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昧耶時,悉作是雲:“無余受外密,叁乘正妙法。”受咒律儀須誓受故,由見此等少有開遮不同之分,即執一切,猶如寒熱遍相違者,是顯自智極粗淺耳。
如是惟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若趣上上叁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波羅密多道者,如《佛母》中雲:“所有去來現在佛,共道是此度非余。”是趣佛陀道之棟梁,故不應舍。金剛乘中亦多說此,故是經續二所共道。若于其上更加密咒諸不共道,灌頂叁昧耶律儀二種次第及其眷屬,故能速疾趣至佛陀。若棄共道,是大錯謬。若未獲得如是知解,于一種法獲得一分相似決定,便謗諸余,特于上乘若得發起一似勝解,如其次第遂謗棄舍下乘法藏諸度彼岸,即于咒中亦當謗舍下叁部等,則當集成極相系屬,甚易生起尤重異熟毀謗正法深厚業障。其中根據至下當說。
是故應當依善依怙,于其一切正言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所有道理,令起定解。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諸現未能實進止者,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爲因相,即便棄舍。應作是思:願于何時于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遂于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于彼一切悉能修學。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雲:“能知以四方道,攝持一切聖教者,謂我師長。”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由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于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菩提道次第廣論》言及的密宗超勝顯宗,一直讓蕭平實師徒耿耿于懷。這一方面是因爲他們不懂顯密佛法的真義,另一方面,大概也是由于沒聽過宗大師“一切聖教無違殊勝”的善妙教言吧!對于顯宗教法,密宗祖師和學人一直懷著足夠的敬重與熱情,從沒像蕭平實師徒那樣大肆曲解和诋毀過。而且密宗認爲,顯密的區別,只存在于登地前的凡夫位,一旦現證法界本性,則遲、疾等暫時的差異也不複存在。如全知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雲:“見道之前,顯宗密宗在精進與方便上有差別。從此之後,極利根的菩薩與趨入密宗持明地的時間無有差別。”所以說,蕭平實的惡意渲染,與事實真相完全不符。
至尊上師堪布仁波切在《略說佛教各派互不相違》一文中,對狹隘的宗派之見進行了有力破斥:“吾等大師釋迦牟尼爲適應各種不同有情之根器意樂等而宣說種種法門、宗派及解脫之道。諸凡所有教派雖暫時抉擇的方法、修行的儀軌等不相同,而究竟之密意皆成一趣,因爲各派大師實則同一故。……古今藏漢通人證士,聖人賢者對各法門所持不偏袒之見及兼收並蓄之行,實堪爲當今後學者效法。各派教法本無差異,但以凡夫之分別心看來猶有區別,也實屬自然。若他宗教法與自己想法稍有不同時,不可輕易誹謗。因爲凡夫不能直接衡量諸佛菩薩深奧善說之義,《勝樂金剛續》說:“衆生根基既無邊,如來幻化亦無邊,若于自宗不相同,即時不能作誹謗,應當發願將來知。”《神變經》雲:“嗟!如來子,爲成熟諸有情。如來現示衆多方便,依衆生種種根基而說法。有衆生以菩薩能調伏,有以聲聞,有以緣覺,有以天人,有以龍王,有以神變,有以國王,有以禅定,有以聞法,有以神通能調伏。”等廣說其義。《華嚴經》亦雲:“善逝幻變既無量,爲調伏一切有情衆,現示彼色形色等。”《父子相會經》雲:“如來顯現魔王形象來救度衆生。”是故諸佛菩薩之化身在何處,吾等凡夫不可了知,故于一切恒時當觀清淨心。大恩上師法王晉美彭措亦經常向藏漢兩地及國外衆弟子引教證、理證,講授諸教派互不相違之理,並諄諄教誡各宗派之觀點雖不相違,但聞思修行時應以自宗爲主,如此有傳承加持。否則東奔西跑無有定准而行,始終不可獲得究竟深妙之正見。
然時逢末世,違諸聖教不乏其人,如藏地有人以似是而非之理妄說漢地和尚教是假的。請問出此言者,您閱讀過禅宗諸傳承大德的著作和唐代叁大譯師所譯之珍貴經典嗎?如果沒有,那便成了毫無根據的誹謗。與此相反,有持偏執之見者說藏傳密教並非純正佛法,不可修學。忠告如此說者,首先應聞思通達深廣如海的藏密前譯十八大續經等教藏,不然對所有密續經典一無所知便出此輕率之語,唯造誹謗密法之罪業而已。是故在學道時對所有各宗派的如來教法與證法,生起真實無僞的信心而觀清淨,此乃極爲重要。相反自己少有一方面的細微理智,增上傲慢,貪執自宗,嗔恚他宗,互爲嫉妒,顯露癡暗,诋毀聖法,造罪無邊,唯有墮入金剛地獄,故應謹慎。《寶性論》雲:“何者依止惡友嗔恚佛,殺害父母羅漢破僧合,彼若思維法性必解脫,何人意嗔聖法無解脫。”《日藏經》雲:“甯可吾身碎,不應謗善法。”《月燈經》雲:“若于瞻部洲,毀壞所有塔,何人誹謗法,此過較其大。若于恒沙數,殺害阿羅漢,何人誹謗法,此過較其大。”《般若八千頌》雲:“造五無間罪,不及謗法像。”又經雲:“誰人誹謗法,俱胝千萬年,感受地獄苦,又生傍生界,生人盲卑劣,諸根不具足,不聞叁寶名。”等有極多教證,以明謗法之過失。麥彭仁波切之《叁戒立一體論》亦雲:“自他偏袒之說法,即如有一父二子,其二子執爲異父而诤論。”等如是所說也,由此,吾等作爲佛教徒,縱然無力成辦宏法利生之廣大事業,但不能故意摧毀誹謗釋迦佛傳下的甘露妙法。如薩迦班智達說:“雖無能力宏佛法,而不應理損害法。”與其出誹謗之言,不如閉口默言更好。《寶鬘論》雲:“愚者少說極佳。”諸大師常說:“愚者少言,佛法無害。”此義相同也。
總之,漢地佛教有禅、淨、華嚴等八宗或十宗之分,藏土亦有甯瑪、格魯等八個派別,而僅甯瑪又分嘎陀、竹慶、白玉等支派。但無論如何區分,都是釋迦牟尼和普賢如來等親傳續經之究竟觀點,並經各派傳承上師如理修持,時至今日仍有不斷成就之大德,故我等切不可武斷認定爲一真一假進而一取一舍。于此義宗喀巴大師有雲:“若知異宗無相違,一切經論知竅訣,則易證悟佛密意。”唯有如是思維,佛教才能有如趙樸初會長所常祈願那樣“佛法住世,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之光明未來。”
雖說一個充滿敵意偏見、宗派紛爭的佛教界,才符合蕭平實的實際需要;大量啓用諸如“抗衡”這樣的煽動性詞句和語法來製造有用的仇恨和混亂,也可帶來低級的快感並合乎小人們的遊戲規則。但是,我們釋迦聖教卻並非如其想像般的軟弱可欺,狂謗正法所引生的罪報,恐怕也不是那麼好消受!
《菩提道次第廣論》裏的教言,就是對蕭平實師徒的善意提醒:“如《白蓮華》及《谛者品》宣說:一切佛語,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爲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爲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于是學;此不須學,執爲應舍,遂成謗法。《遍攝一切研磨經》雲:“曼殊室利,毀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于如來所說聖語,于其一類起善妙想,于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爲謗法。若謗法者,由謗法故,是謗如來,是謗僧伽。若作是雲:此則應理,此非應理,是爲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爲諸菩薩宣說,此是爲諸聲聞宣說,是爲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爲諸獨覺宣說,是爲謗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諸菩薩所學,是爲謗法。”若毀謗法,其罪極重。《叁摩地王》雲:“若毀此瞻部洲中一切塔,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若弑盡殑伽沙數阿羅漢,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雖起謗法總有多門,前說此門極爲重大,故應勵力而斷除之。”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裏也有不少教言,值得他們留心:“若複有人,于諸如來所說正法,或聲聞乘相應正法,或獨覺乘相應正法,或是大乘相應正法,誹謗遮止自不信受,令他厭背障礙他人讀誦書寫,下至留難一頌正法,如是名爲非根本罪亦非無間,而生極重大罪惡業近無間罪。如是之人,若未忏悔除滅如是大罪惡業,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師便得罪,彼應驅擯令出我法。若已出家或受具戒,犯如是罪若不忏悔,此于我法毗奈耶中,應速驅擯。所以者何?此二種人習行破毀正法眼行,習行隱滅正法燈行,習行斷絕叁寶種行,令諸天人習行無義無利苦行墮諸惡趣。此二種人自謗正法毀呰賢聖,亦令他人誹謗正法毀呰賢聖,命終當墮無間地獄經劫受苦不可療治。”
“善男子,如來無有所說名字言說音聲空無果者,無不皆爲成熟有情,是故一切毀謗如來所說正法,壞諸有情正法眼罪,過諸無間似無間等無量重罪。若有于我爲欲利樂一切有情所說正法,謂依聲聞乘所說正法或依緣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誹謗遮止障蔽隱沒下至一頌,當知是名謗正法者,亦名毀滅八聖道者,亦名破壞一切有情正法眼者。如是之人既自習行大無利行,亦令一切有情習行大無利行。此人依止無慚愧僧,如是毀謗如來正法。”
“于叁乘中隨意所樂發願精進隨學一乘,于所余乘不應輕毀,若于叁乘隨輕毀一下至一頌,不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若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俱定當墮無間地獄。善男子,是故若欲于叁乘中隨依一乘求出生死欣樂安樂厭危苦者,應于如來所說正法或依聲聞乘所說正法或依獨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謗毀叁乘隨一法者,不應共住下至一宿,不應親近咨禀聽法。若諸有情隨于叁乘毀謗一乘,或複親近謗叁乘人咨禀聽受,由此因緣皆定當墮無間地獄受大苦惱難有出期。何以故?善男子,我于過去修菩薩行精勤求證無上智時,或爲求請依聲聞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爲求請依獨覺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爲求請依于大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如是勤苦,于叁乘中下至求得一頌法已,深生歡喜恭敬受持,如說修行時無暫廢,經無量劫修行一切難行苦行,乃證究竟無上智果。複爲利益安樂有情,宣說開示叁乘正法。以是義故,不應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善男子,如是叁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過殑伽沙諸佛同說,大威神力共所護持。爲欲拔濟一切有情生死大苦,爲欲紹隆叁寶種姓令不斷絕,是故于此叁乘正法,應普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若有謗毀障蔽隱沒叁乘正法下至一頌,決定當墮無間地獄。”
作爲一名叁寶弟子,所皈依的“法寶”,理應包含大小顯密一切如來正法。因此,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嘴巴,妄謗內道的任何一宗、一經、一論乃及“下至一頌”不是佛法,教人舍離,都勢必造下嚴重的謗法罪業,甚至連最起碼的皈依戒也會失壞,解脫和成就又從何談起呢?
不奇怪的是,密宗屢屢首當其沖地成了謗法者撒野的對象。這恰恰說明了金剛密乘的不共殊勝,以及謗法者的卑鄙和淺陋。《道德經》雲:“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說的就是這回事。
《真假邪說》還不知趣地講:“索達吉更發呓語:“經過反複認真的研討、內省,內心深處數數生起對密宗堅不可摧的信心,而且這種信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在這種定解的鼓舞下,我發自內心地祈願:所有已入密者信心皆不退轉;一切未入密者于因緣成熟時當能深入密宗教法。”筆者私心裏還是願意相信:索達吉終究會理智地回頭深思,終究將會接受(由“蕭氏僞唯識”坐莊的)顯教正法教義,最後會正式揚棄密教錯亂的邪思謬想。”
這種過于樂觀的期盼,顯然毫不現實。《孟子
公孫醜》雲:“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理直),雖千萬人,吾往矣!”冷靜的反省之下,一切密教學人都發現不了自宗有任何不妥之處,幾句孱弱的雜音,又如何能阻擋住他們前進的腳步!
我們的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決。我們不但要一如既往地修學、廣弘密法,而且還要責無旁貸地聲討蕭平實等人對顯宗教法犯下的罪行,還整個釋迦聖教以本來面目。有理由相信,隨著廣大顯密佛子日益增進團結和共識,隨著中國佛教的良心真正覺醒,偉大的佛教必將迎來一個璀璨的明天!
《第四章 不容亵渎的尊嚴 第五節 是融通,還是抗衡?》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