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2)▪P2

  ..續本文上一頁生能夠出離苦海,遠離顛倒夢想啊!所以“銷融頓入不思議”,他不但沒有瞋心,代之而起的是大慈大悲之心啊!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

  別人的惡言、冷言冷語、毀謗批評……這些呢?都是功德啊!它是來考驗你、來檢驗你啊!看看你的證量是真是假,所以他也是我們的善知識,要感恩啊!

  不因讪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不因爲他毀謗、批評你,然後你就起瞋心;不因爲他誇贊你,然後你就起貪心。像這樣,這都是境界在考驗你,看你會不會成爲境界的奴隸?看你的悟境、體證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你就可以展示出、流露出“無生慈忍力”。那個“無生”,就是你不會成爲境界的奴隸;你不會因爲遇到順境就起貪,遇到逆境就起瞋啊!所以你面對這些呢?你展現出來的是無生法忍。而對衆生的批評、讪謗那些呢?你流露出來的是大慈大悲愍衆生啊!沒有瞋心,只有體諒與包容。這不是用壓抑的喔!不是說以後別人批評我、攻擊我,我很想生氣,但是老師說不可以生氣,生氣的話我的境界就不夠高,就曝露出來了,所以就壓抑著。你用壓抑的話,你是會內傷不斷啊!內傷不斷的話,你又會去傷害衆生喔!所以你要真的就是心與空相應,面對各種的批評、考驗,你才能夠“無生”啊!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宗亦通”,就是說你的體證來到了超越宗派、超越宗教,而不是說成爲某個宗派的繼承人,就一直弘揚那個宗派的法。不是這樣的啦!你不是要成宗教的信徒,你是要成爲解脫者啊!真理,它是沒有宗派、宗教之分的。你如果真的體證到真理的話,那是超越宗派、宗教的。這就是“宗亦通”。

  “說亦通”,如果這一條解脫之路,你是紮紮實實的走過來的話,你真的走過的話,你就可以明確地告訴衆生,怎麼樣去走出解脫路啊!而你的說法也會很圓通、很通暢。

  “定慧圓明不滯空”,一個解脫者呢?他是很潇灑、很自在的。但是在那潇灑、自在裏面,他是有定、有慧的啦!他是定慧圓明,很自在又不滯空,不執著在空裏面、不執著在涅槃、不執著在無爲,他是能夠無爲無不爲啊!

  非但我今獨達了。恒沙諸佛體皆同。

  這個境界不是說只有我(永嘉大師)才能夠做到,你們都做不到,不是這樣啊!

  “恒沙諸佛體皆同”,過去的佛、過去的那些解脫者,他們所體證的都是來到相同的涅槃境界、解脫自在的境界啊!而這都不是我私人的,不是我獨創的。

  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

  “師子吼”,是說一個真正體證到究竟法,來到解脫自在的阿羅漢呢?當他上臺說法的時候,就好像獅子在吼一般。這裏用獅子吼來表示他弘法時,那種威震八方和他的那種攝服力。

  “無畏說”,如果你真正有所體證來到解脫自在,你的講經說法是會具有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大無畏的氣魄啊!但如果你只是聞思,你還沒有經過實修實證的話,你的講經說法裏面都還會有很多的疑、很多的保留、很多的畏縮,還會沒有信心。如果你是經過體證、實證來的話,你所展現出來的是大丈夫的氣勢、大無畏的精神,這裏面是沒有我慢的。要弄清楚喔!他只有如實語、如實說;說實相、說真相,而沒有我慢。

  爲什麼他會大無畏呢?因爲真理實相不是他個人的啊!它是宇宙的真理實相;它是大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可以來求證,他不怕你去求證啊!你越去求證,你越會相信他所講的話是真是假。所以他會展現出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但是,這樣的一種解脫法呢?“百獸聞之皆腦裂”啊!一般根器比較小的人、比較不具足的人,聽到這些法,他會起煩惱;他會不喜歡;他會逃、會跑,他不要啊!“那有可能?我不相信。”然後很多過去的那些知見,又把他引離開解脫法。所以“百獸聞之皆腦裂”啊!

  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香象”,是描述中等根器的人。中等根器的人聽到這種上乘之法,還是一樣會逃跑啊!他聽了幾次之後還是會逃跑、會閃開、會閃躲,會設法躲開。他不喜歡,因爲他要追求的是神通、是感應,他要塑造的是自我有成就感啊!如果告訴他這種要拆掉自我的那個框框,他會怕啊!所以不是真正要解脫的話,他就會繼續逃、繼續跑。這就是“香象奔波失卻威”。雖然,他說要修行,他很喜歡修行,但是他的修行卻是想要有所成就啊!他的修行不是爲了斷我慢、不是爲了究竟解脫。

  “天龍”,講的是上等根器的人。上等根器呢?你真的是爲解脫而來的話,你聽到這些解脫法,你會很寂靜,心很柔軟地去聽。當你聽聞時,你的內心會不斷的産生震撼、會不斷的産生法喜。這就是“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爲參禅。

  我(永嘉大師)過去呢?是不斷的跋山涉水、上山下海、國內國外,到處去參訪;到處去求道、覓道、修道。用生命去修、用生命去求,就是爲了了悟生死大事,爲了大安心、大自在啊!像玄奘大師的那一種求法,那都是用生命去求法啊!如果你真的有用生命去求法的魄力和決心,你的成就會很快。如果你還是可有、可無,有也好、沒有也沒關系,無關痛癢;有的話,多增加一些知識、知見。像這樣的話,你還要繼續再浸泡很久啊!你的苦還吃得不夠,你就繼續再多吃一些苦吧!

  自從認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自從認得曹谿路”,講的就是六祖惠能的意思。“自從”,事實上那只是一個代表,意思就是說自從我認得、了解涅槃之路,了悟法界實相之後,我了知生死不相幹啊!以前無明的時候一直貪生怕死、一直恐懼死亡。當你了悟真理實相之後,你會體會到:“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法界的事啊!”耶稣要來這個世間誕生,不是耶稣自己在決定的,是上帝要他來的,也就是整個法界的因緣啊!上帝,講的就是當整個法界的殊勝因緣形成、具足,耶稣就出現啊!你的出生也是這樣啦!波浪要形成,不是波浪本身在決定;波浪要消失,也不是波浪本身在決定啊!波浪的形成與消失,跟波浪本身不相幹啦!這就是了知生死與我不相關。

  今天緣起現象你有這樣的一個生命,你要知道這是整個法界的恩賜啊!所以你要好好珍惜它,善用當下這麼美好殊勝的因緣。但這個珍惜裏面沒有抓取,你是活的很全然,把生命的意義發揮出來。就算有一天,你表面上是死了,其實你並沒有真正的死,你只是回歸法界;就像波浪消失,回歸大海。所以說若生、若住、若異、若滅。有沒有?《阿含經》裏面有講到那個“若”字。“若生、若住、若異、若滅”,好像是生、好像是住、好像是異、好像是滅。真正呢?它是不生不滅,它是不斷的變化、變化而已啊!冰融解,也不是冰的完全消失,它只是變化、變化。

  像我們今天到戶外禅修,有指引大家去看一棵枯樹。有沒有?那棵枯樹在法界裏面,它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啊!法界沒有排斥它,它也是珍貴的藝術品啊!所以不要用二元對立的眼光來看生、死。你要看整體,你才會“自從認得曹谿路。了知生死不相關”。當你真的了悟生死大事;真的參透生死大關的話,你的生命會很灑脫、很自在。不管到哪裏,你都是大安心、大自在啊!

  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

  一個真正的解脫者,不管是動、是靜,他都是無修——無修之修啊!他就是那麼地清醒明覺、安詳自在。所以他是“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呢?“體安然”啊!“體安然”,就是說他的內心是很安詳、很自在的,包括在跟你說話,他的內心也是保持清醒明覺,沒有恐慌、沒有不安。所以你看!這是很活潑的解脫境界——動、靜都是解脫自在啊!

  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縱遇鋒刀常坦坦”,就算遇到災難他也是坦然地面對。坦然面對是說他冷靜地面對一切境界,但卻不是說:“現在假設我在房子裏面,房子著火了,燒起來了,我面對大火也一樣,坦坦蕩蕩的面對,不逃也不跑,來證明我的證量很厲害。”如果這樣,那是沒有智慧啊!事實上,這裏是說如果是因緣遇到刀鋒這種情況呢?我也是坦坦蕩蕩,平常心的來面對。其實你如果冷靜而有智慧地去面對那些逆境的話,反而容易大化小,小化無喔!

  “假饒毒藥也閑閑”,就算整個因緣如果到後來要我像蘇格拉底一樣,被賜毒而死,因緣如此的話,我也以平常心來接受啊!如果整個世間、整個衆生不希望我講話,要把我的嘴巴封起來,要把我毒死,解脫者他也是“假饒毒藥也閑閑”啊!因爲這是世間的因緣。耶稣被判死刑,吊上十字架,因緣如此,也是就接受啊!所以“縱遇刀鋒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但是,解脫者他不會刻意要去自討苦吃,他不會去逞強,不會刻意要去挑釁找麻煩。如果因緣如此,他是冷靜的去面對一切的因緣。

  我師得見然燈佛。多劫曾爲忍辱仙。

  這是敘述佛陀也是經曆過很多的覓道、求道、修道,才能夠來到解脫自在啦!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這就是說,你在還沒有解脫以前,你就是在苦海裏面頭出頭沒啊!從小到現在,你是跌跌撞撞的,你也都在歡喜、憂悲苦惱之中頭出頭沒。那都是在生、在死啊!“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你還沒有解脫,你緊抓住生命的話,你就會貪生怕死;你就會不斷地在苦海裏面輪迴。而那種輪迴是生死悠悠無定止啊!

  自從頓悟了無生。于諸榮辱何憂喜。

  “自從頓悟了無生”,當我體會到了不生不滅的大自然法則、真理實相之後,哇!了悟了生死大事之後,“于諸榮辱何憂喜”。也就是說因爲你來到了大安心、大自在,你不會再成爲境界的奴隸,所以你能夠解脫自在啊!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2)》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