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義教授 第四講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
違緣轉道用
違緣轉爲道用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重複講授。違緣也是逆緣、障礙、甚至傷害等。學佛時生病,或親人幹擾阻止等,都是障礙,雖然遇到這種違緣,不能因此而灰心,那時應該思惟:我雖有違緣,不但不能灰心,而且要更堅強承擔,繼續努力不懈,只是宿生未集聚資糧,所以今生得到這種違緣;爲了斷除違緣,我要努力積集功德。世間一切衆生都會遭遇違緣,我發願那些違緣,都發生在我身上,由我承受。如果能承受這些違緣,違緣也無法傷害,反而力量漸漸減弱。
通常學佛都會遇到許多障礙,比如正在修法,突然有人找你,或電話來了,孩子哭了,令你無法專心。不過這些障礙是可以克服的,有些無法克服的,那應該承受,因爲往昔所造的惡因感果,自作自受,以歡喜心承受自己的障礙,不應怨天尤人,更不能灰心。學佛是多生累劫的事,如果挫折就灰心,就會更壞而無改進。
傷害也是幹擾,如非人幹擾,應觀慈悲心,思惟不應怪他,以往害他造惡業,因爲他不懂佛法,應以憐憫之心看待,承受傷害。假如由一般人幹擾,也要這種心態,承受他們的幹擾,把違緣轉成菩提道用,這是凡夫的內外違緣。
菩薩能把煩惱轉成菩提道用,我們無法控製煩惱,但當煩惱生時,應立即遮止,對一切違緣,設法轉成菩提道用。昨天已講「境毒善各叁。」當面對可意、不可意、非可意非不可意的境,生貪瞋癡心時,應該了知如何正對治。善就是叁善根,能對治貪瞋癡叁毒,生起不貪不瞋不癡之心對治,就是叁善根。
衆過歸于一
我們現前所得到一切幹擾和障礙,都會歸咎于他人造成的傷害,增加許多困擾;認爲這些困擾是從他人身上,加在自己身上。果真如是,那一個人不管對誰傷害,都會令對方困擾;但是對諸佛菩薩加以傷害,不但不能爲害,反而把這逆緣轉成善緣,對佛菩薩是功德,即使聲聞緣覺也不覺得是傷害。
因此,他人給我們的傷害,主因不是從他人身上而來,主要是具縛凡夫,彼此互相傷害。已斷煩惱的聖者,不會被煩惱所左右,不管受到多大傷害,也不覺得是傷害。其實真正造成傷害的主因,是自己的煩惱。煩惱是自性我執而來,所以自己一切違緣與傷害,都不是由他人造成的。當我們了解一切的煩惱,是由自己無明造成,那不管遇到任何幹擾或傷害,都應修忍辱。體會這點,當受到他人傷害時,不應報仇,而報仇的對象,不是他人,是自己的煩惱,因爲有了煩惱,才會覺得受到傷害。世間人有了爭吵,各執一辭時,只好上法院解決,其實上法院應控告自己的煩惱,而不是對方。
我們應該常常思惟,無始以來讓自己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如叁惡道苦,生爲人身所經曆的痛苦,均由無明煩惱造成,所以應該報仇的,是自己的無明煩惱。但是我們不了知這點。如果能認識煩惱的過患,毋須經過法律途徑,只要以正確的理由思惟,認識煩惱最主要的根源,是自性我執,還有一位輔助它的我愛執;如同敵王與敵臣,王是自性我執,臣是我愛執。以大乘行者來說,正對治是我愛執。例如國家的大臣,他非常聰明,而且詭計多端,如果把主謀的大臣殺了,那國王就無能爲力,因爲一切壞主意由他而來。雖然由自性我執而産生的一切邪見顛倒,但我愛執是很狡猾,讓自己欺騙自己,一切過失因它而産生,「衆過歸于一」的「一」,就是我愛執,我愛執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要了解自性我執較爲困難,觀察我愛執比較容易,因爲有粗細多種。無明是自性我執的一份,好比一個非常黑暗的地方,用手指指示,人家看不出手指,也看不出方向。如果是白天,一個小偷在黑暗的房屋中,有人說裏面有小偷,另一位雖看不見小偷,卻能知道在裏面。因此,要了解爲何過失由我愛執造成,比較容易。而真正造成傷害自己的最主要緣是我愛執,並不是他人。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
思衆皆有恩
一切衆生都當過我們無量的母親,不但如此,也是成就今生來世安樂之因,因此對我們有無量恩惠,我們必須依靠他人而存在的。因此,如認爲他人對自己傷害,也要謝謝。一個有修持的人,即使被人打或罵,仍認爲他是善知識,由于受到損惱,了知以前造了不善因,感受的果報,警惕自己惡業不可再造,未來將感受苦果,就是善知識,應該謝謝。
一切過失歸于我愛執,他人對自己都有無量恩惠,當受他人傷害時,應知造業感報,絲毫不爽。我們修任何功德,無不依靠一切有情,如布施、忍辱、持戒等,一切法是相依而存在的,有了有情才能成辦。寂天菩薩說:「有情與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我們要依靠有情才能成佛,爲何敬佛而不敬有情呢!應該思惟一切有情對我都有恩惠,感恩報答。
雖然一切有情對自已都有恩,但只要心念改變,至于行儀上,仍應依照世間常理,不用卑躬屈膝,只要認爲他們有恩于我。自他是相依而有,我們不能離開他人而存在。如上師沒有弟子,就不能說法,也不能積集功德,所以弟子對上師有恩;上師對弟子有恩,弟子對上師要常存報恩之心,上師同樣的要感恩。但外表的威儀,仍要保持常態。師徒之間,保持密切關系,互觀慈心與悲心,有困難互相協助。有時衆生根器不同,仍舊需要善巧引導。恰巴確傑森給,常以慈悲對待一切衆生,他有不共的智慧。但是另外一個團體要考驗他,見到他走過來,放狗出來咬他,當狗跑過來時,他身上背著經典,他說了一句話:「一所爲和一所遮,今日所爲應爲主,狗上經函吉祥來。我雖然對狗也觀慈悲心,但是今天非打不可。」于是就打了那只狗。放狗的團體,本想看他是不是真的慈悲心待衆生,因爲恰巴確傑森給先說了那句話,他們就沒有借口了。所以需要智慧觀察,利害得失而處理,但內心不放棄衆生的恩惠。
一位菩薩如果從內心放棄了一個有情,就有無量的罪障。我們目前雖然無法對那些小動物,做些直接利益的事,但應該祈禱或回向,今生無能爲力,希望來生能協助它。如果一時辦不到,內心不可存有放棄的念頭。
四行勝方便
第一、順緣集資行:要把違緣轉成菩提道用,先要積集資糧。上面曾提過,爲何有那麼多違緣,主要原因是福德資糧不足。由于我愛執造成的一切違緣,無法讓我們積集福德資糧。今後應該努力積集福德資糧,思惟佛陀及諸菩薩的功德,以及禮敬、供養、贊歎,對上師也是一樣的。觀對一切衆生慈心悲心,做利益一切衆生的事業,這樣所獲功德很大。
第二、違緣淨罪行:目前遭遇許多障礙或煩惱,都是以往造的不善業,應該忏悔往昔的業障。目前感受不如意果報,好比竊盜被抓到,證據具全,無可抵賴。感受苦果,就是不善因,要努力忏悔,忏悔應以四力方法忏除。
(一)、依止力。本身必須具有對治力量,好比作戰一樣,自己沒有力量,若有武器也無法直接消滅敵人。我們深信因果循環,至心皈依叁寶也是依止力。若得在家戒或出家戒,戒位更高,忏悔的力量更大,所以依止力最基本要有十善戒。
(二)、破壞力。知道違緣幹擾,應了知都是前生造的不善因。不要說前生,目前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造惡因,思惟一下:是善念多或惡念多?壞事無須他人教導,像水往下流,非常自然的不需用力;而善事尤如水往上流,必須靠抽水機,要很大力量才能達到目的。我們都知道善惡不同的因,感善惡不同的果報,可是造善業必須很多因緣,因此善業是多麼微小,惡業力量又非常大,當然感受痛苦的果報多于快樂。所以,如不加以對治,則來生以善惡業比例論,有百分之八十機會墮叁惡道,至于人道或增上生是多麼渺茫。假使反複思惟,會感到毛骨悚然,如毒藥入腹,一心早求出離,積極修行善法,也後悔造作惡業。若此種心態能夠維持久長,則破壞的力量越強,依此也可以增強遮止力,破壞力是四力中最重要的。因爲後悔痛改前非,承諾不再造罪因就是破壞力。
(叁)、遮止力。了解造惡業會感嚴重後果,從今以後不再造作任何惡因,我們要反複思惟,自己立誓承諾絕不再造惡因,這就是遮止力。那麼當惡念生起,就能立即對治,防止造惡因的力量更大了。
(四)、對治力。依靠前叁力,再加上念佛禮忏。對治力最大的力量,就是對衆生的慈悲心或觀空性,或邊觀空性邊觀慈悲心。
如果四力忏悔做得澈底,雖然造了無邊罪業,也可以忏除清淨。因此,只要努力修正對治----忏悔,業障就能慢慢消除。
第叁、供朵馬行。一般的幹擾有很多外緣,如人、非人等。非人傷害的原因,它們有些爲了要得到食物,但是我們不知道,並未給予食物,就來傷害。有些是希望我們報他往昔對我們之恩,也有些是特意來傷害。爲了滿足它們的願望,供食物並持頌一些善偈。世尊在世時五百鬼子母經曆中,她爲了養五百鬼子,傷害很多有情,佛陀爲了阻止她,把她的一個鬼子藏在缽中,因此她從須彌山頂到大海深處,未能找到故來問佛陀。世尊問她:「你失去一個孩子如此傷心嗎?」她回答:「當然!」「那末他人只有一個或幾位而已,你去傷害他,他們不會傷心嗎?」她回答:「但是我要養我的孩子!」「你不能放棄此行嗎?」「那我要以爲食物?」世尊說:「你若能斷此行,你的食物我的弟子給你,若你發誓不再傷害他人,我還你的孩子。」因爲她發了誓,佛陀就把孩子給她。世尊答應給他們食物,每當食畢時,留下食物捏成一抟,放在旁邊並念一句偈。這是佛陀曾經答應的,所以應該給它們食物,但不要禮拜,因爲它們不知善惡取舍,可以對它們說些慈悲心,善惡果報等。心中想就可以,它們能了解。對修心修持堅固者可以思惟,這…
《修心七義教授 第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