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佛人很用功地勤苦念佛,过分地舍离厌弃世间,又不在阿兰若处住,则容易与世间人产生冲突,心不寂静就会热闹奔放。南无阿弥陀佛,这种无次第法易给修学有次第优势的人带来烦恼,所以有人说这是给下劣的人讲的。自己有修有为,净土这类的法是那些没本事的人学的。其实是不明佛陀的果德所具的彻底的大善巧、大安乐。八地以上已舍弃一切有对法。

  “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是以佛圆满的功德为所依所爱所尊所随顺,非自功德,也非菩萨声闻缘觉功德,爱乐佛的功德是为引发我们无起无作的发心。所以净土法门不舍一切烦恼众生,只有利人份而没有把哪个人搞成妖魔鬼怪的份,是依法不依人的法则。大家同念佛、同往生、同安乐,同得清净平等法益而远离了人障。我们这个时代,人障是很难避开和逾越的,若有人发心不正,就会假借佛法假借某一善知识来膨胀自己的名声和得失,炫耀自己的师父是哪位大善知识、大成就者,若不能如法修持,则成为佛法中的骄慢者、堕落者。无正发心学佛,用佛法杀人比世间法还要快,好似养了一批装腔作势的舞刀大贼来掠夺世间。我们在此要认真审视自己,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念诸佛功德,非是念任何人。我们学佛人在一起,只是假借某一个因缘罢了,谁都不比谁高明和低劣。高明和低劣在此没有任何意义,低劣和高傲只是你自己心的受用,这样不是念佛人。真念佛人就该放下心中的高低、热闹、焦躁,清净平和地面对世间,心中的不安只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安和侵害。不然世间的事业世间的热闹还没消除,又增加了一个佛法带来的热闹。所谓佛法事业亦不过徒增烦恼罢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清净发心故。

  次第法中稍有尘染就很麻烦,佛在经中多处提到,说末世之人不断烦恼,多学多闻徒增知见,增上慢心炽盛,自赞谤他,毁灭佛法。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从自己心灵深处仔细审视观察,是否因学佛得心得清凉安住,烦恼业习日渐减少。

  “娑婆五道,齐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纯恶所归,名为恶趣;娑婆人天,杂业所向,亦名恶趣”。世间人贪图人天福报,现生是苦,未来流转生死亦是苦。我们学佛人若不求生净土,所有修学的渐次法都非是横断,就怕此生不了生死。有人认为学净土法门不修渐次无清晰界限故不得法益。有修密法的人说,我此生不成就,十六世内也必得成就,上师为我授记过了,学禅的人说此生不悟他生悟,来世童身出家再参。问题是你能把握住自己不迷吗?你能否择取来世之人生与修法呢?此生你能不迷吗?前生此生从何来你自己知道吗?在渐次修持中,进退的因缘很多,稍有相似的轻安相似的境界,则又违缘现前。故只有仗佛力能横断生死恶趣,这样说不是夸张净土法门,这种教化是诸佛亲宣,实在是缘佛力的根本善巧,此生不由他生度,此生必了生死,不留任何退路。舍弃一切娑婆世界六道的一切因缘,包括一切有染善法也不用修,因为人稍具善法有些优势就舍不得舍离这个世间。有人认为,要先做好人再学佛,话说的听上去很有道理,但非是真念佛人。做好人不沾染世间,回归到念佛出离可以。若说先做好人再来念佛,则很难出离三界,因易染着人间爱乐、人间福报而难思出离。舍五欲得轻安才能知道世间五欲之苦。在这个世间严持五戒的人会得安稳的福报和安乐的,会得到一切人天的恭敬,但却难生舍离世间的心。

  以无所得的心修学佛法

  我们往往在所谓的无生之生中有情计,有染著分、贪著爱憎分。为消融我们的情计,故为我们设立一个清净无生的国土,生者是我们众生尚存之一念,有生有灭之心罢了。若我们不存这个心,无此心业,深知生即无生,毫无疑虑,现身在娑婆即是极乐中人。这不是泛泛的道理,在无所得处清净修持,真明了通达此善巧的人就会破除此种执着。世间人若无有得失是不愿意的,以世间心,所有劳作都要有收获。

  从悟入佛法的清净功德来接受弥陀的圆满给予,即是轮回受尽。我们这个色身的受尽并不十分重要,因为相对于法益的安乐,释迦牟尼佛说:在此世界行道一日胜过在他方世界行道百年,这样说是很贴切真实的。我们自己审视对比也能体会得到,在顺缘中我们是很难思出离的,很难把一句佛号、佛的智慧功德清晰的表现出来的。而在违缘中、在逆境中, 则感受到这是我们唯一的投奔、唯一的依靠、唯一的随顺,能感受到佛法为世间真正的需要。不如此则苦不堪言,而我们的分别执着的心、有所得的心充满了骄慢、法慢。而平等无碍的菩提心则能感化利益世间,因菩提心是真实的、无起灭、无有佛魔、无自性的心,它是那么的广大安乐殊胜,清净的作业而无所取。。。

  舍身计随顺念佛

  净土法门离不开佛亲宣的教诲、亲宣的法则。违背这些,其他的说法再合你的心意也不能用,因为缘的是自己的业流非是缘佛力。作意为不净,净土一法的回施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是不假修持而全显性德真实的,全体起修即为全体性德。此处能真正生起一念信,是人不可思议,与十方诸佛同坐解脱船、同作狮子吼、同一鼻孔出气。

  人的一生把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贪图自己的身计上了,自己现在有什么感受,看到什么光影,身体的痛、舒服,做个好梦坏梦,就在自己的觉受上被困惑掉了,不能逾越身计与感知。“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若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佛发此愿是为了消除我们对身心的贪计,使我们善巧的逾越身计的贪执。阎浮提众生各有好妍美丑不同的形象,不平等的形象不平等的心,不平等的业报。观察我们周边的人,各有慢处,各有劣处,这个世间就是充满了骄慢和下劣,我们只有舍弃这些,才能真正随顺如来的果地觉。

  我们最大的幻念就是我们的身体,疲乏了需要休息,饥饿了需要饮食,寒冷了需要保暖。我们一直为身体所转所累。“佛告阿难:夫观身之法者,不观东西,不观南北,不观四维上下,不观虚空;不观外缘,不观内缘;不观身色,不观色声,不观色像;唯观无缘”,超越内外、痛痒、健康不健康、生老病死、好坏这些有对的缠缚,做空观、净观、本来具足观,是为正真观身之法。清净法身,清净因缘,无起无作是正因缘。“但自观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 为什么很多学佛人比不学佛还忙呢?为求功德嘛,放生有功德、印经书有功德、盖庙子有功德、供养师父有功德,在家人不学佛是小贼,学佛成大贼,什么功德大抢做什么,蜂拥而至。行佛法用的是世间心,引导的是世间心,心不纯净,心生轮回。于无上教诲中若以世间心,无上心亦堕落,无上法则亦堕落于世俗。

  佛告阿难: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有人说念佛不得往生,其实是是念六道不得往生,因真念佛者必得往生。

  往生极乐者皆具五眼六通,若我们能随顺性德,生起正遍知无知的随顺,现前即可展现这些功用。其国易往而无人,信者难遇,多是追求舍报之后的利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业变力来判定佛法的利益,来判定诸佛的威德与给予,现前舍弃这种决定的的依顺、清净的依顺。若有圆满的依顺,必定能歇下心来,而证得五眼六通的善巧者亦不过是真正把自己的心智歇下来了,若水静照见种种相。

  “但当愿生,必不可思议”,愿生两字,看似简单,我们平时更相信自己的占有,自己的染着,自己的所证,这种来源就是执着,我和我所的执着,欲于无所证法中有所证。被音声图象幻觉所牵,以这种本起则多被天魔鬼神所摄。若能随顺佛愿,在种种技巧的染着上歇下心来,必获不可思议的功德与利益。

  资粮、加行、见道,宗下见道后才能算真正的修证,教下通过深入经藏,大开圆解,于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有相似的随顺,方能起修。净土法门则三根普被,无机不收,随顺则无机不被,随顺即可起修。随顺佛的果地觉安住无疑即得无上大利,这是法门不共之处。

  “人生世间,凡经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念”。有位参禅的善知识责问藕益大师:你每日取向念佛不是重小法而舍大法吗?藕益大师反问:善知识,你不念佛你念的是什么?念佛不增不减是为净意,我们反省自己,每日是念佛时多还是念自己无明的业流多?修禅定得五停心观察自己就会知道,我们的念如瀑布一样。我们平日躁动、乱想,念过几声无挂碍的佛呢?自问有过一念决定的念横断生死业流吗?唯系阿弥陀佛、唯系极乐净土,客居娑婆必归极乐。钝根信顺亦有信忍顺忍的加持,一个清净未来的回向,利根人直接得无生法忍,得不退转。

  信顺投入 安住极乐

  我们往往愿意具体地操作一件事,在发心处却不愿多用心用力。给寺庙里捐些钱,给出家人磕个头,读段经、念会儿佛,甚至盖个大庙子、参加个大法会,此处有功德、彼处有功德,这些我们都很愿意去做,若让我们发心成佛,发心离苦得乐,发心愿往生,舍离这个世间,我们却容易产生畏惧,所谓生死甚难厌、佛法甚难信。不愿真实发菩提心,若说菩提心,就会被人质问,说你在说高明话。世间的苦已吃够,却又不明发心地苦修,多背上一个修法的苦,如盲人行路之苦。发菩提心即是引导大家出离的心,是大家应该不断熏习、串习的,无始以来我们缺少对佛陀慈悲的感知和相应。因不愿意舍离世间,对此是即恐慌又不愿意舍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是全体光明与智慧,全体的解脱与安乐,全体的清净与圆满,是为佛法与外道之不共处,若不如此思维,我们就该审视调整自己的心。用五根五力比较好表述,信根、念根、慧根一旦生起,所谓舍、护法、发愿、回向,菩提的力就会展现出来。我们用五念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五根五力的具体表现。我们信得及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信得及娑婆苦,…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