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有。
禅的功德,修了禅有什麼好處呢?那就是下邊分的禅科也好,禅用也好,總的來說,實際上都是功德。在《俱舍》裏邊,都屬于定慧的功德的範圍裏邊。共菩提、叁十七道品沒有禅定是不行的,四無量當然是有禅定,八背舍、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都有禅定的事情。四禅,四空,滅盡定也是禅定。他的作用可以除惑,可以願智,可以圓滿,可以起六神通,這些都是智慧的事情。前面是定,那個共菩提也是有智慧的事情,四無量也是有智慧的事情。八背舍也不能說沒有智慧。那麼六神通,叁明等等都是從禅定而來的,“百千叁昧”,首楞嚴叁昧,念佛叁昧等等,哪一個不是從禅定而來呢?證到叁昧就非禅不可,乃至最高的不共法,只佛才有的十力四無畏、大悲、叁念住等等,都是從禅定而生,這是特別強調禅定的重要性,這是開場介紹。
二 發心資糧
“發心不正,果招纡曲”,這個話大家都知道的。那麼禅法,修禅定,怎麼樣子發心才是正規的,怎麼樣子發心不正規的,這裏就是要明辨這一些。
甲一 總標
發心遵智者 揀邪明正義
發心就是修禅定的時候,我們要發什麼心,哪些是邪的,要揀掉,除掉,哪些是正的,我們要采取。我們這裏以智者大師的主張來說。智者大師也不是他個人的主張,他是經文裏面摘下來的。另外海公上師他就智者大師的文集裏面收攏來的,就依智者大師的說法來說。
但總一點說,大家知道,海公上師雖然是學的是藏地密法,他實際上顯密圓通的,而且他禅宗的功夫也很深。他雖然出家是不早,叁十九歲出家的,但是在沒有出家之前,他學佛是學了很多,已經是法師——居士法師。在沒有出家之前,他在成都一個少城公園經常請一些大德們,包括在家出家的在公園裏邊講經,他自己也在講。所以說他在沒有出家之前,就是一個大善知識,教、禅都有一定的經驗、學識。
甲二 揀邪
乙一 九種不正發心
爲利養修禅 多屬地獄心 名稱墮鬼神 眷屬墮畜生
勝他修羅心 若怖畏惡道 息諸不善業 多屬人類心
若善心安樂 多屬欲天心 得勢力自在 多屬魔羅心
欲利智捷疾 多屬外道心 希清淨梵處 屬色無色心
這裏依智者大師的“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這個很厲害,假使修禅定,爲了利養而修的,這個心,地獄心,那就是果將來墮地獄的。不要看修禅是好的,你以這個心去修的話,就是地獄的心。那麼我們想爲了名聞利養,怎麼那麼嚴重呢?“地獄五條根”嘛,“財食名色睡”,利養的後頭什麼呢?有了錢的人,他要發展到哪裏去?那就是以前地主,小老婆要娶多少,什麼東西、什麼東西都要來,只要有錢,什麼享受都要去追求。那麼爲利養而修,是地獄的心,不好的。
那麼我們自己要檢查自己。這些法,都是修法,不是對人的。你這個修行不好,你是爲利養,你要下地獄等等罵人很厲害。你自己呢?這些都是對自己看的,不是對人家說的,人家修行幹什麼?他發什麼心,當然,你也可以勸導他,要發什麼心好,但是不能去呵斥他。對自己,你發什麼心你自己檢查一下,你心的深處到底爲什麼?那麼,這個很容易摸出來的。利養的心一點也沒有嗎?我看初學的人,不敢說這個話。我們看到溫州有一次開會,就是有一個居士就在出入口拿一個凳子坐在那裏。你幹什麼,這是人家進出的門口,又不是修定的地方,你爲什麼這樣做出來呢?這個裝模作樣的,後頭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可想而知。
“名稱墮鬼神”,假使你爲名稱而修禅定的,鬼神的心,將來要墮鬼神道的。現在很多的氣功,外道,巫婆,神漢,都是鬼神教,他都是鬼神附在身上,不能說沒有神通,是有,也是能起作用,做醫生也會做。但是到此爲止,再高的他也沒有什麼能耐。你說要出離叁界,他根本就沒有知道,這並沒有什麼好處,鬼神道還不如人道。人道人天是善道,鬼神還不屬于善道裏面的。當然鬼神也很多,餓鬼是最苦的鬼,大力鬼神是比較有福報的鬼。
“眷屬墮畜生”,假使你修禅定爲了眷屬,什麼眷屬,你沒有功夫,沒有徒弟,沒有人跟你學,我有禅定,修好,跟我學的人也多,這就是眷屬心。眷屬心的話,如果以這樣的心態來修禅定的話,將來的果報畜生道。你說是禅定是這麼好的一個功德的東西,怎麼墮叁惡道去?這是發心的問題了!我們經常打比喻是這樣說的,禅定這是一個機器的馬力,馬力開得很足,固然是你要到前面的正路上走的很好,但是你方向盤不正,你開的是懸崖,那你馬力足嘛,你丟得快,丟得重,那你畜生道,餓鬼道,就會去了。你這個方向盤就是發心。方向盤不正的話,爲利養就會墮地獄,爲“名稱墮鬼神”,爲“眷屬墮畜生”,這個是智者大師的判的。但是智者大師不是憑自己的,也是根據經文來的。
“勝他修羅心”假使你發心要超勝人家,這個人,這個善知識他是名氣很大,但是,他是會說會講,沒有定叁念住,我現在雖然我講不來,我說不來,我有修定,我會超過你,這個心,修羅,阿修羅的心。
那麼第五個,“若怖畏惡道,息諸不善業,多屬人類心。”假使你修定的目的,就是怕墮叁惡道,那麼,因爲怕墮惡道,這些不善的事情,就不敢做。不做,持五戒,那麼這樣的人,修了禅定,也不能出世,僅僅是人類心呀。這是世間的福報,這是海公上師講的。不管你用哪一個禅定修,你說我修的出世禅,假使你發的心假使是人天福報的話,爲了要養生,身體健康,或者麼除病等等,都不是正軌的。什麼外道就是要修個什麼金剛不壞身,他不知道我們的《金剛經》的金剛不壞是什麼,空性才不能壞的,凡是有爲法都是要壞的,他偏偏有爲法要煉個金剛不壞的身體,這個你哪裏來呢?這個是他們心裏想的,金剛,就是那個護法神,四大金剛,金剛是最牢固的,不壞的,以這個心來想,哪知道金剛是空呢?所以外道往往是依文解義,搞到一邊去了。
“若善心安樂,多屬欲天心。”假使你要起一個善心,使自己能夠得到安樂的宿所,這個,欲界的天。人是怕惡道,不作壞事,這個,他超過惡道了。惡道的壞事不會做,但是爲了要得到更好的安樂,那麼,屬于欲界心,比人類高一層。但是還執著于這個世間的安樂,也不能出世間,還是有漏的。今天時間到,就講到這裏。
第四講
《定道資糧頌》。昨天我們寫了一些筆記,補充“門類大別”的後面幾個功德。這些都是《俱舍》裏面錄下來的。
初 門類大別(續)
甲四 禅用
我們先看“十力四無畏”,四無畏講過了。
十力
一、處非處智力——處,謂合道理義也。如說善因能感愛果(樂果),造不善業能招惡果(苦果),斯有是處。非處,謂不合道理義也。如說善因感惡果,造不善因感愛果,必無是處。佛智能知處、非處,故名處非處智力。(以十智爲體)
“處”是合道理的,“非處”就是不合理的。“處”就是說,善的因感可愛的果,不善的業感不好的果,這是對的,這是合理的。“非處”就是說,善的因感苦果,這個是不合理的。因果的法則,決定是善業感可愛的果,惡業感苦果。這個樣子的是“處”。“非處”就是反過來,善業感苦果,惡業感愛果,那就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佛都知道。這是“處非處智力”。
二、業異熟智力——知如是類業感如是異熟,名業異熟智力。(以八智爲體)
“知如是類業,感如是異熟”。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果爲主。那麼好象大家都很知道,這個人這一輩子造什麼因,下一輩子感什麼果。但是我們所知道的,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因果的微細的法則,只有佛才絕對知道。所以說佛洞察一切因果的細則,才能夠製戒,沒有把因果搞透徹的,不能製戒。戒就是因果。所以說只有佛能製戒,也只有佛可以說哪些是要製的,哪些不製的。除了佛以外,等覺菩薩以下,都不能製戒,也不能改戒。佛製的戒,只有佛自己說了就是算數的,其他的人都不能改的。現在的凡夫要改,當然不自量力,凡夫怎麼能改佛的戒呢?
我們經常說,這個人現在遭什麼果報,是過去什麼因感的。這是從因果已經成立的一條線上看,是這樣子。實際上因果決不是死板的,你說前輩子造這個業,這輩子非這樣子不可,這是不會有的。從他感了果之後,可以回溯他造成這個果的很多的因,但是沒有感果之前,這個因素還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上次我不是舉個例嗎?比如說你這一輩子決定要跟某某人成婚的,那麼偏偏你出家,怎麼辦?那這個事情就取消了。所以說還是掌握在自己。
叁、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于定如實而知之智。解脫,八解脫;等持,叁叁摩地;等至,八等至。
“靜慮”我們講過,就是四靜慮。“解脫”是八解脫,我們也講過了。“等持等至”,這是定的名字。平等持心,持的心能夠到這樣子的功夫,能夠到這個地方去,這是定的幾個不同的名字。這些關于定的方面,佛全部徹底了解。你要修定,你問佛,他什麼都答的出來。問其他的,就不能那麼仔細地全部徹底了解。
四、根上下智力——能知衆生信等五根有上下故。
“根”,根器,一般就是指“信”等五根。善根好不好,也就是指“信進念定慧”這五根多不多。衆生的信等五根有上有下,有根器好的,有根器差的。這樣子的根器授予這樣的法,能夠真正恰當其分的,只有佛才能夠。一般的,就是大概。在《俱舍》裏講到,這個人假使過去修什麼善法,這一輩子如果碰到如量的善知識,能夠把他過去修的接下去修下去,那很快成就;如果這一輩子沒有碰到很高的善知識,另外一個法門去修,那就很緩慢。我們上次舉的舍利弗,還有目犍連,他們的弟子的根器看不清楚,所以他們的弟子很久不能證果證道。但是佛有這個智力,他一看知道搞錯,糾正過來,很快證果證道。這些功德,只有佛才有。羅漢還不夠,那麼我們凡夫當然更不行了。
我們說凡夫是不行,但是密乘裏面,有它的特殊。因爲密乘的…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