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世界就是我们法性功德再现出来的庄严具足的国土,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清净庄严,莫以为极乐为空泛虚设,世界悉檀各个安立都是真实不虚的,故当求愿往生,在理上相上如实的皈依与安住,如实的随顺。佛法是自他受用具足的,诸佛各有庄严清净国土,众生各有浊染之处。彻悟禅师语:“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则生得安乐,死则自在撒手西归。

  做善业生骄慢心,做恶业生怖畏心,皆非回向心,回向是于自己现前作业无挂无碍,直奔王家愿往生西方的心。以极乐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归向,当下做此决断即是临命终时,即是不再缠缚于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缠缚于自己的见闻觉知,当下极乐世界即是归依处、清净处、无所操作处、圆满处、一切具足处。

  回向念佛

  法能用的上就是无价的牟尼宝珠,学得千经万论却用不上,如善行比丘会讲三藏十二部也挡不住堕地狱。佛如大医王,学佛是为了治疗我们生死轮回的病、无常的病,阿弥陀佛的报德、极乐世界的庄严就可以治疗我们的病。十方诸佛,无不劝归西方;十方菩萨,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齐归。能学佛念佛是大福报,往生西方的教化是十方一切诸佛教化的一个归向,极乐世界净土的教化是甚深福德因缘成熟的不可思议的大事因缘,一个最殊胜的因缘。缘成佛道故,十方有情莫不投奔极乐世界。净土一法使我们即生即出生死轮回,即生即入无上道业,即生即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以圆成。

  回向门是非常重要的,回向有殊胜的功德和善巧,回向的动机和作用是为调和我们的心智,使博地凡夫免除贡高和下劣心的冲击。以凡夫心智,稍有修法,哪怕打几座,坐了几个小时,也容易生起增上慢心,若不回向以此因缘易据为己有,认为自己有所得,做到了易生慢心,做不到又自责自残,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犯过失了。回向则是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皆回向给三宝,回向到诸佛大光明海中来饶益十方、饶益有情,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使自己的身心调柔,在善巧回向的因缘下远离骄慢贡高而发起广大利益的回施,消归于法性得安乐住。学佛人应善运用、善成就回向。诸佛出世弘传圣教,皆是以回向的心、愿、智慧的功德使九界有情从生死海中走出,回归到清净平等智慧中来妙观察这个差别世间,以大圆满镜智照视世间利益有情,在法界中安住于诸佛成就的种种庄严。

  菩提心的串习是一切修法的根本,菩提心的串习即是在修持,真修习菩提心者现世远离诸违难消除种种业障得种种安乐,心智调柔不增减故,菩提心能消除一切身障、烦恼障。理事二障皆因菩提心的熏习运用而得消除。佛教和外道心智的差别亦在发菩提心上。

  学佛是大福德,无福之人没有听闻佛法和念佛的机会,不具福慧修法也会变成很苦的事。为什么净土被称为了义之了义、方便之方便之教呢?就是因为它三根普被,无机不收,一生成办。先消除你的疑虑,生起圆满的信心。愿往生者必生,摄化十方一切众生咸得往生,是平等法性的展现。若说只有善人或恶人或某一类人当机能往生,则不能说是无机不被,则法性有亏了,诸佛亲证法性功德之真实亦不得展现。

  佛教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断尽一切恶,行一切善,一切善是无漏善无为善摄化有为。一切恶是有漏法,所有一切有为法的染着皆是恶法,是为有漏恶法、轮回恶法、有对恶法。学习比丘戒法就知道,一切有为染着皆是罪业,包括世间之善法,有所染着,都是过失。若以无漏的心智、顺性的心智修一切法,包括恶性法,皆是利人之法,无染无著故、自然出离故、无用心故、能普利纯净十方故。故知一个事情的用心最为重要,以无漏、无染、顺性之心行利人之法是为善法。那种以盖寺庙出了多少钱、放了多少生、印了多少经来安慰自己,不能决出生死苦海,以出世间善法来说,是无有功德的,染着功德之事必被功德所累。粘粘乎乎的什么事都沾什么事都染,生死不出,轮回之业却日盛。我们的轮回业流根深蒂固,再以世间善法来浇灌,认为自己还是好人,为世间因缘顺利而奔波,就更难生出离之心了。《性善恶论》中说:九界为恶,一真为善。性善唯是无漏、唯是纯净、唯是无作意,我们一切众生都本具性善、性恶,诸佛如来亲证性具,具善恶二法运用自在入佛、魔境界。所以净土一法中,以诸佛所成就的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清净果德为善,九界众生所有作业皆为恶,回施众生悲念向善之善我们一定要清楚。世间所谓的那种善是在善自己,若做给别人看的伪善就更不用提了,因虚伪故,则现世多委屈、埋怨,死堕阿鼻地狱。

  一切众生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亲证如来智慧德相,九界有情皆有分别执着,菩萨有菩萨的执着,声闻有声闻的执着,我们凡夫亦有凡夫的执着。

  信顺佛愿,示佛法如佛

  示佛法如佛,法性是不二的功德与善巧。在世间运用对立法则的时候,也是不安稳的时候,我们人世间乃至六道轮回都处于二元有对中。不二的法门,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为无碍的平等心智,我们能触摸到的佛性的感知面,意根上能感知到使我们明晓实相、观照回心。实相无生无灭,真能起用,则万事万物本来平等,用平等智观察人我是非善恶大小这些差别,则不会为种种业相所冲击,在如幻的世界中不被动摇。

  信忍为诸佛如来之种姓,顺忍是诸佛之行地,无生法忍为诸佛之业相。不住生死不取涅磐是为大涅磐,阿弥陀佛的教化度脱一切,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非常契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有很多的疑虑、疑惑。比如修密法修上师相应法,对上师有疑虑,到关键的时候,这一念疑虑即不得成就、不得解脱。对阿弥陀佛我们无有可怀疑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即是我们法性的彰显,是诸佛彻底悲心的回施。而以我们凡夫的心,若说哪个上师、哪个喇嘛,哪个善知识是法性的展现,会审视怀疑地问:他真证到了吗?到生死关口,疑虑是最害人的。我们应把疑虑彻底的舍弃掉,在信根上用力,培养真正的信愿,阿弥陀佛的国土即是法性的国土,是我们的本家本国。在此处要真正地决定地皈依。

  舍自贡高 远离诤讼 如法修学

  昧失菩提心,修法无益。异见异解是可以的,但若拿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征服、教导、批驳别人,将别人判为邪见者、罪恶者,甚至判为魔,没有真正生起利人之心,清净自己的心、清净社会的心没有真实生起过,清净自己、清净世间、清净有情的法则没有运用过,用的是我法尊贵的心,拿自己的法自己的知见去扼杀别人,说到最后就是质问别人:你证到了吗?你是佛吗?在这种纠缠中空过,是毫无意义的,不能自觉也不能觉他。在世间斗争苦之外又加上一个佛法斗争的苦,在自身上破灭佛法。佛法不是擂台、战场,佛法是健康安乐、清净饶益、智慧慈悲的。我们学习安乐集目的亦在此,欲使大家得究竟安乐。学习遵循一个法则,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找到自己生命的依存,指导自己生命的觉知性的意向,一个确认,使自己的生命和身边的有缘有一个清净的归向和运作、不散坏不动摇的安住,如此方为学佛正途。

  修学佛法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喜悦、安乐、清净和平和,这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法则,不然我们的人生就会很放逸、很粗糙,或者说不真实、不贴切丰满。我们学习遵循一个法则运用一个方法的时候,不真诚专著地投入和面对,佛法带给我们的利益就不能完整彻底、不能迅速地在我们的人生中展现出来。学习安乐集是为使我们得究竟的安乐,不仅使自己得安乐,也使一切有缘得安乐。不仅使我们的心业得安乐,也使我们的行为(言行意识)、我们的事业得真正的无碍。因为在意识处下手最快,发心变为我们的事业事实,变成意业、口业、身业的事实,就会成就真正的威德与善巧,表现为法益的具足,如此方为真正的修法者。

  若希望自己见好相,就要在阿弥陀佛应化德、报德上正面修持和运用,按南阎浮提世界的说法来表述,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用东方生起、西方暮去来描述这种世间的力量。西方日落暮去之时,人消归休息此处。念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若人希求世间善法、事业顺利,就要有健康的作为、清净的守护。以凡夫心智,众生是需要取向求生,极乐世界就是顺应利用我们的凡夫心智、愿望、世间业力导向消归于清净安乐庄严之土,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世间人把欲望、需求的满足当快乐,而不知寂灭之乐。世间快乐必然是更迭变化着,是生灭无常的。人为事业忙,不求断烦恼,忙着造新业,不为了生死,忙着互相赞谤,为教训别人增长学问忙着学习,不知求清净安乐。

  极乐世界是无染着相,是清净庄严相,若能随顺安住即得清净法乐,为解脱、为守法、护法学佛,此为圣贤无心之修法。我们五浊恶世的色、声、香、味、触、法只会使我们沉浸,增加贪爱执着,使人无有出离的机会。学佛若成了丰富生活的一种方法,生死未了、生死不了,比不学佛的世间人还热闹。为了征服别人庄严自己,为找人的毛病,具备教训别人的资本去修法,所有修学只是增加了自己的知见和骄慢,此为捉蛇者的修法,学着佛法却与佛法背道而驰。

  “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入八地方无作无起报德圆具。八地以下未净意菩萨皆有作意,我们薄地凡夫若没有无染着清净增上的皈依,说不用心,是很难把握自己的,一但放逸就是无度的、无边际的,所有作为皆是尘劳。故运用清晰的缘他法的择取,以贪善法来转移对治我们的恶贪。做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有意识地做善法,避开凶险。主动有意识地避开贪嗔痴慢疑邪见和杀盗妄淫带给我们的伤害。懂得真正如何做是爱护自己爱护一切有情。不细心体会则易增加自己刚烈痛苦的一面。若有清净作意就比较方便,否则易陷入茫然、失念和无记。

  “先依相求,终则无相”。念佛法门即是以无功用作善巧,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不管其他庞杂之事。很多念…

《慈法法师讲《安乐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