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1)
空海(惟傳法師)
今天是我們禅修的第叁天,我們開始來講解“永嘉大師證道歌”。一般的講經說法,都會在書本上注明是什麼經。只要有注明是什麼經的話,大家就特別重視它。而“永嘉大師證道歌”並沒有注明是什麼經,但是它所透露出的卻是非常高證量人所體證的內心世界。永嘉大師把他的體悟、體證透過很優美的文詞把它表露出來,真的不容易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的有所體證,而又能把它做語言、文字的敘述,相當不容易。然後又能夠把它诠述得那麼傳神、那麼美,這真的需要除了出世間法的證量外,世間法的文學基礎也要相當好。所以我們是以看內涵不看表相、重質不重量來看“永嘉大師證道歌”,分享解脫者的世界、解脫者的那種潇灑自在。
本來,解脫就是要邁向潇灑自在,而不是說修行之後框框越來越多,拘束越來越多,越來越侷限。不是這樣啦!但這是一個過程。修行不是要塑造出一個聖人的模範、一個聖人的模樣,讓別人看、讓別人崇拜、讓別人景仰,不是這樣啦!如果動機是這樣的話,背後是有所求的。如果你的修行是爲了要修給別人看,讓別人覺得你是一位聖者、你是一個聖人。這樣的話,你要看到你的修行是爲別人在修、是爲修給衆生看,你背後有名利心在作祟,有看到嗎?要成聖成賢,背後有名利心在作祟,知道嗎?佛陀不是爲了成聖成賢才修行,佛陀是爲了解脫而修行;佛陀是爲了了悟生死大事,爲了大安心、大自在而修行啊!所以你的修行也要成爲真實的,成爲真正自由自在的解脫者啦!不是成爲人家眼光標准中的一個修行者。那是衆生製定出一個框框、一個架構,然後讓你跳進去;衆生釘個十字架,然後把你釘上去啊!
衆生都喜歡製定出聖者、偉人的框框,認爲偉人、修行人就是要符合這樣的框框。然後,你爲了成爲衆生心目中的偶像、心目中的聖賢,你就不斷的擠壓自己、扭曲自己,就像裹小腳一樣,一直的纏裹、一直的纏裹,讓自己符合衆生所製定的框框,把自己的身心壓扁、扭曲,然後套進去。這樣,你外表上是裝出了一個聖者、修行人的模樣,但是你的生命也死掉了大半!你的身心是很僵化的。所以真正的解脫那是爲了大自由、大自在啊!而這個大自在,也不是說我要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是這樣啦!那種解脫自在是充滿著智慧的。真正的解脫者,他不會是一種任性,他是潇灑自在但不任性。他的所做所爲,是不會去傷害衆生的;他的所做所爲,都是從慈悲心出發啊!解脫者的內心,沒有瞋心、沒有貪心、沒有愚癡。衆生的那種放縱、爲所欲爲裏面,是充滿著欲貪、充滿著瞋心,或只是想表現自我。所以不要把任性跟解脫者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潇灑混爲一談,那是不一樣的。
真正的解脫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持什麼固定的戒律,但是他的戒律卻都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是持戒律的精神,不是持戒律的外相、不是持死的戒條,而是持那種活的戒律的精神。所以對一個解脫者來說,他是不造諸惡,常行諸善;他的內心是充滿著慈悲,他不接受世間所給予他的那種框框、架構;他的生命是潇灑自在,但沒有瞋心,不會去傷害衆生;他有的只是慈悲心,喚醒衆生醒過來。這樣而已。大家要了解這些基本觀念,這樣,你才能夠看得懂“永嘉大師證道歌”裏面所诠述的意境。因爲它裏面所講的,都是四果阿羅漢的世界,那是解脫者無爲無學的境界。如果你沒有正知正見、沒有聞思基礎,你不知道什麼是出世間法的話,你看這些,你會用你的自我意識來理解。結果你看了之後,你的那個我慢又會長養出來。要知道喔!這裏所诠述的都是阿羅漢的世界、解脫者的世界。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永嘉大師他是怎麼描述的。
君不見。
絕學無爲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君不見”,就是說諸君啊!難道你沒有看到那些絕學無爲的閑道人嗎?“絕學”,講的是證到四果阿羅漢的那些解脫者,他們都是來到了無爲的世界啊!對證到四果阿羅漢的解脫者而言,修行之路,他已經走過,他來到了無爲無學的世界,那是很悠閑、很自在啊!你本來一直在尋尋覓覓,直到有一天你真的大徹大悟,了悟實相、了悟生死大事之後,你會來到絕學無爲,不必再尋尋覓覓,你成爲了一個閑道人啊!像這樣的一個人呢?
“不除妄想不求真”。一個真正來到四果阿羅漢的這種絕學的人,他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溶入一體的世界。注意喔!這一句話有很深的含意。一般衆生在修行的過程,都是一直要除掉妄想、要除掉什麼……。你有很多你所不要的,你都一直在排斥它。這樣,你會修得很苦,也會繃得很緊。你一直要去除掉那些影子,然後又一直去追求你所要的。所以你一直要求真啊!這個真,我們把它當做白天,而那個妄想就用黑夜來比喻。你本來一直在逃避黑夜,一直在渴求白天、追求白天。當有一天你發現白天、黑夜都一樣好。這時候,你會來到“不除妄想不求真”啊!但這意境很高,你要慢慢去體會。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無明實性”,就是說你過去所展現出來的那些貪、瞋、癡呢?也是法界中的一個現象啊!雖然你展現出貪、瞋、癡,但那也是一個實相。所以牛糞它也是法界裏面的一個實相啊!你能不能用平等心來尊重它們呢?莊子曾經講過:“道在那裏?道在屎尿中。”這含意很深,要慢慢去體會。
“幻化空身”,就是緣起現象界的這個身心,包括外面你所看到的山河大地,這些都是喔!就好像波浪,它是海洋的一部份,而這個“幻化空身”就是法身的一部份。你這個身心雖然是緣起,但它也是法界裏面很珍貴的緣起。那是因緣具足才能夠産生的啦!所以波浪它是海洋的一部份,也是大海的一部份;波浪跟大海是一體的,“幻化空身即法身”啊!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當你看到法界的實相,你會體悟到:“哇!法界這些沒有一樣是我的,包括這個“我”也是“無我”啊!”所以你會看到法界,它是無常、無我、無我所啊!如果要講的更深入的話,“空”,它本身是“無一物”啊!但是“無一物”裏面又會産生妙有。這個妙有就是前面所講的“幻化空身”。
“本源自性天真佛”,就是說每個衆生都是來自相同的根源,本是同根生啊!我們的本源都是相同的,就像波浪,不管是大波浪或是小波浪,全部都是法界大海裏面的一個實相,大家都是平等的,你跟佛陀完全平等,你跟耶稣也完全平等。這就是“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蘊浮雲空去來。叁毒水泡虛出沒。
“五蘊”,就是我們這個身心。它會起各種作用,但不管它起什麼作用都像浮雲一樣,是一個緣生緣滅的現象。我們這個五蘊身心,它就像一個波浪,而這個波浪呢?在海洋中,也是不時來不時去,所以叫做“空去來”。當因緣具足,它就産生;當因緣不足,它就消失。但這個消失並不是斷滅,不是斷滅空喔!它只是回歸法界。這也就是說當現象産生,它是法界的一部份;當現象消失,它就回歸法界啊!
“叁毒水泡虛出沒”,當你有這個身心,你在曆緣對境的時候,曾經展現出貪瞋癡叁毒,但是它也如同水泡一樣地虛出虛沒啊!水泡從水底浮起來,然後“啵!”它又消失了、沒有了。也就是說過去的都已生已滅,已經消失了。所以要知道啊!包括貪瞋癡叁毒也都是緣生緣滅。但你不要說,那這樣我就可以起貪、起瞋。你起貪、起瞋,當下受苦的是你自己。你在瞋恨的世界,當下受苦的是自己,你就墮入地獄裏面啊!地獄,是說你的心境落入苦海裏。要知道喔!如果你站在比較高的層次來看的話,你不要再背著過去的那些業力,你要讓那些歸零,重新來過,重新善待一切,讓過去的通通歸零。歸零,不是說那這樣就沒有因果。不是啦!過去的已生已滅;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果報,我完全接受,不逃避。我清醒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善待每一個因緣。事實上,你所能夠活的也就只有現在。所以對五蘊方面,你要知道“五蘊浮雲空去來,叁毒水泡虛出沒”啊!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這裏是說當一個人看清法界的實相之後,原來有很多的那種人相、我相、衆生相、壽者相那些,都破除掉、消失掉了啦!因爲他看到衆生都是平等的,所有衆生都是一體世界裏面的一份子。所以他是來到無人相、無我相……的境界。“無人法”,包括過去的那些法門、法執也都消失了啦!
“剎那滅卻阿鼻業”,當你真正看到法界實相,當你開悟、了悟之後,你會剎那之間,“滅卻阿鼻業”啊!你過去是背負著很重的包袱在修,而這個包袱很多是來自衆生的相互催眠。所以佛陀就講:“一切衆生類,悉共相纏縛。”你在纏縛別人,別人也在纏縛你啊!因爲纏縛就會被灌輸很多錯誤的觀念——他要抓住你,所以他會告訴你,你有很多的罪過、很多的罪孽,然後設法讓你背上原罪的十字架。這樣,你就會苦苦的向他求秘方、求解藥;這樣,你才會加入他的宗派、宗教裏,或成爲他的信徒、成爲他的勢力範圍啊!能不能回到法界來,讓大自然、讓法界來說法?你真的有那麼多的罪業嗎?放下那些別人所跟你催眠的語言,回到法界裏來,讓法界來告訴你!
當你真的看到大自然、看到法界的這些真理實相,你會了悟啊!大自然是如此的博愛、如此的在善待一切衆生,不管大的花、小的花,在大自然的眼中都是平等的。小花,不是因爲它造業、業障重才成爲小的花;小花,也是大自然裏很珍貴的緣起啊!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無比的珍貴,你的出生不是你的錯,你不要老是背著重重的原罪在修行。如果你真的能夠從大自然裏去見法、去了悟生死大事,了悟你是怎麼來的,了解到你的本來面目之後,這就是“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
《永嘉大師證道歌诠述(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