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P8

  ..續本文上一頁昧和缺憾的方式現量照見諸法自相。因此認真來講,蕭平實規定佛地留存生滅無常的意識分別心,不僅對預防“白癡”毫無必要,反而恰恰降低了佛智的圓滿性和自在性!

   蕭平實還認爲,通過第六意識去(比量)分別本身沒有分別的“真心第八識”,就算是證得究竟法身了。這種說法,毫無教理依據。試問:以分別心怎麼去執取一個沒有分別的實法呢?能和他法發生能所關系的實常法,真的存在嗎?非常明顯,這個套路,是十分典型的常見外道思維模式。精心思議一個“不可思議”、實常僵化的可愛本元,正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若救曰:我等所說的分別意識,實際就是已經完全轉依之無分別佛智,非爲落于四邊戲論中的自相分別識。破曰:若如此,那它便再沒機會替實常僵化的業識精魂捧場喝彩了,孤苦伶仃的有邊戲論——“蕭氏神我阿賴耶識”——必將因爲喪失所有意義而轟然崩塌。再者,據汝所說,有漏的分別意識可以並且必須斷除,轉依爲超離四邊戲論的清淨妙觀察智,那便等于自動認同了密宗誅滅分別心的觀點。但是,蕭平實斬釘截鐵的論斷“佛所說之舍棄分別者,乃謂不如理作意之分別性,謂邪分別也,非如密宗所說之誅殺一切分別性也”,恐怕並不允許你們做出這樣的妥協吧!

   智者大師《金光明經文句》論述圓戒時談到的理殺,實際就是指誅殺一切煩惱分別:“又作法門殺者,析蕩累著淨諸煩惱,如樹神折枝不受怨鳥,如劫火燒木灰炭雙亡。故央掘雲:“我誓斷陰界入,不能持不殺戒。”一切塵勞是如來種,斷此種盡乃名爲佛,成就金剛微妙法身,湛然應一切。唯殺唯慈……圓戒宏遠徑異會同,故名究竟持不殺戒也。”如是應當了知。

   大乘佛教輪涅無二的最奇妙解脫法門,成了最爲敏感、誤解最深的熱點,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誰見了都一目了然,那就沒多大意思了。

   盡管圓活自在法無定法,祖師們還是給後學者留下了一些有效的判分標准,使我們不至于完全無所適從。《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就此講道: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對治自相續的煩惱與我執。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說:“世人常言“飲食好與否,觀其面色方知曉”,同樣,佛法懂與否,修行好與否,看他是否已經對治了我執與煩惱,便可知曉。”

   博朵瓦格西曾經請問仲敦巴格西:“法與非法之界限是什麼?”仲敦巴告訴他說:“對治煩惱則爲法,不治煩惱爲非法;不隨世間則爲法,隨順世間爲非法;符合經論則爲法,不符經論爲非法;結果爲善是正法,結果爲惡即非法。”

   阿阇黎吉公這樣說過:“誠信因果不虛是下根者的正見,證悟內外諸法現空、覺空雙運是中根者的正見,證悟所見、能見、所證智慧叁者無二無別即是上根者的正見。安住于一緣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安住于四種雙運等持中是中根者的正修,無有能修、所修、感受叁者並于無緣中安住,即是上根者的正修。取舍因果如護眼珠是下根者的正行(真實行爲),以諸法如夢如幻的境界而行持爲中根之正行,無有一切所行者即是上根者的正行。我執、煩惱、分別念等日趨減少是上、中、下叁種根機者的真實暖相。”無等塔波仁波切在《聖道如意寶》中所說的與此完全相同。”

   通過上面的辨析,相信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深深懂得,密宗是如來正法,而且是殊勝無比的了義正法。非常感謝謗密者給我們提供這麼好的機會,讓無上密法通過辯論而大放異彩,深入人心!

   健康的心態和清淨的智慧一樣重要。事實上,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筆者衷心希望,本章的內容能幫助世人遠離兩方面誤區:無端誹謗密法和隨意利用密法。

   有時候看,不負責任地打著密法(特別是雙運、降伏等禁行)的幌子,胡作非爲招搖撞騙,由此給密宗帶來的長遠損害,似乎比幼稚的誹謗還要令人憂心。現代社會的文化交流和信息傳播方式,激活了形形色色的假上師、假活佛,本爲苦海寶舟的無上密法,仿佛成了他們邀名博利的私人工具。除了提醒廣大信衆以智慧觀察,我們必須強調,密法自身的勝妙和個別人對她的惡意利用,決不是一碼事!這和漢傳佛法在現實中碰上的類似麻煩,是一個道理。

   謗密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大力收集涉及密宗的個別不良事件或現象,然後運用現代信息傳播工具加以大肆散發。這種意氣用事的做法,實際是非常可笑的,因爲如果把漢傳佛教的類似事例收集起來,數量和情節可能更加驚人!但我們絕對不會這樣做,而且可以保證,任何對整體聖教不利的事,我們都絕對不會去做。事實上,假冒僞劣等惡行給整體聖教造成的損害,比起某位信士在某時某處所受到的具體傷害,要嚴重得多。因此,客觀地講,我們都是受害者。

   在分析外部原因的同時,人們不應忘記向內尋找自己的不足。非常明顯,正是佛法基本知見的普遍缺乏,才爲不良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使他們如魚得水大展身手。世間的傳染性疾病一般皆有其特定範圍的易感人群,事實表明,被打著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幌子的“病菌”所侵害的“易感人群”,大多在智慧、知見、經驗等許多方面存在不足,甚至還存在一些投機取巧、輕浮放任等心理缺陷,貪等煩惱一般也較爲深重。蒼蠅不會喜歡叮在幹淨的地方,作爲佛教徒我們都相信因緣和合的道理,所以有時候一味地怨天尤人,也不是個辦法。

   有理由相信,本書的問世,不會成爲假密宗之名的投機活動歡喜之因。隨著顯密佛法真義的開顯,觀察、依止上師的常識的普及,無疑會大大減少輕信和盲從的危險,讓那些糟糕事離我們越來越遠。

   據《毗奈耶經》等文獻記載,即使釋尊在世的時候,也有一些搞非法的佛教徒,人數竟還不少。故知有正必有邪,這是個自然規律,不足爲奇。針對具體的人、事進行製止,是一個辦法,但不是釜底抽薪的最上策。只有快速填補佛法知見真空,讓清淨無垢的顯密教義浩蕩進占精神陣地,才是建立教界新秩序的根本大計。隨著佛法基本常識的普及、廣大信衆佛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各種邪師謬論和欺詐行爲的生存空間定會越來越狹窄,佛教界的新氣象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四節 淺談降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