」《會疏》從之。有雲:(《音》、《梵》)《吳》雲「甄脾坻」,《宋》雲「緊鼻拏」,音稍相近。若爾,「堅伏」梵音不可知。(《梵響》雲興非也。《探玄》十五雲:「梵名樹提,此雲照曜。」響雲:「《謙本》雲「摩诃羅倪」,《唐本》雲「摩俱羅」是也。羅阇雲王,轉女聲。」)
面王者,有雲《唐本》上首王是也。(上首義面故)《吳》雲「波鸠蠡」,《宋》雲「拘隸曩」,薄拘羅,此雲「善容」。興雲:「善容雖多,以面爲先,故義名面王。」(《興疏》意,《會疏》、《音義》皆從之)《分別功德論》雲「由此比丘頂上空中有寶冠相,因名面王,恐爲王害,故舍出家,只以一氈爲法衣,更無余服」等,若依《賢愚經》,面有「王」字,故得其名。今按:薄拘羅是五不死,壽年百有六十,無病無夭,故雲「壽命第一」,與面王別,故《增一阿含》〈弟子品〉歎德文雲:「壽命極長,終不中夭,所謂婆拘羅比丘是,著弊惡衣,無所羞恥,所謂面王比丘是也。」(文)既爲二人之歎,則面王與婆拘羅豈同人耶?思之。
異乘者,興雲:「即帛延雲賢者氏戒聚,戒行穎華,故雲『異乘』。」有雲(《音》、《梵》):《漢本》雲「摩诃波羅延」,《宋》雲「波羅野尼曩」,《唐本》雲「住彼岸」是也。到彼岸法非常途,故「異乘」法也。今謂:此等釋皆暗推耳,更有所出可求焉。
仁性者,興雲(《梵》、《會》、《音》並從之)「即應《本起》中『屍利羅』故,彼經雲:施與錢財,救諸貧窮,濟衆下劣故。」(《會疏》具引《經》〈屍利羅品〉)
嘉樂,《漢》雲「難特」,(一本作「待」)《宋》雲「喜」,《唐》雲「難陀」,此應牧牛難陀。《法華列名》雲:難陀、孫陀利難陀,以孫陀利簡「牧牛」。故知今牧牛難陀,《本起》中難陀名爲「欣樂」。(《興疏》諸注並同)《文句》雲:「又雲牧牛難陀,此翻『善歡喜』,亦翻『欣樂』。」《探玄》十八雲:「難陀,此雲『喜本』,是牧牛人,因問佛牧牛十一種法,知佛具一切智,得阿羅漢果,性極聰明,音聲絕妙,令人聞喜,故以爲名。」(牧牛十一法出《大論》第二(廿九),《會疏》略引,可見。)
善來,《唐》同之,《吳》雲「蔡揭」,《本起》雲「貨竭」,《應音》七(十六)雲「梵音娑婆揭多此雲善來」,《寄歸傳》叁(十五)曰:莎揭哆,譯雲善來,《說一切有部律》所謂莎诃陀比丘是也。善來之言雖總通千二百五十人,今爲尊者別號者,摩羅山下長者浮圖次男,初生日父見喜,言「善來」以爲字,此子薄福,故父母沒後薄福家産悉散,人見雲惡來,後爲佛所攝雲善來等,因此別緣,特得「善來」名。如《會疏》一(卅一)引有部律可見。
羅雲,《漢》雲「王宮生」,《吳》雲「勵越」,《唐》雲「羅睺羅」,《應音》二(初)雲:「羅睺,正言『揭羅怙羅』,此譯雲『障月』,此人是羅怙阿修羅(阿修羅別宮,羅睺星各)以手捉月時生,因以爲名也。」(文)《西域記》雲:「羅怙羅,舊雲羅睺羅,又雲羅雲,皆訛略也,此雲執日。」(文)什公曰:「阿修羅食月時雲『羅睺羅』,秦言『覆障』,謂障月明也。羅羅六年處母胎所覆障故,因以爲名,明聲聞法中密行第一。」《法華文句》:「羅羅,此言『覆障』,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羅門六日,由是緣故雲『覆障』。太子求出家,父母不許,殷勤不已,王言:若汝有子,聽汝出家。菩薩以指指妃腹:卻後六年汝當生男。在胎六年,故言『覆障』也。」
阿難,《漢》雲「博聞」,《琳音》八雲「阿難陀」,《唐》雲「慶喜」,舊曰「阿難」梵語略也。《文句》雲:「阿難,此雲『歡喜』,或雲『無染』雲雲。」依《大論》第叁,「歡喜」之名有叁因緣:一由先世因緣,《論》雲:「釋迦文佛先世作瓦師,名大光明,爾時有佛名釋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連、阿難,佛與弟子俱,到瓦師舍一宿,爾時瓦師布施草座、燈明、石密漿叁事供養佛及比丘僧,便發願言:我于當來老病死惱五惡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釋迦文』,我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故得字『阿難』。複次阿難世世立願:我在釋迦文佛弟子多聞衆中,願最第一,字『阿難』。複次阿難世世忍辱除瞋,以此因緣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見者歡喜,故字阿難。」二由現在因緣,《論》雲:「端正清淨,如好明鏡,老少好醜,容貌顔狀,皆于身中現,其身明淨,女人見之,欲心即動,是故佛聽阿難著覆肩衣,是阿難能令他人見者心眼歡喜。」叁父母作字,《論》曰:「淨飯王太子棄輸王位,出家至菩提樹下,坐金剛處,王言:我子雖舍聖王,今得*輪王,定得大利無所失,心大歡喜。是時斛飯王家(四兄弟之第叁)使來白淨飯王言:貴弟生男。王心歡喜言:今日大吉,是歡喜日。語來使言:是兒當字爲『阿難』。」(已上)
《法華祥疏》一(上叁)有叁義。《付法傳》雲:「有叁阿難:慶喜,持聲聞藏;二阿難跋陀,此雲喜賢,持緣覺藏;叁阿難迦羅,此雲喜海,持菩薩藏。但是一人,隨位名列。」(已上)。
垂迹因緣畢。
二就本門實德辨者,依神通已達之文,所列聲聞衆皆是遊戲神通菩薩,假現聲聞身,助釋迦出化,顯彌陀法門也。
初「了本際」者,《漢》雲「知本際」,謂了知其久遠之本際猶如今日,故首列之。
「正願」者,「正」者,真如,是諸法正體;「願」者,彌陀超世願也,契如建願,彰其德爲正願。
「正語」者,所語如語,心口不轉,故名「正語」,此乃彰法藏誓願如誓語不違。(「我建超世願,斯願不滿足」等)
「大號」者,顯廣大德號不可思議。
「仁賢」者,「仁」謂慈悲,「賢」是智慧,彰此法悲智雙行,開甘露門。
「離垢」者,顯無染清淨法德故。
「名聞」者,彰「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布流行」之德也。
「須菩提」之「善實」,彰善根清淨,成真實法。
「具足」者,彰圓滿德號無缺減。
「憍梵缽提」之「牛王」,示猶如牛王,無能勝故。
「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叁人,昔毗婆屍佛時,共樹刹柱,今爲兄弟也,彰由本誓四海皆兄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之德也。
「摩诃迦葉」之「大飲光」,顯彌陀放大光明,皆悉隱蔽。
「舍利弗」之智慧第一,顯彌陀智慧深廣無涯底。
「大目連」之神通第一,顯遊戲神通之誓願。
「劫賓那」,宿陶家房中見法身得道者,顯心念阿彌陀,應時爲現身也。
「大住」者,顯正住彼岸之德也。
「大淨志」者,彰疾得清淨處,至彼嚴淨國,便速得神通。
「摩诃周那」之「離香」、「離染」,清淨香薰,聞十方故。
「富樓那」之「滿願子」,顯滿足故。
「阿那律」之得天眼離障礙者,顯無礙光明破無明暗也。
「難陀」,《唐》雲「有光」,金色身淨如山王故。
「堅伏」者,了深禅定,降伏一切煩惱故,此顯念佛叁昧德也。
「面王」者,顯光明中之王。
「異乘」者,得一乘者得阿耨菩提,無異如來,彼土菩薩從平等法身現種種身,名「異乘」。
「仁性」之施與救貧窮者,顯「我于無量劫,不爲大施主,普濟諸貧苦」之誓成就也。
「嘉樂」者,妙聲令人聞喜,彰聞安樂聲,令人欣樂。
「善來」者,舍娑婆惡,來歸淨土,名「善來」。
「羅雲」之「王宮生」,顯蓮華化生也。
「阿難」歡喜,顯聞名歡喜,阿難職由之顯出世本懷也。
上來列衆,皆顯示名號功德者,應知。
「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後結也。
「翳…谛…」結上之辭,義譯雲「如是」也,…等也,簡別等取之言,更有余之目,謂非無同類及眷屬也。《唯識述記》一末雲「等言即等取」,又言:「雲等者,種類非一也。」(文)
「上首者也」者,示上來所列爲余所屬之上首,而顯能屬眷屬是多。梵本應有所屬聲,譯主翻爲上首者。
《大無量壽經甄解第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