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P38

  ..续本文上一页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观心无常,就是我们的妄想纷飞,没有一个时刻会定下来。观法无我:世界的万事万物,真能做主的不多,就是“我”这个身体也做不了主。这个身一不小心,便生病了。到了老年以后,很快就会死悼。你若是叫它不要死,不要生病,它可由不得你,无我、无主。“无我”的我,是主宰的意思。身以外的财物,我们一点也做不了主。随时随地都能丧失,或被小偷偷了,被水淹了,被火烧掉,或被公家征收了,被败家子花光了……。种种机缘,都会使我们的财物丧失。尤其一个不成器的败家子,把你辛苦了一辈子,所留下来的一分产业,不消两、三年间,就败光光。这是常见的事啊!所以佛陀说,有五种使我们丧我财物的力量。可知,财物虽是我的,但也做不了主。因此,我们兢兢业业地为争财富而拼命工作,是最愚痴的,因为“我”是不能主宰。这就是四念处,常常在这些地方上用心,就会慢慢走向菩提道。

  “四正勤”,这是我们要精进、要努力的法门。那么要怎样做呢?“未生善令生”,就是想要做的功德,赶快做起来。“已生善令增长”,已经做的功德赶快做圆满。“未生恶令不生”,想做而还没有做的坏事,赶快停止不要去做。“已生恶令断”,已经做了的糊涂事,立即将它停息,不要再去做。这样的修法,就叫做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是四种禅定。前面四念处是修智慧,四正勤是修精进,现在四如意足则是特别努力修行,要使定慧平均发展,慢慢地养成道心和善根。这个道心得力了,再进修五根、五力,乃至把三十七道品通通修成功、修成熟,那就已经可以成为阿罗汉了。不过,这些道品,就是菩萨也要修行,因为这是一切道业的基础。这次的佛七法会,我向各位介绍了佛七的意义,让大家了解参加佛七法会的目的,了解修行的重点,也了解修行的预备功夫。承蒙各位悉心静听,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由于一个特别的因缘,没办法跟大家一起把佛七做到圆满。因为我参加美国总统雷根就职的庆贺团,明天就要出发。我以往出国很少跟各位讲,往往都是一声不响,就出发了。这次因为在佛七期间,假如也是那样偷偷跑掉了,大家一定会说,我不礼貌,所以在此先向各位告一个假。明天的佛七就由隆度法师代表我跟各位共修。后天的圆满上供及普佛,我请了善导寺的云霞大和尚来主持。事非得已,特此向各位说一声抱歉!不过我要声明一下,我虽然向各位告假,但是不希望各位送我红包。我平常不让大家知道我出国,就是怕让大家破费。因为我现在还有钱用,不要大家费心破钞。现在只要大家继续发心,好好地定下心来,把佛七做圆满,把我所讲的话能够记住,一点一点地照样做起来,那比送我个大红包还要好。最后,祝福各位,佛七功德圆满,也祝福各位,福慧增长,身心自在!谢谢各位!下面接著唱华严字母。

  华严专宗学院先修班佛七开示

  七十六年华严佛七开示录

  这一次举行的佛七法会,依旧习惯,称为加香佛七。所谓“加香”,就是加功用行,也就是精进不懈地来修行。希望在七天佛七法会当中,我们不但能够学会念佛,而且还要能念得一心不乱。把佛念到一心不乱,就能得到定的境界。有了定,就能够发慧,也就是把我们内心上的智慧开发出来,那就可以对宇宙万有的真理有所认识。认识真理之后,就能够得到觉悟。这是佛教修行最著实的法门,也是自古以来,转迷成觉的最佳法门。这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特别研究出来的法门。发明这个法门的法师,最早是卢山的慧远大师。他是魏晋时代的人。他发现到佛经里面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以后,便大力地弘扬。当时追随他修行这种法门的朝野人士及专家学者,共有一百二十三个人。这些人都是知识份子。大家都对这个法门产生了兴趣,也生起了好乐心。于是大家追随远公,依法修行,都能得到实际的成效。所以当时这一百二十三个人,就跟远公大师一起结社念佛,誓愿往生。这是念佛佛七法会的开始。

  中国佛教禅宗兴盛以后,禅宗的道场、丛林,也有打七用功的,但那是所谓的禅七,不念佛而只参禅。加强功夫、求取开悟的目的是一样的。在中国大陆的江苏镇江金禅寺,据说有一年在年终的时候,举行加香打七。那一年他们加香禅七,一连打了七个七。在这七个七当中,学者们勇猛精进,不懈怠。到七个七打完时,据说有九位半个法师开了悟。这个开悟的事情,是我们学佛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开了悟以后,我们就可以什么都明白了。本来我们对宇宙万法认识不清,但是只要一开悟以后,全都可以明白了。这个开悟的境界是很神奇的,它的价值也是不可思议的。假如我们能够好好地依照佛法来修行,人人都可以得到这开悟的境界。九位半个法师在金山禅寺开悟,那么半个法师怎么说呢?也就是说,他只开悟了一半,而却还没有彻底地开悟。可见,集体念佛得到的效果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这种打七用功法门,不久就传遍了全国,也传到现在,盛行不衰。

  侨爱佛教讲堂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了。由于种种修件不够的关系,还没有举行过佛七。今年这里有了佛学院先修班,佛学院的老师及同学们发心,想要打佛七。因为台北佛学院每年都有打七,所以他们问我,这边可不可以也来打佛七。我说:“可以啊!”因同学们一年一度下来,都在念书,没有时间能够连贯地修行,于是希望利用年终来打个佛七。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也就开始筹备。从今天起,就是侨爱佛教讲堂,华严佛七第一天的开始。华严佛七所念的、所唱的,和普通的佛七、禅七,都不一样。原因是,我的先太师公上智下光老和尚、先师公上南下亭老和尚,两位老人家,都是弘扬华严的,尤其是莲社多年来,一直都举行这种华严佛七。华严佛七的仪规,是依照华严经及参考普通佛七的仪式而编辑出来的。多年我们一直都在推行这种华严佛七,参加的人也愈来愈多。最初只有十几个人,或者是二、三十个人。近年来,最多的时候,有一百五十个人参加。若将只来一天、两天的也算在内,那么可能超过五百人次。好多从未参加过华严佛七的法师、居士,有时候特别从中南部赶来参加。他们学习的精神殊堪钦佩!

  华严佛七仪规里所念的发愿文,主要的意义包含著华严法要。这章发愿有记作者名字,所以有很多人都弄不清楚。后经多方查考。方知它是守遂大师所作。守遂是当寺湖北大洪山真歇清了禅师的传法门人。著作有佛遗教三经释注行世。亦华严学人。有人说,是法藏贤首国师写的。贤首国师是华严宗的集大成者。初祖杜顺利尚创立华严法界三观的法门,二祖智俨至相尊者,发明华严的六相、十玄的法门。到了三祖贤首国师,便完成了小、始、终、顿、圆五教的判教。所有五教、十宗、三观、三时、十玄等这些学说,都是华严的特色。这个特色都是从八十卷大华严经内容所提出来的,和其他各宗派的学术思想有著根本上的不同。这些我们也应该知道。发愿文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可以说,它所含摄的义理及修行的方法,都是学佛的人所最需要了解的,修学华严法门所得到的功德也都包括在内。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很忙碌,想能有机会从头到尾把八十卷的华严经念一遍,那是很少有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念了此发愿文,可以说,等于念了八十卷华严经。那么我们在佛七期间来念发愿文,也就等于念了华严经,所以选择这一篇发愿文做为念诵和开示的题材。

  在唱的方面,赞佛的语词是以华严经里头的四句偈“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来赞佛。这首偈是赞叹法身佛的。我们华严宗所拜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普通说,是本尊佛,也就是一切诸佛的本尊。念了这一尊佛,就等于念了一切的诸佛。毗卢遮那如来以法界法性为身。

  那么法性是什么呢?法界又是什么呢?法性就是理,真理的理,宇宙一切诸法的真理,法界就是依理建立的万事万物。理是没有形相的,要假法界的万事万物来显示它。所以说:“佛身充满于法界。”佛身本是充满于一切处的。我们所看到佛寺里供奉的一些金身佛相,那只不过是佛的象征而已。真的佛身在那里呢?就在一切诸法的真理上。随便那一法上,都可以见到真理。也可以说,随便那一法,都能见佛身。这句话很不好懂,但是禅宗的祖师常常讲。学者问什么是佛?祖师答说:“庭前柏树子。”又说:“拈一茎草,可以做丈六金身。”这都是直指法性理佛而说的。

  有人问祖师:“什么是佛?”他会不会讲,供奉在大殿的那一尊金身是佛呢?不会的。那么他说什么呢?佛在那里啊?他方便地说:“佛就在任何一根草上,或在庭前的柏树子里。”这也就是说,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佛,因为法性是遍一切处的。拿人来说,每个人心理上都有一尊佛。临济宗的祖师说:“我们心上有位无为真人。”那就是佛法所强调的“人人都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所以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见佛,人人心上都有佛。因此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那么众生为什么不能见佛呢?事实上佛每天都跟著你,没有一刻或一秒钟离开你的,只是你不能体会罢了。古人也有两句话,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佛在那里呢?你夜夜都抱著他睡觉,而且天天早上还跟你一同起来,你没有注意到他而已。在吃饭的时候,佛在你的饭碗里,穿衣服的时候,佛在你的身上。如果人人都能像这样子去体会,“佛身充满于法界”的道理,也就可以懂了。

  这样说,也许你们还不相信。现在我举一个譬喻来说明。例如这只兔子,它也有佛性。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它每天都来参加我们的法会,而且很注意地听我们念佛。假如它没有佛性,它决不会有这种表现的。昨天我吃完晚饭,顺便去看看小朋友们,它也在那里。我去跟小朋友们打招呼的时候,它也跑过来我跟前。我为它说…

《华严文选(成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