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叁如是加行及俱有之因,此因之果,如是盡皆歸納,法身事業,及俱有等果。是大般若佛母全經大義之略攝又叁種相也。此如如所說之作述如是。
以上疏文竟以下是藏文翻譯人之筆也
依彼僅少之辭義 由彼行相名數等 諸善巧說母經中 少知略義此所作
若是未知一切等 次第完善則不攝 此中攝等細分辯 所有差別盡確定
聖者潔淨解脫軍 能仁義門見理者 位次容易辭容易 體等加行無所作
堪布正真作顯明 賢德上師頂禮足 辭品分析明顯現 即此論主獅子賢
此中聯接事業生 善體以此皆獲得 複次一切衆士夫 願獲如來大般若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
大阿阇黎獅子賢造疏,西上堪布達耶嗄[日/阿]爲肅清樂紮瓦才能集譯故所請之決擇也。
拉薩大德恩師康薩仁波晴教授弟子能海比丘譯成漢文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文句頌解
序言
能海上師是我國現代佛教界著名高僧。俗姓龔,名學光,字緝熙,四川綿竹人。公元一八八六年農臘月廿二日,誕生於漢旺場。幼年父母雙亡,依姐生活成長。年甫弱冠,即以天下爲己任。初仕軍界,一九一叁年派往東瀛考察,最初接觸了佛教。他從佛陀的教義中,發現了解除世間苦難的途徑,從此一心歸信佛法。一九二四年,投培陵縣天寶寺佛源老和尚披剃出家,同年,在新都寶光寺從貫一老和尚受具足戒,時年卅九歲。戒期圓滿後,即約同戒六人,共赴西藏求法。初至西康打箭爐,從降巴格西學習,繼至裏塘那摩寺降陽仁波切處受學。一九二八年經老格西贊勸,發心入藏深造。時值兵旅,道路阻塞,步行跋涉,備曆艱險。翌年,方才到達拉薩,隨即禮當代藏地日月二輪之一、康薩仁波切爲根本上師,依止學法,曆時七載,得深廣二種般若心要及密乘秘傳。於一九叁五年返回漢地,弘宣大教。一九四〇年,率弟子數人,第二次進藏,仍隨康公受學,盡得顯密傳承,接受衣缽。從此展轉各地,南北攝化,孜孜於正法事業,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兼作譯述,曾無暇隙,其間頗有神異感應。畢生創立道場計四、五處,譯著達六、七十種之多。一九六七年元旦淩晨,坐脫於五臺山碧山寺,荼毗之日,山麓遍聞異香雲。
上師初接佛源老和尚嫡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四代法統,繼承康公密乘大威德金剛法爲第二十九代祖師。顯密圓通,融貫大小,能內契佛意,取各宗之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將西藏額魯巴教派的教理及修法,完整、系統地介紹到內地,並付諸實踐,建立道場,攝持僧團,住持正法。就這點來說,實爲漢藏佛教史上的第一人。
上師嚴格遵守宗喀巴大師教派傳統,在修持方面,大力提倡戒學,主張戒定慧叁學不可偏缺,尤當以戒學爲基礎。強調學修必須依照次第。說:「定道由戒律下手,乃額魯巴的家風」。又說:「密宗本來在戒律中,戒律即是密傳,故應結合而修也。」他排除了宗派門戶的偏見,開拓了綜合研究的學風,虛心求真,體會了釋迦世尊一代時教的精神所在。曆年說法,皆歸宗於般若。其論般若,不尚清談高妙,故弄玄虛,而著重在行持,所謂融事於理,即事而顯般若。他說:「慧者何,般若也。般若無相,寓于六度萬行,故曰慧行。若廢行而談慧,則慧亦無用。」以能內證實相,獲中觀見,故能不壞真俗,恰合中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實非一般所能望其項背。一九四五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派人執親筆函件來我國邀請上師赴美弘法,豈偶然哉!
這部《現證莊嚴論文句頌解》是上師在一九五六年至五七年間,爲五臺山清涼橋吉祥律院僧弟子們講解時撰寫的。當時隨定隨講,曆二個冬學而圓滿,在先,他曾翻譯過一部《現證莊嚴論獅子賢義疏》,一九五叁年在上海鉛印出版。是年冬,他就上海金剛道場,爲四衆弟子講演過此論之前二品;隨即率衆上五臺山、住錫清涼橋。以《義疏》文澀義隱,學者困於理解,爰就原文擇要通釋,綴成斯篇。彼時油印散發,僅供寺僧聽講之用,故印數無多。文革期間,僧人遣散,經書抄沒,焚毀幾盡。劫後,幸求獲一部,殆若孤本矣。然此論乃康公般若教授之核心,上師學修成就之所依。尤可貴者,書內將康公教授口訣,曆祖修行經驗,融貫於論文之中,對於指導學修,至關緊要。它是祖國文化的珍貴遺産,佛教文獻之無上結晶,焉可任之待其隱佚堙沒?
在上師誕辰整一百周的年頭裹,我們把這本書排印出來,作爲弟子的獻禮,紀念他一生爲法,利生無倦的精神和業績。俾過去曾隨聞於座下的,憶持不忘,未嘗親承教誨的,也能同沾法益。般若光明,遍照人心,總祈佛教昌隆,正法久住,世界和平,一切有情,同證菩提雲耳。
本書排印,嚴格要求按照原稿,不稍更動。然而油印講義,既屬隨講散發,時間匆促,未及詳細核對;聽者又各就自裝訂,附表插頁,類未按次排列,付梓之際,自當審慎重行排布;於文體格式前後未見一致者,又須略作整理。其中顯系抄錯刻誤者,如「二十僧表解」,乃依《俱舍》文義,稍作增減,庶符原意,而不敢擅動全表體式;故二十僧數,仍不了然,只可將《義疏》原文,及法尊法師《現觀莊嚴論略釋》文(亦依獅子賢意釋),並錄於後,以資參照。「十地資糧」及「對治資糧」書中頌、解俱阙,但曰:「依《攝義》文,文義具足,不另出也」。而《攝義》原稿佚失,遍索不得,亦唯依《天疏》釋文,附於書末,而將頌文補入書內也。工作艱巨、不容或誤,然大師既逝,無由親承就正抉疑。忝以庸虛,臨斯重任,整理未當,校勘疏漏,謬誤失真之處,誠屬難免,伏冀通鑒之士,詳而正焉。
侍者 幻慧
乙醜臘月
《現觀》簡介
《現證莊嚴論》亦稱《現觀莊嚴論》,是彌勒菩薩所造。緣起是無著論師(約公元叁一〇——叁九〇年間人)初讀《般若經》,多處疑難,無法貫通,遂入禅定以神通力往兜率天,請教彌勒菩薩。菩薩慈允,爰爲講說此論,無著論師記述流通。此論弘布以來,在印藏佛教史上産生了巨大的影響,被推尊爲彌勒五論之首。論中,菩薩以補處深智,用八品七十義來分析、解釋全部大般若經的內容。在哲學上,此論繼承了中觀派的性空理論;在實踐上,它是以修行階位爲綱,用現觀的意義,貫通了全部般若。總以二百七十余偈頌,統攝全經義盡;而且前後綸貫,層次分明,造論之善巧,堪歎觀止焉。《現證》崇重《中觀》,又特重修行,遂取得了代表瑜伽行學派的地位。獅子賢論師(約公元八世紀人)的注釋,是印藏佛學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權威論釋,它是用中觀的見地,來闡釋本論的。
宗喀巴大師特別重視此論。十七歲時,他就在聶塘極樂寺學習了以《現觀》爲首的慈氏五論。嗣後,複相繼從兖噶貝、仁達瓦師資重學此論。十九歲以後,他多次依《現觀》立宗答辯而漸負盛名。叁十二歲時住蔡寺,著述《現觀莊嚴論獅子賢釋詳疏》。四十七歲住熱振寺,將《現觀》與般若經文合講,囑弟子達瑪仁欽依此講更作《現觀莊嚴論廣釋》。《現觀》被列爲黃教寺院僧侶必學的五大部之一。
能海上師初入藏,康公即爲教授此論之獅子賢義疏;將其攜來之漢文藏經全部鎖藏在哲蚌寺劄昌閣上,只允取出《摩诃般若》與《小品般若》二部作參考,專精一論,數年通達,獲中觀正見,並蒙康公在座上當衆印可雲(見海公上師傳略)。
侍者 乙醜臘月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文句頌解一名現證莊嚴論義疏附講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
梵語雲 阿巴哈馬耶,阿朗嘎[日/阿],那馬,紮[你/耶]巴米打,[五/勿]巴得,廈打,折帝。
藏語雲 悉饒已拔惹睹請巴,們[我/阿],登足,鄂笃京,寫甲瓦折巴。
彌勒菩薩造頌 獅子賢菩薩造疏 能海上師解
序 論
疏雲:
大覺佛佛子各各頂禮
今於般若波羅密 彼中文品所作者 一切莊嚴成就師 衆解釋者恭敬禮
貪利有情成大貪 聖者無著救怙主 不敗尊前親聽聞 本論指導造廣說
天親根支行義等 以自勝解立主要 是處內識之所知 正真依於淨解脫
聖者隴補之派流 受持清淨解脫行 此中應作不知見 住中慧行教相外
如是以下解脫類 住信心地知識等 本論究竟未尋求 隨自思見作廣論
如是善巧作光明 真實深隱未得獲 本論始終根本見 誰能獲得甚希有
是中最極難得者 此甚深道根本見 大覺於此成自在 諸善巧者分別明
本體一切清淨者 別無行境與功德 最後成就爲自他 利益樂欲生歡愉
聖慈氏說,堅隱之自行、及隨順熾然利他之教者,謂由各各自明之慧,依止般若波羅密多經所有至極之教,是將來能得一切妙善主要之因也。如此所雲,應作決定攝持,則余佛母廣大功德寶蘊,莫不容易出生;且於無量事義生、住、趣入、之處,所作徒涉之點,能生超舉甚大之智明。是故初始於母經功德如何,如其所作名诠,先行贊頌、頂禮、皈依。
皈敬頌
頌雲:諸求聲聞寂滅 遍知等性 凡於順解脫 能作得者
能爲衆生義利 諸道智性 若饒益世間 使成就者
能仁正等諸身 一切種智 於種種一切 彼宣說者
聲聞菩薩衆會 究竟大覺 諸聖衆之母 皆贊禮者
解雲:般若
般若者智慧 謂十智叁智 五智等分析 慧心攝觀證…
《能海上師全集(第五輯)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