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觀心無常,就是我們的妄想紛飛,沒有一個時刻會定下來。觀法無我:世界的萬事萬物,真能做主的不多,就是“我”這個身體也做不了主。這個身一不小心,便生病了。到了老年以後,很快就會死悼。你若是叫它不要死,不要生病,它可由不得你,無我、無主。“無我”的我,是主宰的意思。身以外的財物,我們一點也做不了主。隨時隨地都能喪失,或被小偷偷了,被水淹了,被火燒掉,或被公家征收了,被敗家子花光了……。種種機緣,都會使我們的財物喪失。尤其一個不成器的敗家子,把你辛苦了一輩子,所留下來的一分産業,不消兩、叁年間,就敗光光。這是常見的事啊!所以佛陀說,有五種使我們喪我財物的力量。可知,財物雖是我的,但也做不了主。因此,我們兢兢業業地爲爭財富而拼命工作,是最愚癡的,因爲“我”是不能主宰。這就是四念處,常常在這些地方上用心,就會慢慢走向菩提道。
“四正勤”,這是我們要精進、要努力的法門。那麼要怎樣做呢?“未生善令生”,就是想要做的功德,趕快做起來。“已生善令增長”,已經做的功德趕快做圓滿。“未生惡令不生”,想做而還沒有做的壞事,趕快停止不要去做。“已生惡令斷”,已經做了的糊塗事,立即將它停息,不要再去做。這樣的修法,就叫做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是四種禅定。前面四念處是修智慧,四正勤是修精進,現在四如意足則是特別努力修行,要使定慧平均發展,慢慢地養成道心和善根。這個道心得力了,再進修五根、五力,乃至把叁十七道品通通修成功、修成熟,那就已經可以成爲阿羅漢了。不過,這些道品,就是菩薩也要修行,因爲這是一切道業的基礎。這次的佛七法會,我向各位介紹了佛七的意義,讓大家了解參加佛七法會的目的,了解修行的重點,也了解修行的預備功夫。承蒙各位悉心靜聽,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由于一個特別的因緣,沒辦法跟大家一起把佛七做到圓滿。因爲我參加美國總統雷根就職的慶賀團,明天就要出發。我以往出國很少跟各位講,往往都是一聲不響,就出發了。這次因爲在佛七期間,假如也是那樣偷偷跑掉了,大家一定會說,我不禮貌,所以在此先向各位告一個假。明天的佛七就由隆度法師代表我跟各位共修。後天的圓滿上供及普佛,我請了善導寺的雲霞大和尚來主持。事非得已,特此向各位說一聲抱歉!不過我要聲明一下,我雖然向各位告假,但是不希望各位送我紅包。我平常不讓大家知道我出國,就是怕讓大家破費。因爲我現在還有錢用,不要大家費心破鈔。現在只要大家繼續發心,好好地定下心來,把佛七做圓滿,把我所講的話能夠記住,一點一點地照樣做起來,那比送我個大紅包還要好。最後,祝福各位,佛七功德圓滿,也祝福各位,福慧增長,身心自在!謝謝各位!下面接著唱華嚴字母。
華嚴專宗學院先修班佛七開示
七十六年華嚴佛七開示錄
這一次舉行的佛七法會,依舊習慣,稱爲加香佛七。所謂“加香”,就是加功用行,也就是精進不懈地來修行。希望在七天佛七法會當中,我們不但能夠學會念佛,而且還要能念得一心不亂。把佛念到一心不亂,就能得到定的境界。有了定,就能夠發慧,也就是把我們內心上的智慧開發出來,那就可以對宇宙萬有的真理有所認識。認識真理之後,就能夠得到覺悟。這是佛教修行最著實的法門,也是自古以來,轉迷成覺的最佳法門。這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人特別研究出來的法門。發明這個法門的法師,最早是盧山的慧遠大師。他是魏晉時代的人。他發現到佛經裏面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以後,便大力地弘揚。當時追隨他修行這種法門的朝野人士及專家學者,共有一百二十叁個人。這些人都是知識份子。大家都對這個法門産生了興趣,也生起了好樂心。于是大家追隨遠公,依法修行,都能得到實際的成效。所以當時這一百二十叁個人,就跟遠公大師一起結社念佛,誓願往生。這是念佛佛七法會的開始。
中國佛教禅宗興盛以後,禅宗的道場、叢林,也有打七用功的,但那是所謂的禅七,不念佛而只參禅。加強功夫、求取開悟的目的是一樣的。在中國大陸的江蘇鎮江金禅寺,據說有一年在年終的時候,舉行加香打七。那一年他們加香禅七,一連打了七個七。在這七個七當中,學者們勇猛精進,不懈怠。到七個七打完時,據說有九位半個法師開了悟。這個開悟的事情,是我們學佛的人最希望得到的。開了悟以後,我們就可以什麼都明白了。本來我們對宇宙萬法認識不清,但是只要一開悟以後,全都可以明白了。這個開悟的境界是很神奇的,它的價值也是不可思議的。假如我們能夠好好地依照佛法來修行,人人都可以得到這開悟的境界。九位半個法師在金山禅寺開悟,那麼半個法師怎麼說呢?也就是說,他只開悟了一半,而卻還沒有徹底地開悟。可見,集體念佛得到的效果是不可思議的。因此,這種打七用功法門,不久就傳遍了全國,也傳到現在,盛行不衰。
僑愛佛教講堂創立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叁年的曆史了。由于種種修件不夠的關系,還沒有舉行過佛七。今年這裏有了佛學院先修班,佛學院的老師及同學們發心,想要打佛七。因爲臺北佛學院每年都有打七,所以他們問我,這邊可不可以也來打佛七。我說:“可以啊!”因同學們一年一度下來,都在念書,沒有時間能夠連貫地修行,于是希望利用年終來打個佛七。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他們也就開始籌備。從今天起,就是僑愛佛教講堂,華嚴佛七第一天的開始。華嚴佛七所念的、所唱的,和普通的佛七、禅七,都不一樣。原因是,我的先太師公上智下光老和尚、先師公上南下亭老和尚,兩位老人家,都是弘揚華嚴的,尤其是蓮社多年來,一直都舉行這種華嚴佛七。華嚴佛七的儀規,是依照華嚴經及參考普通佛七的儀式而編輯出來的。多年我們一直都在推行這種華嚴佛七,參加的人也愈來愈多。最初只有十幾個人,或者是二、叁十個人。近年來,最多的時候,有一百五十個人參加。若將只來一天、兩天的也算在內,那麼可能超過五百人次。好多從未參加過華嚴佛七的法師、居士,有時候特別從中南部趕來參加。他們學習的精神殊堪欽佩!
華嚴佛七儀規裏所念的發願文,主要的意義包含著華嚴法要。這章發願有記作者名字,所以有很多人都弄不清楚。後經多方查考。方知它是守遂大師所作。守遂是當寺湖北大洪山真歇清了禅師的傳法門人。著作有佛遺教叁經釋注行世。亦華嚴學人。有人說,是法藏賢首國師寫的。賢首國師是華嚴宗的集大成者。初祖杜順利尚創立華嚴法界叁觀的法門,二祖智俨至相尊者,發明華嚴的六相、十玄的法門。到了叁祖賢首國師,便完成了小、始、終、頓、圓五教的判教。所有五教、十宗、叁觀、叁時、十玄等這些學說,都是華嚴的特色。這個特色都是從八十卷大華嚴經內容所提出來的,和其他各宗派的學術思想有著根本上的不同。這些我們也應該知道。發願文的文字雖然不多,但可以說,它所含攝的義理及修行的方法,都是學佛的人所最需要了解的,修學華嚴法門所得到的功德也都包括在內。現在人們的生活都很忙碌,想能有機會從頭到尾把八十卷的華嚴經念一遍,那是很少有人能辦到的事。我們念了此發願文,可以說,等于念了八十卷華嚴經。那麼我們在佛七期間來念發願文,也就等于念了華嚴經,所以選擇這一篇發願文做爲念誦和開示的題材。
在唱的方面,贊佛的語詞是以華嚴經裏頭的四句偈“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衆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來贊佛。這首偈是贊歎法身佛的。我們華嚴宗所拜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普通說,是本尊佛,也就是一切諸佛的本尊。念了這一尊佛,就等于念了一切的諸佛。毗盧遮那如來以法界法性爲身。
那麼法性是什麼呢?法界又是什麼呢?法性就是理,真理的理,宇宙一切諸法的真理,法界就是依理建立的萬事萬物。理是沒有形相的,要假法界的萬事萬物來顯示它。所以說:“佛身充滿于法界。”佛身本是充滿于一切處的。我們所看到佛寺裏供奉的一些金身佛相,那只不過是佛的象征而已。真的佛身在那裏呢?就在一切諸法的真理上。隨便那一法上,都可以見到真理。也可以說,隨便那一法,都能見佛身。這句話很不好懂,但是禅宗的祖師常常講。學者問什麼是佛?祖師答說:“庭前柏樹子。”又說:“拈一莖草,可以做丈六金身。”這都是直指法性理佛而說的。
有人問祖師:“什麼是佛?”他會不會講,供奉在大殿的那一尊金身是佛呢?不會的。那麼他說什麼呢?佛在那裏啊?他方便地說:“佛就在任何一根草上,或在庭前的柏樹子裏。”這也就是說,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看見佛,因爲法性是遍一切處的。拿人來說,每個人心理上都有一尊佛。臨濟宗的祖師說:“我們心上有位無爲真人。”那就是佛法所強調的“人人都有佛性,衆生皆能成佛。”所以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見佛,人人心上都有佛。因此說:“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衆生前。”那麼衆生爲什麼不能見佛呢?事實上佛每天都跟著你,沒有一刻或一秒鍾離開你的,只是你不能體會罷了。古人也有兩句話,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佛在那裏呢?你夜夜都抱著他睡覺,而且天天早上還跟你一同起來,你沒有注意到他而已。在吃飯的時候,佛在你的飯碗裏,穿衣服的時候,佛在你的身上。如果人人都能像這樣子去體會,“佛身充滿于法界”的道理,也就可以懂了。
這樣說,也許你們還不相信。現在我舉一個譬喻來說明。例如這只兔子,它也有佛性。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它每天都來參加我們的法會,而且很注意地聽我們念佛。假如它沒有佛性,它決不會有這種表現的。昨天我吃完晚飯,順便去看看小朋友們,它也在那裏。我去跟小朋友們打招呼的時候,它也跑過來我跟前。我爲它說…
《華嚴文選(成一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