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便就是依次第,没有次第就不方便了。你要达到一个目的决定要依次第达到。小孩子你要他成一个大学问家,你必定要他从幼儿班学起,学到大学、研究生,最后考博士等等,他才是成一个学问家。你说小孩子养下来才五六岁,你把他送到研究院去,他根本就莫名其妙,打死他也不会成一个博士。这个没有次第嘛,不但没有成就,还害人。所以说一定要有次第,方便就是次第,离开次第没有方便。
你这样子修的时候不舍悲,不要把悲心舍掉,自己拼命用功,不管人家。丛林里很多人,他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功倒是蛮用功的,但是丛林的事情叫他去干也不干的,这个就是没有悲心了。我们学法的目的是护持正法,丛林是道场,就是住持正法的地方。你对现下的这个住持正法的地方不管,你什么“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不是骗人嘛?
“修禅清净意”,“修禅”可以使我们的心意达到最高的清净的高度。因为你要断习气,烦恼是粗的,习气是最细的,没有深的定是断不掉了的。就是说真正修禅的好处就是能够不断地断烦恼习气。断了之后,我们的心就达到最高的清净了。这是修禅的,又要有悲心,又要有智慧,这样才达到最高的禅定的境界。
这是发心的资粮。那就是说不管是修禅也好,修加行也好,哪怕你学法也好,都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是哪一个发心。智者大师的九个不正的发心,回去慢慢看,到底有没有挨的到哪一边去?那么正的发心我们是不是够那个格,这个都值得考虑的。
我看初发心,你说完全的没有不正的心,完全是符合最正的那个发心的,恐怕不会很多。都是在修行当中慢慢磨炼、慢慢地拨正,使自己邪的不断去掉,正的不断培养,这样子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发心。不是说一天两天,书上一看就会达到这个效果的,这就是要下功夫的。所以我们这本书不是看的,是要修的。就是如何达到发心正,并不是说你看懂,我知道,这个是正,那个不正,这个解决不了问题。你知道这个正、不正,但是你做的还是不正,那有什么用?倒看人很会看,哎呀,你这个修禅你是为修罗心,你这个修禅是畜生心。尽是批评人家,不知道自己却已经是一无是处了。
日常法师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候,一开头就讲这个问题,不要把东西拿来看人家,发心是对照自己的。自己到底是发的什么心,哪个不正的慢慢地把它纠正过来,有一些正的赶快鼓励,多多地发扬,把它发挥得更完全,这是我们要做的。这功夫靠自己去下,人家不能加诸于人的。就是“心心相印”,并不是把我的心摆到你的心里去,你就成了佛,那是要自己根据佛的心,去慢慢的把自己的心净化,净化到跟佛差不多,最后是一模一样,这才是修行。那么“发心资粮”就是这样子了。
三 内外圆满资粮
“内外圆满资粮”《菩提道次第》讲得很多,我们也不必很广讲。但是也念过去,因为这也是一个修行的方式,不是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内五圆满、外五圆满,知道完了?……要经常地修,知道来之不易,那你才珍惜这一辈子的人身,才肯精进地去修行。你不去思惟修,听过了算数,那么“圆满”还是“圆满”,结果你圆满反而不圆满了。为什么?你不珍惜那个圆满,不圆满的事情就会去做,那么就反而糟蹋自己的这个资粮。所以“内外圆满资粮”在修定当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资粮,不能不说。
甲一 内五种圆满
乙一 善得人身
善得人身难 丈夫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 非诸黄门等
“善得人身”,得到圆满的人身,不是黄门等等的那些。
“丈夫根成就”,“丈夫”是什么?非是男的叫丈夫,女中也有丈夫,就是有能力的、堪能修行的人叫丈夫。那么他的根成就。
“或得女人身”,得了女人也可以修的,并不是说女人就不能修,女人要发了心,发了修行的坚定出离心的,那就是女中丈夫。
根支不具的,是黄门这一类了。不是这一类那就是可以修行的人;如果说入了黄门这一类,那就是不能修行了。
这里又很感叹泰国是个佛教国,但是却产生一种全世界没有的“人妖”的怪现象。这是黄门之类的,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自己的圆满人身他不知道修行。你不知道嘛?泰国里每一个人几乎都赶着出家的,该是知道修行的。但是偏偏“人妖”又出在泰国,其他的国家都没有,这是个怪现象。就是说有佛么必有魔,在佛教最盛的里边,最不好的现象也会出在这个里头。
乙二 生处中国
生圣处中国 四众贤善域 不堕篾戾车 边方邪见地
生在“圣处”,有圣人居的地方。“中国”就是中心的地方,不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凡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就是“中国”。
“四众贤善域”,这个地方四众弟子都有。有“圣”有“贤”的那些地方,就是佛弟子能够修行教化的地方。
“不堕篾戾车,边方邪见地。”不在边地下贱的地方。“篾戾车”就是边地下贱。“边方邪见地”也是这个意思,不是中国。“边方”就不是中国,就是没有四众弟子的地方,或者四众不全的地方。“邪见地”更糟糕,就是邪教通行的地方。有些地方是信邪教的,佛弟子去,不但是教化不了他,他还要害你的。
以前海公上师藏地学法打印度回来。他去朝拜菩提道场的菩提树,去大礼拜,结果被那些外道下毒药,泻肚子,几乎丧命。但是他坚持,总算是胜过了。那就出了一些公案。他肚子泻得很厉害的时候,就想到要死掉,把他的东西,一个嘎寤要送给印度一个出家人。那个印度出家人住在菩提道场的,他说我碰到很多,很多人快死了,把东西送给我,等到好了又要回去了。他说我不要不要。这是海公上师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三宝加持,海公上师他胜过了这个泻肚子的境界。后来有一次,他顶大礼的时候昏倒在地,看到一个很高大的印度的和尚,他跑过来说:“啊!你很精进,将来你道场里边一打钟我就来。”就是“我来护法”,是罗汉化身。所以后来上师办近慈寺的时候,非常兴盛,就是有那些尊者护法。
这是第二个,生在有四众游化的地方。
乙三 诸根不缺
不愚钝顽騃 盲聋喑哑等 不缺诸根支 解语能精勤
“不愚钝顽騃”。不是那些天生低能的人,“愚钝”——顽固不化,还有傻瓜之类的、低能的那些人。
“盲聋喑哑”,就是说五根不全。最近有封信,一个居士问,他说聋子能不能受三皈依?三皈依要亲自听到,传法师父的话要听清楚,意思要知道。他耳朵聋的,不能听的怎么办?他钻个空子,这样的人如果要学佛,他就方便——聋哑人打手势,你也打手势跟他说。当然真正的条件是不够。
“不缺诸根支”,根支不缺,残疾的也不行。
“解语能精勤”,能够解语,解语就是人家说话,能够分得清是非,好的话坏的话听得清楚。有的人就是糊涂,人家说了很多坏话,不好,不正的话,因为他们感情要好,听得津津有味;人家在劝他,以正规的佛教道理跟他说,他听不进去。这个是不解语。解语就是人家说的话分辨正确的,错误的能够知道。也就是闻法,你闻法的时候,善恶都不知道,你闻什么法?有的听到“一贯道”之类的相信得很,听到佛教的,这个我没有缘的,听不进去。
前两天,这里来一个苏州居士,他的母亲是一贯道。孩子倒是佛教徒,跑上来求法、问法。他的母亲不但是不上来,连大师殿拜也不拜。她说这是藏地的,我不拜的。这个一贯道,这就是不解善恶语了。我说你好好劝她,她是你母亲,他说劝不进,她听不进去,不解善恶语。这样子人很危险,邪知邪见。如果这辈子过完了之后,生前改不了,下辈子的苦报是不可说。
目犍连给人打死的公案也是——目犍连跟舍利弗到地狱去游化,碰到一个外道,他就跟他说他以前是印度的外道,收了很多弟子,他自己是邪见,搞错,在地狱受苦,希望他们两个圣者到人间去的时候,把他的弟子劝回来,说他的师父是搞错,受苦去了。结果,目犍连倒是好心,跑得来跟那些外道说,你们师父在地狱受苦,他叫你们赶快改个道,好好修佛法。结果他们的一个外道气得不得,你污蔑我们的师父,还要说什么他的师父在地狱受苦,拿起棍子就打,把目犍连打死,就是这个公案。这些人就没有办法了。信邪的人你要把他劝过来困难的,哪怕你真的事情、地狱的事情告诉他,他不相信的。
不但要解善恶语,听了善法之后马上精进的修学,这才有诸根不缺这一条。
乙四 无诸业障
害父母罗汉 破僧出佛血 不已作当作 现生障登圣
这是第四条,没有五无间罪。哪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出佛身血。这五条“不已作”,过去没有作过,现在也不会作,这样的人可以修行。
如果你过去杀父,犯五无间罪的,这一辈子你是没有希望的,“障登圣”,就是说不能见道的,再修也是见不了道的,不能成圣者的。所以央掘摩罗他要杀母亲的时候,佛就赶快度他,再不度的话,母亲杀了之后,这一辈子他成阿罗汉就成问题,所以马上就去把他度了。母亲没有杀掉,总算他还是过去的善根,把那些以前的罪业都忏掉,成阿罗汉。那么有五无间罪就不行了。“现生障登圣”,有了五无间罪的人,或者是心里要想犯五无间罪的人,这些人,这辈子修行是不会成就的。
乙五 正信不邪
净心信佛说 法及毗奈耶 邪见背因果 恶法不生信
这种就是有善根的,他心清净,凡是佛说的能够清净的心去接受下来,“法及毗奈耶”就是法跟戒律。这些佛说的法,佛说的律,他都能够清净的心去接受、信奉,而对那些邪见、背因果的话、那些恶的法听不进去。这是过去的善根。
现在的人,就是邪见、背因果的听起来津津有味。佛说的东西,要他持戒,要不吃荤等等,呀!这个做得很难,不相信,相信了之后,自己受了捆缚,那还是信邪的好。邪的,将来也能升天,也能享受,而现在也不要受那么多的苦。那乐得去信邪的。这些人就没有善根。
善根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过去培下来的。过去没有善因的话,见了那些事情,善的事情做…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