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千世界地皆如微塵。又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草木花葉一切諸物皆爲微塵。颰陀婆羅。以一微塵爲一佛世界。有爾所世界皆滿中上妙珍寶以用布施。颰陀婆羅于意雲何。是人以是布施因緣得福多不。甚多世尊。佛言。颰陀婆羅。我今實語汝。若有善男子。得聞諸佛現前叁昧。不驚不畏其福無量。何況信受持讀誦諷爲人解說。何況定心修習。如一構牛乳頃。颰陀婆羅。我說此人福德尚無有量。何況能得成是叁昧者。佛又告颰陀婆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爲他人說。若劫盡時設墮此火火即尋滅。颰陀婆羅。持是叁昧者。若有官事。若遇怨賊師子虎狼惡獸惡龍諸毒蟲等。若夜叉羅剎鸠槃荼毗舍阇等。若人非人等。若害身若害命若毀戒。無有是處。若讀誦爲人說時亦無衰惱。唯除業報必應受者。複次颰陀婆羅。菩薩受持讀誦是叁昧時。若得眼耳鼻舌口齒病風寒冷病如是等種種余病。以是病故而失壽命無有是處唯除業報必應受者。複次颰陀婆羅。若人受持讀誦是叁昧者。諸天守護諸龍夜叉摩睺羅伽人非人四天王帝釋梵天王諸佛世尊皆共護念。複次是人皆爲諸天所共愛念乃至諸佛皆共愛念。複次是人皆爲諸天所共稱贊乃至諸佛皆共稱贊。複次諸天皆欲見是菩薩來至其所。乃至諸佛皆欲見是菩薩來至其所。
複次是菩薩受持是叁昧者。所未聞經自然得聞。複次是菩薩得是叁昧者。乃至夢中皆得如是諸利益事。颰陀婆羅。菩薩若我一劫若減一劫。說受持讀誦是叁昧者功德不可得盡。何況得成就者。颰陀婆羅。如人于百歲中身力輕健其疾如風。是人百歲行不休息。常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于汝意雲何。是人所詣十方有人能數知裏數不。颰陀婆羅言。不可數也。唯除如來舍利弗阿惟越致余不能知。颰陀婆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是人所行處滿中真金布施。若有人但聞是叁昧。以四種隨喜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常求多聞。如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今現在菩薩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未來諸佛行菩薩道時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所行叁昧。我亦隨喜皆爲得多聞。我亦如是求多聞故。隨喜是叁昧。颰陀婆羅。是隨喜福德。于上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叁昧得如是無量無邊果報。複次
是叁昧住處 少中多差別
如是種種相 皆當須論義
是叁昧所住處。少相中相多相。如是等應分別。知是事應當解釋。住處者。是叁昧或于初禅可得。或第二禅或第叁禅或第四禅可得。或初禅中間得勢力。能生是叁昧。或少者人勢力少故名爲少。又少時住故名爲少。又見少佛世界故。名爲少。中多亦如是。說是叁昧或說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或喜相應。或樂相應。或不苦不樂相應。或有入出息。或無入出息。或定是善性。或有漏。或無漏。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非欲界。或非色界。或非無色界系。是叁昧是心數法。心相應。隨心行法。共心生法。非色。非現。能緣。非業。業相應。隨業行。非先世業果報。除因報。可修可知可證。亦以身證亦以慧證。或可斷或不可斷。有漏應斷。無漏不可斷。知見亦如是。不與七覺合。如是一切諸分別叁昧義。皆應此中說。複次修習是叁昧得見諸佛。如說
得見諸佛已 勤心而供養
善根得增長 能疾化衆生
供養名心意清淨。恭敬歡喜念佛有無量功德。以種種贊歎名口供養。敬禮華香等名身供養。是故福德轉更增長。如谷子在地雨潤生長。疾教化者令衆生住叁乘中。如是菩薩增長善根。
複次。如是叁昧報。菩薩應當知。菩薩行是般舟叁昧。果報亦應知。問曰。修習是叁昧得何果報。
答曰。于無上道得不退轉。這是第一個報。
複次如經所說果報。佛語颰陀婆羅菩薩。譬如有人能催碎叁千世界地皆如微塵。又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草木花葉一切諸無皆爲微塵。颰陀婆羅。以一微塵爲一佛世界。有爾所世界皆滿中上妙珍寶以用布施。颰陀婆羅于意雲何。是人以是布施因緣得福多不。甚多世尊。佛言。颰陀婆羅。我今實語汝。若有善男子。得聞諸佛現前叁昧。不驚不畏其福無量。何況信受持讀誦諷爲人解說。何況定心修習。如一構牛乳頃。颰陀婆羅。我說此人福德尚無有量。何況能得成是叁昧者。若聽說此法不驚不畏,真是福德,此人很了不起了。對于般舟叁昧,負面的看法還是很猛烈的,不少人疑慮誹謗,但我們應該依經來說,而不是依自我想象來說。不驚不畏是一,讀誦受持是二,定心修持爲第叁。不知多少人在製造黑暗的業,傷害自己、傷害社會,沈淪在無明業中而不知,若人能守護著這個佛所授記的法則,真是應該頂戴、感動的。
佛又告颰陀婆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爲他人說。若劫盡時設墮此火火即尋滅。
颰陀婆羅。持是叁昧者。若有官事。若遇怨賊獅子虎狼惡獸惡龍諸毒蟲等。若夜叉羅刹鸠槃荼毗舍阇等。若人非人等。若害身若害命若毀戒。無有是處。若讀誦爲人說時亦無衰惱。唯除業報必應受者。若真正行持般舟叁昧,是不會遇以上諸惡緣的。但如果說行般舟能把成熟業報也轉化掉,那是不相應的,因爲這樣的話世間賴以存在的因果相續力就沒有了。所謂唯除業報必應受者,即只有業報成熟這一個因緣了。例如在家出家五戒中,有四個性罪,又稱定業,若犯根本是必受的。這裏的“必應受”,是指業報成熟了。有人犯性戒但業報不成熟時,還不受果報,但成熟了就是必受的,這是逃不掉的。
複次颰陀婆羅。菩薩受持讀誦是叁昧時。若得眼耳鼻舌口齒病風寒冷病如是等種種余病。以是病故而失壽命無有是處。唯除業報必應受者。很多人會顧慮:行法時不睡不休息、一餐飯,會不會得這樣那樣的病?在此是不會的,也就是說行法本身不會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因緣,或說危害。即使所受,也是受過去成熟的業報,這樣我們就很坦然了,不用擔心行法會受什麼樣的惡性果報了。
複次颰陀婆羅。若人受持讀誦是叁昧者。諸天守護諸龍夜叉摩睺羅伽人非人四天王帝釋梵天王諸佛世尊皆共護念。也即得到一切大力者、善師者護念。這個共護念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家一定要不斷地去審視它。
複次是人皆爲諸天所共護念乃至諸佛皆共護念。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會爲十方諸佛所共護念。
複次是人皆爲諸天所共稱贊乃至諸佛皆共稱贊。
複次諸天皆欲見是菩薩來至其所。乃至諸佛皆欲見是菩薩來至其所。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力,這不是我們的力,是十方諸佛菩薩來贊、來見我們的力量。對于境界,各人不一樣,但我們應知道密護是善巧的、是很重要的。
複次是菩薩受持是叁昧者。所未聞經自然得聞。
複次是菩薩得是叁昧者。乃至夢中皆得如是諸利益事。
颰陀婆羅。菩薩若我一劫若減一劫。說受持讀誦是叁昧者功德不可得盡。何況得成就者。
颰陀婆羅。如人于百歲中身力輕健其疾如風。是人百歲行不休息。常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于汝意雲何。是人所詣十方有人能數知裏數不。颰陀婆羅言。不可數也。唯除如來舍利弗阿惟越致余不能知。颰陀婆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是人所行處滿中真金布施。若有人但聞是叁昧。以四種隨喜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常求多聞。如過去諸佛行菩薩道時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今現在菩薩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未來諸佛行菩薩道時隨喜是叁昧。我亦如是。如過去未來現在菩薩所行叁昧。我亦隨喜皆爲得多聞。我亦如是求多聞故。隨喜是叁昧。颰陀婆羅。是隨喜福德。于上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隨喜是很重要的修持,隨喜贊歎行般舟,此因緣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因爲我們于法生喜、于法緣而得到的福慧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阻礙他人行般舟的因緣,而應正當地鼓勵其樂趣向往。現在有行般舟願望的人很多,若有人因緣不具,我們可以鼓勵他成熟因緣,而不要去阻止,更不要諷刺、挖苦、破壞,否則過失和傷害就大了。
是叁昧得如是無量無邊果報。複次
是叁昧住處 少中多差別
如是種種相 皆當須論義
是叁昧所住處。少相中相多相。如是等應分別。知是事應當解釋。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是此叁昧真正成就的表現。在行法的過程中,有人會見一個佛,有人可見多個佛,有人見無量佛,其中是有差別的,這與福德差異有很大關系,若人見阿彌陀佛了,說還要見無量無邊的佛,那我們就慢慢實踐,不要著急。在此,“如是等應分別”,且隨喜心是很重要的。所謂“知是事應當解釋”,例如我們見到一個佛、兩個佛,叁個佛,他人有疑惑的時候,應爲其解釋,這是進趣深入的一個漸次法則。
住處者。是叁昧或于初禅可得。或第二禅或第叁禅或第四禅可得。或初禅中間得勢力。能生是叁昧。叁昧,可于初禅,或二禅、叁禅、四禅中得到。對于未得叁昧菩薩,可于祈禱中得以善巧,有相似叁昧安樂。祈禱,就象我們打手機接通某某善知識一樣,是一種能接通的效應,我們可以說佛菩薩,你來安慰我!于是佛菩薩就現形象或光相來安慰我們,使我們得到安樂,但這不是叁昧力,是祈禱力。凡夫念佛得到的佛現前,基本都是祈禱力的加持。真正叁昧力,爲聖者所行,即得大自在力、大善巧,一入定就行了,就不是祈禱了。
或少者人勢力少故名爲少。又少時住故名爲少。又見少佛世界故。名爲少。中多亦如是。 于叁昧力中,有人所得加持的力量少、時間少,或所見佛少,有人是中等的,而有人多。
說是叁昧或說有覺有觀。或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或喜相應。或樂相應。或不苦不樂相應。或有入出息。或無入出息。或定是善性。或有漏。或無漏。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非欲界。或非色界。或非無色界系。此叁昧對凡聖通用。聖者,淨欲者,有禅定方便、叁明四智五眼六通的通達。但對凡者,未淨欲者,不得這些自在,但一樣可得此叁昧法則。這是…
《依《十住毗婆沙論》——談念佛與般舟叁昧修持(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