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二▪P7

  ..续本文上一页」。姉子既生,七日之后,裹以白毡,以示其父,其父思惟:我名提舍,逐我名字,字为「忧婆提舍」(忧波秦言「迎」,提舍星名),是为父母作字,众人以其舍利所生,皆共名之为「舍利弗」。(弗秦言「子」)复次舍利弗世世本愿:于释迦文尼佛所,作智慧第一弟子,字舍利弗,是为本愿因缘名字,以是故名「舍利弗」。

  问云:若尔者,何不言忧波提舍,而言舍利弗?

  答云:时人贵重其母,于众女人中聪明第一,以是因缘,故称舍利弗。(已上)

  大目犍连者,《小经贝本》……《维摩义记》云:「目连姓,字拘律陀,父先无子,从拘律陀树神求得,因与立称名律陀,是王舍城辅相之子。」(文)《华严疏钞》第十六云:「此云采菽氏,上古仙人山居食豆,尊者母是彼种,从外氏立名。」《钞》云:「新梵语云摩诃没特伽罗,若从父称之名俱利迦,亦名俱洒多,亦云俱律陀,此云吉占。」(文)《文句》云:「大目犍连,姓也,此翻『赞诵』。(《法华祥疏》同之)《文殊问经》翻『菜茯根』,真谛云『勿伽罗翻胡豆』,二物古仙所嗜,因以命族。」(文)

  劫宾那,《法华文句》云:「此云『房宿』,(慈恩亦同)因父母祷房星感子,以房宿为名。」(是一)又「初出家向佛所,寄宿陶师房中,得见法身。」从得道处名。(《会疏》一廿三《中阿含》四十二及《萍沙王五愿经》)又《增一阿含》云:「我佛法中,善知星宿者劫宾那第一也。」(是二)又《苑音》三(十二)云:「此云『黄色』者,谓此尊者上祖是黄头仙人,因为族。」此则氏族为名耳。(《华严疏钞》六十亦同之)《探玄》十八云:「金毗罗者,正云『劫比罗』,此云『黄头』,上古有黄头仙,因以为姓。」亦从姓为名。

  大住者,《汉》、《吴》、《唐》、《宋》并云「摩诃迦旃延」,同异难知。有云《唐》「上首正住彼岸」,《名义集》一云:邬波离,此翻「上首正住」,应是大住彼岸,未可知也。按《小经贝本》(悉陀二合)薛籁,此云「住位」,寄归传满十夏名「悉佗薜呙」,译为「住位」。《四分律》〈受戒犍度〉云:制戒听十岁智慧比丘得授人具足戒等。准之今应云……此云大住,大和上位也。《兴疏》云:「梵云『摩诃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剃种男』,即婆罗门姓,上古多仙,山中静处,年既掩久,须发稍长,无人为剃,婆罗门法斥剃发故。一仙有于兄弟二人,俱来觐父,小者乃为诸仙剃发,诸仙愿护,后成仙贵。尔来此种皆称『剪剃』,身是男子,威德特尊,简余此种故云『大剪剃种男』。古『迦旃延』此云『绳扇』讹也。今云『大住』者,亦袭昔之名,母恋此子,不肯改嫁,如绳系扇,可谓『住』故。」(文)《会疏》云:「捡之经中未得其说,暂依古师,如憬兴说乎?私云:『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盖今言之欤?」《梵响》同之。

  大净志,(《祥疏》净作静)《唐》缺之。兴云:「则说《本起》中『赖吒和罗』,更无所乐,志于清白法乐,闲居第一,故名『大静志』。」(《会疏》一廿三左云:主罗欧吒国长者子云云,其说见于《赖吒和罗经》及《中阿含》三十一)《渧记》云:「赖吒和罗者,或云音乐之名也。《止观》云:『马鸣造赖吒和罗伎音,演无常、苦、空,闻者悟道。』(文)由之,此尊者即闻伎乐音声,而更不为乐,只志乎清净大道,而以闲居为之乐也。或云人名也,《德光太子经》云『佛告赖吒和罗』等。」

  摩诃周那,《唐本》云「摩诃注那」,《宋》云「摩诃郑那」,祥云「周那云离香」,《会疏》云:「摩诃周那,出于《中阿含》第二,佛对之说七世间福。又《宝积经》百十四有周那沙弥浣衣缘,依《长阿含》少年沙弥也。」兴云:「周那般特,此云『路生』,路生有大小,故以『摩诃』简小。」(文)《渧记》、《音义》从之,未详也。

  满愿子,《唐本》「满慈子」,《宋》云「弥多罗尼子」,《吴》曰「邠提文陀弗」,《应音》三(十右):「弥窒尼子,或作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正言『富啰拏梅低黎夜富多罗』,富啰拏,此云『满』,是名也;梅低黎夜,此云『慈』,是其母姓;富多罗者,『子』也,兼从母姓为名,故云『满慈子』,或译云『满愿子』,皆一义也,与佛同日而生。」天台《文句》云:「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又梦七宝器盛满中宝入母怀,母怀子,父愿获满,从请遂愿故言『满愿』,母名『弥多罗尼』,此翻『慈行』,亦云『知识』,《四韦陀》有此品,其母诵之,以之为名。」《会疏》依《本行集经》明得道之因缘云云。

  离障者,《唐》「阿泥楼驮」,《汉》云「多睡」,《吴》、《宋》云「阿难律」,祥、兴同云「那律」,修天眼,彻见障外,故从为名。阿难律亦阿泥卢豆,亦阿楼驮,亦言摩尼娄陀。《文句》云:「阿那律,精进七日七夜,眼睫不交,眠是眼食,既七日不眠,眼则衰精,失肉眼已,佛令求天眼,系念在缘,四大净色半头而发,彻障内外,明暗悉睹,对梵王曰:吾见释迦大千世界如观掌果。盖佛之从弟斛饭王之次子也。」或云白饭王之子。又《大论》云:「甘露饭王有二子:摩诃男、阿泥卢豆。」不知何是也。

  流灌者,兴云:「梵云孙达罗难陀,此云艳喜,喜即自名,艳是妻号,欲简牧牛难陀故,因妻以表其名,(《本行集》:妇即孙陀利,貌极端正也云云)即佛亲弟大圣主之所生也,维卫佛世,施煗浴浴室,故端正,大势见之无厌,今言流灌者亦袭彼之名也。(《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难提品〉云:「昔维卫佛世,我施煖浴室,洗比丘僧,便自发愿云:令我与是等,尊众共集会,世世得清净,离欲无垢尘,端正常徐好,清净若妙华。乃至于是最后世生释氏王家,使为佛之弟,我身自然有大人之相好。)《宋》云「喜」,《汉》云「多欲」,《吴》云「难提」,《唐》云「有光」者是人乎。《分别功德论》云:「阿难二十相,难陀三十相,难陀金色,阿难银色。」「有光」之翻本于兹乎?

  坚伏,(梵、汉难知)《汉》云「贤者了深定」,兴云「即应说《本起》中树提」,(《会疏》引〈树提品〉云坚精进定意无为不动故)《增一》〈弟子品〉:「清净闲居,不乐人中,坚牢比丘是。」《会疏》从之。有云:(《音》、《梵》)《吴》云「甄脾坻」,《宋》云「紧鼻拏」,音稍相近。若尔,「坚伏」梵音不可知。(《梵响》云兴非也。《探玄》十五云:「梵名树提,此云照曜。」响云:「《谦本》云「摩诃罗倪」,《唐本》云「摩俱罗」是也。罗阇云王,转女声。」)

  面王者,有云《唐本》上首王是也。(上首义面故)《吴》云「波鸠蠡」,《宋》云「拘隶曩」,薄拘罗,此云「善容」。兴云:「善容虽多,以面为先,故义名面王。」(《兴疏》意,《会疏》、《音义》皆从之)《分别功德论》云「由此比丘顶上空中有宝冠相,因名面王,恐为王害,故舍出家,只以一毡为法衣,更无余服」等,若依《贤愚经》,面有「王」字,故得其名。今按:薄拘罗是五不死,寿年百有六十,无病无夭,故云「寿命第一」,与面王别,故《增一阿含》〈弟子品〉叹德文云:「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著弊恶衣,无所羞耻,所谓面王比丘是也。」(文)既为二人之叹,则面王与婆拘罗岂同人耶?思之。

  异乘者,兴云:「即帛延云贤者氏戒聚,戒行颖华,故云『异乘』。」有云(《音》、《梵》):《汉本》云「摩诃波罗延」,《宋》云「波罗野尼曩」,《唐本》云「住彼岸」是也。到彼岸法非常途,故「异乘」法也。今谓:此等释皆暗推耳,更有所出可求焉。

  仁性者,兴云(《梵》、《会》、《音》并从之)「即应《本起》中『尸利罗』故,彼经云:施与钱财,救诸贫穷,济众下劣故。」(《会疏》具引《经》〈尸利罗品〉)

  嘉乐,《汉》云「难特」,(一本作「待」)《宋》云「喜」,《唐》云「难陀」,此应牧牛难陀。《法华列名》云:难陀、孙陀利难陀,以孙陀利简「牧牛」。故知今牧牛难陀,《本起》中难陀名为「欣乐」。(《兴疏》诸注并同)《文句》云:「又云牧牛难陀,此翻『善欢喜』,亦翻『欣乐』。」《探玄》十八云:「难陀,此云『喜本』,是牧牛人,因问佛牧牛十一种法,知佛具一切智,得阿罗汉果,性极聪明,音声绝妙,令人闻喜,故以为名。」(牧牛十一法出《大论》第二(廿九),《会疏》略引,可见。)

  善来,《唐》同之,《吴》云「蔡揭」,《本起》云「货竭」,《应音》七(十六)云「梵音娑婆揭多此云善来」,《寄归传》三(十五)曰:莎揭哆,译云善来,《说一切有部律》所谓莎诃陀比丘是也。善来之言虽总通千二百五十人,今为尊者别号者,摩罗山下长者浮图次男,初生日父见喜,言「善来」以为字,此子薄福,故父母没后薄福家产悉散,人见云恶来,后为佛所摄云善来等,因此别缘,特得「善来」名。如《会疏》一(卅一)引有部律可见。

  罗云,《汉》云「王宫生」,《吴》云「励越」,《唐》云「罗睺罗」,《应音》二(初)云:「罗睺,正言『揭罗怙罗』,此译云『障月』,此人是罗怙阿修罗(阿修罗别宫,罗睺星各)以手捉月时生,因以为名也。」(文)《西域记》云:「罗怙罗,旧云罗睺罗,又云罗云,皆讹略也,此云执日。」(文)什公曰:「阿修罗食月时云『罗睺罗』,秦言『覆障』,谓障月明也。罗罗六年处母胎所覆障故,因以为名,明声闻法中密行第一。」《法华文句》:「罗罗,此言『覆障』,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云『覆障』。太子求出家,父母不许,殷勤不已,王言:若汝有子,听汝出家。菩萨以指指妃腹:却后六年汝当生男。在胎六年,故言『覆障』也。」

  阿难,《汉》云「博闻」,《琳音》八云「阿难陀」,《唐》云「庆喜」,旧曰「阿难」梵语略也。《文句》云:「阿难,此云『欢喜』,或云『无染』云云。」依《大论》第三,「欢喜」之名有三因缘:一由先世因缘,《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座、灯明、石密浆三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于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我弟子名字亦如今佛弟子,故得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立愿:我在释迦文佛弟子多闻众中,愿最第一,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忍辱除瞋,以此因缘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见者欢喜,故字阿难。」二由现在因缘,《论》云:「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于身中现,其身明净,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是阿难能令他人见者心眼欢喜。」三父母作字,《论》曰:「净饭王太子弃输王位,出家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处,王言:我子虽舍圣王,今得*轮王,定得大利无所失,心大欢喜。是时斛饭王家(四兄弟之第三)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已上)

  《法华祥疏》一(上三)有三义。《付法传》云:「有三阿难:庆喜,持声闻藏;二阿难跋陀,此云喜贤,持缘觉藏;三阿难迦罗,此云喜海,持菩萨藏。但是一人,随位名列。」(已上)。

  垂迹因缘毕。

  二就本门实德辨者,依神通已达之文,所列声闻众皆是游戏神通菩萨,假现声闻身,助释迦出化,显弥陀法门也。

  初「了本际」者,《汉》云「知本际」,谓了知其久远之本际犹如今日,故首列之。

  「正愿」者,「正」者,真如,是诸法正体;「愿」者,弥陀超世愿也,契如建愿,彰其德为正愿。

  「正语」者,所语如语,心口不转,故名「正语」,此乃彰法藏誓愿如誓语不违。(「我建超世愿,斯愿不满足」等)

  「大号」者,显广大德号不可思议。

  「仁贤」者,「仁」谓慈悲,「贤」是智慧,彰此法悲智双行,开甘露门。

  「离垢」者,显无染清净法德故。

  「名闻」者,彰「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布流行」之德也。

  「须菩提」之「善实」,彰善根清净,成真实法。

  「具足」者,彰圆满德号无缺减。

  「憍梵钵提」之「牛王」,示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人,昔毗婆尸佛时,共树刹柱,今为兄弟也,彰由本誓四海皆兄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之德也。

  「摩诃迦叶」之「大饮光」,显弥陀放大光明,皆悉隐蔽。

  「舍利弗」之智慧第一,显弥陀智慧深广无涯底。

  「大目连」之神通第一,显游戏神通之誓愿。

  「劫宾那」,宿陶家房中见法身得道者,显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也。

  「大住」者,显正住彼岸之德也。

  「大净志」者,彰疾得清净处,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

  「摩诃周那」之「离香」、「离染」,清净香薰,闻十方故。

  「富楼那」之「满愿子」,显满足故。

  「阿那律」之得天眼离障碍者,显无碍光明破无明暗也。

  「难陀」,《唐》云「有光」,金色身净如山王故。

  「坚伏」者,了深禅定,降伏一切烦恼故,此显念佛三昧德也。

  「面王」者,显光明中之王。

  「异乘」者,得一乘者得阿耨菩提,无异如来,彼土菩萨从平等法身现种种身,名「异乘」。

  「仁性」之施与救贫穷者,显「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之誓成就也。

  「嘉乐」者,妙声令人闻喜,彰闻安乐声,令人欣乐。

  「善来」者,舍娑婆恶,来归净土,名「善来」。

  「罗云」之「王宫生」,显莲华化生也。

  「阿难」欢喜,显闻名欢喜,阿难职由之显出世本怀也。

  上来列众,皆显示名号功德者,应知。

  「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后结也。

  「翳…谛…」结上之辞,义译云「如是」也,…等也,简别等取之言,更有余之目,谓非无同类及眷属也。《唯识述记》一末云「等言即等取」,又言:「云等者,种类非一也。」(文)

  「上首者也」者,示上来所列为余所属之上首,而显能属眷属是多。梵本应有所属声,译主翻为上首者。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