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道娑婆世界苦是我們貪、嗔、癡、慢、疑、邪見招感而來,我們就會念阿彌陀佛極樂來對治得住安養,一念決定,一念真實,展現于未來,無舍無退。進取善巧、增益法益,增長善根自他二利。具念力、擇法力,不爲世間困惑,不爲有情疑見、異解異見所困惑,使周邊的因緣得清淨增上。
淨土一法實在是至簡至明的,難信就是因爲在太簡單的道理上,大家難下手與起用它。我們都是信外凡夫,多疑而不自信,也不信佛,不信有情,不信這個社會而懷疑一切。佛不是讓我們迷信,佛讓我們信自己、信一切有情皆具圓滿智慧德相,無始以來清淨安樂而不增減,此處沒有絲毫的迷信和外推,讓我們信自身自心。然後佛來爲我們做證,如滴水投海,拿極樂國土來印契這種真實。此處我們若不能隨順認取,即爲信根不具,則阿彌陀佛的國土再殊勝莊嚴,阿彌陀佛功德再真實不可思議,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許諾,已經成佛十劫的真實許諾,不散壞的給予垂手接引——這一切的一切對我們都不起作用,如母憶子,子若逃逝,母憶何爲?如此是爲不定聚、外凡夫,未出火宅。我們飽嘗了世間的痛苦,學佛若不得佛法的安樂和清淨的相應,實在是慘不忍睹。佛有大智慧火炬,南無就是把我們的煩惱業障、善惡二業投入此光明火焰中,放出智慧的光芒。故一念與佛功德相應,即是受盡時,得生彼國得究竟清涼。
之一:做一個自利利他的淨土行人
2003年5月26日
第一日,慈法師父帶領大家讀誦《安樂集》前的提示片段:
。。。我們慶幸能夠聽聞淨土法門的教化,因爲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喜悅,能得到現下安住往生的利益,回心一念,識得自心不生不滅,使我們生出往生的感激。淨土一法,凡聖同攝,叁根普被。自力修持會有進退,而隨順佛力則與衆生慈悲增益,無動無搖。
往生兩種含義:往向往生和返向往生。往向就是寂滅安住,淨土是我們的本家本國,不應該産生能否往生的疑慮。返向是和盤托出,無遮無礙。作這種傳達時,就是返向的行持,就是返向的回施、教化和傳達,把淨土教化傳達給那些忐忑不安、沒有皈依的有情,使他們滴水回海、鹹得安樂。這種回施是無畏的回施,因爲回施的是彌陀的教化、彌陀的國土、彌陀的願望和彌陀不可思議的果德,沒有任何的畏懼,于返向出功德處沒有任何挂礙,把佛陀的教化無遮無蓋和盤托出。
把彌陀的功德願力在往返二種回向中真正運用出來,在入功德和出功德即自他二利上圓滿運用,就是真正的淨土行人,真正自在的行人,在此處真正踏實下來了,生活就會很安詳、喜悅和自在。淨土法門這種真實利益世間的功德,在世間的傳播是勢不可擋的,它不幹擾沖擊社會而利益世間,不動搖社會、不減損人生,具普及性和廣大性。而很多其它教化的盲點就是不具普利性、不能廣泛爲社會所接受。
徹悟禅師語:無機不收。此無機不收就是凡聖同修、凡聖同往。現在在我們漢地,一些善知識的講法中將此處掩沒了,而這卻是淨土法門傳承的根,即以果地覺爲因地心,普攝九界有情鹹得往生。這種教導是不能昧失的,因爲大家都是有份的,都在此光明之內、喜悅安樂之內,不能被排斥掉開除掉。不昧失此教導,在淨土教法中,明白教理可以,不明白教理也行,修聖法可以,不修聖法也行。這樣無礙通達的教化是震撼人心的,位赅上下、凡聖通往——是淨土曆代傳承的綱。在此處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是念佛,不是念菩薩、念聲聞、念聖賢。不要將此法說成是聖賢當機、善人當機,或者是惡人當機,這樣的說教和淨土法門清淨傳承是相違背的,會有意無意地遮蔽了一部分有情。能不昧失此教導,心中會充滿歡喜的...
之二:遵佛授記,遠離诤訟、恭敬一切。。。
5月27日
「善男子、善女人,聞說淨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爲豎,如拔出者,當知此人,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也。若複有人,聞開淨土法門,都不生信者,當知此人,始從叁惡道來,殃咎未盡,爲此無信向耳。我說此人,未可得解脫也。」
學習佛法要明如何用心,否則難得法益。佛爲法王,于法自在!佛了知衆生心性和業緣,佛爲大醫王,醫王能使我們的病苦得到真正的治療,我們學習佛法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思想和身體障礙,每個人有不同的業力,醫王能拔除衆生身心之苦,直至成佛,佛就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具足智慧慈悲的表現者,應化在世間。佛法可以真正增益救濟世間,得福慧安立。
有人說淨土法門是齋公齋婆念的,什麼道理都聽不明白的才念佛,我們高尚的人嘛,神奇一點的該修密法,直接一點的該參禅,偉大一點的該學教!我們應該知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淨土一法是一切諸佛菩薩之所歸,淨土是諸佛所成就莊嚴。
授記在佛教中是至關重要的,授記是決定說,是傳承,是眼目。有種種授記,比如什麼時候有什麼菩薩出世,如龍樹、月光菩薩出世應化世間的授記。又比如什麼時代什麼法當機,《大集經》雲:末世億億人修法罕一得道,唯淨土一法爲通途。大家讀玄奘法師譯《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直譯本)裏面有授記,“…又舍利子。于此雜染堪忍世界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說如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當知是人。甚爲希有。無量佛所曾種善根。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受用種種功德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日夜六時。親近供養無量壽佛。遊曆十方供養諸佛。于諸佛所聞法受記。…”授記是佛于大圓滿鏡智中照見的世間相,是不增減、如實相應的。佛通達、了曉十方叁世,清晰地看到我們的現在。“我實無有一法可得,所以燃燈佛爲我授記”,佛洞明古今、一切世間因緣。一佛一佛出世都有授記,此一佛出授記彼一佛,賢劫千佛,佛佛授記。
以佛的授記印自己的業緣,尊重一切有緣,印契這個授記的時候會感到清涼、安慰,有保障,與心作心是、即心即佛都相應了。遵循授記的人,就是心作心是,即心即佛,背離授記你就在佛法之外,不是佛法所攝的人。授記是世間悉檀的表述,不是預測或者安排好什麼,而是幻相如是、因緣如是。每一個授記都使我們回歸自性,使我們得到佛法的利益,授記不是預測。象有人說明年世界有大災難,這樣的推測會給大家帶來恐慌,以恐嚇逼人修學佛法,是下劣心。以恐嚇心讓人修持佛法,學佛的緣起已經不清晰不清淨了。佛告訴我們空、苦、無常,告訴我們生老病死等八苦,是如實說而不是製造個什麼東西恐嚇我們,讓我們以出離心修持佛法。
「佛滅度後:第一五百年,我諸弟子學慧得堅固。第二五百年,學定得堅固。第叁五百年,學多聞讀誦得堅固。第四五百年,造立塔寺修福忏悔得堅固。第五五百年,白法隱滯,多有诤訟,微有善法得堅固。」
爲何“白法隱滯”,因爲現在的人剛強難化、自以爲是。爲何“多有诤訟”,其本就是來自于“我”、“我所”,我法爲勝,稍有所得就以爲自己得道了。“我法堅固、我法尊貴”。——先看到這些鬥爭的本。要對治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恭敬一切,恭敬一切這些自然就消退了。惡有惡機,善有善機。惡人有惡緣,善人有善緣。就是惡你也要尊重他,知道他的實相一如,都具智慧德相,鹹得往生。
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舉心動念,順性起修,用不增減的心、尊重的心、平等的心、安樂的心、無所挂礙的心來面對的時候,就遠離了自我尊貴、剛強,遠離了鬥爭之本。是爲白法。白法不汙染世間而純淨世間、利益世間、安樂世間。所謂的惡法就是世間的爭鬥,包括拿佛法爭鬥,一樣是在互相傷害。龍樹菩薩《大智度論》雲:“一切諸外道出家心念,我法微妙第一清淨,如是人自歎所行法毀他人法,是故現世相打鬥爭,後世墮地獄受種種無量苦”,“自法愛染故,訾毀他人法,雖持戒行人,不脫地獄苦”。一付上帝的面孔欺壓、戰勝、教育別人,執自己所學的法,認爲我法尊貴,是爲外道心。
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舉心動念、每一個細節恭敬,順性起修,恭敬是順性的啓發。如此才能畢命修、無間修、無雜修。無得失心就無怨恨,如此看世間很美妙。我們這樣做世間就多一份清涼、少一份躁動。清涼的人多一個,世界就安全一分,天人就增盛。
有時候受法益了,感覺到安穩了,但業習一反撲,就又懷疑了,老想找還有個什麼,其實這個地方都是法性、真如、實相,反彈是實相,安穩也是。最後都會踏實下來,所謂身心調柔,恭敬一切、平和一切。雖有所悟,絕無悟者;雖有所知,絕無知者。這時候就可以用了,開始有手足了。不然還是個驕狂者,評判世間、審視世間,一個世間的指責者,這個是邪魔、那個是外道。不如老老實實平和念佛,這樣因果上真,法性上實。
之叁:河沙功德君記否
5月28日:
我們能夠學佛是因爲我們宿世的善根成熟,我們要如實地知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如涅槃經雲,佛告迦葉菩薩,若有衆生于半恒河沙等諸佛面前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在惡世中,聞大乘經典不生誹謗;在一恒河沙等諸佛前發菩提心,然後才能于惡世中,聞經不起誹謗,深生愛樂;在二恒河沙等諸佛面前發菩提心,然後乃能于惡世中,不謗是法,正解信樂,受持讀誦;在叁恒河沙等諸佛面前發菩提心,然後乃能于惡世中,不謗是法,書寫經卷。
發菩提心乃是以正知見來指導我們的修行和生活,以菩提心作爲我們出離生死業海的根本正因和依怙。否則,輪回無期。忘失、昧失菩提心修諸善法都是魔業,這個實在是非常需要相互交流與提示的地方。我們這些有情,都需要無上菩提心的串習,不斷地交流、串習,把握它、熟悉它、認識它、實踐它。不然,我們用輪回心、得失心來見佛的圓滿覺,來證到圓滿的菩提,那絕對是無意義的!也肯定得不到成就。這是一個通病。 …
《慈法法師講《安樂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