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P16

  ..續本文上一頁生。二於佛所緣之福德,及殊勝之聖者無所緣,故堅固菩提意未能作。叁聲聞種性具足故於彼乘之意能作等。四緣覺之種姓具足故於彼乘之現法能行作。五般若波羅密無修行成就,正真圓滿菩提意中未能作。六所緣及俱有性之修行,無所緣性之修行未有。七無所緣又人無所緣亦未有。八修行亦無所緣亦皆不有。九顛倒事義現在失真。凡於如其如性,非是如性中,所取之行相分別第二。此住品者,斷所作性之修行道之心及心所,發生之業行品類之境,具有之行相,九種也。

   複次,於彼第二教示中,能取之行相分別,初者:

   設施有情境 安立法不空 貪著分別體 實能作叁乘

   功德不清淨 破壞於正行 此第一能取 由經說應知

   如是頌雲者,一隨有情士夫中人等之安立。二顯現少盡漏故,移於法中安立。叁一切行動故,一切種智性等之法,不是空性。四一切種種現法失實,是未斷法上貪著。五於無自性之法上,作極細微之分別。六小的所作未能作,真實大的所作謂爲能作。七於色等中無所緣故,叁乘決定出生。八正真熾然契入性之功德不清淨。九于施等所緣成就、實行、行相錯亂。如是前者能取行相分別,是修道加行住位品中行境類,具有之九種也。

   如是初教示中,於能取之行相分別,第二者:

   立有情及因 於此境壞滅 修道及聯系 違品余九相

   此頌所雲者,不隨順品能取之行相分別第二者,依有情之安立,彼中行相施設之因,有稍微顯現之境,作修行之道,是正真所斷之故,彼隨行行相有九種也。九者雲何?即二頌分別之第二種說。

   如其自體性 叁智障叁種 滅道真如等 相應俱不俱

   不平苦等中 諸煩惱自性 無二諸愚迷 爲最後分別

   凡此所雲是也,一一切種種相完全不知,於一切種智性之障悉皆愚昧。二于一切道完全不知,道智性之障悉皆愚昧。叁于一切根本完全不知,一切根本智性之障悉皆愚昧。四般若波羅密多,完全不知,於一切寂滅道悉皆愚昧。五于色之所知,真如義體完全不知,於真如性等及相似,具足與不具足,悉皆愚昧不了。六于魔等之自性完全不知,不平等性悉皆愚昧。七有義言說,如其攝受性之苦等諸谛,於中悉皆愚昧。八貪等之自性完全不知,煩惱自性悉皆愚昧。九所取能取之性相完全不知,不二之理,悉皆愚昧。如前者能取之行相分別最後修道之心、心所、入行住品之境。具有之九種宣說如是。總此修道不隨順品行相四類,是彼體所斷性之對治相四。亦彼修道分別之異門。如是所雲,內心刻記應作也。如前行相分別一百零八,所斷及時性平等,唯期(誰)等體攝之煩惱一百零八斷除,功德具足圓滿,是一切菩薩修行之道中住者之依止也。如是所說品中頌文之分別淨體之說者。

   如諸病盡除 時常安息竟 種種衆生樂 功德皆全備

   若海納百川 勝果盈盈累 勇心摩诃薩 一切衆依止

   如是頌雲,於修道中修行者,行相分別種類四個九法自性熱誠能作者,於諸傳染病因能作盡淨滅除。獲得無不悅愉究竟安息。如如悲心利他自在,能成種種一切有情生起安樂。善巧功德,悉皆圓滿。叁乘所攝一切道性如大海體,悉能容納。菩薩修行道中住果邊際,次第究盡獲得彼中清淨莊嚴。成就種種一切現法,須依前面四九行相等分別是能作也。

   修道隨後,是無間道之隨行,無間道之叁昧。

   安立叁千生 聲聞麟喻德 菩薩正離生 列衆善爲喻

   以無量福德 顯佛無間道 無間叁摩地 一切種智性

   如是頌雲,若或攝取叁千大千世界之有情等,安住於聲聞緣覺菩薩之無罪住處,如是善喻所作福德生起之量相較乃至彼中殊勝聖者之福德爲多,何以故?皆是種種一切智性,亦是彼大覺之性,乃至獲得大覺體性無間之正定,皆是功德無比對故,此者是彼無間叁昧之所作也。

   此中所緣等,如其所有雲何攝收,即此頌文分別所緣等雲雲。

   此所緣無實 是述主體念 此中行相寂 好辯者常诤

   此中所說,無間叁昧所緣之因緣者,一切法無實之所緣是也。我之因緣者,念是也。行相者,自性寂滅止性是也。住彼中者,淵深難測故。今作詳細言說方便善巧,未知解等,诃斥抗辯。傳承發起,後得智生,此等顯明之所作者,彼彼深性之說故作想深觀之教持也。若慧心具有倒錯等之背理分別,如何破除洗淨,於此正定叁昧發生所作雲何?即此以下是叁昧錯倒之分別也。

   意樂此所緣 受持此自性 一切種智智 勝義及世俗

   加行及叁寶 巧便證能仁 顛倒及道等 能治所治品

   性相及修行 諸邪說分別 依一切種智 說爲十六種(頂加行竟)

   如是所雲者,一有爲與無爲之界體分別正真性不可得。二所緣悅意等一切行相之上自性無故。叁所緣之自性決定所取。四一切種智性之智慧等。真實及不真實無所緣。五真如性之自性以俗谛及勝義二谛觀之。六於施等無所緣而作加行。七解了所作無是大覺佛寶。八唯名句安立淨盡是法寶。九於色等所緣遮止者是僧寶。十於施等無所緣是方便善巧。十一實質無實質之二者之自性分別遮止者,真如之現證。十二快愉行相契入之無常性等即常性等顛倒。十叁行相道修行之果,是現量未能作之道。十四棄舍修爲,無非隨順品,及對治體,有法無法之性相。十五自共之性相離名修行。十六菩薩方便善巧不明,詳細所說一切顛倒分別,具諸相違之義實行,不離疑心自性。如上所說之境俱有之性,—切種智性依因(正因),倒錯分別之十六也。此者,世俗與勝義具有之門而作诃斥,如其次第,於真谛與世俗之門,可作重複問答也應知。菩薩等善意樂俗依止二谛善巧方便。種種空性顯明,前行之行相決定,一切正真慧行生起,是無間道叁昧發生之所作也。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頂加行第五品釋竟。

   漸加行第六品

   上說如其次第聽聞矣,了解頂現證能得各各與總性之義等。今爲堅實所作之故,於種種修行之次第,現證了知之範圍故,頌雲:

   施等至般若 於佛等隨念 法無性自性 漸次邊際行

   如是頌雲者,波羅密多十有四般若波羅密多依內攝集之,故唯說施波羅密等叁輪清淨。極細分別,六種一切完全亦圓滿十地矣。正真實行能作近念住等中,菩提支分,種種聖道之支分八,勝義離念之性相,是大覺佛寶隨行之念叁種。如其次第決定開悟之分全,及見修道能作宣說,此中善及非善,教所未記等是法寶隨行念等。如前菩薩聖者無倒之僧伽隨行念等。如是持戒布施及天等隨念。色等之法一切無實自性。凡此次第時時內心刻意了解,彼之次第範圍所作,應常持受始終故也。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漸加行第六品釋竟。

   刹那加行第七品

   最後次第邊際所攝現證種種修行,最極純熟修行之故。此等體性於一一刹那中修行。即成最後一刹那之現證圓滿菩提者也。而此中性相,複有四種,非有清淨成熟之無漏(種子)法。於一切法一刹那之性相即一刹那之現圓菩提。

   一一施等中 攝諸無漏法 能仁一刹那 證彼智德全

   此之頌雲者,由自己自性之理法界,一真實,一切真實之自性。一切真實,一真實之自性。雲何?一真實上以真如性觀之,觀此一切真實亦真如性。如是出生故,攝多爲—。若唯一,則無分,然而施等之智慧所緣所作一刹那中,實質別別決定,複無執持之顛倒及離之自性。於施等中如是,乃至八十隨行好之喻等,諸法所攝性相能仁菩薩一切觀證,一刹那間現法圓滿菩提。如是等應知也。如是無漏智慧所緣一者,一切無漏所攝雲何?如世間喻。

   如士夫水車 步勢一處動 全輪悉頓轉 刹那智如彼

   此頌雲者,喻如士夫足步善巧,轉動回還方便。前次回轉善作之力,水車相續一切一致一時運動。此前正真之願升起法界之力,唯於一刹那中無漏之智慧,一力所緣通明俱生,共同一切現法能作是其初之指教也。

   此第二清淨成熟法性之住品,於無漏法一切刹那之性相,一刹那現圓菩提。

   何時諸白法 自性智究竟 完成法性生 即時刹那智

   如是頌雲者,何時菩薩修行對治一切不隨順品及離。行相清潔之類,種種成熟。法性上附托依住諸垢及離,如秋季月,光明淨白,自性生起。此時稱爲一刹那清淨成熟之住類中,成就無漏諸觀證之智慧者,於般若波羅密一刹那現圓菩提,是第二教示矣。第叁之性相者,諸法無相,一刹那之性相之一刹那現圓菩提。

   由布施等行 諸法如夢住 諸法相無性 一刹那能證

   如是頌雲,一切前法如夢精修之二資糧,經驗觸受所作,於中證得之住類。近取蘊等夢體之一切法,依於施等彼岸六種修行成就之住者,彼於施等之本性決定證知行相俱有唯一刹那,一切法者無相也。如此遍行煩惱,及種種清淨之本性,一切諸法無相,即此了知一刹那現圓菩提,是第叁之指示矣。

   第四無二之性相,一切法一刹那之相,現圓菩提者。

   夢中此能見 不見有二理 諸法無二性 一刹那能觀

   如此頌雲者,長時勝解,吸收於無間道道理。二取顯現所斷中之精修者等,於中成就二所顯現之慧無間清明發放之菩薩。若時所取及能取之法,於夢中所取等之夢見等,而能取不見。此時於一切法悉亦如彼相同是諸法與真如性不二,在一刹那證了者,一刹那現圓菩提是也。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刹那加行第七品釋竟。

   法身第八品

   —刹那現圓菩提種種修行其中之一刹那,亦是第二刹那,乃至法身現證圓滿菩提之刹那。複次,自性身…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