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心,不是佛願。你不依佛願念佛,那不是打架了嗎?衆生與佛打架了,就是矛盾了,對不對?以佛心、以佛願再念佛的光明名號,就相應,就會融合在一起了,如水乳合,以水投水,以空還空,你怎麼不歡喜?怎麼不相應?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稱無量壽佛名,這才叫專修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地方可以得到出世間、世間兩種利益。要在世間得以安住,何以故?知道世間如夢如幻,無一物可得,在這個世界裏就不爭不鬥了。你若不與人爭鬥,你活著怎麼不輕松?我們若真正知道一切衆生都能往生,你還跟誰比高比低?凡聖同修,聖人都跟我們一樣的修持,你還有什麼不安樂?這是在世間,出世間呢?無牽無挂饒益有情。饒益周圍的人,說佛的慈悲、方便,我們都知道地藏王菩薩是善說安慰者,一切佛菩薩都是善說安慰者,善施無畏者,善法饒益有情者。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給我們這一個權力,善饒益有情、示佛法如佛的權力。因爲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回施給每個有緣,使一切有情同生極樂國,同得大安穩,你不是示佛法如佛者?往生論有這樣的話:“何方無佛法,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大家都可以示佛法如佛,因爲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具足萬德,具足自利利他,具足世間出世間,具足一切善巧,所以才稱爲萬德洪名。淨土一法的殊勝功德,十方諸佛若一劫若二劫盡于無量劫,若以一舌根無量舌根,若以無量妙言詞盡于未來際,贊莫能盡,何以故?它能饒益一切有情故。一切有情盡未來際無有盡故,諸佛的饒益亦無有盡,贊亦莫能盡。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實是不可思議的光明名號、威德名號、萬德具足的名號,使我們大家得解脫的名號、智慧的名號,使大家饒益一切有情的名號,不光我們能饒益凡夫,聲聞緣覺菩薩之類,我們亦能饒益,可以上報四重恩,可以下濟叁途苦。藕益大師說: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大布施、大精進、大禅定、大持戒,亦是大智慧。這大智慧,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徹底圓成,此法的確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地方不要以爲是小可因緣,念佛之人是佛的第一弟子。我們看無量壽經這麼說:“念佛之人是我第一弟子”,你老不相信,還說:“我念佛還有這麼多煩惱?”結果又開始念自己的煩惱了,不念你是佛的第一弟子了。你若是念佛的第一弟子,你就沒有煩惱了,爲什麼?十方諸佛都護念著你,都加被著你,象阿彌陀經所講:“十方諸佛所護念經”,十方諸佛攝受我等慈悲不舍。
二、如何行持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的行持方法就是往生論的五念門。我們來看一看長行,論曰:此願偈名何義,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故。雲何觀,雲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阿彌陀佛。這裏給我們講的很直接,你若行這樣的五念門,隨順佛的成就,畢竟往生安樂國土,見阿彌陀佛。沒有什麼質疑的,也沒有什麼疑惑的,很清晰的給我們講出來。我們看文字:何等五念門,告訴我們淨土法門怎麼樣來行持:一者禮拜門,有一類的人可以用禮拜來修持;二者贊歎門、叁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回向門。通過這五門的修法,就是淨土法門。這五種門,都是淨土法門的修持,門門都可以了生死,都可以見佛,都可以往生極樂國土。我們看這五門是怎麼說的,雲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爲生彼國意故。你看這禮拜門,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爲生彼國意,這彼國意是什麼?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我們坐在這個地方開個座談會,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的光明也照著我們呢,也感知著我們,這是決定無疑的。我們願生彼國,生這一禮拜的念頭,做這一禮拜的動作,阿彌陀佛就攝化著我們,爲什麼?“念我名號,俱來我刹”,願歸依我的國土,決定都能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有願生的願望,他有接引的願望,他就來攝化你,來純念你,照顧你。阿彌陀佛應正遍知,回施給我們大家一個往生彼國的安穩意、決定意、不退轉意。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因爲我們動一念就會産生這樣的業,與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業相應。我們願往生,阿彌陀佛願接引我們,那就相應了。這一念相應,應正遍知不散不亂,這是決定意、不退轉意、成就意。有決定信,那就會有決定境,就是極樂世界,得安穩、得安住。這就是身業禮拜的修持,那麼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應正遍知的名號、光明的名號,就能使自己的心歸入應正遍知,歸入光明,以身心整體地歸命,來念佛拜佛,這樣叫禮拜門。第二門是贊歎門,第一門爲生彼國意,這個意是決定意。應正遍知,是個決定意,就是你這一個意念一生出來,就遍布于法界無衰無變,過去未來現在當下充滿,與諸佛的應正遍知相應,得以歸依,這個意是決定意,再也不散不壞了,也是彼國意,是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所給予的意,是與阿彌陀佛所給予的果德的利益相應的。雲何贊歎,口業贊歎稱彼如來名,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這就直接地告訴我們怎麼來念佛了。如彼名義,依彼如來光明智相,阿彌陀佛的名義與光明智相,就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就是稱念必生,聞我名號俱來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聞這樣無所障礙的名號,必得往生,這就是名義與智相。以這樣的名義,隨順這樣的名號的利益與此相應,叫念佛,是贊歎佛名。以前我們都在謗佛、疑佛,爲什麼?念著南無阿彌陀佛,還說“我不能往生,我犯戒了,我還有這麼多煩惱,張家長李家短”,都是在謗佛,不相應。那麼我們怎麼念?與彼光明名號相應,依彼光明智相,就是自身的發心要與這樣的光明名號相應,這樣叫贊佛。常以這樣的因緣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叫贊佛。這樣我們誦萬經,做萬事,都是專修,都是專念,不離這個本,這樣的利益究竟廣大,大家要順著這個文字善自思維。欲如實修行相應故,在這個地方是真正地至淨安樂、至淨地輕安。你若真正知道一切衆生都能往生,常這樣的思維,真是輕安,常這樣的觀想,才能真正地得到一心。不求一心,自得一心。因爲一切衆生都能往生,你亂也亂不了,沒有什麼可亂的了。我們爲什麼生恐怖?就是怕自己不能往生,老懷疑這個,所以才害怕呢。你知道一切衆生都能往生,畢竟能往生,有過失,就忏悔,有回轉的余地了,就不會生害怕心了。有過失忏悔就對了,你就會喜悅,爲什麼?過去有過失認爲自己不能往生,現在有過失忏悔,因爲畢竟往生故,不能因爲有過失擋著我們往生。就象一個人坐到火車上犯病了,你不能說火車不載負他了,不能說我們一犯病,火車都停下來了,他病是病,火車還是往前開,這是火車的力量。你怎麼亂,我們自己怎麼犯毛病都決定往生。我們坐了阿彌陀佛這個大法船上了,犯病了,阿彌陀佛一樣載負著我們,你怕什麼?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這一心,就是不管怎麼地也不能使我們動搖了,怎麼樣也惑亂不了我們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業力也動搖不了我們往生的信願了,這才是一心。什麼樣的因緣也惑亂不了我,不管是自己的業障、別人的業障、世界的業障,都動搖不了我們這顆往生的心,這是決定心,這真是修行念佛法門的人,得清淨安穩。萬修萬人去,這告訴我們決定往生。阿彌陀佛的願望永遠無衰無壞載負著我們大家,你怕什麼?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如實修行奢摩他故,這是第叁種修行方法。爲什麼現在人得不到佛法利益?最主要是不知道什麼叫修行,尤其不知道淨土法門修行的易行所在。我們看第四門,雲何觀察,什麼叫觀察?智慧觀察,我們現在的觀察不智慧,正念觀彼,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觀察有叁種,何等叁種,一者觀察彼佛國土莊嚴功德、二者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叁者觀察彼諸菩薩莊嚴功德。這是第四門的觀察門,就是以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來觀察我們的自心,觀察佛的國土、觀察佛的成就、觀察菩薩的成就,來看自己的心地。第五是回向門,雲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惱衆生,你看看還說那個人不能往生、那個人老犯戒,不管他是幹什麼,佛發這樣的願,菩薩發這樣的願,不舍一切苦惱衆生,不管他有多少過失,我們都不要舍棄他,爲什麼?心常作願,回向爲首,就是把佛的慈悲,把佛的願望回施給每一個苦惱衆生,使他們都能往生安樂國土,都得到往生極樂世界的利益。這就是成就大悲心,你這樣就是已經成就了大悲心,這樣人的心就是佛心。我經常聽到人這樣說:“他能往生,我就不往生了”,我說:“你不往生了,佛還叫你往生,菩薩還叫你往生,你再堵氣,你還得往生,只不過落入別人後面罷了”。因爲佛慈悲,爲了饒益一切衆生,不間斷地以大慈悲心回施給我們利益,使我們離苦得樂。佛不是拿佛法作人情的人,佛法不作人情,但在淨土法門上佛真是趨近人情,無問自說,暢佛普度衆生本懷之法由淨土法門而開顯。大家在這個地方一定要好好地思維,若是認識准了淨土法門,尤其是第五念門,得以成就大悲心,以回向爲首,這樣的方法修持是最簡單的,就是你不是觀世音,也是現世的觀世音,常與衆生說安慰,常拔衆生苦。常與衆生說真實的安慰,就是欲使一切衆生往生阿彌陀佛清淨國土,這樣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之行。第五念門出功德,不爲自求,爲饒益十方有情,發這樣的大願,回向爲首,利益十方。這是五種修持方法,大家下去好好讀一讀,好好地思維思維。第四念門的觀察門,就是以佛的國土莊嚴功德、以佛的莊嚴功德、以菩薩的莊嚴功德,來莊嚴自心,成就自己的願心,通過觀察來照見自己智慧的本心,所謂的願心。諸佛皆以願心而標自心,也希望我們以願心、光明心來標顯自心,就是用世間的清淨、衆生世間的清淨來彰顯自心,來顯自心的真實。最後我們大家隨…
《淨土法門的殊勝——慈法法師開示于海雲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