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道資糧頌講記▪P35

  ..續本文上一頁的。那麼前面的因緣都做到之後,正念修成功,那你對了那個塵境,對五欲境,就可以起防止的製伏的作用,對這個可愛的色不會生起貪著,對不可愛的色也不生起這個瞋恚心,非理分別可以把它滅除。不起非理分別,煩惱就不起,就是非理的分別,才給煩惱開了綠燈,他就起來。那這個開了紅燈,不給你起來,這一句話就解決了。“前念增上力,能防護此心。”這個正念的力量可以把這個瞋恚心,染著貪著心了防護。這個心不生起,當然煩惱就平息下去了。

  “令心住正理”,安住在佛的如如的真理裏邊。那麼眼睛如此,耳鼻舌身也同樣不失念。以正念來控製它不失念。

  這是根律儀,比戒律儀要進一步。戒律儀,看到可愛的色你感到可愛,但是有戒防止你不做壞事,這個雖然可愛但是我不能做,我不去做。根律儀就是不起可愛的心,那是進一層,那個也不起瞋恚的心。那麼眼睛看到色如此,耳朵聽到聲,鼻子聞到香,舌頭嘗到味,身碰到觸,都不失正念,這個也都如此。那我們就不受譏嫌。

  佛經裏邊的公案都是有對我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就是說一個國王了在山上去娛樂,他跟宮娥彩女裸體跳舞,奏音樂,女人身上塗了很多香,正在高興的時候。這個山上有外道仙人經常往來的。他們一群的外道仙人,五通的仙人,他們飛過這個山,聽到下邊乒乒乓乓,鬧熱得很,有的仙人看到女人的色,一看到動念頭,那就是修的有漏法,煩惱是不斷根的,他正念生不起的時候,這個煩惱一來,他的定力就失了。有的聽到聲音,迷聲音的人也要失定力。有的人說聽聽音樂總沒什麼問題吧,我又不用黃色的音樂,我聽聽這個什麼小音樂、輕音樂。也不好吧!你耽著了聲之後也要失定的,失了定之後通就沒有了。有的人聞了味道,香味道,有的人……反正是色聲香味觸嘛,你一去執著,一生起貪染心,那你定就失掉,定沒有,通也沒有,呀,就都掉下來,像一群鴨子一樣,都劈劈啪啪地掉下來。掉下來之後好,這個國王看了大發脾氣,你在偷享我的享受,結果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都處理掉了。

  這些就是說,色聲香味觸,要把它護持的話,要修正念。正念如何修起?就根據前面一套,要修戒律儀一層一層地護到根律儀。

  前面五根好防止,意根最難防了。

  乙二 第六識

  意法互爲緣 生分別意識 刹那及隨念 計度廣推尋

  于可愛色法 將生染著心 不可愛色法 將生憎恚心

  亦依前念力 能防護非心 停息諸煩惱 舍心正意住

  “意法互爲緣”,“意”就是意根,“法”,法處。意處、法處,也是根境相對爲緣的時候,“生分別意識”。這個分別意識,“刹那及隨念”,有刹那意識、隨念意識。刹那意識就是自性分別。自性分別有的時候是現量的,跟五境、五識同時生起的五俱意識,還是沒有遍計的成份。隨念是跟第六意識相應的念心所,是念過去的事情。

  “計度廣推尋”,推度現在未來的事情,那是跟第六意識相應的慧心所。那麼這些隨念意識,分別,跟計度分別,廣推尋的計度分別來之後,“于可愛色法”,于可愛的色,法是意所對的境,這個境是屬于色一類的,那麼要生染著心,這是遍計執的隨念計度就生染著心了;不可愛的色法,生憎恚心。

  “亦依前念力”,也是要靠前面的正念的力量,“能防護非心”,能夠防止它,不要産生非法的心。“停息諸煩惱”,把煩惱停下來。“舍心正意住”,心住在舍,既不貪又不憎,住于舍,“正意住”,把意能夠端正地安住,不要流落五欲境。那麼這些是很高的境界,說起來還沒有到定,根本還沒有入定,是定前的要求。

  那麼我們說我們要入定,腿子一盤,你這些功夫有沒有?這些功夫沒有你怎麼入定?就是你入了定,假使你得定,定裏來了一個色境,可愛的色境,你就會著魔。或者可怕的凶惡的境,你也會著魔,恐懼、害怕死了。所以說對這個五塵的境,還沒有正念能夠止住的時候,你來不及要得定的話,是自己害自己。一個是妄想,得不到,即使說你得到,那就是說加持,鬼神加持你得到了之後,你還是冒極大的險,隨時有著魔的危險,這個不是奇怪的。

  以前一個比丘,得第四禅,很高的禅定。但是他出定的時候,看到一個魔女,他就追出去。結果這個魔女跑到一個死馬的屍體裏面,鑽進去,他就淫死馬。這個人迷掉著魔,對死馬都做淫欲的事情,結果是犯罪,趕快忏悔,就是這樣子。這個就是沒有正念的話,得了定還是危險的!

  甲五 解防護意

  雲何能防護 謂對色塵境 聲香味觸法 不取其行相

  及諸隨好等 不依彼諸相 心起惡尋思 令正念流漏

  “雲何能防護”,那麼你說防護正念,如何防護呢?跟你打開地講一下,因爲這是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們下手功夫必須要理解,如何用功的方法。

  “雲何能防護”呢?“謂對色塵境,聲香味觸法”,對五欲六塵的境。“不取其行相”,不要去看,行相就是外相。“及諸隨好等”,每一相裏邊有一些特征,好的特征。如果我們比喻的話,叁十二相就是行相,八十種好就是隨好。我們凡夫看到東西總就會取行相,取隨好。假使說看到一個人,就看他的行相長得高,長得苗條,長得什麼臉,臉色是白的,嘴唇紅的,眼睛藍的、青的等等,再看隨好,眼睛裏邊有什麼什麼的,嘴唇麼有這麼多隨好等等去觀那些。一觀那些就壞,就跟到煩惱跑了。所以說你看到色聲香味觸對境的時候,既不取其行相——行相是粗大的,隨好是細的。粗大的行相,粗現的行相不去取它,不執著,隨好,細的那些行,那些好的地方也不要去執著,不要去取著。

  “不依彼諸相,心起惡尋思”,不要依這些行相,起不好的尋思。不好的尋思就是貪著,貪心。“令正念流漏”,一起惡尋思的話,心就流了這個五欲境去,那麼就“正念流漏”,就是要起煩惱。我們說有漏有漏,就是這個漏,心防止不住,流了五欲的境界去,煩惱就起來了。

  甲六 急治流漏

  由忘失正念 或煩惱熾盛 雖不起于相 不起諸隨好

  仍起惡尋思 使正意流漏 急修戒律儀 縛殺諸苦怖

  那麼要對治,“由忘失正念”,正念是要提起,時時提起,萬一你正念忘記掉了,忘失正念的時候該怎麼辦?“急治流漏”,就是說萬一忘記了正念,心隨著流了五欲境去了。那就是等于說要搶救,就是醫院裏的搶救,要搶救的辦法如何?“或煩惱熾盛”,或者說煩惱太盛,你正念壓不住,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就是要“雖不起于相,不起諸隨好,仍起惡尋思”,就是煩惱太厲害,雖然你心沒有去想那些好的行相,也沒有去想這個好的隨好,但是煩惱還是厲害,這就是等流果。過去的煩惱你不去壓製它,見到境就犯,那麼它的力量很強,一出來的時候勢不可止。那你雖然沒有取,你要想修正念,不取它的行相,不取它的隨好。但是煩惱卻是自然生起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使正意流漏,急修戒律儀”。“急修戒律儀”,誦戒本。“縛殺諸苦怖”,就是說要起這些可怕的後果,我們說看到護法菩薩,他拿了一些叉、槍、鈎刀等等,就是要對治破戒的人的,你如果犯了戒之後,他要這些武器對付你的,捆起來,殺掉。我們說大威德的一個钺刀,這個钺刀一邊是一個鈎子,一邊一把刀,他就把你心鈎出來把你砍掉。那就說你一犯戒的話這些武器就對付你的,並不是說大威德,降魔,大威德拿刀,拿個刀去降魔了。什麼魔?降你自己煩惱魔,降你自己的這個我執大魔。

  如果在修密法,他們以爲是好玩的,這個看到好象很感興趣。其實你在邊修密法的時候,這些鈎刀什麼東西,都是對付你自己煩惱的。你煩惱起來之後,馬上要給你、當時就給你顔色看的,所以說你要起恐怖心。“急修戒律儀”,就是趕快誦戒本,誦戒本一方面壓製魔、壓製煩惱。那麼“縛殺諸苦怖”, 這個要殺的可怕的樣子,我們就看到大威德身上挂的一串的骷髅,都是新砍下來的頭,都是犯戒的頭。護法菩薩到處都有哎,那你要犯戒的話,給你一刀砍下來,把你頭就挂在這個,做這個項蔓!以前央掘摩羅,殺一千個人挂的,他把手指挂起來,串一個項蔓,項鏈,現在他是新砍的頭,滴血頭給你砍下來挂在頭上。再給你看看,你敢犯戒嗎,犯戒了照樣給你這樣搞。這就是搶救,實在你製不住的時候,以這些方法來給你壓過去,壓下去。

  甲七 策根

  複于眼所識 應警策眼根 不令入雜染 意等亦如是

  “複于眼所識,應警策眼根。”另外一個就是警策眼根。眼睛所看的東西,你看到之後馬上提高警惕,“不令入雜染”,不要流到煩惱裏邊去,雜染就是煩惱了。“意等亦如是”,意根要警策,耳鼻舌身,都要警策。乃至意,同樣,就說你要觀境的時候,寶劍舉在那裏,不要起染著心,起雜染。雜染就包括貪、瞋這些在裏頭。

  甲八 結成

  再于諸境界 深見其過失 涅槃諸功德 刻刻應念知

  “再于諸境界,深見其過失”,于境界再再地觀它的過失。你看了好的境界,你認爲很好,但是看了之後,就有很多的後患等你,給你受。當下也並不是好,是自己的遍計所執,你認爲好,實際上並不好。

  “涅槃諸功德”,一方面觀這個五欲境界的過失;一方面對法就觀涅槃的功德。“刻刻應念知”,時時刻刻要知道。這是修正念噢,正念就是念這些東西了。我們說真正修行的人,涅槃的功德是要觀的,但是很多人對涅槃的功德很淡。涅槃,什麼都沒有,灰身滅智,什麼功德,好象是對人沒啥關系。那麼世間上的人,去跟他講涅槃更談不上了。呀!涅槃,趁我們現在身體好要盡量享受。好一點的人就是說我們身體正是好,趕快做點好事,差一點的人說我們趁現在正是身體好,年輕,趕快享受,不享受的話將來就沒有了。涅槃,這個六根都不起作用了什麼,這是外道話。六根,我們說壞的作用不起,好的作用是大大地起來,所以說我們對涅槃的功德,不要把涅槃看成死。因爲我們用的字眼裏邊,湊合的字眼用得太高,把人家死掉了——圓寂、涅槃。實際上圓寂、…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