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音菩薩爲了救濟婦女的苦難,所以他特地化現出一個女身,這就叫化身。
衆生皆父母,故報衆生恩
再打個比方,這僅僅是啓發,從前我們學習焦裕祿,焦裕祿去訪問一個五保戶的瞎眼老媽媽,老媽媽問他:“你是誰呀?”焦裕祿說:“我是你兒子,毛主席他老人家叫我來看看你。”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精神:一切衆生皆父母。而焦裕祿說這句話就好比化身,化成老媽媽的兒子。
我們即使化不來嘛,也可以學學,看見男的也同情,女的也同情,老的也同情,小的也同情,那麼你悲心就起來了。而且還可以常常變化變化,看見老年人就把他看成爸爸媽媽,看見年輕人就把他看成兄弟姐妹,慢慢就學起來嘛,何必一定要我是我,你是你。我今天講的,聽起來這些是高尚的風格,實際上都是修行的方法,而且是了不起的方法。將來我們成就法身報身化身,我們就成佛了。
化身又稱應化身,菩薩化身不露相,露相即非真
化身,“即佛爲度衆生而變化出來的身體”,所以又叫應化身,應衆生的苦難,應衆生的需要而變化出來的身體。佛可以化身百千萬億,可是你認不出來,因爲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人世間有很多佛的化身,你根本不認得的,他絕不會告訴你,“我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告訴你的,全是假的騙人的。
大家知道寒山拾得,這兩個小和尚就是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的化身,可是當時誰也不知道,我年輕時聽法師講經時說,後來一個老修行在禅定中知道了,結果他說了出來,被一個居士聽到了。居士看見兩個小和尚就去拜,小和尚說:“你朝我拜什麼呀?你要拜就到大殿裏拜佛去。”他說:“你們一位是文殊菩薩化身,一位是普賢菩薩化身。”“誰說的?”“那個老修行說的。”“要他多管閑事”,說完就走了,這叫真人不露相。
古裝菩薩見不到,爲合衆故,也得換時裝
說“人世間的化身菩薩很多,咱們怎麼一個也沒碰到呢?”碰到了你也不認識,因爲你看到的觀世音菩薩像全是古代服裝,還有飄帶,現在路上能看得到嗎?即使真菩薩,穿了照片上的服裝,你也不相信他是菩薩,你還以爲是演員沒卸裝就出來了,菩薩有這樣死板板的嗎?菩薩現在也換衣服了。
菩薩自覺覺他,正在學菩薩的人也了不起
什麼叫菩薩?自己能覺悟,幫助他人覺悟,這樣的人就叫菩薩。菩薩就是自覺覺他,稱爲覺有情,甯願自己苦,讓衆生安樂,能做到自苦他安樂,這就是菩薩精神。你碰到這樣人,即使他不是菩薩,他也有菩薩心腸啊,他正在學習菩薩,也是了不起的。
釋迦佛應化娑婆示現成佛,故亦稱應化身
有人說其實釋迦佛早就成佛了,這一世特地到娑婆世界來示現從太子開始修行直至成佛,做榜樣給我們看,意思叫我們也從凡夫修到成佛。所以又稱釋迦佛是應化身。
要成就化身,必須把一顆慈悲心融入衆生中去
你們要修化身的話,我建議你們,初步把心轉變一下,如果你對婦女特別同情照顧,這是指同情照顧慈悲,而不是指男女的愛。比如說,你的媽就是婦女,你的女兒也是婦女,你心想著她們,一心一意希望她們得到幸福,免除苦難,所以你對她們非常熟悉,將來你要化成一個女身就很容易,因爲你熟悉了嘛。你假如看見婦女就討厭,重男輕女,生了個女兒就不歡喜,你將來會化身婦女嗎?你假如只愛自己,你是個老頭子,化出來,仍然是個老頭子。所以你們要修化身,就要以一顆慈悲心完全融入到衆生那裏去,對每個衆生都慈悲,你將來就能修成化身,今天我就給大家講這些。(掌聲)
談叁寶功德(9)
◎ 傅味琴
2006年4月27日在開化文殊院爲開化佛教場所負責人培訓班講課
我們要以佛陀爲榜樣,才叫學佛
本次提要:
■ 功德是指你的行爲和心在修行上的成就
■ 供養叁寶是爲了使佛陀的教育事業發揚光大
■ 我們以佛陀爲榜樣才叫學佛
■ 糾正自己不良行爲,清淨內心,這才有功德
■ 要修成人格高尚的人,不要學拜金主義
■ 佛弟子聽到佛法就高興,卑劣的人聽了反而不歡喜
功德是指你的行爲和心在修行上的成就
我們昨天講了佛有法報化叁身的功德,今天要講佛陀圓滿了斷智悲的功德和戒定慧的功德。功德就是指你的行爲和你的心修行的成就。但是今天一般人都以爲功德就是往功德箱裏丟些錢,實際上那是培福。
供養叁寶是爲了使佛陀的教育事業發揚光大
我們爲什麼要供養叁寶?因爲叁寶所進行的事業是教育衆生的事業,衆生受到了教育,人心就得到了淨化,每個人都願意爲全人類作供獻,每個人都能夠上報四重恩,那麼我們的祖國乃至于整個娑婆世界就能夠安定團結,一切衆生就能夠快樂幸福。要完成這個偉大的事業,那必須要有人專門來從事這樣的事業,這樣的事業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從事這個事業的人還必須要能保證生活。所以我們作爲叁寶的弟子,應該供獻出自己的財力,使這樣偉大的事業發揚光大。供養是這個意義,可不是給假和尚發財的機會,那樣就完全搞錯了。佛門裏只能作供獻,可不是賺錢的地方,如果把佛門變成賺錢的地方,那要背極大罪過的,因爲你違背了釋迦佛的教導。
我們以佛陀爲榜樣才叫學佛
修行要福慧雙修。剛才講的是修福,我們還要修智慧,所謂功德就是我們修了智慧以後照佛陀的教導去做,以此來圓滿我們善良的心,來圓滿我們崇高的行爲,我們這樣做了就叫學佛。
糾正自己不良行爲,清淨內心,這才有功德
目前信佛的很多是修唸佛法門,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說阿彌陀經》裏說: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懂法的人看了就說:“所以你們要培福,要多供養。”其實,供養是培福,德是你修行修出來的功德。修正自己的錯誤,洗淨自己心裏的肮髒,糾正自己不良的行爲,這才是功德。可是你不懂法,修行修不好,怎麼往生極樂世界?
要修成人格高尚的人,不要學拜金主義
我們爲什麼要跟佛學?因爲我們要圓滿自己的人格。一講到人格大家都懂,經常有人講,“這個人人格高尚,這個人人格卑鄙,這個人沒有人格”。世間上都認爲做人要做一個高尚的人,要做有人格的人,何況我們佛弟子呢?我們今天修好我們的心,改正我們錯誤的行爲,就是在修我們的人格。
可惜的是由于末法時期的今天,衆生的煩惱比較泛濫,某些人比較自私,竟然出現了拜金主義,爲了賺錢,不擇手段,使得僞劣商品泛濫,這是極其卑劣的人格。所以我們國家的領導從愛護人民出發,一再提出要反對拜金主義,要以人爲本。人是過群居的生活,大家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社會,所以要我們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佛弟子聽到佛法就高興,卑劣的人聽了反而不歡喜
我們今天生長在中國是最幸福的人,因爲我們信佛的人,在祖國的土地上很適應。今天祖國提倡的精神,也就是我們佛教提倡的精神。而那些行爲卑鄙的人可能不太適應。一個人適應就會幸福,不適應就苦惱。比如我們佛弟子聽到佛法就歡喜,我講佛法勸大家不要打牌賭博,你們都聽得進去。喜歡打牌賭博的人,他就聽不進去。他會說“你講佛法就講佛法,幹嘛要講打牌是卑鄙的,我就是最喜歡打牌的人。”你不適應,你還得改變自己去適應,要不然你就苦惱,如果觸犯了法律,那就要受法律製裁,法律其實也是一種教育的手段。這是講社會上我們經常聽到的人格。
《談叁寶功德(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