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等中之分別,有四種。一自性身者:
能仁自性身 得諸法無漏 一切種清淨 彼自性即相
如是頌雲,能仁大覺世尊之自性身者,依近念住等之智慧體性,從世間超出法界之無漏自性,如無垢等摩尼,體性行相一切清淨,而且自性阿練若之性相成就,皆是其體。即此體之自性隨生滅之自性者,即是彼相故。非人工之義,是從世
間超出之道的獲得,不是獲得之所作。是如幻心識證知一切諸法之證得故也。其余之叁身者,法勝義法性,報自性正確,化俗谛之顯現,如其勝解。詳細分別者,佛及菩薩聲聞等之刹那行竟,種種清淨施設者也。如是教中指示此身,從法理者,雲何淨轉淨,許性不異故。諸凡發生以此法理故,不異亦異安立之行相者也。此第一法身教示矣。
第二法身者,是無戲論之智慧主體,性是無漏,依念住近行等之建立爲自性。
順菩提無量 淨解脫等至 九次第自體 十徧處體性
威服根殊勝 差別有八種 無诤願智滿 神通正等明
無礙四清淨 十自在十力 及四無畏等 身等叁不護
及叁種念住 法性無忘失 習氣正真斷 大悲諸衆生
唯佛不共法 說凡十八種 及一切種智 稱名法之身
如是頌雲者,一近念住等,乃至聖者八支聖道中間菩提分等也。二如前所作慈等四能量完全安住等也。叁內有色等及非有色之行相,分別外境遊戲諸色似像,如是所作二者;種種苦痛及身苦之解脫,現法所作圓滿之所作,乃至與住品如何相應 所作一也;虛空也,識也,無所有也,非想非非想,依生處所說有四;及受想滅,如是所作是一。是清淨等解脫有八故。四色界四靜慮、無色、次第相似趣入各四,及滅盡定相似趣入,如是等次第趣入有九也。五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如是等所說盡定十種也(十遍處)。六內有色與內無色觀體,各各少多外色種種體境上,觀想彼等勝處,威伏(別余所緣)乃至識知所作;四內無色想,唯有了知青黃赤白威伏勝處觀見之所作四種。如是勝處合爲八種也。七彼岸相續所系之煩惱怨仇,相續拔出根株中之叁昧,如是所作是觀煩惱無。八正真之量一切及離地,伏貪去疑能作成就。願道者盡凡所有之輪回種種解脫,盡凡有之住品中契入,如何所作之願智也。九如前所說之神通六種也。十各各正等明四也。十一所依、所緣、意志、智慧、悉皆清淨,如是所作清淨四也。十二壽命、心能、資具、事業、生處、勝解、願力、神通、慧力、法、等自在所謂法自在也。十叁如前說之十力也。十四四無畏也。十五如來之身語意行爲悉皆清淨,於他一切顛倒行爲,悉皆知其恐怖,而爲隱匿所作,聽聞思想非多雜,是爲叁不護。十六于法教示聽聞業欲,及聽聞非樂欲,及彼二具有,如次隨行生貪、嗔,二者清淨,唯平等舍、念、具足住,如是等是曰叁近念住。十七爲有情義利之所作,時分無盡,凡此所作之性相,不忘衆多法性。十八煩惱所知二障隨眠之自性,種子相應之習氣,正真斷除盡。十九究竟所有士夫利益之心情,凡其所作生起大悲心意。二十佛十八不共法。廿一一切種智性。如是所作聲語可攝合於道智性等中,亦是與前說相應故,亦是菩提品等共同無戲論智之主體入住成就者之一切成就,亦是法身現證之名稱也。如是所作等多名唯一也。有別說者:
能仁自性身 無漏法爲體 得成稱徧淨 本有性具有此非論頌文
如是謂言,如所有性之世間,超業無漏之諸法,唯承許此。謂自性身,彼有自體皆生滅性,是彼之性相也。此性亦即法性之身,由法之所有也。此雲自性,外緣不現,所作由教也。前二十一等雲雲廣說者也。法身者,誰是自性之性,是無漏法具足故。此體是誰之體,少許是何亦無,是於共菩提分四無量等,於中所作等之文頌品類,雲何契入之能作也。別說者雲,此體見者,瑜伽俗體義理差別,具足顯現生起之門,乃至安住。若完全成就者之成就,於法指示等之義,義之所作,作爲之性中無心與心所,魔所不食,承認須要等,如其所有攝之。如是雲者,複有頌雲:
自性圓滿報 隨他變化身 法身諸所作 四種正等宣(此是初品中之頌文)
如是所雲之頌詞,是由初品中之所作,若一切自性所作之聲者,是頭先法身,如是所作之聲未發明者,唯說叁身故。如是說也,是他之所雲也。須要順教契合之文品所作之面容相同。此所雲者,唯與作者智慧相合之故。以此之故彼方於四身之說,一切不背成就也,如是雲然。
複次,分別聲聞等之煩惱消滅之叁昧業,比大覺世尊之煩惱滅除之叁昧差別所作之故,是此品詞句之分別者也。
聲聞無诤定 見者煩惱斷 佛無诤永斷 聚落等煩惱
此頌雲者,聲聞等無煩惱之叁昧者,由我體觀(現補特伽羅),或有暗藏(眠覆)之煩惱生起成轉者之不相應在。若是人類之煩惱性生起者,皆是完全斷棄性也。諸如來之叁昧者,一切聚落煩惱盡,無種種衆生盡所有之煩惱流演拔根之所作是也。
諸聲聞等之願智,如來之願智差別教示故,此中頌文分釋者:
大覺之願智 任運成舍貪 無著而常住 普答一切問
此之頌雲,如來之願與智者,性是無量。隨自內性之契入而行,真正與現量無錯失者。於色等上之貪與離貪等,煩惱所知二障習氣,及俱有斷淨。一切所知障無所執著,盡其所有輪回中隨得安住常時住故。正真各各諸明甘露問取答說,猶如印模所作不異,是應受持,如所宣說。聲聞等性,與此正正相反亦非是也。是常常願欲於大悲自性之法身中入住,而又常常不如其義而行。
於此等所作者爲教授之故隨其機類。頌文分別雲:
善因成熟者 於彼彼所化 何時能饒益 即於彼彼現
如是頌雲者,於善知識等相逢者。昔有善根功能故。佛於聖衆所緣之因,完全喜悅攝持成就。於諸有情,誰當何時於教法中,應何所作調伏,常時適當施與成就。此時此義應作之故,依彼往昔道願成就如何,世尊知彼,與彼顯現適合事義,應作事業,一切時中,如如意寶,隨近而住。若彼自己罪業發生,於因不全,則果之成熟作事,不能顯現,恰當對面仔細參憶事理各皆如是,息心寂靜觀思。此中文義分別者,喻雲:
如時雨普洽 唯種壞不生 諸佛雖出世 缺根不獲益
此頌所雲,喻如天空自在下雨,而鍋底等不沾雨潤;種子等自性焦破,則此種子不能相應生芽成就。謂誰於佛,意有希望,所作究竟完全圓滿方便等則能顯現出生,亦不觀待命運。依此受持正法,猶如輕舟易度,獲得善妙決無動轉也。智慧我性之法身瑜伽,各各決定相續依止,于一刹那之傾,亦不空度,再再發起,如量遍滿,且常常如是。故作此之名稱(法身遍滿)。此複雲何?此中文頌分別雲:
事業廣大故 說佛定遍滿 即此無盡故 而亦說爲常
此頌如是所說之理者,以此修行一切顯現門中,於所作事業極廣大故。雖貪欲相續盡其所有輪回可作迅速而超出世間諸漏不力而治伏故。但不能如佛徧滿恒常自如如故。
如是現在所說身性之指示者,是第叁受用圓滿色身之自性,相好清淨,妙明熾然。
妙相叁十二 八十隨形好 受用大乘故 名佛受用身
此等所雲者,妙相叁十二,喻好八十之自性。彼者,與登十地之菩薩摩诃薩等方便共同。大乘法之受用歡喜大樂無上。於說而不聽之罪行無有故。是大覺世尊之受用圓滿身是也。
手足輪相足掌龜腹平 手足指等網鬘聯合生
手足柔軟細滑若童膚 彼身七處各各得充滿
指節纖長踵廣身洪直 膝骨不突諸毛皆上靡
腨如鹿王快迅臂修圓 陰藏密贅豆蔻孔第一
膚色紫金細薄而無垢 毛孔一一妙潤皆右旋
眉間毫相莊嚴獅子身 臂腕圓實接膝頂廣正
於非妙味轉現上妙味 身相修廣腱脯若水薪
頂圓肉結舌相淨廣長 獅頰端嚴悅意淨梵音
齒牙潔白齊平細密滿 數足四十安布而完善
目晴皎潔深碧牛王睫 敦妙嚴肅叁十二相圓
如是所雲者,於無上等護送迎接故,具足手足輪相之性。往昔正真受取律儀,堅固平穩性,感得足掌如龜腹平整相。手真實指示四攝親近教導,手及足指如鵝王掌相網鬘聯合。以諸食飲等豐富施與,手足柔軟細滑如童子狀。舐吮等極其敬愛善妙施與,手足掌向上,肩背高舉之故七處力充滿。救亡作業作他解脫,指纖長。貿易販賣利益之屬,踵寬廣。棄舍斷命,身大洪直。於善法正真作爲,足膝骨不突露(伸直)。善法正真作爲增加,身毛上靡莊嚴。於明藝等恭敬所作,施與受施各各體如鹿王腨。於財寶藝能助起於人故,而不間斷,手臂修長莊嚴。於一切士夫清潔梵行正真授與、入行,密中之密,唯獨耑說之教授教誡,隱藏豆蔻乳第一。坐具廣大美富施與,感顔色如金。美好房舍等正士施與,皮膚細薄。於聚落喧嘩完全斷避,一一毛孔右旋妙潤。於無上正士一切住處,盡其所有建築設備,眉間白毫相莊嚴。若諸一切當前可怖,單獨向爾,特能不死,身軀如獅子身。言語善說,隨行和順所作,臂腕圓實。以藥物施予,手掌廣長接膝。爲病人作役扶侍,味觸轉變上妙滋味之知覺。園林花木衆所歡悅等能作者,正真授予入行交涉含流藏攝身如水薪。於正殿等施予殊勝之中頂,具足頂圓髻相。於尊長等贊歎稱揚,舌長。於世間一切有情施與正法,使知所作,淨音(咒音)文辭。小小決擇斷疑,獅頰相似。於一切士夫尊重等,潔齒。正命清淨,齒齊平。谛語言辭普皆攝合,齒排列完善。辭語細致能斷,齒四十足數。於一切有情猶如一子看,目睛蔚藍。無忿怒等之見,如牛王睫。此因成就之成就相,此中頌辭分別雲:
…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