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往生論對我的啓示很大。遇到往生論之前,我依藕益大師的“持戒念佛”法則進行實踐,感覺到身心安泰,對佛陀叁寶的感激無以言表。持戒念佛有個前提:持戒清淨,念佛相應。用此方法很容易得到寂滅安樂,因爲持戒是以無漏爲體,是無漏之守護,持戒過程中基本摒棄了自己的願望,自己的造作,而依平白心、無造作心念佛,就生起了樂。這個樂是難以言表的感激,我們稱爲無我喜悅,或無漏喜悅。很多人很煩惱,爲什麼呢?造作的心、業、緣不相應故,如果心中寂滅,還有什麼煩惱可言?在持戒念佛過程中,可以産生很大的自利安穩的抉擇,但因與外界不發生關系,過分之後,往往不具利生方便,更不具廣大。而學習往生一論後,徹底剖析了因果二法,即因地修法與果地修法,這時就對淨土法門,于其廣大性、方便性上,對二法生起了抉擇,心智就徹底松開了。此時再讀世尊初轉*經中所說“眼、識、智、悟、光皆苦”,了無挂礙!有人說他有證悟,有人說他有智慧,有人說他有見識,有人說他眼界很開闊,有人說他已證得光相善巧了,在這裏,只能說“皆苦” !就是說,雖然你有持戒念佛,自受用很好,若染守護執著,亦是苦!自利安樂亦不可得!在此徹底審觀了一切法之苦源,即執著之苦源,從而得到一個不共的安樂,即感覺到了廣大、方便,這種安樂的確是不可思議的。
因此,不管之前再有所悟,比如突然覺悟到大地山河,一切萬事萬物,自性光明,時刻坦露,這個地方是很大的喜悅,不可言表的喜悅。但讀了世尊的初轉*經,了解到一切皆苦後,這個喜悅也歸于平淡了。
這個階段,一說“平凡”兩字,就極爲安樂。這是學佛的一個過程,一旦在這個因緣中産生平凡的感知後,心智就不再迷失了,于八正道的次第中(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智),正念現前了,再沒有迷失的機會了。
這就是往生論給我的一個告慰。信順、平凡下來了,然後開始接觸南傳及藏傳很多法,但不是那種認爲以前學的法不行、不圓滿、沒達到什麼法則利益而學這些法,只是感到這是愛樂佛法,守護佛法的一個延續罷了,是很平凡的一個事情。再看別人的汙辱、诋毀、贊歎,或如實或不如實,知道皆是有情現緣所表,實在與自性不相幹,不管它怎麼表現,現緣所受用,也就是對方的受用,可取或不取。所以在此沈淪不可得,成就菩提不可得。不是故意說不可得,是不可得的信心建立了;也不是要造作一個不可得,是它自然生起來了。
依尊重與感恩心清淨守護傳承
淨土一論由天親菩薩所造。後人評判天親菩薩是十住位菩薩,爲什麼這一論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加持呢?爲什麼這一論能啓開一個法門的法系呢?爲什麼整個法系的教言都維系在這個地方呢?十住位菩薩,我們稱爲賢位菩薩,即斷伏二法中的伏煩惱者;聖位菩薩,是入地菩薩,即斷煩惱者。賢位菩薩只是伏住煩惱了,怎麼能暢明諸佛心智呢?關于淨土的論很多,爲什麼中國淨土法門中唯依這個論作爲根本教典呢?我們如果對此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就很難契入淨土一法。
在漢地,我們缺少對祖師的頂戴、對大菩薩們的悲心的頂戴。在尊重不夠的時候,我們就會用分別心來觀察這個論,結果丟失了清淨心,丟失法的依止,沒有尊重心,不負責任,只是暢快自己的心識,于是就産生了一個個無有傳承力的造作法則!這是我們漢傳佛教一大弊病。淨土法門在中國傳播的時候,一人一套,好象講的都很好:你要理一心、事一心,功夫要成片,你要達到什麼樣的叁昧,才能往生……如果沒有依從怎麼來證叁昧?
我聽過許多善知識講淨土法門,我感到我們要依世尊所說的經,依善知識所傳的論,再來審觀自己的心智生起的刹那與它們相應不相應?抉擇之後,再去講淨土、修淨土、運用淨土、交流淨土,這樣就有一個善緣,或說淨緣,否則大家就會相互侵害、相互擠壓,就會說這是正法、那是邪法。其實只要是念佛人,不管怎麼念,都不可思議,對于是不是淨緣?是不是善緣?是不是清淨的傳承因緣,這個地方參差不齊。如果我們依經依論來審視自己現前的心念與之是否契合了,然後再來修證佛法,修證淨土,就是傳承清淨,就有依有據了,而很難表述于某個人、某個派系、某個說法。曆代淨土祖師、善知識,對這個依據從來不混亂,雖然有的是證後的依據,有的是悟前的依據,有的是順教的依據,有的是自己在法則上抉擇的依據,但是都沒有離開經論二法。
經、論、祖師是傳承的眼,希望在這個眼目中,我們大家能夠看得清楚,通過學習實踐,使我們的心智真正調柔了、清淨了、簡單了,具足悲智了。煩惱薄少,是衡量法則相應不相應的標准,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煩惱逐漸薄少,慈悲心逐漸升起,身心就調柔了,這是必然的結果。我們說調柔,不是說強大起來,這樣就不貢高也不下劣,所謂平等也好,清淨也好,這樣的心智就會照耀世間。
清淨地守護傳承,這比任何都重要。如果我們有傳承,談論佛法的時候就是調柔的、清淨的、除對方疑惑的。若把這個傳承真正守護起來,即使是個愚者,生死也侵害不了我們了。否則,猶如善星比丘,隨釋迦佛學了22年,會講叁藏十二部,仍是身墮地獄,就是因爲丟失了自己的信願,沒有傳承感恩清淨的法則,成了佛法中的賊,偷了一大堆佛法,去創立自己的輪回王國,無法得到究竟解脫!我們現前學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個地方!若從初發心不注意,後面延續的業果就十分有問題了!
社會上在爲衣食、爲名利、爲攀比奔波,而我們有環境、機遇,遠離名利的侵害,遠離衣食的逼迫來學佛,真正來剖析自己的心理,解決自己的疑慮,成就無上菩提,實在是很難得的。今天,乘著大家清淨的願望,給大家做了一點供養與提示,希望我們在佛法中洗滌自己的心垢,消融自己的煩惱,生起慈悲,愛樂佛法、守護道場、廣利有情!
《慈師開示:開啓心靈如意寶藏(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