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心做凡夫,是心就是凡夫”,我們不要老是給自己暗示錯誤的念頭。
最後一種是勝義菩提心。什麼叫勝義菩提心?就是對能徹底了悟一切衆生都本具足的佛性。只有證悟了一切現象本空的聖人,才能准確把握勝義菩提心。它具空性和自然流露的大悲的統一性,既能安住在空性中,又能夠升起悲心來。就象佛,因爲大智,所以不輪回生死;因爲大悲,不安住涅槃而救度衆生。它是一種無修持的自然狀態,超越了一切概念和知識的限製。他從勝義菩提心中能生起無緣的大慈悲心,去饒益有情,這時生起的慈悲是無緣的、同體的,不需要“作意”,就是不需要去思想。因爲如此,所以別人只要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就能尋聲救度,這就是從勝義菩提心流露出來的大慈悲用。觀音菩薩有千手千眼,手和眼代表什麼?手代表慈悲、方便,眼睛代表智慧,所以他能用智慧眼觀照,同時用方便手段救度,一下子就生起來了。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這樣的含義,否則的話手上長個眼睛幹嗎呢?不是多余啊?拿個東西、握個杯子還不敢呢,怕把眼球給碰壞了。千手千眼觀音那個樣子是表法的,主要是說明悲智等持、悲智雙運。這是對勝義菩提心的描述,境界比較高。大家有機會讀《現觀莊嚴論》、《入菩薩行論》都可以了解到這些。
今天講了那麼多,大家可能都已經明白了菩提心的重要和菩薩戒的殊勝,也在心中升起了對菩薩行的強烈憧憬和希求實踐之心。剛才又有人問我,法師,我們如何發菩提心呢?其實前面已經說過,只要在心中升起“爲了利益、救度一切衆生,我願意成佛”的心願就可以了。但我們總得讓大家找到入手處,有時趙州無門關好象不那麼好進。我們或許也很難從“空門”中入,但可以先才從“有門”中入,給大家找點具體來做的事情。在這個我向大家介紹一個偈子,記住、學會它,天天念誦,能幫助我們升起菩提心,也可以長養我們的菩提心。
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爲利有情誓願大覺成。(叁遍)
大家自己安住一下這個境界,回憶一下剛才自己所發的這個大誓大願,體會一下自己現在這個心和我們沒有發菩提心的這個心是不是有些微細的差異,然後安住、保任它。
我們今天的講座,第一個內容是幫助大家認識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後面還有爲什麼要發菩提心,怎樣發菩提心,和發了菩提心以後怎麼作,這些我們將來有緣再說。大家也可以閱讀我們西園寺送給大家的濟群法師的《什麼是菩提心》這本書,可以在中間找到一些答案。
營員提問:尊敬的法師,請問您,我已經受了五戒,但是由于工作應酬會傷害到生命,令我非常痛苦,很想辭職。雖然我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但我非常害怕果報。您說我該怎麼辦?如果辭職又怕身邊的人對佛法有誤解。知道您講戒律我很開心,希望您能留個聯系方式給我們,萬分感謝。
宗舜法師:這個事情呢真是一件很苦惱的事,因爲作爲一個菩薩來講呢,他要正命正業,就是要做一些符合我們戒律要求的事情,然而自己沒辦法獲得正當的職業,所以不能得到這個如法的收益,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障礙。像這種情況我建議你,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還是不要忙著先辭職,但是你自己可以先多忏悔,多修一些功德,爲這些你傷害的衆生給予回向,否則的話你這個境況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你可以先不要辭職,但是你要發願遠離這個不正當的行業。
營員提問:宗舜法師您好,在我身邊有許多親近的人所做的事是在造大罪業,可我面對這些卻“無能爲力”,不知該如何去做?還有一個問題,法師我看著您內心湧出一種感覺,不知道爲什麼非常想哭。
宗舜法師:不光你沒有能力呀,我也沒有能力,佛有“叁不能”,佛不能窮衆生界,佛不能度無緣之人,佛不能改變定業。有些事情,比如他們在造大業的時候,其實是他惡緣果報成熟的時候,不僅是你不能改變的,甚至是佛都不能改變的。這有一些典型例子,你看,對于邪教*輪功,那些不信的人永遠不信,將信將疑的人很容易就被我們轉化過來,而那些迷的很深的人即使你講破了頭,甚至你把李洪志從美國抓回來,他也說,“你不要相信了,我這個東西是胡說八道的,是騙你的”,這迷信的人他則會說,“你這個李洪志是假的,說不定是整容的,我不相信會這樣”,邪見的種子啊,在這個時候已經成熟,已經成爲果報,定業,佛都沒法改變,怎麼辦哪,只能爲他們念佛回向。
第二個問題,他說看著我想哭,這可能是因爲,剛才我說了,可能我是一個比較苦惱的人,你看我也很瘦,經常生病啊,我每次只要講菩提心的教授、菩薩戒的教授、菩提道次第論的教授的時候就一定會生病,而且會病的很重,我來到這裏,前幾天雖然很累,但休息兩天就好了,結果突然今天早晨就是十點多的時候,我原來有腸炎,就開始腸痙攣,疼啊,雖然也有帶的藥,結果拿出來吃了沒用,一看發現是過期的,哎呀,你看這個障礙就真的很大,我過去得這個毛病也是從講《菩提道次第略論》開始的,你看我業障深啊,你之所以看到我想流淚,可能你的悲心比較重,所以看到我這個樣子,確實是很可憐憫的人,所以從心裏面産生那種憐憫我想要哭的那種感覺,我非常感恩你,謝謝!
營員提問:既然佛講無量阿僧祗劫,而我們人類文明史總共才有八千年,解釋這個矛盾的時候請不要用不可思議這個詞來解釋好嗎?
宗舜法師:我也不想用,問題是確實不可思議,爲什麼呢,真的不可思議啊,說來說去我覺得還是不可思議,你覺得可思議嗎?
我們不斷在發現銀河系的河外星系,我們的探測器走得越來越遠了,銀河系九大行星之外,老早就有人預測還有第十大行星,或者十一大行星也有可能,那你覺得可思議嗎?很多東西你如果不用不可思議來解釋的話,你准備用什麼來解釋?
這個無量阿僧祗劫啊,不是一個虛的概念,這點請注意,我過去也是這樣認爲的,以爲所謂的叁大阿僧祗劫只不過是數學的概念,是些沒有意思的事情,等讀到《華嚴經》中有一品叫《阿僧祗品》,這一品呢,教數學的,我建議你們去看看,很有意思,整個一品講乘積,兩兩相乘,把這個積呢再相乘,再得一個積,再相乘,再得一個積,就像我們說的,一乘一得一,二乘二得四,四四十六,十六乘十六得二百五十六,就這樣子的乘積,整個的《華嚴經》的《阿僧祗品》,就是講這個東西,這一品很奇怪、也很奇妙啊,哎,又是不可思議了。這個不可思議在那裏呢,整個《華嚴經》有一品半是佛講的,整部《華嚴經》八十卷,除了那一品半以外都是菩薩們講的,是佛加持他們講的,唯獨這個《阿僧祗品》是心王菩薩問,釋迦牟尼佛說的,唐代的李長者說這一品啊,非心王菩薩問不出這樣高妙的問題,這些數字問題,也非佛的境界不能解釋出諸佛的心海啊,無量的廣大,講這些不可思議的數字,是講如來的境界的不可思議,用數字來開顯其中的小小一塊,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是可以量化的,如果有人有心去計算,就能算出來,這個不可思議究竟是幾兆幾億,或者是多少光年那麼遠,等等,真的是可以算出來的,如果不相信的話,讀過《華嚴經》我們再來討論。
營員提問:發菩提心的人讓我太感動了,但是真是太難,有人要眼,那就拿去,就算信心未退,但是最後把身上的東西都拿去了,還用什麼度衆生?
宗舜法師:都拿去了?那真是太好了,我們無始以來啊,從衆生這裏掠奪的東西太多了,回報給他們的太少了。曾經有人說啊,維持我們這個十叁億人口,對了,是《法音》編輯部的王麗心老師,就在前幾天的晚上給我講的,他說按照現在統計,如果按照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的話,養活我們十叁億人口得另外弄至少五個地球才夠,我們都在掠奪啊、索取啊,什麼時候可以把自己的身心全部都奉獻給衆生呢?如果真的等到你舍棄了一切的時候,當下你就會明白再用什麼去度衆生,那這個時候,等你舍了的時候再問,就像有人說天下所有人都做了和尚,那天下不就完了嗎?我說,問這個問題的人那,他首先不會做和尚,那這個問題要等到天下人都做了和尚的時候,再談天下人都做了和尚以後怎麼辦吧。
營員提問:菩提心與大悲心、大願心有何不同?
宗舜法師:注意,這個大悲心呢是根,菩提心是因,大悲心是根本,這個大願呢只是發願的一部分,這叁者是有密切的關系的。
因爲發了大願,就是要成就這個菩提心,然後呢,用大悲心來養育、成就它。菩提心離開了大悲心,救度衆生是沒有辦法落實的,所以說,菩提心必須和大悲心、和大願聯系在一起,而且還要和大智慧聯系在一起,就象我們淨慧老和尚提出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就是悲、智的結合,也是菩提心的最好內涵。
營員提問:宗舜法師,請問您在現實生活中學佛時,是如何不讓父母生煩惱?
宗舜法師:這就要根據具體的困難去對治,說白了就是什麼呢,就是自己多犧牲一點,讓父母少犧牲一點,自己多付出一點,讓父母少付出一點,他們的煩惱就少了,這是第一要注意的。
第二個要注意的方面,是不要太過于執著形迹,一說學佛了,就馬上穿一些別人覺得怪裏怪氣的衣服,做一些別人搞不清楚的功課,或者真的父母都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事情,甚至舉止、行爲、言談,一切的生活都發生改變,這樣父母就會很擔心哪。
假如你能夠表現出自己學了佛以後,不僅沒有變得怪異,或者說沒有變得讓父母覺得不能接受,讓父母覺得不是因你蒙羞,而覺得以你爲榮得話,那我想他不會起煩惱。
以我爲例,過去我在機關裏做公務員,在宣傳部做幹部,那個時候我母親以我這個世間的工作爲榮,她反對我出家,但我出了家以後呢,她勉強同意,…
《發菩提心 報四重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