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而你大部份的時間都心不在焉。所以這個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的修行,就是讓你活在現在、活在當下。
《慧眼禅心》是非常深的智慧寶庫,如果你沒有用四念處的這種穩定基礎來聽的話,你只是聽一些頭腦的知見而已。如果你真的腳踏實地的,一步一腳印地去走、去體悟的話,這裏面字字句句都在喚醒你啊!不過,沒關系,不管過去前面幾天你有沒有好好掌握,都沒關系,歸零,下決心大死一番。現在!你一樣隨時都會脫胎換骨的。只要你有魄力、有決心、有大丈夫氣勢,真的能歸零,那你要見法,那是不待時節因緣啊!
第十則「深處」
大師告訴一位商人:「魚兒無法在乾旱的陸地上生存,你也無法在欲界的纏縛中生活。正如魚兒必須回歸大海,所以你也必須回歸寂靜。」「回歸寂靜」就是「你也必須回歸法界」。這意思就是說,魚兒必須活在大海裏面,你也必須回歸大海呀!也就是回歸法界。商人聽了一愣:「難道我必須放棄事業,加入隱修會嗎?」「不不!你可以繼續你的事業,同時回歸你的心靈深處。」這就是說,如果你有正確的聞思,你的修行跟你的工作不會沖突。你的工作反而可以展現出你修行的力道,你的工作可以變成是跟衆生廣結善緣,讓你借境曆練的好機會。如果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你的生活、你的內心世界常常會在拉扯。這裏所講的「回歸你的心靈深處」,也就是說你有正確聞思之後,你知道依歸何處,能夠回到心靈的家鄉,心能與空相應。
第十五則「永生」
有人就問:「我如何才能獲得永生?」這個「永生」,就是任何宗教所要追求的。記得喔!都是要求天堂;求淨土;求永恆、永生。解脫者一樣是要求得不生不死的境界喔!只是不生不死的境界,一般衆生不太容易了解,以爲那是毫不變化、不變異的一種恆常。當你沒有真正了解什麼叫做「永恆」,你就會用那種一般的名詞(你所理解的那種):「喔!就是那個常恆不變」。不是啦!這裏,如果用一種權說就是:「我如何才能夠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呢?」也就是你要怎麼樣才能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結果大師就回答:「這個淨土、這個天堂,永恆的世界,它就在眼前啊!」淨土就在眼前啊!你只需回到現在啊!「奇怪,我目前不是正在現在嗎?」大師回答:「不!沒有的。」「爲什麼呢?」「因爲你尚未捨離過去。」也就是說,你活在夢幻世界裏面。你還背著很多重重的包袱;你還背著很多的業力;你還活在過去或未來的夢幻世界裏面,你斬斷不了過去、未來。修行,沒有氣魄、沒有承擔。
這個人又問說:「那我的過去並沒有什麼不好啊!我爲什麼要捨離呢?」大師回答:「過去的事應該捨離,不是因爲它有什麼好或不好,而是因爲它已過去了。」如果你還一直活在過去的世界裏面,你怎麼活在這個實相世界呢?實相世界,那都是眼前、現在啊!你如果沒有活在現在,你就沒辦法跟這個實相世界同步脈動啊!活生生的實相是在現在,你腦海中的過去或未來,那都只是一個夢幻泡影;都只是一個念頭、一個想像,那是虛幻的。我們修行是要回到實相來啦!
第十六則「預言」
有人跟大師講:「我希望成爲一位真理之師。」這意思就是說:「我希望成爲一位弘揚真理實相的人」、「我希望能夠真的爲法做見證」。這裏講的真理實相不是一般的宗教事業喔!這裏所講的「真理之師」不是一般的宗教師;不是一般的宗教事業,它是真的要成爲一位真理之師。所以大師就告訴他:「你要這樣可以啊!問題是,你是否有勇氣在四十五歲以前,承受任何的奚落、輕視,甚至飢餓呢?」這裏「四十五歲」我們把它改成「大徹大悟」。這樣,大家比較容易了解,因爲有的人已經超過四十五歲。這就是說:「你是否有勇氣在大徹大悟以前,承受任何奚落、輕視,甚至飢餓呢?」他說:「是的!但能否告訴我,當我大徹大悟以後,我會變得如何呢?」大師回答說:「你會對上述一切習以爲常了啦!」也就是你會對別人對你的那些奚落啊!攻擊啊!輕視啊!甚至挨餓,你都會習以爲常了啦!所以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裏面有提到、老子也提到,那些解脫者他們常是披褐懷玉——穿的是粗布衣,身貧道不貧。身貧是因爲常常穿著粗布衣,道不貧是因爲內懷無價珍。這也就是說,這整個解脫之路,它是一條披荊斬棘之路啊!它是跟一般衆生的世間思維是相反的;跟一般想要修行的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是相反的。
大家要了解,不是說想要修行,或是已經在修行的人就是走在解脫道上。不是的。如果你真正走在解脫道上,你會變成很孤單、很孤獨,而你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那你也真的要把個人的名利、死生置之于度外啊!你要有那種羅漢托空缽也在所不惜的魄力與決心。所以大家也要了解,說要修行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有魄力、有決心要走解脫、要了悟生死大事的人是寥如晨星啊!
很多人說要修行,有時候是因爲在欲界裏面得不到「所要的」,然後想透過修行、透過宗教,來裝上金身。這樣,便可以滿足在磙磙紅塵裏面所沒辦法實踐的夢想——把修行當做一種「宗教事業」;把修行當做實踐理想、欲望、野心的好園地,挂上一個「宗教師」之名,衆生就會崇拜。但是如果你真的要走向究竟解脫;你真的敢勇于面對自己;你真的要了悟生死大事,你不會這樣去做的。因爲你不會去自欺欺人,你會很如實地面對自己;因爲你要的是究竟解脫、你要的是了悟生死大事。所以要成爲一位真的弘揚真理的人,你必須要體證真理實相。
你真的要弘法,必須你本身具足法身。法身,絕對不是你透過經典的聞思,飽學多聞;法身,必須是來自你的實修、實證;法身,那是你跟整個叁法印就是溶爲一體。當你成爲法身的時候,你會看到衆生是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而衆生就是因爲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沒辦法了解你,所以那種無情的攻擊、批判、輕視,也就會跟著而來啊!如果你真的要走上究竟解脫,你要有心理准備。知道嗎?你要准備好,你的腳跟要站穩,如果你會怕的話,別人一些奚落、攻擊、批判,你馬上就退縮了。
所以,爲什麼說修行解脫之路,那是大丈夫事業,非將相所能爲啊!知道嗎?那不是個比喻,那是事實啊!因爲即使你在沙場上成爲大將軍,縱橫千萬裏什麼都不怕,但是你會怕無我;你會怕面對自己。而你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那是要回來如實面對自己啊!如果你有那種野心——想要成爲宗教之師;想要建立山頭,那你一定是很反對解脫道的。因爲解脫之後那是無我啊!無我的宗教,我的這個山頭就都消失了;我的宗教事業就不用做了;我就不用混下去了。所以如果你有不純正的這些心思,隱藏在你的宗教企圖裏面、修行裏面的話,你是會很反對解脫道的。解脫,那是要來到無我啊!但是衆生最深層的怕,就是怕無我,貪生怕死。
今天帶領大家到墳墓區去打坐,那是要讓大家更深層地去接觸——來到那個生死點——去體悟我們深層生命所在怕的是什麼?衆生怕無常,但是嘴巴卻很會講無常;怕無我,但是卻很會講無我。當你真正要如實回來面對自己的時候,你馬上就會逃避、馬上就會閃躲。這裏,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去體會:﹁爲什麼﹃自古聖賢多寂寞﹄?爲什麼永嘉大師也提到﹃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只要你還沒有邁向究竟解脫,不管你的宗教事業多麼龐大、多麼發達、多麼有發展,你還是在苦海裏面。所以真的要回來如實面對自己。如果你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你就會跟佛陀的解脫道相應。
第二十則「故事」
這裏的「故事」,我們把它改成「幻燈片」。這樣,你會體會的更深。大師常用一些比喻或故事,也就是用幻燈片。常用幻燈片來啓發弟子,他們聽得津津有味。但是有時候卻感到不滿,因爲他們渴望更深的真理。有的人就會說:「這個沒什麼啊!我平常也看過啦!人家是要有什麼神通啊!奇蹟啊!感應……那些。那才是啊!」大師對他們的不滿充耳不聞,僅提醒他們:「孩子們!你們還不了解,人類與真理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幻燈片。」知道嗎?又說:「不要低估了幻燈片的作用啊!俗語說得好:『一分錢的蠟燭,可以找到一個遺失的金幣。』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常會道出最深的真理呀!」知道嗎?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不會比幻燈片好啊!因爲講故事,你還是會有很多的想像啊!理解啊!還是在頭腦、文字、語言堆裏面繞,而文字、語言對真理的描述不會比幻燈片好。幻燈片非常的真實,它跟真理實相那是最接近的。
就好像說蝴蝶,假設大家都沒有看過蝴蝶,我用語言再怎麼诠述蝴蝶,或是用文字寫出很多的注解,找很多的經典告訴你蝴蝶是怎麼樣;或是用很多的比喻:「蝴蝶就像個仙子、仙女啊!然後在那裏飛、在那裏飄,有翅膀喔!」問題是,你沒有看到,我再怎麼跟你講,你還是都在想像。因爲蝴蝶在佛陀身邊,大家就以爲只有佛陀身邊才有蝴蝶,那我就去拍一張佛陀身邊的蝴蝶過來,告訴你:「這就是蝴蝶!」你就會:「嗄!原來我身邊的這就是蝴蝶。我有看過啊!」同樣的,你以爲只有佛陀才有見到法;只有佛陀他有法,我們這裏都沒有。所以我把佛陀所看到的那些真理實相,都把它拍攝過來,讓大家來看。幻燈片一看,你就能夠體會更深、更具體呀!而且在現在的傳播媒體裏面,目前來講,就算你用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所拍攝出來的,它的那個真實感,都還不會比幻燈片更真實。幻燈片以目前來講,它是最真實的,跟真理、跟原形,它是最接近的。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人類與真理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幻燈片」。
第二○六則「拳打太極」
大師常告訴新入門的弟子:「敲!門就會爲你而開。」不久,他又狡黠地對其中幾位弟子說:「如果這個門從來沒有關上,你又怎能期待它的開啓呢?」這個含義很深喔!這是禅宗所講的「無門關」,含義很深。這就是說,現在假設淨土、天堂是在月亮那裏。這樣,它就有一個管道、有一個方向,我們就可以去。到達月亮那裏之後,你就能夠來到不生不死的世界,那裏就是人間的淨土…。于是大家就會設法:「好!我們發展各種科技、發展各種工具,設法到達月亮那裏。」這樣,是不是只要在大家努力的情況之下,用人類的頭腦、用人類的科技、用人類的一些造作,就可以到達呢?如果解脫的世界是在他方世界的話,那很快就可以到達。很快喔!
現在假設最靠近我們星座的另外一個星球,那裏是淨土,據天文學家估算,用光速去跑要叁點四光年。好!我就研究出一個接近光速的火箭來跑,讓你跑到那邊。然後,你一定會不甘寂寞,再跑回來說:「真的喔!那裏就是淨土;那裏就是天堂。」那我就設法讓你付出多少的代價,帶你到淨土那邊去、到天堂那邊去。一定可以去的喔!如果淨土、天堂是在外面,以基督教來講,如果上帝是在外面的話,那就會有來、有去,就有一個距離。那不管距離多遠,你都可以去。
在《阿含解脫道次第》書裏面不是有講到,有一個赤馬天子像孫悟空嗎?他很厲害,他一個跟鬥就是十萬八千裏,那真的就是用光速火箭在跑啊!但是他跑了一百萬年還是找不到。這就告訴我們,天堂不在心外;天堂不在外面;淨土不在外面;極樂世界不在外面。也就是說「天堂、淨土之門從來沒有關啊!」更具體地講,就是「上帝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法界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涅槃、淨土、彼岸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就浸泡在這個法界裏面啊!這個門從來沒有關,你要我怎麼告訴你說打開哪一扇門呢?」這樣知道嗎?你本來就在裏面,這個門從來沒有關啊!假如說有一個門關著,那你只要打開這個門,你就可以進去。這樣,就好辦啦!問題是,你本來就在裏面;本來就沒有關門,只是你的智慧眼沒打開,你在裏面,你就是不承認,不以爲然,也不知道。然後你就一直在找,像海中的魚一樣一直在找:「請你告訴我大海在哪裏呀?淨土在哪裏?天堂在哪裏呀?我怎麼樣才能夠去到那裏?」這樣知道嗎?
這裏講的「敲!門就會爲你而開」,這個「敲」就是說你要有求道、覓道的魄力與決心啦!你要敲鍾,善知識的那個鍾聲才會響啦!「敲!門就會爲你而開」,你要有那種魄力與決心。大師又更深地講:「如果這個門從來沒有關,你又怎能期待它的開啓呢?」所以,你最終的修行會來到無修、無證、無所得、無所失。過去廣欽老和尚在臨走之前講了一句話:「無來無去無代志(臺語)」。如果你還有來來去去,你的理想世界還在他方、還在遙遠的未來,那你會有很多事情搞不完。所以說「無來無去無代志」,「有來有去專代志」(這裏用國語來講沒辦法傳神)。「沒來沒去沒事情」,如果「有來有去」就「都是事情」,你就是繼續在苦海裏面啊!這樣知道嗎?事實上,最後的淨土、最後的涅槃彼岸,就在眼前、就在當下、就在現在。只要你打開智慧眼,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現在,你就會發現:「在佛不增,在凡不減」,法界、涅槃彼岸從來沒有離開過你,天堂、淨土從來沒有離開過你啦!
《四念處禅修開示 十九、《慧眼禅心》要則分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