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獄裏的許多罪犯,聽到把這四句經偈的聲音後,居然也都得到超度了。佛經真是不可思議啊!以上是四句偈的由來,因此地藏經把這四句偈,列爲破地獄真言。曾有位先生問我,地藏經前安著覺林菩薩的偈是什麼意思?我告訴他說:就是憑這四句偈能破地獄的意思。這四句偈是華嚴經十住品覺林菩薩說的,它是萬法唯心的中心思想,也是佛法的中心正理。
四句經文的意思,看來好像很平常,我們常念它也不覺得稀奇。但我們假如來觀察一下,這世界上能有多少人知道這四句偈呢?知道答案的人,恐怕是很少吧。難怪地獄裏受苦的人那麼多。地藏菩薩爲什麼會被誤會,他是管地獄鬼官呢?是因爲民間聽地藏菩薩說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誓願。並且地藏菩薩常去地獄,救度苦難的衆生,一般人就誤認地藏菩薩是專司管地獄的官了。甚至更編出“鬼月”的故事,說每年農曆七月一日,是開鬼門關的日子,讓地獄裏衆鬼出去度假一個月,接受人間供養,直到七月叁十日,才再被抓回去關起來。這種“鬼月”的故事,非常無稽、幼稚、好笑。以一般常理說,地獄跟人間的牢獄是一樣的。我們有沒有聽說過,人間監獄裏的犯人,有放假一個月,讓他們出外受人招待的事情?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是把地藏菩薩的身份給誤解了。一些媒體記者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七月還未到,就在報上渲染鬼月,使得一般人誤以爲七月不祥,因而編出:不能搬家、不能結婚、生子、不能出外旅遊、開張營業等訛傳,甚至說七月出生的兒子就是“鬼兒子”的荒謬謠言。其實政府許多大官都是在七月過生日,例如郝柏村院長,就是七月過生日的。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希望社會有識之士,不要采信。更祈望大衆傳媒記者先生,不要再宣染誤導!我們佛教徒,有機會要去加以糾正才好,這是是一種功德,讓大家建立正知正見。不然以訛傳訛,鬼話連天,不但人心不安,且會影響國計民生,並非不可能!
華嚴經是一部佛說的大經,它有很高深的佛法真理,我們今天有機會聽到華嚴經的發願文,它也是講華嚴經的道理。在如來出現品上有一段話說明華嚴經的珍貴,和它是不容易聽到的大經。佛曰:“此經珍寶,亦複如是,不入一切余衆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這段話是說,要聽到這部華嚴經者,必定是生在如來家,種過來來各種善因的真正法王子,才有資格聽講、讀誦到,所以今天我們能聽到這部經,真是千載難遇,萬劫難逢的。什麼是真佛子呢?真佛子有叁個條件:一是從佛口生,二是從佛法生,叁是得佛法分。佛又說:“佛子!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這是說,世間假若沒有具備夠條件的真佛子,這部華嚴大經,不久就要散滅掉。因爲沒有人能懂,大法就會自然湮滅掉啊!所以,今天在座各位,能聽到這部大經,要深自慶幸。因爲我們都是具備正信身份條件的真佛子,所以我們有責任把這部佛法弘揚出去,繼續流傳下來,讓佛種不斷。以上這些話是怎麼說的呢?何以故呢?佛陀再加以說明:“一切二乘,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讀誦、書寫,分別解說。”這話是說,普通凡夫,甚至二乘行者-即聲聞乘、緣覺乘者的阿羅漢-皆不會聽聞此經,因二乘之人,只想個人成就羅漢果,只想個人出叁界、了生死,根本不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莊嚴佛土、成就衆生。所以二乘人聽不到此經,佛說此經,他們也不願來聽。當初佛說法華經時,就曾有五千聲聞弟子集體退出講場,使佛陀感到無奈。佛法難聞之說,可以想像。因爲他們志不在此,所以不願聽聞華嚴經,更不必說“受持、讀誦、書寫、分別解說”了。“唯諸菩薩,乃能如是,是故菩薩摩诃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這是說只有具備菩提心的大菩薩,才夠資格受持華嚴經,讀誦華嚴經,書寫華嚴經,分別解說華嚴經。所以我們這次講華嚴發願文,就是要加強各位,了解華嚴經的重要性和價值觀。當然,主要的是這篇發願文,它比較簡短易懂,能加深大家對學習華嚴經的信心。
(2)供養發願。文曰:
常願供養常恭敬。七處九會佛菩薩。常願證入常宣說。五周四分華嚴經。常願供養無休歇。九十刹塵菩薩衆。常願悟入常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
以上這一段願文,是這篇願文的第二段,它主要的是講:“供養發願”。修學華嚴大法,或任何佛法,發願是第一要件。因爲它是學佛重要的推動力量。沒有“願”我們學佛會疲懈;沒有願,我們會模糊前進的方向。發是發起、發動和發展。就是把所修的華嚴大法,以這種大修行功夫推動起來,不但自己要發起菩提心來學習、實行,而且也要讓自己所有的親朋好友,有機會都請他們發起心來,依此華嚴大法修行起來。要知道,沒有一位菩薩,不是靠發願來推動它修行成功的,也沒有一尊佛,不是從發願修行而成佛的。譬如:阿彌陀佛,他當初經朋友介紹,皈依在世自在王佛座下。出家後,成爲法藏比丘。領悟佛法真理之後,一口氣發了四十八條大願,感得了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國土而成佛。如果沒有發大誓願,持之以恒的修行,那能成功?所以發心發願後,就要積極進修,使之成長成功。願有總願、別願。總願就是我們常念的“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別願就是各個人,自個兒發的願,地藏菩薩發的願是“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其它如普賢十大願、藥師如來發十二大願,在座各位,目前只有發通願,不知有誰還發了別願沒有?
從“常願供養常恭敬”,到“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句經文,這就是發願供養佛僧,求證法界的道理。供養諸佛是普賢十大願王之第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廣修供養就是布施,也就是對治我們貪心的一種妙法門。我們學佛的人,要想修學佛法成功,就必須修供養,一方面對佛表示恭敬、感恩;一方面藉這種行動,來破除我們悭貪之心。修供養是有功德的,能增長我們的菩提道。供養不但是供養諸佛菩薩,還要供養父母、供養師長、供養我們一切親戚朋友,和一切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目前社會面臨老人缺乏照顧的問題。今天我們護法會會長洪讀先生,告訴我說:他認識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太太,就是一位可憐的孤獨老人。她生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是臺大法學院院長,二兒子是工程師,叁兒子作生意,四兒子作醫生,五兒子也是醫生。平時所有兒媳,各忙各的事業、家庭。老太太變成孤寡一人,沒人管,沒人照顧、關懷。社會型態如此,大家都對他“愛莫能助”。所以,我們有力量去關懷老人,也是一種功德。照顧需要照顧的人,布施需要布施的人,也是一種菩薩行。供養叁寶、父母、師長,一定要心懷恭敬,因爲供養是一種布施的行爲。佛經說:“嗔心布施,墮餓鬼道。”所以布施、供養,必須以慈悲心,恭敬爲之,才有功德!“七處九會”上的諸“佛菩薩”,是指華嚴經是在七個地方,做九次聚會演說出來的。第一次第一會在佛成道的菩提場中,此次會主是普賢菩薩,一共說了十一卷,六品經。第二會在普光明殿,說十信法門,有六品經,會主是文殊師利菩薩,有四十一單位的菩薩到會聽經。第叁會在忉利天宮,會主是法慧菩薩,說十住法門。第四次集會于夜摩天宮,以功德林菩薩會主,說十行法門,功德林菩薩與地藏經上的覺林菩薩是一道的。第五次集會在兜率天宮,就是彌勒菩薩住的地方,以金剛幢菩薩爲會主,說十回向法門,計有叁品,十二卷經文。修行法門一共是有五十二個階位,例如我們教育層次分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班、博士班等不同階位一樣。前面說十信位是凡夫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叁十個位子是賢人位。第六次說法的地方,在他化自在天宮,是欲界最高的一重天,說十地法門。十地是聖人位子,即是說:修到十地位的菩薩,就斷了煩惱,證了真理,證到十地圓滿真理時,就到了等覺菩薩的位子了,快要成佛了。
第七會再回到普光明殿,說等、妙覺法門,就是成佛前的一個階位。這就譬如我們博士課程已上完了,但論文還沒通過,論文一通過就是博士了。學佛的論文一通過,就是妙覺位的佛了。第八次集會亦在普光明殿,說離世間品一品,共七卷經。這是圓融法門。前面說的是一個一個位置的修,一個一個位置的證,圓融法門是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前面七次集會說的是理論,第八次集會則是偏重講實行,這次會主也是普賢菩薩。第九會,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是從實行當中去求證,這是個取證的法門。以上說的是華嚴經的內容大概。由于七個地方,九次集會,每次都有佛、有菩薩參與,所以叫“七處九會佛菩薩”。
第二個願望是“常願證入常宣說,五周四分華嚴經”。這是說希望能常常證入,契悟華嚴真理。“入”是深入,即是深入的證悟到華嚴大法的最高真理,並爲他人宣說,使大家都能得到華嚴大法的利益。“五周四分”,五周的第一周是“所信因果周”,是講佛果莊嚴;第二周分二段,第一段共叁十一品經,前面二十九品叫“差別因果周”後面二品叫“平等因果周”。差別因果周是列述學佛過程,要經曆五十二個位子,循序進升,由凡夫到佛果;平等因果周是圓融法門,那是圓修圓證的。離世間品是“成行因果周”,後面的入法界品則叫“證入因果周”。這是四分五周的簡介。華嚴經雖然內容浩瀚,但脈絡分明,條理清楚,很容易去理解。希望大家發心研修,以後能常證入、宣說這無上法寶的大華嚴經。
“常願供養無休歇,九十刹塵菩薩衆”。刹塵就是我們所講的微塵數世界。“九十”,十就是十佛刹微塵數的世界,九就是本位數不算,在外圍的佛刹微塵世界。整句就是常常發願,恭敬供養,整個微塵數世界的大菩薩衆。“常願悟入常宣說,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說我們要常常的契悟,…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