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海上師全集第叁輯 之四《普賢行願品頌解》▪P3

  ..續本文上一頁,發大願,立堅誓,作修行之鈎,成道之炬,亦爲成就究竟之總相,非空談也。

  明四辯成就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此隨上文,以無盡時方國土親近刹海諸佛,所證所得,依佛四無礙辯*輪爲上首,成就一切利生之大用。四句各次分別四辯:

  一、一切如來五語(真、實、如、不诳、不異)清淨,亦法無礙辯也。謂于諸法谛理所屬、名诠、自性、體相、功能、作用、因、緣、果、等,如是總別同異,數類如實,五語自在,分合無差,潔白無垢,不壞不雜,圓滿寂靜,義妙詞妙,初善中善後善,聞法者如彼親見導師,得調伏之自在加持。

  釋何故修行一言之義辯

  二、一言具足衆義。海藏奇珍雜寶,隨潮音而示現種種。旨趣因由、及旨趣中旨趣、因由之因由,明法理之所以然,教實行之究竟方便。如雲何估修行?因度衆生,度生必自大覺,欲自大覺必籍聞思修行親證,聞思修必依戒定慧入,由叁學道品而得親證解脫,遠離衆苦,究竟常樂我淨。複依自證解脫經曆、如教不差之知見,而令衆生得大解脫。諸佛大事因緣出現世間,悉亦如是。于是法理、中間、先、後、教也說也、學也修也、見也行也、解也證也、若事若理、若顯若微、分合同異、初中後道、入住出證、境行果等,皆是如來親修自證,無病無雜,無難易行,成就必定,世出世間,見聞得利。是超世間之妙說*輪,亦名義無礙辯。

  隨諸衆生意樂,顯宗示道,施設言詞,叁支五比,(叁支者宗、因、喻。五比者體、相、法、業、因果。)自意樂爲,折伏驕狂;不知令知,難行使行,重叁再四,樂說無盡,慈心施教,利他歡喜;名辭無礙辯(多分開示隨行之道)。喻如一法之上開示初中後道。(設如答解受戒之法)舉例如下:

  說明此事此法本體如何。(出離心及授受)

  何故須要如此作爲。(取得堅實無表,後日生起修行成就之作用故。)

  應具備何種因緣條件。(律無遮難,順緣具足。)

  應從何方、何處、道程次第成就。(如離俗、尋得處所、師承、親近、出家、求戒。)

  求請何處、何類、何人、如何授與。(某寺、某宗、某大德、授予比丘或沙彌等戒。

  必須了解所依之決定,時間、事、物、人、法等。(何時得戒、和尚、阿阇黎、衣具、缽等。)

  如實過去、現在、及與將來、種種是處、非處、總說、如何快易、不錯、無難、究竟所依之道。(得戒後,首先學習、依止、親近、五夏、十年、二十一種五法、次第登。)

  依上法式,隨機施教,使彼聞者,明悉前後所作,有利無利,具見勤勇,樂道歡忻,成就出離殊勝因果,名辭無礙辯。

  四·相應無礙辯者,隨彼法、義、言辭,流出各各聞說相應稱心之辯。分別有叁:一與聖意相應;二與正法相應;叁與聞者意樂相應。一一相應,流出同佛辯才,*輪運用,廣大無邊,如海無涯。此中妙辯,分之又七。

  一者應辯。上同佛法,深入人心。

  二者捷辯。語言迅捷,直達入衣裏,法義深淵,反思無盡。

  叁者峻辯。言詞銳利,高顯精微笑,轉聲輕妙,世智莫測。

  四者無謬辯。叁支如量,無過具理,宗有九過,因有十四,喻有十過·叁十叁離。

  五者無盡辯。一字萬年,無間無息,理相百千,有科有次,開合同異,叁時並顯,性空緣起,叁觀 十玄,窮劫莫盡,因言遣言。

  六者義味豐厚辯。義聲如雷,清徹遠近,聞之易解,有數有事,莫不信服,次第不雷,親切樂聽。

  七者最上妙辯。超世間論,隨世間理,群機衆疑,簡言道破,開智深入,歸趣菩提。欲成就者,定力是依,念持爲緣,慧爲根本,正信必具。

  *輪四辯者,如來家風,諸聖諸佛成就利生悲智之大用也。應當悲心具願,多聞善學,不愧佛子。初辯之學,重在名數諸法性相等。次則解了旨趣因由,究竟所歸,是在義辯。叁者隨行方便,要從具力實修中出,勿但談空據理,必能多方演出俗谛法義事相,人情物理,五明並用。後則大機大用,輪刀入陣,捉斬自由,與奪隨意,相應功成,名相應辯。必待定、念、持法、般若爲主,信乃具力,成就願志。

  證深智力轉妙*輪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前之四辯屬廣般若,此顯自修甚深般若。以此爲因,能成如來妙辯內藏功德,得深理趣無盡言海。理者法辯,趣者義辯,妙*輪者,後二辯。我以方便力、菩提力、成就甚深智力,普能趣入一切如來妙辯,恒轉大海*輪。

  二、成就解脫及威力有二

  一、時劫自在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

  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

  前頌遍入刹土佛衆,顯廣大極多而無礙。此攝長劫爲短時,十世一念,以表無盡深遠而自在。證得如是深廣圓通之念智而作佛事,亦解叁阿僧祗劫修行之怖畏也。

  二、成就如幻解脫威力

  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我以成就叁世十時爲一念之智,證通一切諸佛念智。亦常入佛境界之中。佛境雲何?即如幻緣起,與如空解脫,如大般若七八兩會廣明。由如幻十喻叁昧及如空叁叁昧而入所證二谛真如,以此出生種種神變威力(十八變等),內證真如,外通神變,助成*輪度生自在之用。總明說法人必當趨重成就內證,爲說法利生之要。不只事半而功倍焉。

  叁、嚴淨諸佛國土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

  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依以上多聞廣辯及如幻解脫威力之深修德用,而爲佛地之清淨莊嚴。謂于叁寶*輪事理之上,極深細乃至極廣大,複遍于十方叁世之中各各事理之深細又深細、廣大複廣大;如是一一事理之上,而能各各相應分別、重重顯示、清淨其間之倒失、表明其間只功德、指其是處非處,如沈水珠能清濁水,顯明佛土塵刹理教*輪之種種莊嚴,是曰莊嚴佛土。若初修業者,成就大小道場、經堂蘭若、奉佛安僧、著衣持缽、身作法幢、報恩成人、孤身苦修、住持宏宣、光揚佛教、如是等類,皆名嚴淨佛刹。是學修果道之致用,亦初業人由此進道之殊勝利資糧也。

  四、親近一切如來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從今以後乃至未來世中,凡以般若智燈照世間者,次第所作,出家、苦行、降魔、成道、轉大*輪、究竟涅槃、覺悟群生之知識如來,我皆往詣彼處、親近修學、助道轉法,是降伏自內隱微之我慢、隨喜他方廣勝之功德、增益己所不能、學習彼人之方便善巧,是修道中最極重要就之大門也。

  大乘無學道有二

  內體大行十二力具足

  初自在果力八種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者,事業之通力自在故。普門遍入大乘力者,種種身語教化自在力故。智行普修功德力者,方便智自在故。威神普覆大慈力者,波羅密行隨欲自在故。遍淨莊嚴勝福力者,嚴淨佛土事功自在故。無著無依智慧力者,根本智自在故。定慧方便威神力者,發起之根本自在故。普能積集菩提力者,總一切功德自在故。

  此無學道菩薩在修行道中、所成就之八大自在力。或稱爲菩薩十力。十力者,開定慧方便爲叁。如是八大自在力者,必依下頌四力爲因素故。

  次因道四種亦稱爲體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服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一切善業有叁:世間十善業,出世無漏戒定慧叁學,利他六度四攝。如上一切,皆是菩薩二利世出世間至善應作之業。但此善業之上,勿令小有我法執著之垢,依金剛般若法門、慧行方便等,滌除清淨之。

  複次,善業上所依附之我法習氣、清淨之方便者,在時時覺觀,慧照貪嗔邪見等諸煩惱之相;若能識相,則能依法擇滅,是慧行入道之根本法則也。

  複次,煩惱之生,多由外魔境界之力;若能降伏魔境,則惑業冰消,舉體清淨。降伏之法有二:一者覺觀,識破則無;二者明理,色空不二,當體是空。又須道品方便分別次第行之,乃堪得理應事。

  複次,普賢諸行力者,聖道圓滿次第之大方便也。由彼智見,改觀境界,故名不思議解脫。改觀境界雲何?謂轉人爲我,利人即利我,損人即損我;依此理論事修,轉依有力,深入忘我,成平等大觀,起大圓智照,消伏外境魔事不依常法;由此于理于事,各各妙觀無礙,所作利生成物、自在具力,十力次第現起。然必根據此四力爲因、爲體,尤重普賢次第之門爲方便入處,所謂見行相資、勝進無難。故稱爲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也。

  二、外行用海八大成就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衆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內成自在之力,外現八大作用,作用深廣難測,故喻如海。以此事業功能之力,清淨莊嚴諸佛刹界。接引解脫一切衆生,爲衆分別演暢諸法性相,引入修行證得甚深之道,清淨一切自證利他行上微細之垢,圓滿從初至後、依宿命隨念智通,如現了知前後所發二利勝願、各各悉皆成就。佛以佛爲師,最後大覺之際,一刹那得受十方諸佛一時灌頂加持,成就佛佛功德智能具足無缺。以報恩故,時作親近供養刹海諸佛,如是從初至後,各各精進深修勝行,雖經劫海,無厭不疲,亦無中止。此最後一句,更宜善憶,具足隨行。

  總結

  因果不二究竟之道

  叁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如是總結修道之法。以諸佛各各差別最勝菩提之願,爲自修之願道,願道成滿,則佛道究竟,因果一如故。又諸佛各各差別願道,此普賢大願莫不並攝;是故修此普賢行願、即同諸佛願道,所證菩提、等同諸佛菩提。故稱佛佛道同,叁世如來悉以普賢行願成大覺故。故必以此義爲修道之總歸。

  現前回向有叁

  一、尊高智行

  一切如來有長子…

《能海上師全集第叁輯 之四《普賢行願品頌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