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P25

  ..續本文上一頁的那些天,實際都是菩薩化身,就能夠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

  尤其我們佛教徒,拜佛也好,拜菩薩也好,拜天也好,最主要的意義在想效法諸天、效法諸佛菩薩,那一種修習佛法、那種所謂“莊嚴佛土,成就衆生”的精神,讓我們的菩薩道早日圓滿,讓我們早一點圓成佛果。這是我們拜佛、菩薩、諸天最主要的用意。因爲佛講過,衆生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禅宗的臨濟祖師說,我們每一個人心上都有一尊自性天真佛。可惜一般凡夫人的這尊自性天真佛,都被貪欲覆藏起來,使得他不能出頭。因此我們就藉外在的佛像、外在的菩薩莊嚴、外在的佛菩薩修行精神感召,把我們每個人自心本具的自性天真佛引發出來,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皇皇堂堂地成佛。這才是我們真正地供佛、拜佛最高的意義。

  我們無論作什麼事情,都應把作這件事情的真正目的與意義弄清楚。所以今天我特別藉這個機會,把華嚴供會當初設立的目的,以及我們參加了供會得到些什麼法益,在此向各位簡略地介紹一下,讓各位明白它的意義。今天謝謝各位,各位很辛苦了。法會就到這裏圓滿結束。祝福各位事事如意,年年平安!

  萬行雜志發刊詞

  想要辦一份雜志來幫助弘揚佛法,這是蓮社董事們多年的心願。但因各種條件的考慮,理想一直未能實現。今年九月間,蓮社召開第二屆第叁次董事會議,大家又舊話重提。經一番商討之後,結果,一股腦兒向我身上一推,交我負責籌劃、進行。

  說實在的,在目前臺灣這樣的環境中,辦一份雜志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難事,只要經費、人事及稿源叁大問題有了著落,就行。現在蓮社既想辦雜志,經費問題,董事會自然有所准備,倒是人事問題比較不易解決。經過多方面的連系,總算獲得幾位青年佛子發心贊助,對于編輯、發行及雜務各項工作,大家量才分擔。至于稿源問題,我們有佛學院的師生、佛教青年研修會的會員,還有千百多名接受我們獎學金的大專同學。他們都有研究心得發表,而且內容極爲豐富。倘能再給予相當的稿酬,我想,他們一定樂意給我們刊登的。

  以上叁件大事既已不成問題,我們就要研討刊物名稱和發刊旨趣。由于蓮社以修學華嚴爲宗,“華嚴”二字應該是最好的刊名,但因已被他人用去,我們只好另行考慮。結果,決定用“萬行”二字爲刊名。修學華嚴應以普賢萬行爲准則。古德更以“菩薩修萬行因華以莊嚴一乘佛果”來诠釋華嚴宗趣,而且這普賢萬行實含攝無量法門。舉凡人倫道德及大、小二乘一切功德,無不包括在內。所以用這“萬行”二字來做刊名,不但符合佛法的要求,且更非常切合時宜所需,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本刊的發行旨趣。這可分作四點來加以說明:

  第一、弘揚大乘佛法,培養正知、正見:菩薩修行,向以“莊嚴佛土,成就衆生”爲綱要。要成就衆生,首應曉以佛法真理,使知自利、利他法門。華嚴經須彌頂上偈贊品雲:“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爲了使衆生轉迷成覺、建立正知、正見,弘揚大乘佛法、端正人心思想,實乃今天我佛教界當務之急。佛法所揭橥的衆生佛性平等思想,能使人自我尊重、提升自我的人格。人類思想有了正確的方向,社會自能安甯進步。

  第二、闡揚因果真理,淨化社會人心:今日世界人類思想混亂、邪說彌漫。邪見魔說,更從而推波助瀾,致使社會人心日趨險惡,無視因果,罔顧道德。奸、殺、搶、掠,無日無之。長此以往,人類將難免于毀滅浩劫!挽救之道,實應從人心淨化開始。所以我們要以佛法的因果真理來使人心背惡向善、改邪歸正。假使人人相信因果、知道善惡報應之可怕,自然就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人心能夠轉向善良、不受邪惡思想之所蠱惑,社會自然趨向祥和。人們也就能夠各安生理了。

  第叁、激發人性尊嚴,培養公德心:在目前的複興基地上,一切都很進步,只是社會風氣不太好,國民缺少公德心。我們願意在這一方面多加倡導。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良寙,端視國民能否具備公德心。公德心又是從人性激發出來的。假使人人都能夠知道人性的尊嚴,自愛自重。時時照顧自己的言行,努力改進自己的生活品質,也能尊重他人的生存,促使群體生活的美化。在親朋鄰裏之間,提倡道德修養,以敦品勵行相勸勉。大家都能發揮公德心的美德,社會風氣自能趨于善良,髒亂的環境也就不複重現于此地了。

  第四、提倡興辦慈善公益事業:處于今天這個工商業快速成長的社會裏,人們還是難逃于現實命運。所以臺灣目前盡可到處是“大廈連雲起,朱門酒肉臭”,但是一些窮巷蓬戶中,啼饑嚎寒者,仍是大有人在。因此,我們要喚起社會有力人士,使他們明了佛教“法界緣起”的真理,激發人類互助愛的精神,以慈悲心廣行布施,照顧那些低收入戶,或根本無力謀生的人,使能度其最低限度的溫飽生活,以達到“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目的。還有地方公益事業──如道路、橋梁的鋪修,公共休閑場所、圖書館及公廁等的倡導設置,也都需要有心、有力的人士起來推動,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大衆福祉。這也是我們要勸導的。

  刊名已定,發刊宗旨也已樹立,希望我們大家發心,辦好這份期待已久的萬行雜志!

  華嚴專宗學院簡介

  本院創立于民國六十四年十月。當初創院的動機有二:一是爲了紀念華嚴社開山第一代主持智光老和尚,因爲智太老人生前,學、行皆宗華嚴,而華嚴大教,主張法界緣起,頗能切合民主科學時代之思潮。二是爲了提高僧伽教育水准,培養現代弘法人才。因爲當此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普遍展開,各種科技專業大專院校相繼設立,國際科學之進步,更屬一日千裏,知識已達爆炸程度,僧伽教育水准,若不及時提升,勢難應付今後之時化潮流。爲配合以上辦學宗旨,乃定學院名稱爲華嚴專宗,蓋以講授華嚴大教,及其他相關經論爲主課,並征得先師祖南亭老和尚同意,主講華嚴大經。同時將文(中、英、日)史(中外曆史及佛教史)哲(中、印)學,列爲輔佐課程。至于天臺、法相、般若、禅、淨、律、密諸宗,亦略加提示,使莘莘學子,能以廣所聞熏,而使所學皆臻實用。

  本院原定爲高中、高職及中等佛學院畢業爲入學資格,嗣以寺院人情介紹,或個人志願懇切,乃接受國中及初級佛學院畢業學生報考,遂分正、預兩科分班授課。本院學製是正科修業時間爲四年,學生成績亦以學分計算,以符合學院之名實。凡修業期滿、念完必修之學分,成績及格者准予畢業。但正畢業同學,必須繳交自擬專題五千字以上之論文一篇,經評審合格,方始授予學士學位。預科修業時間爲叁年,學生成績按一般中學分數計算法計算,凡修業期滿、考試及格者,准予升入正科班就讀,至修滿應修學分成績及格方畢業。爲使正科異業學生有機會深造,本院除協助其投考國內各佛教研究所,或資助其出國留學外,本院自七十二學年起,亦增設研究所,俾其繼續留院深造,使成專業弘法人才;並冀其能向國際弘傳聖教。此乃本院辦學之最高理想。

  本院學生之生活方式,除設有教務、訓導助教輔導學生修學外,一般均采自治製。除正、預科各設班長一人外,另設學藝、風紀、衛生、康樂股長以及宿舍室長等職司,以負責維持同學之生活秩序。此等負責幹部,均于學期開始時,由同學投票選舉之;當選同學均能負責盡職。兩屆以來,相安無事,秩序井然。學校叢林化,修行與學習平均發展,爲本院特色之一。平時除按時上課研讀外,早晚上殿課誦,二時臨齋過堂,以及靜坐禅觀,皆列爲恒課。本院培養專業弘法人才而興辦,一切以學生學業、道業之平均發展爲要求,故不需要學生操持雜務,除遇國家慶典,或佛教會所舉辦之愛國活動,如仁王護國法會、自由日大會、浴佛節慶典等,必須派隊參加外,蓮社平時之信徒共修會,從來不讓同學參加,以免妨礙課業。然學院亦有體育及音樂、繪畫等課程之設置,以調劑生活,例如練太極拳、舞劍、打網球以及練唱佛曲、練字作畫等,亦由同學性向之所近,自由選擇參與。

  弘法活動之實習方面,目前有會議訓練、演講會,利用每周周會行之。除由每人輪流擔任主席、紀律、司儀等工作外,還有輪流發表專題演講,以壯膽識。另有民本廣播電臺“佛教之聲”節目之恢複播音,全由同學們負責策劃與播出。中央廣播電臺教節目之佛教部,亦由本院同學輪流供稿,業已曆時兩年有余,于屆滿兩年時,曾將廣播稿編輯出版,訂名“火宅甘霖”,以爲紀念。蓮社的每月放生會,亦由同學輪流主持,每月印經會之發行工作,亦由同學們發句包寄。蓮社成立之青年周日佛學研修會,亦由同學們分別輪流輔導。凡此等裨益弘化之訓練工作,院方均鼓勵同學們努力以赴,俾使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

  華嚴專示學院的創校經過

  中興國家,需要人材,複興佛教,也不例外。所謂人能宏道,非道宏人,這是顛撲不破的原理。

  我國向有佛教第二祖國之稱,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之後,經曆化高僧的研究發揚,先後成立大小乘十叁個宗派,在學術的發展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佛教在我國除了它本身有著特殊的成就外,它對儒、道二家,也直接間接給予壯大的影響。道家在形式與內容上多所模仿,而儒家更是盡量吸收其思想精義,以致産生宋明新儒學。惜自晚清以來,外護失勢,內弘乏力;加之洪楊浩劫,南中國佛寺大半受損,變法維新,廟産興學之狂濤洶湧,使光芒萬丈之中國佛教,頓時瀕臨絕境,全國叁百萬僧尼,惶惶不可終日。幸有吾泰諸山恭請玉成老和尚出任州僧正司據理力爭,擺平其事。後有我國父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建立共和,憲法規定,人民有宗教信仰之自由,佛教因而獲得了保障。隨後有太虛、仁山、智光、楊石埭、歐陽無等高僧、大德,起而創辦僧教育,培養住持佛教、宏揚佛法之人材…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