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義教授 第五講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九日
「明一生之修法」的五力昨天已講授。通常五力有兩種修法:一種在生前的修法,一種是臨終的修法,這兩種重新說明一次。
真的對叁寶不信的人,臨終時只有絕望,甚麼希望都沒有,油盡燈滅。如果對叁寶有信心的人,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平時對叁寶有信心,在臨終前生了病,做法會消災、祈願、服藥,結果都無效,就灰心地說:「唉!佛法真的沒有用。」就開始討厭佛法。那時不要在他房內安置佛像,也不要讓他聽到佛號,這樣比較好些。另一種不是上述情形,在他臨終前,可以教導正確的祈願,如何提起正念;他如果對某上師非常虔誠,可以拿上師的像讓他看,令他生起虔誠心,因爲這樣緣故,當他根識消失粗識現起時,就能生起五力。若平時修密法的,臨終前因爲自己無法生起這種心,要給他順緣,讓他配合五力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在身旁放生圓二次第的錄音帶,同他說些空性。
有的是平時不信叁寶,臨終前就會相信叁寶,這種人要多加指導。根本不信叁寶的人,在臨終時無論說什麼法,不會聽進去的,就不用管他。一般人未死之前,不會起畏懼心的,但當臨終時才會恐懼,如果是不信叁寶的人,可能只有貪戀自己的財物和離開親人的痛苦。說根本不怕死的人,是因爲不知有後世,像牛馬只知水草,不知後世。四百論說:「一個人很會騎馬,不管騎那一種馬,都能馴服;馬技不好者,讓他騎馬就開始害怕;不會騎馬的愚人,要他騎馬不會害怕,但他第一會掉下來。」不信叁寶的人,不知有來生,不怕作惡,甚至做了還得意洋洋;但當臨終五根識消失,剩下細心時,見到後世的情形,才會起後悔心。
懂得佛法的人,臨終時想今生雖然知道佛法,但仍造了不少惡業,那時也會後悔、害怕,這時會祈願忏悔,比不懂佛法的人好些。懂佛法而且很有修持的人,他很把握,臨終無懼,而且相信來生仍將好好修行;他想人身如旅客住的旅錧,從這一家換那一家。一個學佛法的人,有生之年要盡量起善心,而且常對叁寶祈願,在臨終時粗識未滅前,就能令五力強烈的心態提起,依此強烈的五力心,臨死細識時也能住五力心,後世一定會得到增上生。因此依自己能力修持五力,就是大乘往生法,可以得到增上生。
諸法歸一要
佛說的一切法和印度的論師、大神通師,以及西藏的論師、大神通師,所說的一切法,全部攝在五力當中,如果認真修持五力,聽聞雖不是很廣,但可以把所有經典的含義用在修持上,也就容納了所有經論的意義,如果都能做到的話,就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
有人修一法門,過些時認爲不管用,然後又換了一個法門,不斷的改變,這是不知修法心要,也不會有效果,這種修法是錯誤的。如果認爲這樣可以了,那還要增加其他修法。爲了讓五力增強,必須多聽聞,把聽聞的法,用來修持,只是加在五力上,並非另找一法取代,果能如是行持,就是做到諸法歸一要。「迦當巴」是將所有法都可歸納成一點。譬如有塊四方形的布,牽動一角,其他叁角都歸向這一角。當你修死無常、修慈悲心時,可以含攝一切法一起修,能夠做到這樣,則得到「迦當巴」所說的最主要修法。現在學的修心七義,是「迦當巴」的一切上師的教授,他們教授中說:修一法是將所有法歸納在這一法中。西藏有一則故事,有一個人將廣論從頭到尾讀一遍,然後說裏面沒有一法可以修行的。這種人是不懂甚麼叫做修持,見到佛陀也不會得到可修之法,我們不要學他;雖然學不多,但能把所學的內容,納入其他的法一起修。
二證取其主
二證是他人爲證和自己爲證二種,其中自證爲主,因爲自己不會明知自欺。有的是「二根取其主」。證是證明人,比如我們所做的善惡事,不是別人可以當做證明人,他可能因某些原因而騙人,因爲自己最清楚,騙別人可以,騙不了自己,所以證明人只有自己。現在如能認真修持,則臨終無有憂慮,自己是否做到,只有自己可以證明。譬如修持修心七義或是廣論,並未認真修習,那就無法證明自己已有修持,不能當自己的證明人。如果今生壞事都不做,一切遵奉佛陀教誨行事,臨終無有畏懼,可以當自己證明人。如果自己並未認真努力修持,旁人爲了不讓你傷心,奉承你,說你已經做得很好,這種證明是不正磪的,只有自己心中明白。所以別人說的不能當真,要自己抉擇。自己要當自己的證人,必須先了解佛說經典的意義,否則還是不能爲自己的證明人。
從前有個人同魔鬼交朋友,魔鬼知道人何時會死,他對魔鬼說:「若是知道我何時會死,請你之前告訴我,那時我會好好修行。」有一天,魔鬼知道他七天以後他會死,怕他傷心不敢直接告訴他,只好說有一戶人家一個人死了,過幾天對他說另外一個人死了,他都答是是。說了四五次,他以爲是別人死,他不會死。到了第六天,魔鬼只好直說他明天會死。他對魔鬼說:「我以前不是告訴你,七天前通知我,爲何今天才說。」就罵魔鬼。魔鬼說早已暗示那一家人死,如果他聰明應該知道;因爲他不觀死無常,常執很強而不知道,不能爲自己作證。如果知道死無常,爲了自己無論何時何地均在修行,當然不會害怕,也能爲自己做證明了。
第五、明修心之量
常懷喜悅心
當你可以做爲自己的證明人,然後想:我以前都認真學佛,斷惡修善,就會生無比的歡喜心,那時已經得到修心之量,心中會不斷的喜悅。例如自己身上有些痛苦,想到是以往所造的業,雖身受痛苦,而心中甯靜,已經做到違緣轉道用,自己可以當自己的證人。然後心想我以前未造不善業,以後一定有希望得到增生上,那時已經得到修心之量。如果遇到違緣,不幸死亡,後世我也會努力修學佛法,若能平安無事,現在也在認真修習,後世仍有希望,心中常懷喜悅。
現在說明五種心,可以讓自己常懷喜悅心。有些人現前並無痛苦,但想到未來有一天同親友分離,或者變成很窮困,或者生場大病乏人照料等。想到未來的許多痛苦,而受不了自殺。有些人年青時,迷世間的事物上,到了老時覺醒,一生並未有一點善行,就會很傷心。有些西方人對我說:「啊!我真的不是人,以前都不是人,現在才真正是人。因爲以前所做的事,不如畜生。」他們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因爲年青時迷在金錢上,相信金錢萬能;迷戀在世間的快樂上,當了金錢的奴隸,所以跟畜生並無兩樣。
我有一次對美國一個團體說:「我們西藏人在地球上一直受痛苦,其他國家似乎都不知道。西藏可能在地球中心,果然如是,則世界上的人都不了解西藏,那等于地球沒有中心。」然後他們說不是的,因爲西藏人流亡到印度之後,一些美國人才真正變成人,主要靠西藏人的恩惠,而且西藏人是世界上最寶貴的人種。那時我認爲他們在討好,根本不相信他們的話。第二次到美國,依然有很多人說同樣話,那時我想可能是肺腑之言。他們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以說那些話;一方面可能是西方的教導,要他們認識自己是個人。他們的教導,一個人只能活一輩子,雖然如此,也要對社會有貢獻,不要毀壞名譽。東方人教導,如果今生不好好爲人,惡有惡報,後世要受苦,但很多人很難轉改。西方要自己了解是人,在社會上不要傷害他人,一般人都能聽進去。我覺得這種教導方式很好,而且我常常對一些比丘說,你們要認爲自己是比丘,常常這樣想;如果認同自己是比丘,很自然想到自己該做的是守戒,自然不會犯戒了。我們都要認識自己是甚麼。
有些擔心未來可能遇到很多違緣,不能好好修學佛法,這時要想:一、我擔心無用,爲了消除未來痛苦,現在要努力修持,我正在把違緣轉成菩提道用,以後遇到任何違緣,無論有多大艱難,一定要轉成菩提道用。這樣心中會起一種喜悅心。二、另一種想法,我的痛苦或快樂,請上師叁寶酌量給予我解決,這樣想自然也能使心中生歡喜。叁、今世的一切快樂,是因爲我們前世所造一些善業,這是上師教導做的。現在我也依止上師,按照他的話去實行,以後一定會得到快樂,絕對不會惶恐,也會生喜悅心。如果遇到一些痛苦,一些違緣時,要想是以前造的不善因,因爲上師教導,我了解是不善因的果,這樣想心中還是會生喜悅心。四、另外思惟,我現在得到暇滿人生,以前已有認真修學佛法,況且我現在也有能力修學,要持續認真修學佛法,自然會生喜悅心。五、另一方面想,我遇到違緣,希望自己不貪著世間的事物,爲了後世我要認真修學佛法;我今世爲何有這麼多痛苦,是太執著自己的財物,放不下才有這麼多痛苦;從今以後不要貪執,放下一切財物,好好修行,後世就不會這樣痛苦。如果慢慢思惟,對今世得到世間的願望的力量,自然會消失了。可以用這五種方法,一直修持,就可以得到「明修心之量。」此是間修修心之量。
散能即修淨
此是正修修心之量。在做某種修心時,心中可以同平時一樣,如觀修時能不爲外緣所動,那時已經得到修心之量。譬如一位善于騎馬的人,同時可以在馬上表演;可以一邊騎馬,一邊射箭,因爲他們巳經很熟練了。同樣的,我們修學佛法,雖然身體做某種事,但是心中離不開修持,若遇違緣,心中仍能修持,不爲所動,那就是得到修心之量。所以要常常觀察,自己是否得到修心之量,是否已經穩固,可以這樣觀察。如果遇到一些境,馬上又起貪心、瞋心,被境所轉的話,那修心之量尚未穩固,未得到修心之量,因此都要非常謹慎。一般大神通者,有一種染淨無分別心的修持,好比飲甘露和髒水,不起分別心,都認爲一樣,那末就已經得到這種修持。如果真的進入密教,需要染淨不分的修持。吃人肉和吃牛肉無分別,那就得到這種修持了。那些修行者,爲了要考驗自己是否得到這種修持,跟死屍一…
《修心七義教授 第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