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20

  ..續本文上一頁便就是依次第,沒有次第就不方便了。你要達到一個目的決定要依次第達到。小孩子你要他成一個大學問家,你必定要他從幼兒班學起,學到大學、研究生,最後考博士等等,他才是成一個學問家。你說小孩子養下來才五六歲,你把他送到研究院去,他根本就莫名其妙,打死他也不會成一個博士。這個沒有次第嘛,不但沒有成就,還害人。所以說一定要有次第,方便就是次第,離開次第沒有方便。

  你這樣子修的時候不舍悲,不要把悲心舍掉,自己拼命用功,不管人家。叢林裏很多人,他自己關在房間裏用功倒是蠻用功的,但是叢林的事情叫他去幹也不幹的,這個就是沒有悲心了。我們學法的目的是護持正法,叢林是道場,就是住持正法的地方。你對現下的這個住持正法的地方不管,你什麼“發心利他故,樂正等菩提”,不是騙人嘛?

  “修禅清淨意”,“修禅”可以使我們的心意達到最高的清淨的高度。因爲你要斷習氣,煩惱是粗的,習氣是最細的,沒有深的定是斷不掉了的。就是說真正修禅的好處就是能夠不斷地斷煩惱習氣。斷了之後,我們的心就達到最高的清淨了。這是修禅的,又要有悲心,又要有智慧,這樣才達到最高的禅定的境界。

  這是發心的資糧。那就是說不管是修禅也好,修加行也好,哪怕你學法也好,都要問一問自己,到底是哪一個發心。智者大師的九個不正的發心,回去慢慢看,到底有沒有挨的到哪一邊去?那麼正的發心我們是不是夠那個格,這個都值得考慮的。

  我看初發心,你說完全的沒有不正的心,完全是符合最正的那個發心的,恐怕不會很多。都是在修行當中慢慢磨煉、慢慢地撥正,使自己邪的不斷去掉,正的不斷培養,這樣子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發心。不是說一天兩天,書上一看就會達到這個效果的,這就是要下功夫的。所以我們這本書不是看的,是要修的。就是如何達到發心正,並不是說你看懂,我知道,這個是正,那個不正,這個解決不了問題。你知道這個正、不正,但是你做的還是不正,那有什麼用?倒看人很會看,哎呀,你這個修禅你是爲修羅心,你這個修禅是畜生心。盡是批評人家,不知道自己卻已經是一無是處了。

  日常法師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候,一開頭就講這個問題,不要把東西拿來看人家,發心是對照自己的。自己到底是發的什麼心,哪個不正的慢慢地把它糾正過來,有一些正的趕快鼓勵,多多地發揚,把它發揮得更完全,這是我們要做的。這功夫靠自己去下,人家不能加諸于人的。就是“心心相印”,並不是把我的心擺到你的心裏去,你就成了佛,那是要自己根據佛的心,去慢慢的把自己的心淨化,淨化到跟佛差不多,最後是一模一樣,這才是修行。那麼“發心資糧”就是這樣子了。

  叁 內外圓滿資糧

  “內外圓滿資糧”《菩提道次第》講得很多,我們也不必很廣講。但是也念過去,因爲這也是一個修行的方式,不是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內五圓滿、外五圓滿,知道完了?……要經常地修,知道來之不易,那你才珍惜這一輩子的人身,才肯精進地去修行。你不去思惟修,聽過了算數,那麼“圓滿”還是“圓滿”,結果你圓滿反而不圓滿了。爲什麼?你不珍惜那個圓滿,不圓滿的事情就會去做,那麼就反而糟蹋自己的這個資糧。所以“內外圓滿資糧”在修定當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資糧,不能不說。

  甲一 內五種圓滿

  乙一 善得人身

  善得人身難 丈夫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 非諸黃門等

  “善得人身”,得到圓滿的人身,不是黃門等等的那些。

  “丈夫根成就”,“丈夫”是什麼?非是男的叫丈夫,女中也有丈夫,就是有能力的、堪能修行的人叫丈夫。那麼他的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得了女人也可以修的,並不是說女人就不能修,女人要發了心,發了修行的堅定出離心的,那就是女中丈夫。

  根支不具的,是黃門這一類了。不是這一類那就是可以修行的人;如果說入了黃門這一類,那就是不能修行了。

  這裏又很感歎泰國是個佛教國,但是卻産生一種全世界沒有的“人妖”的怪現象。這是黃門之類的,是人爲的,不是天生的。自己的圓滿人身他不知道修行。你不知道嘛?泰國裏每一個人幾乎都趕著出家的,該是知道修行的。但是偏偏“人妖”又出在泰國,其他的國家都沒有,這是個怪現象。就是說有佛麼必有魔,在佛教最盛的裏邊,最不好的現象也會出在這個裏頭。

  乙二 生處中國

  生聖處中國 四衆賢善域 不墮篾戾車 邊方邪見地

  生在“聖處”,有聖人居的地方。“中國”就是中心的地方,不一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凡有四衆弟子的地方就是“中國”。

  “四衆賢善域”,這個地方四衆弟子都有。有“聖”有“賢”的那些地方,就是佛弟子能夠修行教化的地方。

  “不墮篾戾車,邊方邪見地。”不在邊地下賤的地方。“篾戾車”就是邊地下賤。“邊方邪見地”也是這個意思,不是中國。“邊方”就不是中國,就是沒有四衆弟子的地方,或者四衆不全的地方。“邪見地”更糟糕,就是邪教通行的地方。有些地方是信邪教的,佛弟子去,不但是教化不了他,他還要害你的。

  以前海公上師藏地學法打印度回來。他去朝拜菩提道場的菩提樹,去大禮拜,結果被那些外道下毒藥,瀉肚子,幾乎喪命。但是他堅持,總算是勝過了。那就出了一些公案。他肚子瀉得很厲害的時候,就想到要死掉,把他的東西,一個嘎寤要送給印度一個出家人。那個印度出家人住在菩提道場的,他說我碰到很多,很多人快死了,把東西送給我,等到好了又要回去了。他說我不要不要。這是海公上師親身經曆的事情。畢竟叁寶加持,海公上師他勝過了這個瀉肚子的境界。後來有一次,他頂大禮的時候昏倒在地,看到一個很高大的印度的和尚,他跑過來說:“啊!你很精進,將來你道場裏邊一打鍾我就來。”就是“我來護法”,是羅漢化身。所以後來上師辦近慈寺的時候,非常興盛,就是有那些尊者護法。

  這是第二個,生在有四衆遊化的地方。

  乙叁 諸根不缺

  不愚鈍頑騃 盲聾喑啞等 不缺諸根支 解語能精勤

  “不愚鈍頑騃”。不是那些天生低能的人,“愚鈍”——頑固不化,還有傻瓜之類的、低能的那些人。

  “盲聾喑啞”,就是說五根不全。最近有封信,一個居士問,他說聾子能不能受叁皈依?叁皈依要親自聽到,傳法師父的話要聽清楚,意思要知道。他耳朵聾的,不能聽的怎麼辦?他鑽個空子,這樣的人如果要學佛,他就方便——聾啞人打手勢,你也打手勢跟他說。當然真正的條件是不夠。

  “不缺諸根支”,根支不缺,殘疾的也不行。

  “解語能精勤”,能夠解語,解語就是人家說話,能夠分得清是非,好的話壞的話聽得清楚。有的人就是糊塗,人家說了很多壞話,不好,不正的話,因爲他們感情要好,聽得津津有味;人家在勸他,以正規的佛教道理跟他說,他聽不進去。這個是不解語。解語就是人家說的話分辨正確的,錯誤的能夠知道。也就是聞法,你聞法的時候,善惡都不知道,你聞什麼法?有的聽到“一貫道”之類的相信得很,聽到佛教的,這個我沒有緣的,聽不進去。

  前兩天,這裏來一個蘇州居士,他的母親是一貫道。孩子倒是佛教徒,跑上來求法、問法。他的母親不但是不上來,連大師殿拜也不拜。她說這是藏地的,我不拜的。這個一貫道,這就是不解善惡語了。我說你好好勸她,她是你母親,他說勸不進,她聽不進去,不解善惡語。這樣子人很危險,邪知邪見。如果這輩子過完了之後,生前改不了,下輩子的苦報是不可說。

  目犍連給人打死的公案也是——目犍連跟舍利弗到地獄去遊化,碰到一個外道,他就跟他說他以前是印度的外道,收了很多弟子,他自己是邪見,搞錯,在地獄受苦,希望他們兩個聖者到人間去的時候,把他的弟子勸回來,說他的師父是搞錯,受苦去了。結果,目犍連倒是好心,跑得來跟那些外道說,你們師父在地獄受苦,他叫你們趕快改個道,好好修佛法。結果他們的一個外道氣得不得,你汙蔑我們的師父,還要說什麼他的師父在地獄受苦,拿起棍子就打,把目犍連打死,就是這個公案。這些人就沒有辦法了。信邪的人你要把他勸過來困難的,哪怕你真的事情、地獄的事情告訴他,他不相信的。

  不但要解善惡語,聽了善法之後馬上精進的修學,這才有諸根不缺這一條。

  乙四 無諸業障

  害父母羅漢 破僧出佛血 不已作當作 現生障登聖

  這是第四條,沒有五無間罪。哪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這五條“不已作”,過去沒有作過,現在也不會作,這樣的人可以修行。

  如果你過去殺父,犯五無間罪的,這一輩子你是沒有希望的,“障登聖”,就是說不能見道的,再修也是見不了道的,不能成聖者的。所以央掘摩羅他要殺母親的時候,佛就趕快度他,再不度的話,母親殺了之後,這一輩子他成阿羅漢就成問題,所以馬上就去把他度了。母親沒有殺掉,總算他還是過去的善根,把那些以前的罪業都忏掉,成阿羅漢。那麼有五無間罪就不行了。“現生障登聖”,有了五無間罪的人,或者是心裏要想犯五無間罪的人,這些人,這輩子修行是不會成就的。

  乙五 正信不邪

  淨心信佛說 法及毗奈耶 邪見背因果 惡法不生信

  這種就是有善根的,他心清淨,凡是佛說的能夠清淨的心去接受下來,“法及毗奈耶”就是法跟戒律。這些佛說的法,佛說的律,他都能夠清淨的心去接受、信奉,而對那些邪見、背因果的話、那些惡的法聽不進去。這是過去的善根。

  現在的人,就是邪見、背因果的聽起來津津有味。佛說的東西,要他持戒,要不吃葷等等,呀!這個做得很難,不相信,相信了之後,自己受了捆縛,那還是信邪的好。邪的,將來也能升天,也能享受,而現在也不要受那麼多的苦。那樂得去信邪的。這些人就沒有善根。

  善根也不是憑空而來的,過去培下來的。過去沒有善因的話,見了那些事情,善的事情做…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