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那么前面的因缘都做到之后,正念修成功,那你对了那个尘境,对五欲境,就可以起防止的制伏的作用,对这个可爱的色不会生起贪着,对不可爱的色也不生起这个瞋恚心,非理分别可以把它灭除。不起非理分别,烦恼就不起,就是非理的分别,才给烦恼开了绿灯,他就起来。那这个开了红灯,不给你起来,这一句话就解决了。“前念增上力,能防护此心。”这个正念的力量可以把这个瞋恚心,染着贪着心了防护。这个心不生起,当然烦恼就平息下去了。
“令心住正理”,安住在佛的如如的真理里边。那么眼睛如此,耳鼻舌身也同样不失念。以正念来控制它不失念。
这是根律仪,比戒律仪要进一步。戒律仪,看到可爱的色你感到可爱,但是有戒防止你不做坏事,这个虽然可爱但是我不能做,我不去做。根律仪就是不起可爱的心,那是进一层,那个也不起瞋恚的心。那么眼睛看到色如此,耳朵听到声,鼻子闻到香,舌头尝到味,身碰到触,都不失正念,这个也都如此。那我们就不受讥嫌。
佛经里边的公案都是有对我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就是说一个国王了在山上去娱乐,他跟宫娥彩女裸体跳舞,奏音乐,女人身上涂了很多香,正在高兴的时候。这个山上有外道仙人经常往来的。他们一群的外道仙人,五通的仙人,他们飞过这个山,听到下边乒乒乓乓,闹热得很,有的仙人看到女人的色,一看到动念头,那就是修的有漏法,烦恼是不断根的,他正念生不起的时候,这个烦恼一来,他的定力就失了。有的听到声音,迷声音的人也要失定力。有的人说听听音乐总没什么问题吧,我又不用黄色的音乐,我听听这个什么小音乐、轻音乐。也不好吧!你耽着了声之后也要失定的,失了定之后通就没有了。有的人闻了味道,香味道,有的人……反正是色声香味触嘛,你一去执着,一生起贪染心,那你定就失掉,定没有,通也没有,呀,就都掉下来,像一群鸭子一样,都劈劈啪啪地掉下来。掉下来之后好,这个国王看了大发脾气,你在偷享我的享受,结果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都处理掉了。
这些就是说,色声香味触,要把它护持的话,要修正念。正念如何修起?就根据前面一套,要修戒律仪一层一层地护到根律仪。
前面五根好防止,意根最难防了。
乙二 第六识
意法互为缘 生分别意识 刹那及随念 计度广推寻
于可爱色法 将生染着心 不可爱色法 将生憎恚心
亦依前念力 能防护非心 停息诸烦恼 舍心正意住
“意法互为缘”,“意”就是意根,“法”,法处。意处、法处,也是根境相对为缘的时候,“生分别意识”。这个分别意识,“刹那及随念”,有刹那意识、随念意识。刹那意识就是自性分别。自性分别有的时候是现量的,跟五境、五识同时生起的五俱意识,还是没有遍计的成份。随念是跟第六意识相应的念心所,是念过去的事情。
“计度广推寻”,推度现在未来的事情,那是跟第六意识相应的慧心所。那么这些随念意识,分别,跟计度分别,广推寻的计度分别来之后,“于可爱色法”,于可爱的色,法是意所对的境,这个境是属于色一类的,那么要生染着心,这是遍计执的随念计度就生染着心了;不可爱的色法,生憎恚心。
“亦依前念力”,也是要靠前面的正念的力量,“能防护非心”,能够防止它,不要产生非法的心。“停息诸烦恼”,把烦恼停下来。“舍心正意住”,心住在舍,既不贪又不憎,住于舍,“正意住”,把意能够端正地安住,不要流落五欲境。那么这些是很高的境界,说起来还没有到定,根本还没有入定,是定前的要求。
那么我们说我们要入定,腿子一盘,你这些功夫有没有?这些功夫没有你怎么入定?就是你入了定,假使你得定,定里来了一个色境,可爱的色境,你就会着魔。或者可怕的凶恶的境,你也会着魔,恐惧、害怕死了。所以说对这个五尘的境,还没有正念能够止住的时候,你来不及要得定的话,是自己害自己。一个是妄想,得不到,即使说你得到,那就是说加持,鬼神加持你得到了之后,你还是冒极大的险,随时有着魔的危险,这个不是奇怪的。
以前一个比丘,得第四禅,很高的禅定。但是他出定的时候,看到一个魔女,他就追出去。结果这个魔女跑到一个死马的尸体里面,钻进去,他就淫死马。这个人迷掉着魔,对死马都做淫欲的事情,结果是犯罪,赶快忏悔,就是这样子。这个就是没有正念的话,得了定还是危险的!
甲五 解防护意
云何能防护 谓对色尘境 声香味触法 不取其行相
及诸随好等 不依彼诸相 心起恶寻思 令正念流漏
“云何能防护”,那么你说防护正念,如何防护呢?跟你打开地讲一下,因为这是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下手功夫必须要理解,如何用功的方法。
“云何能防护”呢?“谓对色尘境,声香味触法”,对五欲六尘的境。“不取其行相”,不要去看,行相就是外相。“及诸随好等”,每一相里边有一些特征,好的特征。如果我们比喻的话,三十二相就是行相,八十种好就是随好。我们凡夫看到东西总就会取行相,取随好。假使说看到一个人,就看他的行相长得高,长得苗条,长得什么脸,脸色是白的,嘴唇红的,眼睛蓝的、青的等等,再看随好,眼睛里边有什么什么的,嘴唇么有这么多随好等等去观那些。一观那些就坏,就跟到烦恼跑了。所以说你看到色声香味触对境的时候,既不取其行相——行相是粗大的,随好是细的。粗大的行相,粗现的行相不去取它,不执着,随好,细的那些行,那些好的地方也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取着。
“不依彼诸相,心起恶寻思”,不要依这些行相,起不好的寻思。不好的寻思就是贪着,贪心。“令正念流漏”,一起恶寻思的话,心就流了这个五欲境去,那么就“正念流漏”,就是要起烦恼。我们说有漏有漏,就是这个漏,心防止不住,流了五欲的境界去,烦恼就起来了。
甲六 急治流漏
由忘失正念 或烦恼炽盛 虽不起于相 不起诸随好
仍起恶寻思 使正意流漏 急修戒律仪 缚杀诸苦怖
那么要对治,“由忘失正念”,正念是要提起,时时提起,万一你正念忘记掉了,忘失正念的时候该怎么办?“急治流漏”,就是说万一忘记了正念,心随着流了五欲境去了。那就是等于说要抢救,就是医院里的抢救,要抢救的办法如何?“或烦恼炽盛”,或者说烦恼太盛,你正念压不住,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就是要“虽不起于相,不起诸随好,仍起恶寻思”,就是烦恼太厉害,虽然你心没有去想那些好的行相,也没有去想这个好的随好,但是烦恼还是厉害,这就是等流果。过去的烦恼你不去压制它,见到境就犯,那么它的力量很强,一出来的时候势不可止。那你虽然没有取,你要想修正念,不取它的行相,不取它的随好。但是烦恼却是自然生起来,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使正意流漏,急修戒律仪”。“急修戒律仪”,诵戒本。“缚杀诸苦怖”,就是说要起这些可怕的后果,我们说看到护法菩萨,他拿了一些叉、枪、钩刀等等,就是要对治破戒的人的,你如果犯了戒之后,他要这些武器对付你的,捆起来,杀掉。我们说大威德的一个钺刀,这个钺刀一边是一个钩子,一边一把刀,他就把你心钩出来把你砍掉。那就说你一犯戒的话这些武器就对付你的,并不是说大威德,降魔,大威德拿刀,拿个刀去降魔了。什么魔?降你自己烦恼魔,降你自己的这个我执大魔。
如果在修密法,他们以为是好玩的,这个看到好象很感兴趣。其实你在边修密法的时候,这些钩刀什么东西,都是对付你自己烦恼的。你烦恼起来之后,马上要给你、当时就给你颜色看的,所以说你要起恐怖心。“急修戒律仪”,就是赶快诵戒本,诵戒本一方面压制魔、压制烦恼。那么“缚杀诸苦怖”, 这个要杀的可怕的样子,我们就看到大威德身上挂的一串的骷髅,都是新砍下来的头,都是犯戒的头。护法菩萨到处都有哎,那你要犯戒的话,给你一刀砍下来,把你头就挂在这个,做这个项蔓!以前央掘摩罗,杀一千个人挂的,他把手指挂起来,串一个项蔓,项链,现在他是新砍的头,滴血头给你砍下来挂在头上。再给你看看,你敢犯戒吗,犯戒了照样给你这样搞。这就是抢救,实在你制不住的时候,以这些方法来给你压过去,压下去。
甲七 策根
复于眼所识 应警策眼根 不令入杂染 意等亦如是
“复于眼所识,应警策眼根。”另外一个就是警策眼根。眼睛所看的东西,你看到之后马上提高警惕,“不令入杂染”,不要流到烦恼里边去,杂染就是烦恼了。“意等亦如是”,意根要警策,耳鼻舌身,都要警策。乃至意,同样,就说你要观境的时候,宝剑举在那里,不要起染着心,起杂染。杂染就包括贪、瞋这些在里头。
甲八 结成
再于诸境界 深见其过失 涅槃诸功德 刻刻应念知
“再于诸境界,深见其过失”,于境界再再地观它的过失。你看了好的境界,你认为很好,但是看了之后,就有很多的后患等你,给你受。当下也并不是好,是自己的遍计所执,你认为好,实际上并不好。
“涅槃诸功德”,一方面观这个五欲境界的过失;一方面对法就观涅槃的功德。“刻刻应念知”,时时刻刻要知道。这是修正念噢,正念就是念这些东西了。我们说真正修行的人,涅槃的功德是要观的,但是很多人对涅槃的功德很淡。涅槃,什么都没有,灰身灭智,什么功德,好象是对人没啥关系。那么世间上的人,去跟他讲涅槃更谈不上了。呀!涅槃,趁我们现在身体好要尽量享受。好一点的人就是说我们身体正是好,赶快做点好事,差一点的人说我们趁现在正是身体好,年轻,赶快享受,不享受的话将来就没有了。涅槃,这个六根都不起作用了什么,这是外道话。六根,我们说坏的作用不起,好的作用是大大地起来,所以说我们对涅槃的功德,不要把涅槃看成死。因为我们用的字眼里边,凑合的字眼用得太高,把人家死掉了——圆寂、涅槃。实际上圆寂、…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