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氣很壞、盛氣淩人、吵吵鬧鬧、什麼都來,給人家的印象,怎麼變成兩個人了?
光講禮節威儀,不講修行斷煩惱,就離開了
佛陀的教導,這在近代的佛門裏爲時已久
前幾年有兩個年輕的出家人要回去,來向我告別一下。她們很禮貌,講話也不多。我請她們給我們提些意見,其中一個開口才說了一句,旁邊一個就碰碰她“不要說人家閑話,主要是我們不好,我們沒有福氣。”可是她們到辦公室辦手續的時候,在財務上有了一點不同意見,聲音很響就吵起來了。
同學們告訴我,她們雖出家不久,來時很有禮貌,威儀很好,大家都很喜歡,誰知道會這麼樣蠻不講理,說變就變。她們僅僅是學個外貌,爲的是取得別人的好感,這就變成虛僞、谄曲。如果將來當師父,收了很多徒弟,會影響了一大片信佛的人,大家都只講究禮節、威儀,而不講究內心斷煩惱,都成了兩面派。
近代的中國佛門就出了這麼一種人,威儀很好,其實他是儒教思想,從前學儒教的人也講究威儀,秀才走路總是踱方步,眼睛不斜看,所謂坐如鍾,站如松,也可能他本來就是這樣。由于給人家印象好,人家以爲他是修行人,可是他的思想全是儒教,他不講經說法,只叫人家唸佛,表示他是專門講究修行的,結果影響了一大片。一代傳一代,直到現在,人們還在學走這條路,修行離開了佛陀的教導,合得來時我對你好,合不來就既凶又狠,表面上說“是我們自己不好”,轉身盡說人家怎麼壞。
說人閑話,破壞團結,
重又勾起已經覺悟的人的煩惱
你們同學也這樣反映,本來我們已經安定團結,大家都在遵守規章製度,由于她們在寮房裏盡說人家怎麼不好怎麼壞,安定團結多多少少起了一點波動。因爲同學之間總有點摩擦,心裏總有這樣那樣的情緒,靠自己聽法,覺悟提高,認識到這是由于自己沒有遵守規章製度,自己也有錯,已經覺悟過來了,她們一煽,煩惱又勾起來了。
聽說她們私下裏總是說同學怎麼不好。有一次開會時,她看到一個同學用手臂碰了另一個同學一下,意思是:你這個話別說了。她馬上抓住這個辮子,說我們同學不光明正大,說話的時候還打招呼,爲什麼不讓人家講下去呢?真好笑,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呀,因爲這個話說出來不恰當,會引起更大矛盾,那麼好意提醒一下,她反而認爲是一個極大的毛病。可是那天她自己也把人家擋了一擋,叫人家別說了。
談叁寶功德 (73)
◎ 傅味琴講于2006年5月18日
傲慢容易與人起矛盾,更沒耐心考慮他人意見,
互相幫助時應該心平氣和
本次提要:
■ 打擊你的人,當面也會說幾句好話,會讓你受迷惑而沒有提防
■ 要修恭敬,也要對治傲慢,虛僞傲慢比自由散漫的危害性更嚴重
■ 傲慢容易與人起矛盾,更沒耐心考慮他人意見,互相幫助時應該心平氣和
■ 修行人應以柔和爲莊嚴,表現粗相跟世間粗漢豈不是一樣
■ 佛教講慈悲,不要爲了自己出頭,把別人壓下去,要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打擊你的人,當面也會說幾句好話,會讓你受迷惑而沒有提防
年輕一代能出家修行,本來應該是佛教的希望,很可惜,就被某些人誤導了,一代傳一代,無形中就會受影響。虛僞谄曲的人是不可能成就的。如今連佛門裏的所謂修行人很多都是面上一套,背後一套,今天對你有意見,乃至要對你打擊排斥,可是還會迷惑你,仍然對你說好話,使你沒有提防。
要修恭敬,也要對治傲慢,
虛僞傲慢比自由散漫的危害性更嚴重
實際上這些都是傲慢的另一種表現。爲什麼要提倡謙虛恭敬,因爲我們在修行,要修恭敬,也要對治傲慢。如果不對治傲慢,恭敬謙虛就會變成虛僞的手段。威儀差一點,恭敬差一點,給人的印象最多是自由散漫,虛僞傲慢可比自由散漫的危害性嚴重得多。
傲慢容易與人起矛盾,更沒耐心考慮
他人意見,互相幫助時應該心平氣和
傲慢的人,容易跟人家起矛盾,沒有耐心聽完人家的話,更沒有耐心考慮人家意見是不是有好處,耐心是要靠謙虛來支持的;傲慢的人容易妒忌,一妒忌就容不得人,團結就破壞了;傲慢的人會失去冷靜;不論思考問題,以及幹事情漏洞百出;傲慢的人對人不服,自以爲是,有了錯誤堅持到底,形成執著。同學之間總有漏洞,總有差錯,要互相幫助。在互相幫助的時候應該心平氣和,既要發現別人的漏洞,也要保持自己的謙虛。傲慢的人往往對人一有意見,馬上態度不好,凡是態度不好都跟傲慢有關系,乃至于吵架罵人打人,吵架一定要把聲音拉高,罵人就是把人家醜化,把人家壓下去,打人是表示自己是勝利者,傷害人越厲害,表示他越勝利,這些都是煩惱心,修行人哪可以這樣的?
修行人應以柔和爲莊嚴,
表現粗相跟世間粗漢豈不是一樣
佛教導修行人要修忍辱,在《沙門十七莊嚴法》裏就說修行人要修柔和,表現粗相跟世間上的粗漢還不是一樣?修行人不能跟人家攀比,不能好勝,不能好表現自己,因爲這些心態根子就出在煩惱裏,形形色色的煩惱表現都包含著傲慢。心不平,起鬥爭,最容易破壞團結。
世俗上的人有時覺悟有時迷。有多少人在競爭中失敗,有發財的,必有倒閉的。現在連孩子都在叫苦連天,有的考上大學了,勝利了;有的不是不用功,因爲大學的名額有限,總有考不上的,結果家庭壓力、社會壓力,壓得他受不了,有發精神病的,有自殺的。
佛教講慈悲,不要爲了自己出頭,
把別人壓下去,要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佛教講慈悲,你何必爲了自己出頭把別人壓下去?這是修行人的心態嗎?你應該往好的方面走,看到別人進步慢,你發發慈悲心,去幫助他提高,免得他因爲進步慢,精神受到壓抑。同學之間有人進步快,我們要贊歎,要跟他學習;如果有人進步慢,千萬不要看不起他,說閑話,否則就被你自身的內魔、傲慢鑽了空子了。
談叁寶功德 (74)
◎ 傅味琴講于2006年5月18日
佛門離開了教育,就離開了釋迦佛的道路,
這是魔王波旬最喜歡的
本次提要:
■ 世世種子的累積,今世環境的影響,造成的末法現象,說到底
還是內魔的作用
■ 如今男女交朋友,憑著感情吃喝玩樂,離婚率很高啊
■ 你給別人錯誤的影響,受害的還是你自己,這是愚人的因果
■ 愛是痛苦的根源,當別人的傲慢反應在你身上,你就受不了啦
■ 佛門離開了教育,就離開了釋迦佛的道路,這是魔王波旬最喜歡的
世世種子的累積,今世環境的影響,
造成的末法現象,說到底還是內魔的作用
一個人出生以後,前世的傲慢就帶到今世,今世又助長了自己的傲慢,一種是環境裏的人經常表現出傲慢,你會受影響,這是別人影響你;還有一種更直接的影響,別人倒沒有影響你,而你自己心裏傲慢的種子發作了,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影響你,雖然是環境的問題,可是影響你的還是人,是這個人心裏的煩惱表現出來影響你,所以環境是人製造的。末法時期的佛門,歪風邪氣、邪知邪見泛濫,越搞越厲害,還不是人製造出來的?因爲這些人心裏有煩惱,所以說到底還是內魔的作用。
如今男女交朋友,
憑著感情吃喝玩樂,離婚率很高啊
拿世間上的情況來說,從前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們說這不好,應該互相了解,考慮好了再結婚,那麼就先交朋友。話是不錯,辦法也挺好,可是問題很多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好,因爲父母對對方不一定了解,媒人總跟你說好話,結果出了很多問題。
可是另一方面來看呢?父母總比孩子有頭腦,因爲父母是過來人,他懂得夫妻怎麼生活,家庭怎麼維持,媒婆也不見得完全胡說。現在互相交朋友了,可有幾個人在了解啊?都是憑感情吃喝玩樂,你對我寵愛依順就是好,這種了解也是漏洞百出。事實怎麼樣呢?現在婚後大都非常痛苦,離婚率高得很啊。有的老人就說話:說起來我們是父母之命,是不好,你們現在都是自己找的朋友,怎麼結婚後比我們吵得還厲害?
你給別人錯誤的影響,受害的還是你自己,
這是愚人的因果
所以你不接受佛陀的智慧來修行,人世間的苦是逃不了的。我只說其中的一個漏洞,男的有了女朋友,非但百依百順,陪她吃喝玩樂,讓她高興,還盡說她好話,所謂叫“贊美”,把她捧得來像上帝,這樣一來女的就傲慢起來了。做朋友的時候你對她這麼好,實際上是演場戲,你還忍受得了,一結婚已經把老婆抓住了,再這樣下去男的也受不了。可是女的已經傲慢了,她這個脾氣是你寵出來的,你給別人錯誤的影響,最後報應到你自己身上,還是你自己受害,這就是愚蠢,是愚人的因果。
愛是痛苦的根源,當別人的傲慢反應在你
身上,你就受不了啦
那男的當初怎麼會對她百依百順,一點沒有怨言?“因爲愛呀”,所以愛是痛苦的根源。可是你光講這句話,有的人還醒悟不了:愛的時候是快樂幸福,怎麼是痛苦的根源啊?如果你智慧大一點,眼光遠一點,分析細一點,可以分析出很多很多的道理。其中一個就是你助長了別人的傲慢,別人的傲慢反應在你身上你就受不了啦,事實發展的結果就是愛是痛苦的根源。父母對子女也是如此,小時候父母對子女寵愛,到後來父母就苦得不得了。現在獨生子女更是受寵愛,像小皇帝一樣,個個傲慢。一個傲慢的人還會把你父母放在眼裏嗎?他很習慣于“你一向是聽我的”,怎麼今天不聽我了?他就冒火了。這些都是傲慢的危害。
佛門離開了教育,就離開了釋迦佛的道路,
這是魔王波旬最喜歡的
還有一種,在佛門裏別人對你恭敬對你虛心,他做了個好榜樣,你也該學學嘛。有的人沒有接受好的影響,反而助長了他的傲慢,這些人心裏都著了魔了。也是這個漏洞,因爲他沒有得到教育。所以沒有教育,即使你表現好,作了榜樣,不一定能解決衆生的問題。釋迦佛度衆生,就是…
《談叁寶功德(70~9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