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2)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2)

  空海(惟傳法師)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有一句話說:“自古聖賢多寂寞”。因爲真正的阿羅漢、真正的解脫者不多,而一般衆生,如果你不是阿羅漢、不是解脫者的話,你沒辦法了解他的心行;你沒辦法了解他的內心世界。所以他就變成常獨行、常獨步啊!因爲很少人能夠看到他的蹤迹,就像老子的足迹你不容易看到啊!這裏的“常獨行。常獨步”,講的是他的內心世界啦!你的體證不到那種情況的話,你是沒辦法跟他的內心世界起共鳴的。所以他的內心世界就是常獨行、常獨步啊!但是,那些解脫者、那些到達涅槃境界的解脫者呢?“達者同遊涅槃路”,如果你真的也來到阿羅漢的世界、解脫者的世界的話,那麼你就能夠跟他:“哇!大家在涅槃世界裏面心心相印啊!”這裏所說的心心相印——傳心,是說你的證量來到跟他相同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分享內心的世界——那一種解脫自在的世界;那一種無爲無學無修無證無所得啊!

  當你來到跟他心心相印的境界,你再看你的回頭路,你會看到過去的顛倒夢想,你也會看到衆生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構築夢幻世界,自討苦吃。所以“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這都是對解脫者世界的一種描述,以及衆生就算證到叁果,你都沒辦法了解阿羅漢的內心世界。你會用你的自我意識去審判,但那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如實的。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

  “調古神清”,就是說解脫者呢?因爲他都是與古聖先賢同遊,所以神氣清爽啊!“風自高”,是說人到無求品自高。因爲他知足、知恩,沒有覺得有什麼不足,所以人到無求品自高啊!

  “貌悴骨剛人不顧”,他的外表呢?看起來好像很平凡、很平淡,甚至看起來還覺得有點憔悴。但是,他的骨頭呢?卻是剛硬的。“骨剛”,不是我慢的那個剛強,而是說他內心是有道骨的啦!他不會去做不必要的攀緣,也不會在乎世間人的眼光、批判,他的內心是充滿著詳和、安詳。

  “貌悴”,事實上也可以說像那種解脫者呢?常常是面有菜色啊!因爲阿羅漢常托空缽啊!供養比較少啊!不像那些重視修福的人,吃得滿面紅光。如果以真實的佛陀來說,你要知道喔!佛陀一天吃幾次?佛陀是日中一食,一天吃一次啊!一天吃一次的人,你說他會滿面紅光,很福相嗎?那衆生呢?因爲我們的攝影技巧好,然後就把佛陀的相加以修整邊幅,修啊!修啊!修得這樣比較好看、這樣比較莊嚴,結果把真實的佛陀的實相都修掉了。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窮釋子”,大家有沒有聽過“貧僧、貧道”?那是一種自稱,自稱自己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有道、有的只是有法。“窮釋子”,一個真正在修行的人,他是不會有很多財富、很多財産的。“口稱貧”,雖然我們嘴巴上稱貧僧,實在是身貧道不貧啦!“稱貧”,是因爲你們穿的、住的都很富麗豪華,而我們是穿的隨便就好了啦!住的能夠遮風避雨就好了啦!所以佛陀常常穿的都是一些糞掃衣,都是盡量廢物利用啊!“實是身貧道不貧”,他的外表、外相看起來沒有什麼特殊,好像是很貧窮,但是他的道呢?他內心所蘊藏的法寶呢?卻是不貧窮啊!卻是無限啊!

  這裏要跟大家講的就是,衆生的貧窮、貧富都是從金錢上面來衡量,但那是錯誤的。不是越有錢的人就越快樂喔!真正的富有是從你快樂不快樂上面來界定啊!如果你有很多的錢,但是你卻過得不快樂、過得憂悲苦惱,那你是很窮啊!如果你有很多錢,但是你卻一直想賺更多的錢,你不知足,你會成爲欲望的奴隸。你不斷地在追逐錢,錢越多,你又想賺越多,那表示你的錢還不夠,表示你還很窮。那解脫者呢?他了悟真理實相之後,他是知足、知恩、感恩,所以解脫者他是真正的富有啊!

  富有不是從物質上來分,而是從精神上來看。你真的知足、知恩、感恩,你就是非常富有的人。你真的天天過得很快樂,你就是非常富有的人。如果你有很多的錢,但是你過得並不快樂,或是你一直想擁有更多錢,那表示你還很貧窮啊!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那些解脫者呢?“貧則身常披縷褐”,我說貧窮是因爲我身上常穿的就是幾件破舊的粗布衣。講到這裏順便說一下,可能因爲將近一年來,我在跟大家結緣上課的過程中,大概常常都是穿那一、兩套衣服,有些學員就覺得老師可能沒有什麼衣服好穿,所以就很關心的陸陸續續買一些衣服給我。謝謝大家的好意!事實上,我所穿的、所需要的不多,我也不會在外表上講求要怎麼樣穿才性格、怎麼樣穿才有品味。

  有一次在大乘精舍上課的時候,講到衣服方面,我說如果參加喪事的時候可以穿這一套;參加喜事也可以穿這一套,這樣的衣服最好。有人就說:“那穿出家服啊!”我說:“不一定!我這一套衣服也可以,喜事、喪事一樣都可以參加。”所以你真的內心安詳,外相方面,你不會很在乎的。你只要穿得自在、無傷大雅就好,但不要又刻意裝出像嬉皮的那種樣子,不要給衆生造成麻煩、煩惱啦!不要在外表上面打量啦!

  “道則心藏無價珍”,真正的解脫者,他的內心所蘊藏的法寶呢?那是無限量啊!無價之寶啊!他就像撞鍾,你不叩,他就不響;叩小,他就響小;叩大,他就響大。他有無價之寶,只看你會不會挖而已。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

  這個得道之人——解脫者,他那些無價的珍寶呢?“用無盡”啊!“利物應機終不吝”啊!他對法布施方面不會吝惜的。他不會自私自利,也不會說要有什麼條件,要你拿多少錢給他,他才傳法給你。沒有那些啦!爲什麼他能夠這樣“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呢?因爲原來你都是用自我的金鍾罩,把自己跟這個法界的大海隔絕起來。所以你會覺得你的生命好像越來越萎縮、越枯萎,那是你用自我把自己阻絕了。當你了悟整個法界的實相之後,你那個自我會很高興、很欣喜地打開、撤除掉,這時你會來到無我的世界。

  當你無我的時候,整個法界的法流它是不斷的湧入、不斷的穿流而過。這時候,你原來那即將枯乾掉的井水呢?它會一直湧冒法喜,變成泉源不斷的泉水。那個活的法水、活的泉水,它會不斷的湧入啊!這不是說你得到了什麼,而是你將自我打開、撤除掉之後,你跟整個法界溶爲一體,這時候你的法寶、你的法喜那是無限啊!所以說“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解脫者對于法布施方面是不會吝惜的啦!你要的越多,他可以給你的也越多。而且他給你越多之後,這個泉水它還可以更加加速促進它的流動、流通。這就是“利物應機終不吝”啊!

  叁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叁身”,就是報身、法身、應化身。“叁身四智體中圓”,當你真的解脫之後,你的各種智慧,它就會自然地流露出來。你的智慧眼打開之後,包括你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察;包括你實修實證而産生的無畏智,那些都會自然的展現出來。這都不是裝出來的啦!這一定都是透過實修實證而來的。

  “八解六通心地印”,解脫是有分不同層次的。當你真正究竟解脫之後,其他各種的解脫,以及各種的觀察力,包括漏盡通……都會很自然的展現、很自然的流露出來;你的煩惱、不安那些也會都止息了。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

  跟大家講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講這個最高、最好的解脫之道,如果是上等根器的人,一聽了之後呢?他會展現出大丈夫的氣魄,當下承擔去求證。等到他真的證悟到之後,一切就了了。“上士一決一切了”,當你體證開悟之後,你的所有的疑結都會破除。

  “中下多聞多不信”,但是中等根器或是下等根器的人呢?“多聞多不信”啊!中下等根器的人聽了這些會說:“真的嗎?是這樣嗎?有那麼簡單嗎?有那麼快嗎?不可能啦!我們業障這麼深重呀!”所以中下根器的人是“多聞多不信”啊!這樣,也只能夠隨緣了啦!隨便你,隨你高興好了。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但自懷中解垢衣”,是說一個真正要邁向解脫的人,他是不斷的回來反觀、淨化自己的身口意;他不是去向外看,不是去挑別人的毛病、不是去跟別人比較。

  “誰能向外誇精進”,修行不是去向別人炫耀、不是去跟別人比高低。有的人修行之後,就是要向別人炫耀,他的修行境界很高,他多麼厲害;不然,就是要去跟別人比高、比低、比大、比小。那都不是真正走在解脫道上。真正走在解脫道上,他是“但自懷中解垢衣”啊!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

  衆生不了解一個真正的解脫者,所以對他會有很多的毀謗;衆生都是從自己,用自我的眼光來衡量一個解脫者,所以對他會有很多的批評。好吧!那就“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這些毀謗、批評對一個解脫者來講,那都是無關痛癢啊!他仍然是解脫自在啊!但是,對你呢?對這些批評者、批判者呢?你只是自己阻斷解脫之路而已。你不願意相信那些解脫者,然後又批評他、攻擊他,你只是在阻礙、阻斷你自己的解脫路,“把火燒天徒自疲”啊!

  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對一個解脫者來講呢?我聽到那些批評啦!毀謗啦!“我聞恰似飲甘露”,就好像在喝甘露法水。爲什麼?因爲衆生在告訴你:“我們就是這樣在顛倒夢想啊!”衆生還會拿出他實際在顛倒夢想的例子來給你看。知道嗎?所以“我聞恰似飲甘露”。

  “銷融頓入不思議”,因爲你看到衆生真的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自尋煩惱,自斷解脫之路。這時候,你不但對衆生沒有任何的瞋心,你會生起大慈大悲之心啊!真正的解脫者他遇到衆生的攻擊、批評,他是不會起什麼瞋心的。因爲他看到衆生在流露顛倒夢想的實相,而他內心生起的就是大慈大悲啊!但願有因緣衆…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