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其他的,依此類推。因爲【金剛經】處處講到“不住”,大家要去理解到裏面的深義。當你能夠正確理解,才能夠來到“應無所住而又能夠生其心”,否則只是表面上“無所住 ”,但是卻無法很自由自在的“生其心”,含意很深!大家要慢慢再消化。
我們這一次禅修,陸陸續續跟大家講解【金剛經】,看到很多學員不斷的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心花朵朵開,當你真正體悟到裏面的深義,要你不笑、憋著也很難受。但是有的學員就會覺得說“奇怪!他們怎麼會笑得這麼開心?我怎麼沒有笑呢?,他們是不是“瘋子”? ……”因爲聞思基礎相當重要,如果沒有相當深厚的聞思基礎,當我講解【金剛經】裏面的很多深義,因爲有些是用點到爲止,有些是用指桑罵槐講出來,有些我是會不按照傳統、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宣講出來,真正要能夠聽懂弦外之音,要有相當的默契,以及聞思基礎,才能夠真正聽懂裏面的深義,因此聞思基礎滿重要。
舉例來講,就像我們是中國人,美國人是講英文,假設兩個民族都沒有接觸過,現在有語言的隔閡,大家怎麼辦?最初要透過比手畫腳,但是比手畫腳很累啊!明明我會講話,你也會講,但是你講得烏鴉鴉,我也講得烏鴉鴉,大家彼此也是聽不懂,于是就會變成雞同鴨講,于是造成大家彼此耐心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文化,透過這樣的一些溝通工具進一步了解,因此語言以及一些思想各方面的溝通,可以把鴻溝的距離慢慢彌補起來。爲什麼我們要聞思?因爲那些解脫者、開悟者,他們所了悟的真理實相,盡量透過衆生所能夠了解的語言講出來,如果你是外國人,不懂中國話,假如想要了解,就是要透過學習。
所以,那些解脫者、大徹大悟的人,就像佛陀、老子,就用他們所理解的語言,透過衆生比較容易了解的方式盡量诠釋出來,但是對于不可說的那些,他們也知道 “道可道,非常道”,也知道說就算盡量講出來,大家也未必真正能夠了解,你以爲知道了,佛陀說你認爲知道就是不知道;你所知道的,不是我所要告訴你的內容,于是變成要有耐心,協助你學習語言的溝通,因此佛陀講經說法很多很重要的基礎,都是在訓練大家了解佛陀所講的深義,就像在學習語言,講經說法的“叁法印”、“四聖谛”,都是真理實相。但是,要真正了解這些,要透過四念處的禅修,設法把我們所不懂的,慢慢學習、慢慢學習,然後提升我們的心境,提升我們的心性,來到:喔!終于有了溝通的橋梁,有了溝通的語言,慢慢可以了解所謂 “無上甚深微妙法”,當語言能夠溝通之後,就很方便了,佛陀講什麼,大家就可以會心的微笑。
當佛陀拈一朵花,哇!你就可以微笑,但是坐在旁邊的人,還在傻乎乎的、呆呆的、沒有笑,因爲溝通的語言還沒有具足,還是像是鴨子聽雷。所以,大家不用氣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很多學員在這兩年多來,都很認真在聞思,我們解脫道的全部課程,很多學員聽了不下五遍以上,有的甚至十遍以上都有,因爲他們下了很多工夫,因此有很多方面,我只要點到爲止,一點、一講很深的那些,他們就會心花朵朵開,大家不要氣餒!只要現在把聞思基礎打好,先學習“溝通的語言”,回去再把解脫道的課程好好用功,都是很實際、很實用,把這些慢慢再彌補起來,語言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少,就能夠來到我可以不必言說,你也可以心領神會,來到言語道斷的境界,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事實上,佛法最精髓的部分、活的部分、活的東西,在語言文字上面是很難、很難傳達,不是佛陀不傳,實在是精髓的部分,需要彼此不斷慢慢的溝通,心靈各方面提升上來,才能夠來到心領神會精髓之處。
對空海而言,我沒有藏私、沒有保留,只要大家好好提升上來,一定可以體會到。有關于語言上面的溝通,現在來講一則笑話,如果我講“蝦米碗糕 ”,懂臺灣話的人就聽得懂,聽不懂臺灣話的人,你以爲你懂了?但是對于大陸同胞而言,有關臺語專有名詞,除了福建廈門地區的漳州、泉州可以聽得懂,其他地區我們用臺語講,他們都聽不懂,這種臺語化的國語,除非你兩種語言都懂,不然你是聽不懂我講“蝦米碗糕”。現在假設大陸同胞聽不懂臺語,當空海在講“蝦米碗糕”,于是會說“我知道啦!我知道“蝦米碗糕”的意思,我知道啦!”但是你以爲你知道,但是你所知道的,不是空海惟傳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其中有什麼不一樣?因爲不懂臺語的人,你所理解的 “蝦米碗糕”裏面是葷的,但是空海所講的“蝦米碗糕”是素的,結果你以爲你知道,還是沒有真正知道,因爲你的“碗糕”裏面是有“蝦米”,空海所講的“碗糕”裏面是“呒蝦米”(哈哈!)。
所以,語言的溝通是讓我們彼此的心靈,能夠更加拉近、更有默契,唯有你真正聽懂佛陀所講的深義,哇!真的處處見法。所謂“若見緣起,則見如來”,如果真正能夠體會到緣起法,處處都是跟佛陀、如來的心法相應,叫作“若見緣起,則見如來”。
離相寂滅 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陀講述這麼深的法義,須菩提因爲各方面的因緣都很具足,與佛陀的心靈世界很接近,當佛陀在講述一些很深奧的內容,一般人的震撼性不大,但是須菩提的震撼就很大,別人理解不到佛陀所講的深義,而須菩提卻可以體會到裏面的深義。“深解意趣”了解【金剛經】裏面的深義,因此 “涕淚悲泣”,就是有很深的感慨,讓他流出喜悅的眼淚,于是感慨衆生不容易聽得懂,也實在很可惜,因此他的反應就會很自然流露出來。當我們在講述【金剛經】,也有不少學員展現出聽聞的一種法喜充滿。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陀講述如此深奧的經典,過去我都還沒能夠聽聞到,也還沒有真正理解,今天佛陀您跟我們開示之後,我終于理解到了,因此覺得一直贊歎,也覺得這種因緣實在很殊勝。“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如果有其他的人,或是以後有人能夠聽聞到這些經典、深義,了解這些經義、深義,他的信心馬上清淨,馬上生起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聽聞到【金剛經】的深義,馬上生起清淨心,生起堅定的信心,也就是說開悟、了悟,哇!像這樣的人,真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爲什麼聽聞【金剛經】之後,能夠生起實相呢?“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這樣的文字、說法,如果沒有解開,真的看不懂它裏面的意思。爲什麼聽聞【金剛經】有法喜、心清淨之後,就能夠生實相呢?因爲已經能夠有距離拉開視野,以很有距離、很有深度的角度,來看清萬事萬物的實相,能夠體證到“無常、無我”,對于“緣起”也能夠深觀。此時,他能夠看到這些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實際的相貌,就是“則生實相”。本來你不了解無常、無我法印,沒辦法真正看懂這些實相,你自以爲了解,但是你抓的是幻相,不是真正的實相。當你真正來到“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體會到:哇!一切相皆是虛幻,當你真正體悟到這些,就是徹證無常與徹悟緣起法,這時候所有的現象界,你就看到實際的相貌了。
但是,講說一個實際相貌,“是實相者,則是非相”,如果他講說“喔!我看到實相了”糟糕!衆生聽起來,又會去抓住一個很堅固、牢不可破的相出來,然後又在顛倒夢想。沒有真正了解開悟者他們所了解的實相,跟你講說見山是山,他是已經來到第叁階段 “見山又是山”,看到那個實相,然而你卻在第一個階段的“見山是山”,認爲“我也是見山是山”你自以爲看到的實相,是解脫者所看到的“見山又是山”,喔!其實差多了!不一樣啊!你說“哪裏有什麼不一樣?!你看到的不是那幾棵樹木在那裏嗎?我也一樣啊!你看到有水,我也看到有流水啊!有什麼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因此佛陀講說 “見山又是山”的實相,不是你現在所看到的“見山是山”心境,所謂“是實相者,則是非相 ”,再點醒你不要以爲說你所看到的,就是實相,你現在所看到的,不是真正那些解脫者所講的實相,你是被語言名相所卡住,“是故如來說名是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須菩提講出他的心得:“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因爲有佛陀親自開示,有疑問又可以幫我們解答,因此能夠 “信解受持”這些經典“不足爲難”,但是以後的人,當佛陀滅度、幾百年之後,以後的衆生能夠聽聞到這部經典,已經不容易!又能夠“信解受持”這種人是相當有根器、有根性,他們的智慧是相當高。他們能夠看經典、了解深意,都是智慧相當高,因此是“第一希有”啊!所謂“第一希有”,已經列入四雙八輩裏面的聖者之流,至少一定是證到初果、二果,如果到了四果,體悟就更深了。所以,前面贊歎佛陀是希有,後面贊歎那些能夠聽得懂的人,也是希有。因此,各位同修!如果你們能夠真正聽得懂,真是很希有啊!在世間以比例來講,真的算是很少、很少,可以算是稀有動物,以後我們可以申請政府保護,當稀有動物接受保護,比較不會遭受各方面的攻擊、打壓 ……(哈哈!)
只要大家能夠爲法做見證,空海在不在都無所謂,【金剛經】是很深!當然,包括我們聽聞到這些,也不要變成是很死板,我們是要很尊敬,從頭到尾、到現在,我們都是在把【阿含經】與【金剛經】在做印證,讓大家了解,【金剛經】都是在敘述【阿含經】裏面很深的部分。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當你真正了解【金剛經】裏面所講的深義,表示你能夠體悟到“ 一切諸相,皆是非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能夠體悟到無人相、無我相。爲什麼?因爲他已經徹證無常法印、無常法流,也了解緣起法、緣起甚深。當徹證無常法印與緣起甚深,就已經都不抓取了,很自然能夠親證到“無我”,而且很自然做出 “無我”。當你來到“無我”的境界,就會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來到一體的世界。我相的消失,一定是要經曆過一體世界,能所雙泯、主客消溶、心境合一,此時外相上雖有你、我、他的個體存在,但是對他而言,他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他會以愛己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以尊重自己之心去尊重每一個人。
【金剛經】講得都很簡要,但是要逐步一步一腳印去修,就可以做到。真正能夠聽懂、了悟的人,一定要有相當深厚的聞、思、修基礎,因此來到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爲什麼呢?因爲這樣的人體悟到“我相即是非相”,“身見結 ”已經破除了,我是、我能、我慢、自我都消失了。所謂的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也都是“非相”,一方面了悟無常、體悟緣起,刹那生滅變化,過去所抓取的錯誤的相都破除掉了,他們也了悟這些相都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如來”因爲他們已經了悟真理實相,明了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當下一直在刹那生滅變化,你要抓住一個固定的相,只是捕捉一個幻相。另則他已經看到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緣起、緣生緣滅,加上他已經能夠溶入“空”,心與“空”相應,因此這些相對他來講,沒有吸引力。
他的心與“空”相應,能夠離開各種相的黏著、抓取,這樣的人就算入叁界也是一樣,不受叁界的黏著,因此能夠入世、又能夠出世,出入自在。這樣能夠“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成爲一個大徹大悟的覺悟者。所謂“諸佛”,不要想得很玄、很虛,其實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不管多小多大、遠近內外一切,都不會黏著,叫作“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成爲一位覺悟者。
《金剛經深義(禅修版) 11》全文閱讀結束。