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二)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二)

  空海(惟傳法師)

  摘自《阿含解脫道次第》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大海者,愚夫所說,非聖所說,此大海─小水耳。雲何聖所說海?謂眼識色已,愛念、染著,貪樂身、口、意業,是名爲海。一切世間阿修羅衆……乃至天、人……”六道裏面的衆生,“悉于其中貪樂沈沒,如狗肚藏,如亂草蘊,此世、他世絞結纏鎖,亦複如是”。】

  佛陀就講:一般所稱的“大海”,對佛陀、解脫者而言,都只是小水池,不算什麼!那一種海很容易度過。真正的“苦海”,我們身、口、意所造成的“苦海”,卻很難、很難超越!比如大西洋是很輕易可以超越,只要一萬多元的飛機票,就可以飛到美國去了。一張飛機票,就可以超越過大海,只要叁萬元左右,就可以繞地球一周。所以,你要繞地球好幾圈,都很容易啊!心外的距離都沒什麼,如果解脫是向外求,那些向外追求的科學家就可以解脫了。如果假設解脫是在月球,他們早就發明太空器,然後飛到月球上、就可以解脫了。如果解脫證明是在太陽系上面的一個行星,科學家就會趕快設法建造出火箭,然後把人類送過去那個星球。但是,那些都是不可能的。

  向心外求,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解脫。佛陀認爲有形的海洋還算是小case,都只是屬于“小海”而已,真正的大海是什麼呢?“聖所說海”佛陀所講的“海”、生死苦海,就是“眼識色已,愛念、染著,貪樂身、口、意業”,我們的六根跟六塵接觸之後,所産生的種種抓取、貪愛,這些就造成你的整個世界。對于什麼是“世間”、“苦海”,很多人都還是停留在錯誤的認識,包括大多數在佛門裏面的講經說法,都還在錯誤傳導所謂的“苦海”。

  什麼叫做“苦海”?如果不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苦海”,又怎麼會有可能超越“苦海”呢?一般所認知的“苦海”,都是外面的世界,有些經典甚至講說“這個世界就是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就是一個“苦海”,所以我們要趕快,現在已經是……劫、……時期,已經快要如何……”都把外境形容得很醜,然後鼓勵大家逃到他方世界、鼓勵大家移民……。

  佛陀就坦白講,衆生就是這樣一世一世的,在那裏一直逃!一直跑啊!一直逃!一直跑啊!因爲你跑到那個世界去之後,人家還是告訴你“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我們要趕快要到他方世界去啊!……”。其實真正的“苦海”,不是外面的娑婆世界。

  (第九章第十一節)“世尊!所謂世間者,雲何名世間?”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世間”講的就是苦海,“出出世間”講的就是出離苦海。如果我們修行不知道什麼是“苦海”,就沒辦法真正出離苦海。如果錯誤認知“苦海”,就不可能出離這個苦海。所以,要正確認識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苦海”?什麼叫做“出世間”?什麼叫做“出離苦海”?今天如果能夠聽聞到這些,然後觀念能夠厘清出來,正確修行的方向就會建立起來。

  佛陀就告訴叁彌離提,所謂的“世間”就是“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是名世間”其他的耳、鼻、舌、身、意都是一樣,佛陀稱這個叫做“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集則觸集,…………如是乃至純大苦聚集”佛陀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世間”?“世間”就是我們六根跟六塵相觸之後,産生“六識”的整個這些,就是我們的“世間”。佛陀所要講的“苦海”,所要講的“世間”,不是外面的世間,不是外面的世界,你要出離的“苦海”,不是外面這個苦海。“六根”是我們的身、心,也就是身、口、意,“六塵”表示所有的一切境界,“苦海”是指我們的“六根”跟外面的境界接觸之後,産生貪愛、嗔恨、苦受、樂受,我們的心和境界糾纏在一起,我們的心被境界牽著走,形成這樣的一個叫做“苦海”。

  所以,什麼叫做“世間”?你的“世間”、你的“苦海”,不會超過你的“六根”跟“六塵”接觸的範圍。因此,每一個人的“世間”,每一個人的“苦海”,都不一樣。不要以爲“我們都同樣住在地球上,大家都住在地球村裏面,世界應該是一樣,怎麼會不一樣?……”!錯了!同樣是這個世界,但是那些有修有證的人,就是住在極樂世界裏面。如果你還在顛倒夢想,就是在“苦海”裏面,你還在厭離這個世界,還不知道珍惜這個世界。同樣的,如果你有正確的聞思修,在“中鼎工程公司”裏面,也是處在極樂世界,你會很珍惜這個環境。

   “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外面的這些境界,你的“苦海”、你的“世間”,就是一個人的六根跟六塵跟境界接觸之後,産生的苦樂、順逆那些,就是你的“世間”,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若無彼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觸,無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則無世間,亦不施設世間。所以者何?六入處滅則觸滅…………”此處經文的含意很深。不了解的人會認爲“修行人就是要把眼睛遮蔽起來,不能夠看外面;耳朵都要塞起來,不能聽外面的聲音;吃東西不能有覺受……”這樣都是沒有正確理解經文的意思。當我們的“六根”接觸“六塵”,你覺得好的,就想要愈來愈多,就是人類的欲望無窮,很難知足!你會去越抓越多,也會一直要趨樂,要抓取“樂受”。當你遇到逆境的時候,就會抗拒、會嗔恨、會逃避,苦啊!苦啊!于是就在“苦受”、“樂受”裏面,有時候還有一種“不苦不樂受”,這些也會有。在這個苦、樂受裏面,還會感歎: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很多的逆境、很多的不理想、很多的不可意……,這些都出來了,就形成你的世界。

  佛教所講要修行的世界是什麼?什麼叫做“世界”?什麼叫做“世間”?不是外面的世間,但是我們爲何無法超越“苦海”、超越“世間”?因爲“身見”、“我”、“自我”這些,都還死抓不放。當有一天超越、證悟到“無我”,你才會從個人的世界、從個人的“世間”脫胎出來,才會活在實相的世界,才能夠見到“實相”,才能夠“見如實、知如真”,這時候當下就是淨土。所以,極樂世界就在這裏,不是在別的地方。

  所謂根、塵、觸的“滅”,不是說你不可以去聽、不可以去吃、不能夠去聽,或是不能去看,而是一般凡夫看到好的,就會被境界牽著走。一般人聽到人家在諷剌你、批評你,你的心就會起嗔恨心,就被境界牽走了、束縛住了。一個解脫者的看,就是單純的看,聽就是單純的聽,你講我好、我也讓它流過,不會産生“我慢”;你批評我、講我不好,我也讓它流過,不會對你起嗔。因爲所有的境界,都是不斷一直刹那在生滅流動,你剛才對我批評、說我不好的那些話,如果我不要去抓,它也是會流過去。因悟我現在面對當下的一切,所以你剛才跟我講那些,我雖然是在聽,但是我不會被境界礙著,等于是說聽到就像沒有聽到,變成說剛才那些境界等于是沒有“觸”。

  所謂的六根“觸滅”,就是沒有被境界所抓取,你讓它流過,好的、你知道,但是你不會去抓;壞的、你也知道,但是你不會去抓取。所以,經文所講沒有“六根”跟“六塵”的接觸、沒有“世間”,不是說你沒有去看,只是說你看了之後,不會被境界牽著走,不會被境界糾纏住,你一樣都是活在當下,你的嗔恨跟喜愛、貪婪沒有了。一般人是如果有人罵你一句話,心裏面就很不高興,不是說我剛才前一分鍾罵你,你的不高興只是一下子就消失了,你的不高興還會再繼續醞釀。當我在幾分鍾之後,再稍微誇贊你一下,你就聽不到我現在稱贊你的話了,因爲你的心已經是被剛才生起嗔心的境界拉走,沒有活在當下。

  一般人的“六根”跟“六塵”接觸的時候,都是成爲境界的奴隸,被境界牽著鼻子走。聽到你喜歡聽的,你就想越聽越多,然後你的心就沈溺在“樂受”裏面,尾巴翹得很高,“我慢”又生起了。如果聽到人家批判你,于是覺得很不滿意,會想伸冤、甚至抗拒,嗔恨啦!苦啊!……就是這樣。所以,凡夫就是根、塵接觸之後,成爲境界的奴隸。解脫者是你說我好、我知道,但是我不會起“我慢”,也不會被境界捆綁住;你指責我、批評我,說我很不好,我也是笑笑,也不會跟你們起嗔。一個解脫者就是不會成爲境界的奴隸,境界一直在流動、一直在流動,過去的一切就是心完全開放,讓它流過、流過,活在每一個當下。境界對他來講,有觸、等于沒有觸,但是他不是沒有覺受,一樣是有正確的明覺。

  (第九章第十二節)“雲何爲世間?”,什麼叫做“世間”?佛陀就講“六內入處”。佛陀在這幾經裏面就講到什麼叫做“世間”?“六內入處”就是我們的“六根”。“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眼、耳、鼻、舌、身、意叫做“六內入處”。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種“外入處”。我們接受外面的訊息,身體叫做“內身”,透過六種管道接受外面的訊息進來,叫做“六內入處”。外面的“色”透過眼根,然後傳到我們的身體。什麼叫做“世間”?因爲你的“六根”接觸“六塵”之後,所産生的苦受、樂受,這裏面有你的貪、嗔染汙進去,就叫做你的“世間”。

  可以靜下來思維、消化,你最擔心的是什麼?最讓你感覺痛苦的是什麼?去看看是不是裏面其中任何一根跟境界碰觸,被境界束縛住了?前幾天人家罵你、激怒你、攻擊你、批判你,是一個“法塵”,你聽了之後,到現在還悶悶不樂,這是你的“意根”,還被前幾天的“法塵”束縛住了,沒有從那個境界脫離開來,就是成爲境界奴隸,于是還在“苦海”裏面。如果能夠一方面了解到世間衆生的心態,然後一方面去了解這些法義之後,你聽過、讓它流走,一方面也體諒衆生,一方面慈悲回向這個世間,你又有消化,又不是用壓抑、用忍耐的,于是那一陣風、那個境界早就吹過了,它…

《深入體會世間苦難--老、病、死(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