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激情與理性——佛教信仰的特點、誤區及其提升▪P3

  ..續本文上一頁2、信仰感情的冷漠

   如果說這是一個信仰荒漠的時代,那麼中國佛教更是信仰荒漠化的時代。在特定的社會背景與環境下,人們夾著尾巴做“佛教徒”,從來不敢宣稱自己是佛教徒,從來不敢公開到寺院來拜佛。信仰是需要激情的,需要一種擔當與沖動,敢于沖破世俗的禁锢,敢于爲人所不敢爲,這是信仰的力量。“將此身心奉塵刹”,我們又有什麼可懼的呢?所以,我們佛教在“灰色情調”下,佛教徒都是那麼萎縮與膽小,佛教都成爲“好欺負”的象征了,我們又有什麼好驕傲的呢?盡管我們知道自己的佛教很偉大、很精深,可是我們缺乏表現自己信仰的激情與勇氣。

   在佛教信仰的冷漠中,人們一般只要想到一點,即根本就沒有什麼佛教信仰。但堅決、果斷而明確地脫離佛教,這本身就包含一些激情的因素。所以,這不是冷漠的最可怕的方式。佛教信仰冷漠最危險、最普遍的方式在于,人們具有一點佛教信仰,但這種信仰畸形地變成了純粹的克爾凱郭爾所說的“兒戲”,被搞得一團糟,以至于人們竟能毫無激情地擁有佛教,這是冷漠的最危險方式。所以,無論人們怎樣去譴責道風不振、佛法衰微……人們總認爲自己問心無愧,認爲這種譴責與他們自己風馬牛不相及。所以,現代佛教界無論去提倡什麼,既沒有支持的聲音,也沒有反對的聲音,這是最可悲的。

   正是缺乏信仰的激情,會造成信仰感情的冷漠,這主要表現在現代佛教徒缺乏護教情結。信仰是我們的生命,那麼我們應該會如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佛教。可是,現代佛教界太缺少了這種護教的激情了。當阿富汗巴米揚大佛被炸時,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佛在炮火的轟擊下,而化成灰,化成淚,大佛在我們的視線中永遠消失了。那是怎樣的一種心痛,我們全世界又有多少佛教徒能夠爲此而奮起努力。“9.11事件”後,中國又有多少寺院爲此舉行法會,祝禱世界和平,祈禱死者在他方世界能夠安甯地生活,祝福生者永遠幸福?在一個上千萬的大城市中,佛陀的誕日舉行浴佛會,我們到場的佛教徒只有一千多人,難道只有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嗎?

   信仰的激情是需要表達的,正是因爲不斷的表達,我們的信仰反而更加堅定,更加富有激情。如果我們如此冷漠于我們自己的佛教信仰,那麼有一天佛教可能真的會從我們手中消失掉了。

   3、信仰實踐法門的缺位

   信仰貫穿于整個佛法修學的始終,我們信順、信可佛法,還要信求、信證佛法,這才是真正的信仰。信仰是需要自己親身的體驗,一種缺乏體驗的信仰是不牢固的,是很難接受考驗的。

   但是,現代佛教也許真的是“末法時代”了,千篇一律的念佛,“念佛至上論”已經成爲衡量一個修行人的唯一標准。如果一位學教的法師,平常鑽研教理,那麼則是一位“不修行人”,或者是“不想了脫生死的人”;在禅堂裏坐禅,坐禅很難斷除煩惱,因此禅者是一位“很難了脫生死的人”。如果真的那麼簡單,叁藏十二部都不要了,只剩下淨土叁經就可以了嗎?所以,師父們只能告訴他的信徒:老實念佛,別無他語。高,確實高明,但是否他缺一點什麼呢?但是,也說不出所以然了。

   作爲初學者,尤其具有現代理性思維習慣的現代人,他需要一種來自不同于世間的體驗,一種甯靜與喜悅。其實,禅修是一種最好的方法。禅的功能,能使心念集中于一境,只有歇下狂心,才能得到身心方面的輕利安樂,這絕非五欲之樂所能夠相比。有了禅修的經驗以後,他的佛教信仰才能加倍上升。

   其實,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因此修行法門也應該是多元的,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正是說明佛教的偉大。在這種多元的環境下,我們反而只提倡一種法門,這豈不是怪哉!這豈不是佛法的悲哀!

   4、佛教信仰的提升

   改變佛教信仰的現狀,這絕非幾句話。但是,有些話不說白不說,明知道是白說也要說。佛教流傳至今天,其曆史遺留的問題已經深入民衆,一種曆史的深沈與厚重,使人們的佛教信仰很難變得清晰、明了。佛教信仰是激情與理性的合一,所有信仰的誤區來自其中的偏頗,缺乏理性的思考便會造成信仰主體的模糊不清,缺乏激情的表達卻産生了信仰的冷漠。

   因此,佛教信仰的提升,其主要方法在于追求激情與理性的平衡。所以,首先努力宏揚正法,推進佛教的正信,剔除佛教信仰的庸俗化、鬼神化、商業化,純正我們的信仰;加強文化宣揚工作,出版大量適應現代閱讀習慣、裝幀精美的書籍。第二,製造佛教信仰的氛圍,加強適合現代根性的弘法方式,如夏令營、梵呗演唱、讀書會、沙龍討論等;同時,積極推行慈善事業,將佛教徒的慈悲集中起來,體現佛教徒的力量與團結。第叁,提供多元的修行法門,積極提倡禅修、靜坐,從身心給予現代以安甯、自由。

  每一個人的信仰都是一種因緣,一種情結,這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信仰,其實是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只要那種幸福、快樂的感覺在靜靜的信仰生活中,慢慢得到一點體會,似乎也就夠了。但是,這畢竟只是一個個體的信仰。佛教,一個所有人類應該選擇的信仰,它應該能夠爲人類帶來最大的價值與意義;作爲佛教徒,我們有義務來承擔這種傳播信仰的責任。願我們的正法久住,慧燈長明!

  

  

《激情與理性——佛教信仰的特點、誤區及其提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